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15-04-09 22:30:24徐雯孙海英张娅娅陈晓锋陶丹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2期
关键词:植入术成形术围术

徐雯 孙海英 张娅娅 陈晓锋 陶丹

[摘要] 目的 观察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6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选患者根据护理侧重点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采取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病情观察及生活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SAS评分、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干预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介入治疗后,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χ2=6.348,P<0.05)。干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达12.50%,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达31.25%,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关键词]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围术期;满意度;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2-0120-04

随着我国社会方式的改变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且日趋年轻化,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冠心病介入治疗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大进展,开创了非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新手段。目前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CS)是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可减少或避免其血管内膜严重撕裂、弹性回缩、夹层及急性血管闭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其中PTCA是通过球囊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解除狭窄、改善血液供应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术后心绞痛明显缓解,同时局部置入支架后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2]。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制定充分完备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实施高质量的护理配合对于有效确保手术成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科通过对32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明显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6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符合200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诊断标准,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狭窄75%以上,同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38例,双支病变20例,3支病变6例;并行支架置入术,支架置入部位:左前降支(LAD)43枚,右冠状动脉(RCA)29枚,左回旋支(LCX)12枚。同时排除严重肾功能不全、急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胆疾病合并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其他心脏疾病。64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年龄最小35岁,最大76岁,入选患者根据护理侧重点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n=32)和对照组(n=32),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病史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1.2 方法

两组入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PTCA:通过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将导管、导丝、球囊沿动脉送至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扩张数秒钟至数分钟。同时根据护理侧重点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采取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对PTCA和支架置入术缺乏了解及认识, 产生恐惧、担忧等负性心理,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者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主动向患者介绍监护室的环境,介绍PTCA及支架置入术的目的、手术方法、原理、注意事项及手术成功的病例。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职业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差干预,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进行治疗。②术前准备 术前完善胸片、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及血/尿/便常规和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功能、传染病筛选等检查。术前1 d备皮(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练习床上大小便;术日晨禁食8~10 h,禁水2 h;左下肢建立静脉通道,观察右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与介入中心护士交接并记录。

1.2.2 术中配合 患者进入心导管室立即测血压及心电监护,注意监测血压。在导管操作中,如血压过低应暂停导管操作,使血压平稳后再进行。术中患者胸痛常得到缓解,如持续不缓解,可给适量的镇痛药,并记录心电图的表现,危重患者应准备好抢救仪器和药品,以便于抢救。对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的患者予以对症治疗即可,但使用多巴胺的患者出现上述症状要警惕脑出血,要密切观察患者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3]。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械准备齐全,多巴胺、阿托品、利多卡因等常用药品要抽好备用,除颤仪处在备用状态。

1.2.3 术后护理 (1)术后密切观察病情 24 h内严密观察患者的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患者的意识、语言、肢体活动情况及肢端温度、颜色。每隔1小时测1次血压,对血压不稳定者应每隔30分钟监测1次。术后采取平卧位,保持手术侧肢体伸直制动,定时检查伤口有无出血、鞘管有无移动或脱落等,每30分钟检查1次,连续2次,然后每小时检查1次,连续3次。(2)生活护理 协助做好包括口腔护理、床上浴、大小便护理、饮食护理,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血容量不足、加速造影剂的排出,予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3)减少并发症的护理:①鼓励患者大量饮水及进少许流食,防止患者进食低血糖及拔管综合征的发生。鼓励排便困难者患者多吃蔬菜、水果、蜂蜜等。②静脉输液应尽量使用留置针头,以减少穿刺次数,每次穿刺拔针后,应用干棉签在穿刺点沿进针方向及进针长度按压10 min,避免皮下淤血,各种操作应轻柔,嘱患者勿用硬、尖物剔牙,挖鼻孔、耳道,勿啃咬带硬刺的食物或硬骨头,以免划伤消化道黏膜。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状态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抑郁及焦虑程度,SAS包括20个条目,<50分为无焦虑,SDS包括20个条目,<53分为无抑郁。每个项目评分0~4分,评分越高表明其焦虑、抑郁越明显[4]。

1.3.2 护理满意度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内容包括: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责任心四方面分别计分,分为满意3分、一般2分、不满意1分,总分4~12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得分。

1.3.3 并发症 包括冠脉痉挛、再闭塞、心律失常、出血、迷走反射、造影剂过敏延迟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SAS和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干预组患者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介入治疗后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1.88%,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348,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介入治疗后,干预组无一例出现冠脉痉挛、再闭塞,1例出现室性早搏,2例局部伤口出现出血,1例造影剂过敏出现皮疹,干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达12.50%,对照组3例冠脉痉挛、再闭塞,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达31.2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3讨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后的原狭窄部位置入支架,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改善心肌供血[5-7]。PTCA和支架植入术能迅速充分恢复狭窄冠状动脉的血流,降低患者死亡率,但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8-10]。因此,术前到位的护理、术中周密的观察配合必不可少,而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等尤其重要,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前术后紧张、恐惧心理,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术前患者对介入治疗缺乏相关知识的认知,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负性情绪,如果不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不但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而且增加穿刺口出血、血肿的危险[11-14]。本研究干预组通过加强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及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并指导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提高了患者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认知度,缓解和消除了其负性心理;本研究表2结果显示,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干预组患者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同时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主要侧重于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从而使患者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确保手术快速顺利完成,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表4证实,干预组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仅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与何琨等[15]报道的观点是相符的。胡亮华[16]对43例冠心病患者PTCA治疗中置入了79支不同类型的血管支架患者予以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导管室准备、术中积极配合医生,配合工作中做到“三细”:准备细、操作细、观察细。术后实施抗凝治疗及护理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及出院指导,通过精心护理、病情观察、不良反应的处理等,大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和不良反应,4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段金凤[17]对66例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心理护理、预防心肌梗死、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心功能监测、健康宣教)。结果显示,66例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5例,低血压2例,经对症处理均好转出院,提示围术期护理可提高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另外我们认为,P'I'CA及支架植入术以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接受,这也给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做好手术器械和导管材料的消毒、处理、保养、自我防护、掌握与患者沟通技巧,做好心理护理,还应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生命体征的合理监护,及时观察并发症情况,果断采取措施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综上,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围术期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其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赵丽群,刘绍辉.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 当代护士,2006,4:39-40.

[2] 王晓红,刘华芳.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05,13(6):28-29.

[3] 王晓菲.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8) :621-622.

[4] 毛建良,尚樟生.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48例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3):70-71.

[5] 曾家丽,郑平. 健康教育对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人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4):17-18.

[6] 董伟,黄园园. 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体会[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6):745-746.

[7] 孙兰芳.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206例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2009,15(1)::63-64.

[8] 徐爱萍,赵兴胜.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护理[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7):892-893.

[9] 杨省利,吕安林,蔚虎文,等.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患者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5,20(1):21-23.

[10] 李敏,黄卫新,姜宝娟. PTCA患者术后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2009,30(12):1089.

[11] 罗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行PTCA+支架植入术护理[J]. 医学信息,2009,22(10):2056.

[12] 刘志辉,王平. 冠状动脉PTCA及支架置入术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08,3(31):71-72.

[13] 姚欣,张林红,胡波,等. 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使用替罗非班的观察及护理[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8A):165-166.

[14] 王雪芳. PTCA和支架植入术53例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2011,32(35):7581-7582.

[15] 何琨,尹君,俞利强. 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 山东医药,2012, 52(10):91-92.

[16] 胡亮华.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护理[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4):671-672.

[17] 段金凤. 围术期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16-17.

(收稿日期:2014-07-14)

猜你喜欢
植入术成形术围术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口腔医学(2021年10期)2021-12-02 02:08:06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8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