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明(南京大学哲学系 江苏南京210093)
实现中国梦基于现实基础上的理论思考*①
张晓明
(南京大学哲学系 江苏南京210093)
实现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个斗争是中国共产党迎接挑战、经受考验、化解危险的过程、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我们党奋斗目标、从人民中汲取力量,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在批判性地汲取和创造性地转化“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打造中国话语、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特色、践行中国价值观的过程。
中国梦 中国话语 中国价值 中国声音
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和为实现这些任务而确立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联系在一起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仅从历史任务上提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且从政治路线上指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论断。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着眼世界大势、着眼中国实际,对当代中国现实实际的理论创新,要把这个理论创新转化为实践创新,就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实践证明,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中国梦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而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亦非少数精英的事业,而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因此中国梦的实现就是一个通过理论智慧武装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依靠人民实现奋斗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破解难题、接受考验、迎接挑战、对内动员人民群众、对外向世界说明的过程。对于这个着眼于实际的过程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具体的阐释。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过程。就是我们党依靠人民迎接挑战、经受考验、化解危险过程。这个挑战既有来自内部改革发展稳定难题的挑战,也有来自外部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这个挑战既有外国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挑战,也有来自内部民族分裂主义的挑战。这个考验就是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这个危险就是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面临的这些考验、危险、挑战,是同世界战略格局大变动密切相关,是同人类发展方式大转型密切相关、是同当代中国社会大变革密切相关,是同各种思想文化大激荡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我们是在时代大变革、社会大变动、人类发展方式大转型、思想文化大激荡的世情、国情、社情、党情的大背景下实现中国梦。在这样现实约束下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这个斗争就是我们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四大挑战,这些考验、危险、挑战是世所罕见的,需要我们以非凡的政治勇气主动迎接、需要我们以高度的政治清醒来诊断把脉、需要我们以坚毅的政治定力持续推进、需要我们以宏阔的政治胸襟来凝心聚力、需要我们以高超的政治智慧来运筹帷幄。
实现中国梦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认识客观规律、善于利用客观规律、切实遵循客观规律、老老实实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过程。这个所谓尊重规律就是遵从社会发展规律,就是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全面把握社会发展方向的过程,就是在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全面、协调、有序、重点推进改革的过程。所谓的全面就是要注重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所谓的协调有序,就是掌握特点、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适的部署,对于方向明、见效快的要加快推进;对于涉及面广的,要加快提出方案、适时加以推进;对于认识不深需要推进的,可以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再推广,也就是要做到协同有序的推进。所谓有重点,就是以点带面,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这个里面要做到整体渐进、局部激进,所谓整体渐进,就是有顶层设计的层层步步推进,所谓的局部渐进,是指某个领域或地区急速变化,也就是实验意义上,就是探索、示范和纠错的统一。总之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规律办事,该改的坚决改,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牢牢把握改革的主导权和主动权。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既是我们的根本立场,也是我们工作的根本方法。中国梦是人民自己的梦,只有人民的共同参与才会有力量。要让人民认识到中国梦就是自己的梦,就必须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梦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要引导群众知晓自身利益所在,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热情、鼓励人民群众大胆探索、只有这样,中国梦的实现才有现实力量。
从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来看,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过程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就是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现代社会的过程,就是塑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现代公民的过程。从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途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的基本路径上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因为,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的实践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构建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实现制度安排的过程。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这三个自信说到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中国梦就其实质、就其灵魂来说,其核心精神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体现的价值理念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我们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价值内涵,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追求,实现中国梦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不仅体现在其内涵上的契合性,而且体现在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上,不管是中国梦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到底都是要达到对内凝心聚力、对外说明中国的目的,都需要实现从解释世界的理论智慧向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智慧的转化,也就是都不仅需要动员人民,武装人民,而且同时要起到成功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因此,二者都需要坚持知行合一,都需要在感知、领悟的基础上,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都存在一个从着眼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到实践创新的过程,一个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人民这样层层贯彻、全面武装从而由内而外向世界说明中国、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践行中国价值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要打造好中国话语、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践行好中国价值,掌握中国话语权。这个故事、这个声音、这个特色、这个价值、这个话语,是一个国家的属性,这种优质属性体现了我们这个国家最优存在方式和最优演化方向,是对民族狭隘性的否定和超越,是对既有国情的筛选和改造,是在批判性地汲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积极成果”与创造性地转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成果”基础上所形成的社会主义中国特有的优质属性,是科学对待资本主义、科学对待社会主义、科学对待共产主义、科学认识国情、世情、党情基础上形成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对待资本主义的产物,所谓的科学对待资本主义,就是把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设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科学认知上,建立在批判性汲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是对我们国情的适应与改造,是在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基础上,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2](P260)“离开自己国家的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2](P191)因为“我们不能设想,除了建立在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一切经验教训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还有别的什么社会主义。”[3](P252)因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借鉴当今世界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4](P373)因而言之,中国特色、中国声音、中国话语、中国故事、中国价值只能在立足国情、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定力和底线思维的前提下,在批判性地汲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只能在在立足国情、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定力和底线思维的前提下,在批判性地汲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彰显。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中国特色”、“中国价值”、“中国话语”就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实际、着眼世界大势,对中国经验的理论提升和理论概括,这个理论概括不是为了拒斥普遍性的人类共性,而是旨在把人类普遍共识与自己特殊个性更好统一的过程,也就是中国特色、中国价值、中国话语形成的过程是我们更加融入人类主流文明的过程,是逐步摆脱狭隘、偏见和愚昧的过程,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说明中国道路、中国价值的普世意义,而不是让国际社会感觉到我们越来越跟别人不一样。那么,我们倡导的中国特色、中国价值、中国道路、中国话语精髓究竟是什么?或者说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要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在哪儿,合法性不在于“打天下、坐天下”,而是来自于人民群众和不断变革的中国社会对其的迫切需要。确立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不是脱离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而“另辟蹊径”,而是为了社会主义中国紧扣世界文明发展的脉搏,真正走在世界历史的前列。就如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的:“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5]就像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申明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并使之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就是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6]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声音、中国话语、中国道路、中国价值、中国特色所蕴含的精髓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我们的中国梦说到底是人民的梦,我们的价值观说到底是人民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特色,说到底就是全体人民而不是少数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全体人民而不是少数人的有尊严的生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也就是我们在世界变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不断推进、人民伟大实践不断发展中,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价值、中国话语、中国特色的新概括、新阐述。只有这样,中国的声音才能传出去、中国特色才能不被误解、中国价值才能得到认可,中国才可能具有强大的软实力并拥有一个让世界人民心向往之的美好国家。
[1]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EB/OL].人民日报,2012-11-19.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人民日报,2002-10-30.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人民日报,2012-11-18.
责任编辑:李月明
D616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5.02.02
①*本文系2014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课题“中国梦蕴含的价值理念及其对外传播研究”(项目批准号14SA006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