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协商民主在社会治理中的实践与意义

2015-04-09 11:40:41王红玉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协商民主决策

王红玉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基层协商民主在社会治理中的实践与意义

王红玉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01)

基层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在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层面的体现,在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它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化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基层协商民主;社会治理;价值;实践

基层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的迫切要求。2015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对七大协商渠道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1],要从三个方面稳步推进基层协商:推进乡镇、街道的协商;推进行政村、社区的协商;推进企事业单位的协商。在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已有多年的实践,这些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在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并把它作为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实现民主的重要条件。只有通过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才能真正运转起来。毛泽东同志曾说:“国家各方面的关系都要协商”,“我们政府的性格,你们也都摸熟了,是跟人民商量办事的”,“可以叫它是个商量政府”。周恩来同志说过:“新民主主义的议事精神不在于最后的表决,主要是在于事前的协商和反复的讨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2]目前,我国各地创造的多种形式的基层协商民主,充分体现了在社会治理中通过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地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如上海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华夏社区,积极探索社区共商共治共建新机制,在不同层面构建协商式治理平台,社区委员会、联席会、居民议事会等各个主体积极协商互动,满足社区公共服务需求。一个关于“小区建起新车棚”的简单案例印证了这一点。当地居委所属的一个动迁小区,居民对建造车棚的呼声十分强烈。居委把居民诉求上报社区后,社区将其列为实施项目并给予经费资助,具体操作事宜由居委负责。居委干部组织召开居民议事会,居民就车棚的选址、设计等进行充分协商,纷纷表达诉求、献计献策。最终,这些诉求和建议都被采纳,小区内建成了七个非机动车棚,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这是典型的“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案例。在基层协商民主中,与群众有关的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如公共设施建设、环境卫生管理、公共秩序维护以及涉及公共安全的矛盾冲突,等等,村民(居民)尤其是利益相关者充分参与到协商事务的讨论、决策、实施以及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来,通过开展基层协商民主,畅通民主渠道,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再如,在我国影响最大的基层协商民主形式——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特别强调群众直接参与讨论、决策。据统计,当地松门镇有一个村每年召开民主恳谈会30多次,平均一个月3次,而恳谈的内容大到村庄整治、小到村里垃圾桶的制作样式。

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在社会治理中,基层协商民主让人民群众真正有序参与了公共事务的讨论与决策,更好地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二、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协商民主与决策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协商不能离开决策。决策是发扬民主的关键,是民主价值的集中体现。通过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确保党和政府在决策中能够听到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接受各方面的民主监督,确保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能充分体现民意、集中民智。正所谓“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同时,协商民主与决策的内在联系,也决定了协商本身不等于决策,协商是实现民主的形式。协商民主是人们就关心的重要问题表达意愿、行使权利,而不是集体审议、民主决策;是达成和增进共识,而不是通过和执行共识。协商民主对于决策,能够增强科学性,提升其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长期以来,政府的权力在基层管理过程中表现得过于突出。党领导基层的传统方式,主要依靠行政命令来解决问题,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一元制”单向管理。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容易激化矛盾。开展基层协商民主,找到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使党领导基层实现“一元管理”到“多元治理”的转变,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天津市宝坻区是全国较早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地区之一,陆续推出了村级重大事务“六步决策法”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他们开展基层协商民主,把表决过程中的协商环节前移,让群众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把矛盾化解在表决前,使决策事项论证更充分、更科学,沟通更广泛、更民主。当地大口屯镇开发区征用菜园村土地时,最初村里按照“六步决策法”程序进行决策,村“两委会”进行得比较顺利。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时,参会的多数村民代表考虑到全村村民的切身利益,顾虑比较多,虽同意却没有签字,会议未能通过。针对这种情况,镇村干部经过研究决定,就征地事宜召开民主协商议事会,与全体村民进行广泛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征地工作圆满完成。

鲜活的案例体现了基层协商民主在社会治理中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作用。同时,在基层实行协商民主式的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下之治,始于里胥。”基层农村、社区,作为当代社会中的“里胥”,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利益共同体,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基层治理空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基层农村、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自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层面日益现代化,主要体现在社会结构的多元化,社会利益和资源的分化等;社区层面,单位体制的弱化以至解体,使城市居民正在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以前多数住在单位宿舍或大院,现在大多是商业小区。这些变化对原有基层社区治理提出了挑战,也使得传统依靠单一行政化手段自上而下“命令—服从”式的社会治理模式越来越行不通。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正是对社会现代化的回应与调适。基层协商民主,既是民主实现形式,又是民主治理方式。在社会治理中,充分凸显了它的优势和作用。开展基层协商民主,通过乡镇、街道为群众搭建一个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平台,使不同利益者通过相互尊重的协商,变管理为治理,横向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纵向提升农村、社区中乡镇、街道主导协商能力和普通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而且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有利于化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我国,协商民主在政党协商、政协协商等层面具有比较成熟的制度规范和实践经验。然而,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的参与主体大多是各行业、各领域的精英人士、代表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政治觉悟、经济实力、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与基层群众相比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群体多元化发展,政治协商无法全面满足社会需求,多元的社会特征需要更加多样化的协商民主制度设计。

从化解社会矛盾需求看,近年来,人民群众对自身的社会权利越来越关注,如教育、医疗、养老等。如果基层群众社会权利诉求缺乏表达渠道,就容易引发各类社会矛盾。基层协商民主正是一种稳妥、有效的方式,可以通过平等对话沟通,协商解决问题,化解社会矛盾,规避改革过程中的种种风险。

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稳定是关系改革发展的大问题,特别是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这一地位在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没有弱化,反而更为加强。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开展基层协商民主,保障和支持基层农村人民群众通过自由平等对话磋商,更加广泛地直接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可以促进农村基层组织与村民之间、农村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在乡村治理中的良性互动,有效化解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繁荣稳定。

四、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党的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都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创造,都已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贯彻群众路线,真正把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就必须借助一定的机制,采取一定的形式。协商民主就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就是落实群众路线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机制。

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实行的“三三制”政权组织,还是建国时确立的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结合的民主形式,都为贯彻群众路线发挥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今天,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根本任务是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通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从这个意义上讲,基层协商民主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有一种基层协商民主方式叫作“党员群众集中诉求会议”制度,这一制度被当地群众形容为搭建了党群干群“连心桥”,铺就了民主管理“阳光路”。在党员群众集中诉求会议上,基层干部与村民充分交流,及时了解党员群众的想法,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解决好;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解释好。基层协商民主在社会治理中的充分运用,不仅密切了党群关系,而且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如果基层干部不依法行权用权,不能使权力真正为民所用,为公共利益服务,而是滥用职权、贪污腐败,那么干群关系只会渐行渐远。正所谓“苍蝇”虽小,危害犹大。基层腐败最直接地损害了农村群众的利益,也最直接地破坏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开展基层协商民主,可以使农民群众对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做到让群众明白,给干部清白。基层协商民主的稳步推进,事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看似基层,实则关系全局,不可小视!

基层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在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层面的体现。它既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也是建立利益表达渠道的重要途径,能够反映民主的真谛,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基层协商民主在社会治理中的实践,对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1]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2-10.

[2]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2.

(责任编辑赵晓旷)

王红玉(1983— ),女,山西太原人,硕士,山西社会主义学院综合教研室教师,主要从事统一战线理论与政党制度研究。

D613

A

1008-9012(2015)02-0043-03

2015-05-21

猜你喜欢
协商民主决策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6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