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锦鑫 胡玙希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失的原因与对策
◇赖锦鑫胡玙希
本文以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大学生逃避就业压力、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盲目跟风和功利心态,以及官本位思想盛行、公务员职业优势和公务员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分析了造成公务员报考热和公务员人才流失矛盾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正确引导公务员招录、加速服务型政府转变、缩小职业差距和完善公务员录用制度等建议。
人才流失;公务员热;人岗匹配
10.13999/j.cnki.scyj.2015.12.028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我国1994年开始实行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自此以后公务员考试一直是一个热门。尤其在2005年国家对公务员制度进行了改革,取消了户籍限制和身份限制,放宽考试资格要求,打破原来报考公务员的各种制度障碍,报考公务员更是成为了很多毕业生工作的首选。数据显示,国家公务员的报考人数从2006年的54万增加到了2014年的152万,近几年的报录比也一直维持在50:1以上的水平。
但同时,公务员的流失问题也不容忽视。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年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显示,从2015年2月25开始的三周时间里,全国就有超过1万多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投递出了求职简历,比2014年同期增长了34%。一边是公务员流失严重,一边是公务员报考热度不减,其现象值得深思。
针对公务员流失现象,不少学者认为应当改善对其的管理,但笔者认为,仅靠修正管理制度未必能够让公务员踏实工作,尤其是那些性格不适合政府工作或者本身并不喜爱这一行业的年轻人。要真正改善这一问题需从源头开始,即以公务员的报考和选拔为重点来进行变革,让真正了解、喜欢公务员职业,性格、能力均适合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进入这一职业,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公共部门人才的流失。
对于产生公务员报考热与公务员流失现象的原因可以从内因即大学生自身因素和外因即社会制度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内因
(1)逃避就业压力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达到几百万,而有效的工作岗位却是有限的,公务员考试每年提供近万个岗位对毕业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报考公务员还具有公平竞争的优势,一些应试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容易在考试中突围而出,对于学生而言,看书复习考公务员也比排队参加企业招聘更舒服。同时,公务员考试并不与其他招聘相冲突,很多大学生在一边找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准备考公务员。
(2)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盲目跟风
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详细的计划,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报考公务员都是盲目跟风,对于自己的性格和专业是否适合考公务员一概不考虑。大部分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大学生既不知道公务员具体做什么工作,也不清楚自己是否真正喜欢公务员这个职业。导致部门大学生即使最终顺利通过考试成为公务员,也因为自己性格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这一工作而跳槽。
(3)公务员热突显出当代大学生的功利心态
很多参与公务员考试的大学生并非为了服务人民、报效祖国这样的伟大目标,而是冲着公务员这份工作的好处去的,如工作的稳定性和工作条件的舒适等。每年公务员报考都会出现热门岗位几千比一,而条件艰苦的岗位则报考者寥寥无几的现象。还有部分大学生选择公务员则是看中了公务员所拥有的公共权利及其可能带来的灰色收入,一旦长时间没有得到期望的权利和所谓的灰色收入,便容易失去动力。
2.外因
(1)官本位思想盛行
自古以来,历代文人都将入朝为官作为自己奋斗终生的最高目标,一旦金榜题名进入仕途便是光宗耀祖的大事。而这种“官本位”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影响颇深,很多人认为公务员才是最体面的工作,他们认为一旦进入了政府,就有了权利,有了地位。另一方面,特权意识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制度不是很完善的社会,凭借政治权利可以做到别人不能做到的事情,甚至在特定条件下还能创造出丰厚的“经济效益”。
(2)公务员的职业优势
公务员相比其他企业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职业优势,如工作的稳定性、福利待遇等,尤其是在社会保障体系上优势明显。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较低,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远远低于国有企业。虽然国家有明文规定,但很多私营企业职工仍不能享受应有的保障。因而,在其他单位工作,容易因缺乏保障而没有安全感,所以公务员成为他们理想的选择。
(3)公务员机制不健全
我国公务员机制建立的时间并不长,各项机制都不完善。首先,不完善的人员流动机制让公务员岗位具有过度的稳定性,很多人将公务员奉为“金饭碗”,都想得到这个“金饭碗”;其次,当前公务员制度中监督机制的不到位,让不少报考者怀有利用公共权利牟取不当利益的动机;最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对行政管理类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划分不明显,使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发展空间十分狭小,许多公务员工作多年仍无所作为,与自身期望差距较大,无奈选择跳槽。
相比简单的录取公务员再通过管理制度来改变他们,一开始就选拔合适的人才是一个更好的方式,并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通过合理的政策措施,让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也为政府岗位选拔合适的人才,可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1.正确引导公务员考试,促进大学生合理就业
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是当前高校毕业生扎堆报考公务员的一个原因,但其中也体现了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缺失,以及高校学科门类设置的不科学性。因此,一方面,高校应从入学开始就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加强就业指导,避免毕业时盲目的报考公务员。另一方面,尽快转变观念,推进学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设置教学内容、调整人才培养管理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政府应适当发挥行政调控手段,优化人才配置,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拓宽高校学生就业渠道,并增加就业岗位,从市场需求方面缓解就业压力。
2.加速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加强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和对公务员的认识偏差是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重要原因,纠正其认识偏差是引导大学生合理报考公务员的主要方式。加速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正确定位公务员的角色:公务员应该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角色。并将规范用权、政务公开、科技防腐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政府政务公开打消大学生对报考公务员可以获得灰色收入的念头。
3.改善经济环境,缩小职业待遇差距
当前,我国每年毕业的高校人数数以百万计,而新增岗位却很有限,需进一步发展经济,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要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给予他们政策上的优惠,解决中小企业职工的安全感问题。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在各种保险、学习培训和工作时间等方面都要参照或执行公务员标准,让公务员的福利优势成为全体劳动者共同享有的待遇。当公务员不再具有这种职业优势以后,人们才会将其他职业与公务员平等的对待,理性的选择是否参加公务员考试。
4.完善现行公务员录用制度
目前我国公务员考试实行统一考试的制度,考试科目统一为“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两门,主要测试语言常识、逻辑能力、资料分析能力等,存在着一些比较注重记忆的题目,并不能反映考生真实水平。这种考试方式不分专业,不管以后工作性质,考试内容都一样,选拔结果不能做到岗位与人才的合理配置,导致机构的不合理和人员自身的不适应性,出现人才流失的风险。
(1)科学设置考试内容,多角度选拔优秀人才
公务员不同岗位之间工作内容差距较大,对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可以将不同的岗位分不同职类,全面分析不同职类所需人才的各项要求。再针对不同职类采取不同的考试内容,特别是一些技术类岗位,比如计算机、会计、城市规划等,采用专业的试题,避免千篇一律,重复性考试。在考试形式上除了传统考试方式,还可以针对不同职位增加一些考试方式,像心理测试、公文处理和案例分析等,全方位的考察应试者。
(2)建立考选分离的选拔制度
结合目前我国公务员考试的实际情况,可以借鉴唐代“考选分离”的方式解决。将公务员的选拔分为公务员储备考试和上岗选拔考试两个层级,公务员储备干部的考试只是一种资格的获取。现行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都可纳入公务员储备干部制度中来。这种做法避免了考试太多疲于应付,也保证了公务员选拔的延续性,最重要的是可以为公务员队伍选择合适的人才,确保有志向、有能力的人加入公务员队伍。
公共部门人才的流失造成大量人力资本损失,增加公共部门人才重置的成本,同时会导致某些部门工作的中断。而重新培养人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要经过一个很长的时期,这对于公共部门以及社会都是很大的损失。因此,在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的同时,正确选择成为公务员的对象也是防止人才流失节约社会成本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公务员持续火热的情况下,应给公务员报考降温,让人们根据实际理性的对待考公务员,避免因为社会他们的影响而盲目报考。在公务员的选拔上对考生素质全面考察,为公共部门录用最合适的人才可有效防止人才的流失。
[1]张榮.公务员制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翟校义.公务员职业吸引力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9(10).
[3]谭军.“公务员热”中的政府角色探析[J].学理论,2011(20).
[3]乔德中.“报考公务员热”现象浅析[J].科技信息,2008(11).
[4]孟素臻.公共部门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D].合肥:安徽大学,2009.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