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新机遇 加速推进区域创新发展——以安徽为例的分析

2015-04-09 06:51余嵘华王印东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安徽区域建设

余嵘华,王印东

(1.合肥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合肥 230009;2.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理论研究所,合肥 230022)

区域创新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动力已为世人共识。区域创新是一种综合创新,是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性创新,涉及面极其广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开宗明义地指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是破解创新驱动发展瓶颈制约的关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实践,实现重点突破。[2]

安徽自“十一五”制定“以创新求跨越,走创新型崛起之路”的区域发展战略以来,由合肥成为建设全国创新型试点城市开始,先后启动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等工程,区域创新建设获得比较快的发展,区域创新能力也获得较大提升。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近几年发布的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统计,2012年安徽创新能力由全国第15名跃居第9名一直保持至今(2014),并始终位居中部地区首位。[1]2015年9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再次将安徽列为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与京津冀跨省级行政区域,上海、广东、四川等省级行政区域和武汉、西安、沈阳等省级行政区域的核心区共同担负我国区域创新先行先试的重任,进行系统部署,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探索系统创新改革的有效机制、模式和经验,[2]我们认为这再次为安徽区域创新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

我们认为,作为我国经济欠发达省份,安徽创新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进行顶层设计,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创新理念和实践的成功经验,总结经济发展规律,寻找和建设一套适合本省的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区域创新系统。本课题组自2012年以来,通过研究总结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创新理论和成功的实践经验,在分析创新的各种要素、比较了诸多创新发展战略和体系,并通过对安徽诸多高新技术开发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进行广泛调研后,根据安徽省情,提出以下加快推进安徽区域创新建设六个方面的系统性设想。

一、大力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夯实区域创新建设的文化基础

创新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本质上是文化问题。从历史发展看,凡是创新活跃、经济繁荣的时代,都是由重大的创新文化引领的,无不打有文化的烙印。例如先秦诸子时期的百家争鸣、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我国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实践标准的大讨论等。[3]美国、欧洲和日本等所谓“蓝海文化”国家的民族,都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其根本原因,也都是由于具有开拓性的创新精神和文化等原因。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本来是一个勇于创新的民族,但由于我国漫长封建专制社会压抑和超稳定的以王权为核心、依附性的文化结构熏陶并积淀到人们的心理,从而抑制了人性中的创新精神,形成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民族惰性。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不可能有伟大的创新活动。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区域创新,推进创新发展,首先要大力加强创新文化建设。

安徽自古就有“敢为天下先”的人文传统,一旦激发,加快推进安徽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就具有良好的历史文化基础。因此,加快安徽区域创新建设,首先应该从文化层面开始,弘扬和培养创新精神和意识,创造一种以发明和创造作为人类天职的创新文化,夯实安徽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基础。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文化建设本身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创新文化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范畴,牵涉面极为广泛,包括创新性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以及敏感的政治文化等,因而我们认为建设创新文化应该从多方面进行。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口号式的宣传,更重要的是制度安排。包括招揽和培养创新人才制度以及基于文化平等基础上的不同地区享有平等的创新激励政策等,以促进区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发展。

二、建设政府主导的“有计划的”多重螺旋区域创新体系

区域创新体系是区域创新的组织载体,是建设区域创新系统的关键和核心内容。在2014年6月召开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谈到创新型国家建设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加快建立健全国家与社会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我们认为,习近平的讲话同样适应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根据习近平的讲话精神,结合安徽的实际,本文提出建设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政府主导的“有计划的”多重螺旋的区域创新体系设想。所谓政府主导下“有计划的”区域创新体系,简言之,就是在区域创新活动中,强化政府的作用,区域创新由政府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由政府制订创新战略、政策、规则、方案,根据国家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市场需求导向,有计划、有目标地,而不是各自为政、无政府状态地进行区域创新活动的体系;而所谓“多重螺旋”就是区域创新体系由政府、公共研究和开发机构、企业及其它多种创新要素组成系统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多种要素呈交叉影响、螺旋上升的创新集群关系。在这种多重螺旋集群关系中,政府是区域创新建设的重要组织者,统筹区域创新资源,扮演指挥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起着关键作用。而企业和其他创新主体,则通过政府的制度安排及其相互作用,推动技术和知识的创新、引进、扩散和应用,促使整个区域创新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

这一体系呈立体结构。具体构想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由省级最高层直接领导,省委、省政府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统筹领导区域的创新工作;第二层次为1+N模式,即由上述的政府、企业、公共研究和开发机构以及其它多种创新要素组成的区域创新网络系统。这个网络系统,可以按政府+国务院2006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其它的五大体系组成,也可以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由政府+企业、公共研究和开发机构、教育与培训机构以及金融机构五个部分相结合组成。其中,政府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各司其政的子系统。例如促进区域创新的法律与政策的制度保障系统、促进区域创新的财政系统、促进区域创新的基础建设与中介服务系统等。

提出这一设想的基础理论是目前在国际上创新研究领域比较流行的“三重螺旋”理论。所谓“三重螺旋”,是认为一个完整的创新系统由政府、大学(包括研究机构)和企业三种要素组成,这三种要素呈交叉影响、螺旋上升的创新集群关系。在这种三螺旋创新集群关系中,政府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企业和其他创新主体,通过政府的制度与政策安排及其相互作用,推动技术、知识和模式的创新、引进和应用,使整个区域创新建设取得更好绩效。因而,业界一般将此称为“官产学”关系的“三重螺旋”创新系统。[4]“三重螺旋”创新系统在西方发达国家影响极大。1996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欧盟和荷兰教育文化与科学部等发起的专题讨论会上,这一模式被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提出为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运行模型。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新系统的建设,大多采取这种模式。[5]

此外,我们提出这一设想还有以下考量:第一,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是区域最高层面的,所以,组织上必须有一个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的组织领导机构,统筹推进区域创新建设工作,以使区域创新工作落到实处;第二,从成功的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看,在国家和区域的创新体系中,政府无不担任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以美国为例,政府就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主导作用。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可以对国家科技活动进行直接行政干预,他们或者制订一系列促进企业参与自主创新的法律法规,以政策干预的方式鼓励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或者直接进行金融配置,将财政资金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知识创新工程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支持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甚至,美国政府不仅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制定者和推动者,也常常是直接的参与者。例如上世纪影响巨大、意义深远的航天飞机工程。该工程不仅完全由政府主导,而且由美国副总统亲自领导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可以这样说,虽然美国是世界上所谓最“自由”的市场经济国家,但在发展国家创新过程中,政府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6]第三,强化“有计划的”创新,符合安徽的省情,有利于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创新是个要素组合的过程,,涉及许多不同的社会组织,或需要一个组织内多个部门密切合作协调,因此,只有“有计划”地组织和协调,才能使创新得以顺利实现。顶层直接领导、政府主导的“有计划的”多重螺旋创新体系实质上是一种“举国(区域)体制”,[7]安徽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总体科技力量薄弱,单一创新要素或社会组织的创新能力在全国尚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因此,实施该体制不仅可以解决区域内重大基础项目创新动力不足问题,而且可以有效、合理地配置创新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根据省情选择重点或优先发展项目,在部分产业取得领先优势。

2008年,OECD在关于中国创新体系的报告中曾给过以下建议:中国中央政府应该考虑在国家层面通过政府部门建立一个机制来协调创新者更有效,并且发布规则来防止在地区和国家科技创新项目上的重复。建立一个独立的部门来监督和评估项目的成功将是有益的。我们认为,该建议与本文的设想是一致的,该建议同样适合区域创新系统建设。[8]

三、充分利用安徽特有的区域创新优惠政策,完善区域创新良好环境,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公平合理的区域创新政策体系

创新环境对不同创新主体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创新能力和效率提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06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努力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9]本文认为,真正创造这“四大”良好环境,关键是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公平合理的政策体系。

关于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论述较多,也比较完善,诸如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本文认为加快建设区域创新建设的研究重点应该在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政策体系。比较我国与国外比较成功的创新型国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运作举措时我们发现,国外比较成功的创新型国家绝大多数促进创新的举措,除健全的国家创新组织体系、法律保障之外,主要依靠国家的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例如,美国促进国家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包括对重点项目给予各种支持政策,优先发展、有效的科技投入政策、重点鼓励发展中小企业政策、激励自主创新主体动力的政策、鼓励高技术企业孵化器政策、重视培养和吸纳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等。由于政策制定得公平合理全面,有效地促进了美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此外,利用优惠政策促进区域创新也是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安徽由于拥有全国创新典型试点城市之一合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等,享有诸多优惠政策,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 《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再次将安徽列为改革试验区域,将来定会有更多的政策红利,因此,安徽理应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用够用足,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快区域创新建设的发展。

四、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实施以中小企业为推动区域创新建设核心推动力量的战略

本观点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理由:首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的创新比重都相当高,中小企业是国家以及区域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一些新兴产业(如生物技术、电子产品、互联网等),中小企业的优势则尤其明显。例如,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曾于本世纪初调查过20世纪对美国和世界有过巨大贡献,包括飞机、DNA指纹技术、个人电脑等在内的60多项发明和创造,发现它们全是由500人以下的小企业或个人创造的。[10]

其次,根据企业发展理论研究,中小企业由于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一般都有比较强烈的创新动力。因为中小企业如果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难以生存和发展。因此,在以市场机制为主要资源配置方式的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中,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将其视为创新的主要载体。与国内发达省份相比,安徽中小企业发展比较落后,因而要加快建设区域创新系统,就必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实施以中小企业为推动安徽创新发展核心推动力量的战略。[11]

五、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作用,建立技术资本、金融资本与资本市场联动机制,推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

迄今为止,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领先地位无人撼动。其原因除了美国政府强有力的政策等支持外,背后还有一个秘密,就是技术资本、金融资本与资本市场的联动机制。

从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轨迹看,代表金融资本的风险投资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美国高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本世纪初对硅谷的一项调查表明,上世纪70年代以后成立的科技型企业,有30%以上把风险资本作为主要创业资金来源,苹果、英特尔等技术资本都得益于风险资本的投入。金融资本与技术资本联姻,有效地弥补了金融体系中间接融资与科技创新不能高效结合的制度缺陷,打通了高科技企业与资本市场的通道,使得资本市场的金融血液源源不断地流向技术创新主体,形成企业创新良性循环,由此建立了被称之为“硅谷模式”的、以硅谷和华尔街为代表的技术资本与金融资本紧密结合、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相互联动的机制。这是一个把科技创新者和科技投资者撮合到一起的机制。“硅谷模式”具有强大制度优势的机制,使美国不断造就出苹果、微软、因特尔等世界级公司,在近几十年世界科技产业轮换中始终独领风骚,牢牢占据着领先地位。[11]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之所以强大,并不是完全因为它的GDP占世界第一,也不仅仅因为它拥有微软、苹果、甲骨文等巨无霸公司和乔布斯、比尔·盖茨这样的高科技产业领袖,更重要的是它有“硅谷模式”。“硅谷模式”的秘密,不仅仅是产学研结合,更重要的是技术资本与产业资本及金融资本的联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安徽要加快区域创新发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必须疏通融资渠道,建立完善的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相互联动的体系。[12]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在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后目前正在积极准备推出注册制,基本打通了技术资本、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的通道。安徽与苏、浙、沪、粤等发达地区相比,无论风险投资还是上市公司数量都还较少,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充分发挥风险投资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安徽技术资本、金融资本与资本市场联动机制,推动安徽区域创新建设发展步伐。

六、以互联网+技术促进安徽区域创新发展,建设基于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全省“互联互通”的创新信息交流系统

目前,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不仅给商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和机会,也给国家、区域和社会管理带来新的有效的手段。笔者认为,建设区域创新系统也应与时俱进,以现代技术促区域创新,加强区域创新信息交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基于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全省“互联互通”的创新信息交流平台系统,提高安徽区域创新的效率与水平。

互联网目前已经人所尽知,而所谓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按照国际数据公司(IDC)给出的定义是通过高速捕捉、发现或分析,从大容量数据中获取价值的一种新的技术架构。[13]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大数据被描述为由于其具有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价值(Value)的 4V 特点,可以通过无处不在的计算机和传感器,解析存在于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以及虚实融合世界的复杂网络关系,并适时做出判断和决策。[14]由于其具有海量数据库和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将不仅提升企业创新的竞争力,还将会变革社会管理的方式,成为国家竞争和管理的前沿。

幅员广阔、人口众多,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使用互联网与大数据人数最多、最复杂的国家。目前,我国从事有关创新活动与研究的人员已居世界第二位,但由于我国行政区划各自为政,管理落后,有关创新的信息交流闭塞,重复劳动频繁,创新活动效率并不高。安徽由于人口众多、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这一特征更加突出。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必须尽快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全国统一的创新信息交流平台系统,各省也应建设相应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不仅与国内外互联互通,而且应该涵盖有关创新活动的所有方面;不仅有技术创新数据,而且包括知识创新、区域创新以及国内外关于创新研究的最新数据与动态等等方面,甚至将来可以升级为创新信息交易平台。

另据最新消息:据新华网北京2015年9月26日电,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推进四众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改革,顺应“互联网+”时代大融合、大变革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应用创新的综合优势,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活力,推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传统与新兴相结合、引导与规范相结合,按照“坚持市场主导、包容创业创新、公平有序发展、优化治理方式、深化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营造四众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开放、共享,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四众广泛应用,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5]我们认为,安徽建设基于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全省“互联互通”的创新信息交流与交易平台系统,正是对《指导意见》中“顺应‘互联网+’时代大融合、大变革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应用创新的综合优势”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认为,该平台一旦建立,对安徽创新数据特别是有关区域创新信息进行管理开放,无疑会提高安徽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水平,加快安徽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步伐。

[1]柳卸林,高太山.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 2014[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 [EB/OL].(2015-09-07) [2015-10-0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9/07/c_1116488661.htm.

[3]黄茂兴.国家创新竞争力: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战略选择[N].人民日报(理论版),2011-12-12.

[4]资武成,罗新星,陆小成.基于三螺旋理论的产学研创新集群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6):5-8.

[5]王成军.官产学三重螺旋创新系统模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2):315-320.

[6]梁伟.美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政府作用[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8,(3):20-25.

[7]刘国光.有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板[N].光明日报-2009-03-17.

[8]OECD 中国创新政策研究报告[M].薛澜,柳卸林,穆荣平,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N].(2006-02-10)[2015-10-08].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240241.htm.

[10]龙云,张爱民.略论小企业的创新优势[J].中国中小企业,1999,(7):4-25.

[11]王印东.自主创新应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完善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联动体系[J].理论建设,2006,(5):26-29.

[12]祁斌.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的建立[J].中国金融,2006,(5):45-46.

[13]张军,姚飞.大数据时代的国家创新系统构建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12):5-11.

[14](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15]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 [N].(2015-09-26)[2015-10-0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6/content_10183.htm.

猜你喜欢
安徽区域建设
分割区域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