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课程背景下中职护理“全程导师制”实习管理的实践研究

2015-04-08 14:12马琦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导师制全程选择性

马琦

在浙江省推出“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中职教育‘选择性课程体系,全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和环境下,结合主持的《中职护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之全程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就中职护理专业“全程导师制”实习管理问题,深入思考融入“选择性”实习岗位与课程设置的实践研究。

选择性课程 全程导师制 中职护理实习管理 实践研究

高考的改革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化,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给中职教育的发展送来了春风,浙江省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课程设置模式”,提出并实施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中职教育“选择性”课程体系,全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选择性”课程改革,强调“将更多的学习权利交给学生”的现代教育价值观,注重“模块化课程”选择机制和课程新模式建设,实践中职学校走班选课制、学分制、弹性学制、导师制等现代教育教学形式,积极推进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和加快中职教育中职学校的现代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本人主持的《中职护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之全程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针对中职护理专业“全程导师制”实习管理,我们课题组深入思考融合“选择性”实习岗位与课程设置的实践研究。

一、按就业岗位需求设置“选择性”课程

按就业岗位需求设置“选择性”课程,引入“全程导师制”,以“现代学徒制”方式尝试“选择性”课程管理下的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管理实践。

1.当前中职护理专业教学实习与课程模式

目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教育模式大都采用的是前苏联的教学和临床实习模式,强调的是教学的计划性和统一性,学生在统一的教学计划、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下以相同的方式接受相同的教育。而第三年的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二年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临床实际相结合非常重要的一年,是训练学生临床思维操作技能的重要阶段,临床实习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医学教育质量。传统的实习模式与课程内容按照既定的实习计划,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科室轮转,虽然在每个科室护理专业学生都会有专人进行“一对一”的带教,但是这种带教只注重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品德及思维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护生整个实习期要轮转10个科室,这就表明,护生在整个实习期要接受和适应10位指导师对她的带教,这种带教方式不仅让学生没有心理归属感,而且不利于其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教育研究者发现:“教师只有在与学生亲密而友好的接触中才能对学生出色地进行有意识的、有目的地影响。”而卡顿(1974年)在《优秀教师的培训》一书中指出,学生在一种奇特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存在时学习成绩最佳。有关师生关系的研究证实了这种假说:良好的、持续的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的道德和学习。近年来,医护专业的快速发展和岗位分工细化,如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全科护理、涉外护理和社区护理,高级护理、老年护理和国际护理及空腔护理、急救护理等,对医护专业实习形式与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中职医护专业实习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医护专业人才培养与发展的需求,改革迫在眉睫而成为当务之急。

2.“全程导师制”管理模式的引入与尝试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积极寻找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尝试将目前在国内外本科医学院校研究较多的“导师制”教学实习管理方法与模式引入中职护理专业三年级的教学实习管理中,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全程导师制”管理模式。

我们尝试采用的中职护理实习“全程导师制”,是除了在传统“一对一”的带教的基础上,另外再为每位实习学生配备一位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丰富临床经验、有较强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并乐意承担导师职责、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为其导师。我们和导师一起商讨,针对每个学生特点建设个性化的“选择性”岗位与实习课程,制订实习与课程方案,给学生提供岗位实习和课程学习的选择机会,借鉴“现代学徒制”的方式与做法,实践导师对选择确定后的实习学生进行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全程直接辅导、引导和指导,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它要求导师直接面对学生,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和人品影响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按职业发展需求设置“选择性”课程

按职业发展需求设置“选择性”课程,在“全程导师制”基础上落实“现代学徒制”,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选择性”课程背景下的中职护理专业“全程导师制”“校本”管理模式。

1.“导师制”在中职护理专业的尝试应用

在前期大量的文献查阅中,没有发现“导师制”在中职护理专业学校阶段和临床实习阶段中的应用研究。在中职护理专业中,由于连年扩招,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整体下降。中职学校学生出现“三多”现象。一是特殊学生多,二是留守学生多,三是独生子女多。这些学生由于父母亲外出打工、从小疏于教养或是交友不善等原因,使这些学生的自律能力差,是非辨别能力弱,法制意识淡薄,自我意识过强,遇事容易冲动,受社会不良习气影响多,从而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和习惯。

而医护行业对护理专业人才基本素质要求又非常高,“必须具备职业素质和态度要求、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等共包括15个方面的能力要求”。

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经过二年时间的培养后,第三学年将走上临床护理岗位进入实习阶段,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习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医护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第三学年传统的临床实习方式,忽视了学生个性、品德及思维等方面的综合培养,不利于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为此,我们大胆引进“导师制”,借鉴“现代学徒制”,结合当前“选择性”课程改革理念与内涵,设置更多选择机会的实习岗位和相应课程,搭建更大选择性学习的平台与方向,建构“选择性”课程背景下的中职护理专业“全程导师制”的实习管理模式,并尝试实践应用。

2.以“选择性”课程建设推进“全程导师制”校本化

结合学校和实习单位实际情况,从学校设施设备、师资、办学优势,实习医院的设施环境、医技水平、专科特色等实际出发,将学校合作的多家医院按实习需要进行分类分岗位整合,对各家各岗位作资源优势组合,搭建多个方向岗位选择平台,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开发设置多套岗位实习课程,提供学生实习更多的选择机会。在学生选择过程,让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适当介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缺点,参考学生就业和发展原则选择实习方向和课程,使学生的选择趋于合理、科学,助于学生成才成人,确保和推动选择性课程落实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同时,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将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作较具体全面地描述并告知承担

“全程导师制”落实的实习指导师,让实习指导师能尽快较充分的了解所带学生,在实习指导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从学校层面,将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与实习阶段的实施思路,学校发展方向与办学特色等,与实习医院加强沟通交流,取得医院和实习指导师的认可与支持,学校和医院尽力深入紧密型合作,推动我校“选择性”实习课程建设和“全程导师制”实习管理模式的校本化,双方共同承担和完成学生实习工作,促进人才培养,突出校本化和特色人才的培养。

通过“选择性”岗位和课程建设,在学生自愿选择和老师引导等基础上,积极推进落实我校“现代学徒制”之“全程导师制”实习管理的校本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凌贤龙,赵晓晏,张鹏斌.在临床教学中推行导师制的可行性及运行模式[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1416-1418.

[2]曾江洪,吴兴琼,毛桡峰.本科生实习导师制的时间与问题[J].理工高教研究,2004.

[3]李其龙.德国教学论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17.

[4][美]弗奥斯坦,弗尔普斯.教师新概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34.

[5]刘经纬,沈碧玉.优秀青年护士双向导师制培养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470-1471.

[6]赛格林.临床实习生导师制的初步实践与探索[D].新疆医科大学,2010.

[7]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编.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G].2007.1-2.

猜你喜欢
导师制全程选择性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选择性听力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选择性应用固定物治疗浮膝损伤的疗效分析
手工制鞋全程LOOK
选择性执法的成因及对策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铈基催化剂用于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研究进展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