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
(河南工程学院 河南 郑州 451191)
略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陈萍
(河南工程学院 河南 郑州 451191)
通过对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明确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建设性地提出了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六项战略:资源整合战略、主体带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精品旅游战略、文化提升战略和旅游产业链发展战略等,以期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藉此提升河南旅游产业竞争力,从而促使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良性发展。
河南 文化旅游产业 发展战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旅游已逐步成为国际旅游市场的重要成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因此,在河南省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时期,加强对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对加快省内文化产业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之优势分析
1.地理优势
河南省位于祖国中东部的中原腹地,总面积约16万多平方公里,属南北方的自然过渡带,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适中,陆路交通四通八达,矿藏物产品种繁多,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地理和自然景观。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
2.文化资源优势
河南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之说,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典型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有:古都文化。河南拥有全国八大古都中的四个,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到公元13世纪,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留下了难以尽数的名胜古迹,形成了丰富的古都文化。宗教文化。由于河南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儒释道的发展、传承都在河南留下了重要的文化标记。禅宗祖庭少林寺、道教洞天中岳庙、儒教圣地嵩阳书院是儒释道文化在中原开源广播的典型象征。龙门石窟、白马寺、风穴寺、相国寺等闻名天下。姓氏文化。河南是中华民族姓氏的重要发源地,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500多个,其中,在当今中国100个大姓中,有73姓源于河南或有一支源头在河南;如果统计范围扩大到华人300大姓,则有171个起源于河南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河南还是全世界几千万客家人的祖根地。武术文化。中原武术文化名闻世界,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是陈氏太极拳的故乡,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境内的嵩山少林寺是有着广泛国际影响的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红色文化。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到新中国建立再到新中国建设,河南都承载了太多的红色文化历史,这片土地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10处,红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有着浓重的一笔。
3.自然资源优势
河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河南省拥有郑州、开封、洛阳等12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少林寺、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等81个国家AAAA级景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河南境内蜿蜒曲折,长达700余公里,历经多年的治理,形成了下游开封段高出地面14米的“悬河”奇观。新中国成立以来修建的三门峡水库,既有碧波荡漾的水面,也有天鹅诗意的栖居;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实施,出现了宽3公里、长132公里的“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近年来,河南又打造了被游客誉为“充满野趣和史诗般的辉煌”的“大黄河游”和“黄河漂流”,建成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结合的郑州黄河游览区。在成功建成被国内外游客交口称赞的郑州登封嵩山风景区、洛阳龙门石窟风景区、焦作云台山风景区、信阳鸡公山风景区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外,河南近年来又大力建设辉县八里沟风景区、嵩县白云山风景区等新的旅游胜地,大批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二)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之劣势分析
1.文化旅游行业产业观念淡薄
在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普遍存在着一种文化旅游与经济关联性不大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过分地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和事业性,看不到文化旅游所具有的潜在经济价值即文化的产业属性,无法理解文化旅游在经济发展中的引擎地位和在创造财富方面乘数效应,导致文化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在文化旅游产品生产中,生产单位缺乏产业观念和市场意识,直接导致文化建设和开发缺乏市场的视角与考量,在多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机遇面前反应滞后,严重阻碍了文化旅游发展进入市场的步子。
2.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体制落后
我国的文化旅游产业长期以来都是以政府投资为主,投资规模有限,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单一,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较少,存在着突出的资金短缺与产业拓展的矛盾,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软硬件水平的有效提高。
3.文化旅游产业相关人才短缺
河南历史文化内涵深厚,对导游的知识面、素质相对要求较高。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很多导游都是生背导游词,景点介绍上存在着机械、呆板的感觉,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另外,导游外语水平原因,在接待境外游客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4.文化旅游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当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应该是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然而,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严重滞后,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着发展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战略上的统一规划,产业布局存在“小、乱、散、弱”的问题,发展无序,对文化旅游产业市场的培育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造成文化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缺乏整体上的统筹协调,各旅游文化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市场运作部门自行其是,市场发展缺乏应有的合力,甚至还存在恶性竞争,合理的市场结构无法形成,资源优化配置难以进行,畸形发展的现象较为突出,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三是缺乏微观上的发展机制,任其自行发展,致使文化旅游产品质量不高,科技含量偏低,并进而导致文化旅游产业的产业链无法拉长,产业之间无法形成密切联系,没有形成产业群体,无法形成资源的优化组合和产业的规模效应。
(三)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之机遇分析
1.国际前景
从旅游市场角度来说,出入境旅游正面临着快速发展,2013年全省旅游业接待海内外游客4.1亿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业总收入3875.5亿元,同比增长15.2%。2014年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58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36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9%、12.66%,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旅游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旅游业平均增速、高于全省GDP增长速度。
2.国家扶持政策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既要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又要抓好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国家即将出台一系列鼓励和保障文化产业包括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如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接,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等,这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个良好机遇。
3.中原经济大发展的时机
《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四)河南文化产业发展面临之威胁分析
1.国家政策倾斜,增大区位竞争压力
旅游者对旅游的需求也随着旅游阅历的增加,也对旅游目的地的娱乐性、参与性要求有所提高,而河南省目前的旅游景点多以人文景观为主,在这些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随着西部大开发,西部历史文化逐渐被受到旅游者的关注,旅游竞争力增强,使其成为河南强劲的替代性竞争对手,河南的历史文化旅游正面临着周围其他古都城市一定程度的替代竞争。
2.文化旅游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管理体制不顺
虽然河南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由于长期的重农轻商,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很好的发挥,而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滞后,资源配置不合理,在市场功能和市场价值方面,面临亟需突破的“瓶颈”。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先理顺管理体制打破各自为战、各自为营的管理模式,将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化、集约化。
3.市场结构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河南省入境游增长速度高于全国13.6个百分点,但河南省入境游基数比较低,占比例比较低,在全国处于中下位置。河南省2012年旅游项目总投资规模达2527亿元,但与山东省旅游建设项目总投资8924亿元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13年全省总投资775.85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旅游项目只有16个。河南省对大旅游项目投入不多,特别是超百亿项目更少。旅游发展基金虽有增加,但与全国大多数省市相比仍处于落后状态。
(一)资源整合战略
古、河、拳、根、花作为发展河南文化旅游经济的五大特色有二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各自资源优势突出。二是各个资源叠加后,可整合成为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形成不同的文化旅游产品,从而产生叠加效应,提高文化旅游的效益。因此,发展文化旅游特色经济,要牢牢把握河南省旅游资源的上述优势,认真研究如何立足优势、弘扬优势、发挥优势,认真研究如何开发文化旅游产品,认真研究如何把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塑造城市特色结合起来,打造特色、突出特色,树立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河南省文化旅游形象。为此,整合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强调古的特色;二是突出河的基础;三是演绎武的特色;四是宣传根的特色;五是强化花的特色。
(二)主体带动战略
主体带动战略,也就是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新的增长极,以增长极带动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发展。坚持主体带动战略,最核心的是要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重要项目建设,形成一批旅游亮点,形成文化旅游产业新的增长极,以此带动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1.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顶层设计
文化旅游产业的顶层设计,要根据《河南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突出“一区两带四板块”的重点发展目标,打造整体品牌,将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建设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区域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载体。重点要加强与沿黄8省的区域合作,做好河南省沿黄河9个市、21个县的资源整合,以中国文化精品荟萃、黄河文化特征明显为目标,打造河南黄河国际旅游精品带。以建设融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一体,集城市游憩、生态休闲于一身的生态文化旅游带为目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文化旅游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建设高品位的生态文化旅游带。要以大旅游观念为指导,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布局等,纳入文化旅游的范畴,以科学的顶层设计,实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宽思路,打造河南文化旅游品牌。
2.强化文化旅游重要项目建设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要以重要项目为抓手。旅游景区景点的完善、资源的深度开发、旅游产业素质升级,要以项目为依托,因此,重点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突出抓好旅游小镇项目、嵖岈山温泉小镇、平顶山市温泉国际度假圣地项目、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洛阳龙门一号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焦作中华太极养生旅游基地、云台山大型综合旅游项目、“轩辕圣境”黄帝宫文化产业项目、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伏羲山旅游区开发项目等10大投资超亿元的项目,这些项目,融自然景观、人文精神、设施条件和管理服务于一体,有特色、有创新,将成为河南文化旅游的新亮点,并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带动整体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
1.树立生态旅游理念
要树立生态旅游理念,在强调走进自然的同时,更需要重视生态旅游对文化环境、自然环境保护的承诺,要在生态旅游理念的指导下,制定科学合理、可持续的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规划涉及到一个区域的资源、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扬民主,以便集中民智,吸收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广泛参与生态旅游规划的制定工作。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确保生态旅游收入有相当部分用于环境保护,保障区域群众的合法权益等;要建立各种保障机制,以保障区域环境;要加强旅游监管,确保旅游经营者真正遵循生态旅游的理念,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开展生态旅游教育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必须有一个通过宣传、引导、教育而使相关旅游参与者接受、内化的过程。当前,河南的很多导游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缺乏专业知识,还不能把地质地貌的形成、动植物的分布等环境知识传授给游客,更不用说深入形象地讲解相关生态旅游知识、理念方面,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了。因此,应该采取各种培训措施,培养一批与生态旅游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使他们成为生态旅游理念的积极实践者、生态保护的积极宣传者、生态旅游知识的积极传授者,进一步促进河南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实现生态旅游管理
要在生态旅游理念的指导下,依据生态旅游规划,实现生态旅游管理。其一,增强生态规划的刚性。要根据规划,科学确定、坚决控制生态文化旅游区的环境和经济容量,杜绝生态文化旅游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超越环境要求接待游人的现象。生态旅游景区要实施生态旅游管理,确保把经济的增长限制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使生态潜力的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保持平衡,使自然生长的速度和消费增长的速度保持均衡。其二,制定生态旅游法规,强化执法力度,规范管理措施。要根据规划要求,尽快制定相应的地方行政法规,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对生态旅游市场进行规范,一方面,建立高层次的环境管理模式,严格规范旅游开发商的行为,确保其把各项标准全面落实到项目建设、营运和管理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加强对游客的教育、管理,使生态旅游不仅成为理念,更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精品旅游战略
1.保持传统旅游,拓展精品旅游
河南旅游以郑、汴、洛的嵩山少林寺、龙门石窟、古都开封为核心,这些已成为河南的名片,应该继续做好深层次开发,保持传统优势。同时,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实施河南文化旅游的精品发展战略,建设一批特色突出、吸引力大的新项目和新线路。
2.发展特色节庆旅游
利用大活动造势、大营销拉动、大市场培育,积极开发国内外高端旅游市场。充分发挥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大省的优势,加大河南各种旅游节会的策划、组织和包装推介,重点发挥好每年三月三的拜祖大殿、三门峡黄河旅游节、河洛文化节、小浪底观瀑节、三国文化旅游周等大型旅游节会活动效应。
3.大力发展旅游演艺,提高文化旅游层次
《2011年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年度报告》对文化旅游融合趋势进一步形成提出了肯定,《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水秀》等大型旅游演艺节目以及《禅武不二》、《少林武魂》等室内舞台剧都取得良好收益。其中,《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被评为“中国十大旅游演艺节目”。《少林武魂》节目在美国巡演5个半月,被文化部授予“优秀出口文化产品服务项目奖”。少林寺武术馆功夫表演团在国内外演出130场,在少林寺景区内进行功夫表演近2500场,接待国内外游客150多万人次。旅游演艺的蓬勃发展,拉长了旅游产业链条,提升了旅游发展层次。
(五)文化提升战略
旅游文化是旅游环境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促进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实施文化提升战略。具体应做好以下几工作:其一,提升整体的文化内涵,在保持传统文化旅游基础上,挖掘、开拓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旅游项目;其二,整合文化资源,建设各具特色的专题博物馆、纪念馆;其三,建设文化广场、音乐厅、歌舞剧院等文化设施,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品位。
(六)旅游产业链发展战略
在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美国创造了世界最强大的文化产业,韩国依靠实施“文化立国”战略,走出了长期殖民统治之下的文化困境,短时间内发展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河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应该积极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利用文化旅游产业的传统优势,拓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产业链,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其它产业间的相互融合。通过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对河南的经济增长效益分析,不难看出它与一二三产业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仅2011年河南省旅游局会同省财政厅从旅游发展资金中安排了1500万元的30个特色旅游村进行重点扶持,推动了85个乡村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拉动乡村旅游投资7.02亿元,新增就业人数4万余人。联合媒体推出并宣传了12条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全省全年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5270万人次,创收1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6%。在第二、第三产业方面,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河南省各地市各类旅游产业经济活动,一批带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用品先后投放市场。而且同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实现融合发展。组织了10家金融机构及29家分支机构,与50多家旅游企业进行了现场对接。云台山、丰乐农庄等28家旅游企业单位共得到66.17亿元的资金支持。所以,对河南省来说,只有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拓展文化旅游产业与三大产业之间的联系,以各种形式加速产业链的拓展和融合,并根据旅游者需求,开展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才能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何静.基于SWOT模型浅析河北省文化旅游的开发及管理[J].中国商贸,2010(19).
[2]张春香,刘志学.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分析[J].管理世界,2007(5).
[3]刘群生,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新郑[N].中国信息.
[4]杨会宾,洛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04.
[5]刘中浩,浅谈中原经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J].中国商界,2011(10).
[6]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EB].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07/c_1221 2 5-251.htm,2011-10-07.
G124
A
1007-9106(2015)11-0049-05
陈萍(1975—),女,河南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