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凤振 李秋虎 江明洲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保定)
原设计选择润滑结构不当,只考虑了润滑集中,缺乏油封、回油、接油等装置。制造质量差,箱体铸件有砂眼、裂缝或是箱体上螺钉盲孔被钻穿等。机床零部件运动配合间隙过大,轴与套配合间隙大或密封不好。装配或修理质量差,箱体结合面密封不严或连接螺钉松紧不当。箱盖经常拆卸,复装结合面密封较差。润滑油品不符合技术标准或长期使用没有清洗换油,使润滑油分解结胶、结炭、变质而堵塞油路。润滑系统管路的活动接头、阀门没有经常检修而松动或进油调整过大,回油路不畅通。油箱加油量过多,超过规定油位。在机床运转或停机后,从轴与套的间隙处泄漏。零部件磨损,密封老化变质失效,修理更换不及时。操作人员对机床维护保养不够重视,任意取掉挡油板,回油孔被铁渣堵塞,没有及时疏通。
改:对原设计的先天性泄漏缺陷进行改进。从结构上改,开回油孔,引回油路,将回油顺畅引回油箱,加快油液循环,防止因回油孔较小,回油不畅通引起积油而泄漏。
换:对磨损的轴和套及已损坏的密封件,进行及时修理或更换。
堵:对箱体上钻通的盲孔等用堵头封严,对转轴端头加装堵头封死。
回:疏通回油路,加钻回油孔,将回油引回油箱,加快油液循环,防止因回油孔较小,回油不畅通引起积油而泄漏。
封:对机床箱盖结合面,在结合面间填密封垫片或涂密封胶密封。
接:对实在无法治理的机床漏油结构,如开式润滑系统设置接油盒,将漏油接住,进行定期回收。
修:对管道裂缝进行补焊,对铸件砂眼、裂缝进行焊接或粘接修补,对其他漏油缺陷进行相应修复。
管:加强润滑技术管理,做到定点、定时、定量、定质加油,定期清洗换油,加油量不超过油位。
刮研结合面,减少贴合间隙,使接触面粗糙度达到Ra=1.6以上,下盖加钻回油孔,铣深回油槽,增大回油量。结合面铣制宽、深4 mm左右的凹槽,用耐油橡胶条或O形圈嵌入槽中再压紧。用1 mm左右厚的工业纸板或橡胶板制成不同形状的密封垫片,加液态密封胶,如MF-2型等液态密封胶涂刷在箱盖结合面上,压紧后即可防漏。在箱盖内增设内挡油板,将飞溅的油挡住接回,另外,还可以在箱盖上钻出排气孔,减少箱体内的压力。对机床不拆卸的箱盖漏油部位,使用环氧树脂等材料密封。对箱体中较大的砂眼、气孔可用锡铋合金进行补焊,软金属铆接,或用环氧树脂、厌氧胶等材料粘接堵塞孔眼。对箱体中较小的砂眼、气孔可铣后再进行补焊。
在轴或套上制断油槽,箱体上钻回油孔,利用轴转动的离心力,将轴上漏油止住,引回油管疏导。单向旋转轴可车削螺旋封油槽,利用螺旋轴向推力将轴与套之间的漏油引回。根据旋转体的结构情况,选用合适的密封装置和软填料。如毛毯密封,聚四氟乙烯填料密封,皮碗和唇形密封圈,压紧形密封圈、机械密封活塞环、迷宫式、离心式、螺旋式、胀圈式等各种密封装置。
在导轨或活塞杆两端部增设刮油板,将导轨或活塞杆带出的油刮下流回油箱,有的可制作接油盒回收。适当调节导轨进油孔油量或将进油部位的槽孔铣深加大,以免导轨回油不畅而从侧面漏油。
研磨阀门及管接头配合面,使配合紧密,减小渗油间隙。用F-4生科带或麻与铅油等密封材料缠绕丝扣接头或使用螺纹密封胶。更换损坏的管接头、阀门或阀门零件。
在进行机床方案设计时,应尽量选择密封部位少的方案。国家有关部门应大量研制性能和质量好的固体润滑材料,代替液体润滑材料。研制先进、灵敏、可靠的检漏仪器,使机床内部深埋的漏油点能及时发现。管路中应尽可能采用焊接接头,减少法兰和螺纹接头。尽可能缩短管道长度,减少管道曲折,动密封部位应尽量改为静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