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ICU 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2015-04-08 02:17沈小枫华芳叶桂波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16期
关键词:条目通气机械

沈小枫 华芳 叶桂波

(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ICU 科,浙江 慈溪315300)

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危重、复杂、进展快,加之ICU 环境相对隔离,因此对ICU危重患者护理工作琐碎、繁重、标准高,护理难度大,护理风险高。护理流程管理目的是为了能最大限度优化医院业务流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1]。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ICU 护理流程管理与临床缺乏联系,解决实际问题时间较长,护理质量难以落实到位,影响ICU 患者预后[2]。目前各级医院针对ICU 特点制订优化各项护理流程,以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对ICU 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实施护理管理,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ICU 收治的84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入住ICU条件。(2)入住ICU 时间>1d。(3)接受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排除标准:(1)不接受呼吸机通气者。(2)无自主呼吸功能、并发气胸者。(3)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4)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5)恶性肿瘤晚期者。(6)烧伤、口咽部创伤者。(7)呼吸道梗阻等。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入住ICU 接受机械通气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入住ICU 接受机械通气的4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3.6±3.8)岁,入住ICU 时间1~5d,平均时间(3.2±0.85)d;观察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4.3±4.2)岁,入住ICU时间1~5d,平均时间(3.5±0.98)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住时间、病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周期自患者入住ICU 至移出,两组患者入住ICU 期间均给予对症治疗。

1.2.1 对照组 按照ICU 常规护理流程实施护理:(1)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保持患者衣物洁净、干燥。(2)对患者做好口腔、会阴护理。每天对患者擦拭身体,每天1次。(3)每4h为患者翻身1次,由2名护理人员协同对患者进行平衡翻身,并观察导管是否出现扭曲、脱落及返流现象。(4)密切留意患者生命体征,神志是否清醒,对于异常患者应及时上报,并做好床头交接班工作。

1.2.2 观察组

1.2.2.1 护理路径 (1)确定ICU 为危重病患者常规生活护理、导管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病情观察等6个流程,并应用临床路径法制订标准化临床路径表格。(2)表格设计包括护理频率、护理时间、护理班次、护理方式、护理人员数量、护理用物、操作程序、质量标准等相关内容。(3)护理人员应每天按照表格内容实施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将结果上报给质量监控小组。

1.2.2.2 再造流程 (1)确定环境安排、人员配置、抢救等3个流程进行再造。(2)合理分配当班护士,每班次护理人员应包括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4名,以达到教学-学习-实践-提高等效果。(3)对患者进行分区,根据病种最大限度安置患者,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量。(4)合理安置抢救设备、药物、抢救车,并绘制抢救时各种设备安放的最佳位置,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5)细化ICU 各类疾病抢救流程,包括物品准备程序、当班人员分工,与医生配合情况等。

1.2.2.3 CQI质量监控措施 成立质量监督小组,以护士为组长,以2名主管护师为治疗监督小组成员。(1)计划确定:以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为目标,借鉴临床路径法及流程再造法,制订ICU 护理管理流程,经监督小组审核通过。(2)实施:每班次护士严格执行护理流程,并详细记录实施过程。(3)检查:每一班次护士每天需向监督小组汇报护理小结,由监督小组成员根据流程各项量化指标,并对患者、家属及医生提出的反馈意见进行护理综合性评估,并对结果进行具体点评,提出修改建议。(4)处理:监督小组将意见反馈给护士组,并对流程不合理地方进行修改,修改后再实施,按上述步骤持续进行2次工作循环。

1.3 观察指标 (1)护理质量:由科室护士长参考《医院护理质量评分标准》设计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内容共包括30个条目,6个维度,基础护理(8个条目)、特级护理(5个条目)、病房管理(5个条目)、文书管理(5个条目)、重点环节管理(4个条目)、急救药品管理(3个条目)。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方式,1~4 分分别为差、一般、良好、优,总评分为各维度之和,评分越高,护理质量越好。(2)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 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1.4 调查方法 两组患者出院时由护士长向其发放问卷调查,并当场回收。对照组发放问卷40份,有效回收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100%。观察组共发放问卷44份,有效回收率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见表1~3。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例(%)

表2 绩效考核实施前后急诊护士护理质量情况对比(¯x±s) 分

表3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ICU 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比较(¯x±s)

3 讨论

本研究对ICU 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值班护士配置实施流程再造,不仅可更好地满足患者抢救及护理需求,而且可提高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质量。此外,对患者进行科学安排及合理区分药物、抢救设备等措施可提高患者护理工作效率[4]。另以制度规范患者各项护理行为,并以ICU 患者日常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病情观察作为临床护理路径流程标准化,将护理内容考核化、程序化、量化,使得护理工作思路更加清晰,避免工作中出现错误,从而提高护理质量[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VAP、气道糜烂、声带受损、声门水肿、气管坏死、溃疡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从而提示创新型护理流程可提高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抢救效率。此外,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通过运用CQI质量监控模式,对新流程实施程序及效果进行循环性、持续性改进及监控,并对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使得护理效果更加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 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从而表明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可提高ICU护理管理效果,提示三种模式构建的新型综合护理流程可提高患者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使得临床护理工作更加具体、可行。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能有效提高ICU 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

[1] 陈吕静,许丽,许晓惠,等.流程管理在肾科ICU 行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2014,16(1):91-92.

[2] 张培影,孟庆超,陶子奇,等.基于精细化管理的ICU 流程再造与质量提升实践[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9):18-20.

[3] 朱亚丽,敖莉,孙岚,等.晨间护理工作流程再造在ICU 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0):463-465.

[4] 邱丽红.优化ICU 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590-592.

[5] 张红,罗凤云,向丽,等.优化综合ICU 护患沟通流程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J].西部医学,2011,23(1):161-163.

猜你喜欢
条目通气机械
调试机械臂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简单机械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按摩机械臂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