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无情党有情伴着鱼宴过大年

2015-04-08 23:26王立峰邹晓光
新农村 2014年3期
关键词:同江市赫哲人赫哲族

王立峰+邹晓光

又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到来,今年遭受严重洪灾的黑龙江省同江市的赫哲族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也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张灯结彩、办篝火晚会、跳起传统舞蹈、制作赫哲鱼宴,按照赫哲族古老习俗的方式辞旧迎新、欢庆佳节,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同江是国家一类口岸,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南岸,三江平原腹地,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区和我省对俄开放扇形格局的中问地段。同江市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有赫哲族1565人(2010年),约占全国赫哲族总人口的1/3,大部分居住在街津口、八岔两个赫哲族乡。

春节是赫哲族一年中最欢乐的节日。除夕,大家各自忙碌,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热情好客的赫哲族人摆下“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的“塔拉哈”(生鱼)、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晶莹剔透的削鱼片,味道十分鲜美。令人尊敬的民问诗人(依玛堪)在新春佳节,用诗歌把美好的祝愿献给大家。老人们向他敬酒,听他讲故事,尽兴而归。青少年迷恋的是滑雪、滑冰等项比赛,到处是欢歌笑语。

2013年汛期,同江市遭受了百年不遏特大洪涝灾害,造成全市10个乡镇85个行政村47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大量农田、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损毁,经济损失约23.3亿元。其中,八岔、街津口两个赫哲族乡镇也损失严重。特别是八岔赫哲族乡在这次洪灾中,所辖的4个村、6个屯全部过水,21.1万亩农田全部受灾,严重损毁房屋680户,倒塌房屋774户,直接经济损失达到6 5亿元。

今年是洪灾过后的第一个春节,为了保证受灾的赫哲族群众度过祥和的新春佳节,同江市委市政府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快速推进应急工程恢复重建。同时,全力以赴抓好灾民安置救助,尽最大努力让受灾群众满意,实现了“灾民有房住、有饭吃、有农穿、有水喝、有医就、有柴烧,不发生受冻挨饿、不发生疫病流行、不发生流浪乞讨现象”的目标。

还有几天就过年了,街津口乡的赫哲人吴福盛一家早早就忙碌开了,贴对联、挂灯笼、粘福字,整个院子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喜庆氛围。按照赫哲族传统风俗习惯,每年的这个时候,赫哲人都要来到黑龙江冰面上捕鱼,将亲手打捞上来的鱼做一顿丰盛的过年大餐。吴福盛领着一家人拉着爬犁,带着冰钏、冰绷子、渔网等工具来到江边捕鱼,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一家人带着收获的喜悦回到家里,着手制作一桌赫哲传统鱼宴。生熟相问,色彩诱人的鱼宴不仅让人食欲大增,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今天赫哲人在生活上的巨大变化。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会到网滩上,点起篝火,跳起舞蹈,一曲曲赫哲酒歌抒发着他们对幸福生活的祝愿,更增加了节日的喜庆。如今在赫哲族聚居的街津口赫哲族乡,赫哲人不再依靠打渔为生,通过转产,发展农、工、商和旅游业多元化经济,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多元,日子过得非常富足。吴福盛告诉记者,现在咱们赫哲族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好,这些都是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带给赫哲人的实惠,我们希望赫哲人借着党的十八屑三中全会的东风,搞旅游、发展生产,日子一天比一天过的红火。

同村的赫哲族村民吴宝喜家也一直保持着过年吃鱼宴大餐的民族习俗。按照传统的民族习惯,过年这天的鱼宴大餐必须要用新打上来的新鲜活鱼制作才行。一大早,吴宝喜就领着一家老小和村民们一起,带着冰钏、渔网等T具来到江边捕鱼。赫哲族长期居住在大江沿岸,常年以捕鱼为生。从古至今,鱼都是赫哲人餐桌上最好的菜。像“刹生鱼”、“烤塔拉哈”、“炒鱼毛”、“生鱼片”就是传统鱼宴里的特色菜肴。吴宝喜告诉记者,由于环境的变化,黑龙江下游鱼的数量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多了,只能到每年的渔汛高峰期才能捕到较多的鱼。现在这个鱼也少了,就是老传统不能忘了。上午10点钟,吴宝喜一家带着收获的喜悦回到家里,便开始着手准备今天的鱼宴。吴宝喜说,如今赫哲人也不再依靠打鱼为生计,通过转产,发展农、工、商和旅游业多冗化经济,“现在咱们赫哲族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好,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我们哥们几个聚到一起,一块庆贺这个新年吧。”

2013年8月,洪峰来临之前,约3 8万名群众被转移到安全地带,安置在同江市居住。其中八岔赫哲族乡有几百名受灾群众被集中安置在香街丽舍小区和丁香园小区。同江市委市政府对这些不能回迁且无法自行安置的受灾群众及时发放生活补助资金和口粮,保障他们最大限度地享受政策待遇。同时,组织全市382名科级以上干部与受灾群众结成包扶对子,实行一对一帮扶,为受灾群众宣传解释政策、解决生活问题。包扶干部自行花费20余万元,为受灾群众购置了微波炉、电饭煲、电磁炉以及碗、筷等生活必需品,并与他们一起欢度中秋、元旦、春节等节日。

新年来了,赫哲族的尤玉发老大爷仍然要按照赫哲族的古老习俗,用制作赫哲鱼宴大餐这种方式欢庆佳节。他一大早就领着一家老小,拉着爬犁,带着冰钏、冰绷子、渔网等T具来到江边捕鱼了。他们沿着江边来到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山开始凿冰下网。沿着开凿好的冰沟,一家人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尤玉发却握着一根短短的横杆静静地蹲在那儿。尤玉发说,赫哲族历史上冬天钓鱼就这么钓的,干钩钓鱼,也不需要食,就这么钓。一家人带着收获的喜悦回到家里。老人的小女儿尤伟玲也将自己制作的鱼皮画拿出来摆放好。尤伟玲说,为了方便游客,也为了发扬民族文化,制作了鱼皮面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同时也带动了赫哲族妇女发展鱼皮面,给她们也增加了收入,这个鱼皮面在赫哲族经营的还比较好。经过1个多小时的忙碌,1桌赫哲传统鱼宴就已经做好了,儿孙们的一曲赫哲酒歌更增加了节日的喜庆,也让老人充满了幸福和喜悦。赫哲鱼宴,让我们感受到了赫哲族古老的传统饮食文化,赫哲歌舞,更让我们看到了赫哲人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

1月中旬,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受灾群众刘金甫就告诉记者,虽然今年家里的300多亩耕地颗粒无收,但他通过打渔,1个多月的时问就赚了3万多。现在过年的年货都置办齐全了,啥也不缺。“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关注帮忙,来年一定要积极地生产自救,我们赫哲人一定能度过难关,生活也更有奔头了!”

八岔乡赫哲族农民吴桂凤对同江市委市政府的为民务实作风赞不绝口。吴桂凤今年59岁,在今年洪灾中她家的房屋严重受损,自家的33亩耕地也全部被淹,颗粒无收。在同江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去年9月份她搬进了位于同江市区的香街丽舍过渡安置楼房。这是她在外面过的第一个春节。当记者新年期问走进她家时,看到屋内暖融融的,她正和在外地上大学、27日刚刚回家的女儿一起包饺子、贴对联。吴桂凤告诉记者,为了让像她这样的灾民过好年,同江市委市政府可没少费心,不仅早早地将米面油等物资发放到位,而且送来了各种年货和慰问金,帮扶的领导干部更是三天两头地打来电话,嘘寒问暖,让她十分感动。她说,有了市里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这个年过的很好。在一旁的吴桂凤女儿孙一娃也打开了话匣子,这位在兰州大学民族学专业学习,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究生的赫哲族女孩说:“8、9月问当时听到家乡遭灾,心里万分着急,就担心母亲人身安全,后来接到母亲的报平安电话,说政府早就在洪水来之前将她转移安置了,才放下心来。后来在学习时也担心母亲吃不好穿不暖,现在回家一看都挺好的,让我心里很感动。”她说今年她研究生就要毕业了,她决心放弃外地的工作机会,回家乡工作,用自己的双手为重建家同尽点力。

据了解,目前,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协调大庆石油管理局对八岔乡八岔村(也就是渔业村)进行灾后重建对口帮建,统一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29公顷、198户的赫哲族新村。届时,喜迁新居的赫哲族农民将过上更加幸福、安定的生活。

猜你喜欢
同江市赫哲人赫哲族
同江非遗传承人
——凭借传统手工艺奔小康
赫哲族现代民歌《山水醉了咱赫哲人》音乐结构及特征阐析
赫哲渔歌
赫哲族主要聚居地民族社会工作研究
——以同江市为例
中国渔业协会授予黑龙江省同江市“中国鳇鱼之乡”称号
中俄经济给同江市经济带来的机遇分析与评估
赫哲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蕴
惠农福利想法占 浑水摸鱼骗六万
赫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