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访谈杂议

2015-04-08 15:36陆宁
关键词:定远县采访者村官

陆宁

传播方式的革命促进了党教片的创新提速。访谈作为一种互动、高效的制片形式逐渐成为党教片舞台的新成员。自从我负责我县电视专栏《党建广角》的节目策划以来,也做过很多期访谈。然而,艺术的天地总是博大精深,无论做过多少期,对这一新的形式,仍感不能完美驾驭,也尚存诸多困惑。

(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次访谈?这是每次访谈之前首先要明确的问题。访谈的内容首先是由访谈目的来决定,而不是由访谈对象来决定。所以无论对象是谁,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我们的访谈都不能泛泛而谈,否则就会沦为一次泛泛的采访。一次,我们采访定远县张桥镇的党委书记,事前定的范围就非常宽泛,没有什么侧重点。结果,这位书记就顺着我们的提问说开去,从基层党建到农村经济,什么都讲到了。回去后我们回看素材带才发现,无论怎么剪辑,谈话的指向都断断续续、无法成篇。这不怪那位书记,因为我们没有给人家命题,人家不知道该说什么。后来我们重新采访那位书记时,他说:“上次我都不知道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

访谈的对象应该是在访谈目的明确以后才能确定。知道了我们的节目要讲什么,才能知道由谁来讲更加合适。

(三)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确主旨是“知己”,了解对象则是“知彼”,“知彼”是为了更好地展开交流。访谈和一般的采访是有区别的,我们需要传达的内容都要由访谈对象之口表述出来,所以访谈对象和制作者的默契度决定了节目的质量。我们在制作定远县驻太仓县流动党支部这期访谈时,正式录制之前与党支部书记单军共处了一个星期,在此期间深入了解单军其人其事。单军为了工作,举家来到太仓,孩子又小,付出实在很多。我们事先为他的孩子准备了礼物和玩具。初次见面,我问:“孩子现在在哪儿上幼儿园?”这问候稀松平常,但却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我们双方都有了一种老熟人的感觉。后来我们还和单军一起商讨节目方案、设置问答话题,由于他本人也参与了,所以后来在节目中表现得很从容自然。因此可以说:“访谈一分钟,访前十分功。”其实,访谈节目的功夫,大多是下在节目之外的。

(四)

访谈节目的内容主旨体现在“谈”上,但“访”却掌握着整个节目的流向,采访者或主持人是节目的带路人,调动引导着访谈的节奏和受访者的情绪。2014年年底就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专访连江镇党委王书记时,机器一开动,红灯亮起,王书记一下子就紧张起来,没说几句话就卡壳。如是再三,双方都很着急,却摆脱不了这种氛围。我就问王书记时间是否充裕,可以的话稍事休息再开始。王书记如获大赦地松了口气,独自跑到别的屋里去休息调整。一个小时后我们再次开始,他果然神采奕奕,与之前大不相同了。我们这边也换了一位采访者提问,丢开事前的提纲,专门挑他得意的事情问。王书记这回侃侃而谈,说的东西既有料又风趣。

(五)

访谈其实有点类似专题片的“摆拍”,采访者和受访者面对面坐下完成整个节目的问答环节。因其流程特性,访谈其实是可以经过多次“排练”的。形式虽然如此,内容却要求绝对真实,所以访谈可以排练,却不可以背讲稿。要让受访者在节目中灵活自如地随意交流,需要下很多功夫。

(六)

多次“排练”其实是有一点麻烦的,但制作者必须不怕这种麻烦。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努力使受访者不嫌麻烦。

(七)

2009年初摄制的访谈节目《激发新活力》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失败经历,失败的原因其实简单得让我自己都难以容忍:没有注意访谈环境。因为我们制作的很多访谈节目都是在演播室或办公室环境下拍摄的,需要出外景的访谈不多,所以在环境选择这方面未免经验不足。这期节目反映的是农村干部对基层干部新政的看法和心声,选择的对象是藕塘镇冉周村党支部书记。因为进行得有些匆忙,我们就在路边完成了这次采访。由于受访者很健谈,采访效果很不错,几乎一次过。可是回来剪片时我们却傻眼了:背景是一片灰秃秃的墙壁,没有任何色彩,看着就添堵,一直到节目结束都是这片墙壁在屏幕中唱“主角”。但我们没有时间重拍了,当时只好这么剪出来播了出去。虽然事后没人说什么,但我自己却过不去这个“心理关”。打那以后,我对访谈环境几乎有一种执拗的苛求:无论室内室外,背景务必整洁,色彩务必与主题相宜,环境务必没有噪音。

(八)

时间是一个奥妙的元素,信息会在时间的持续中点滴渗透人的意识,但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度也会随着时间行进趋于饱和。无论访谈节目的话题多吸引人,受访者发挥得多好,都要在人们失去接受度之前及时收尾。这就要确保谈话的精练。2014年12月制作的定远县天星公司“红领访谈”,最初的素材带有六十多分钟,而且整个访谈流程控制得也很好,受访者讲得很出彩。但为了控制时间,我们先后删改了六次,力争在不影响内容流畅度的情况下,将所有访谈环节都用一轮问答解决。我们一刀刀下功夫,一剪剪做文章,最后把时长控制在了10分钟以内。

(九)

话题集中是突出主题的唯一法门,一事一议总是比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强。在2010年制作《村官小冯》时,前期大量的采访素材让我们左右为难。都用吧,太多了;不用吧,讲得那么好,舍不得。大学生村官冯佳佳当时谈的内容很多,除了自己一波三折的创业历程,还有与老乡打交道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个人对村官工作的思考,每一方面都是大学生村官们的关注点,每一段都有其兴奋点。但要真的全用上的话,这个话题就漫无边际了,用句时髦话讲:“唠散了。”所以这时候我们就想起了访谈的初衷,主题是要反映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挥作用,于是后来就只保留了冯佳佳创业这一段,其他的部分都忍痛割爱了。

(十)

访谈节目其实也能做得好看。最不应该的就是一个人从头讲到尾,可以在适当位置插入解说词,或者是主持人与受访者互动交流,或者是插入视频资料片段,从而使节目整体生动起来。在制作《姐弟村官创业记》时,我们就添加了一些生动的元素,在草莓大棚安排现场,并添加了动画和音乐。后来有人说这不像访谈反倒像是专题片,我就问他,难道在他心目中访谈只能一板一眼地坐着交谈吗?

(十一)

其实世上没有完美的访谈。如果把一次访谈的分数量化为一百分,也许无论我们怎么努力,也无法得到满分。不过,只要以一种在路上的态度履冰而行,也许下一次的访谈我们就能拿到更高的分数。我们应该抱着这样一个信心:下一次,我们会做得更好。

(作者为安徽省定远县委组织部干部)

猜你喜欢
定远县采访者村官
唱村官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研究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互联网+花众取宠”项目扶贫方案探析
Mother's hands
《茁壮生长》:阿里安娜·赫芬顿的成功人生学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探析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浅析定远县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运行成效
定远县灾害性雷雨大风气象灾情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