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5-04-07 00:28刘虹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刘虹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培养其表达能力及创新思维。积极探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和方法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必须引起一线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国的数学教学形成了一种封闭系统,多数初中数学课堂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同一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基础较弱的学生几乎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进而导致这些学生惰性较强,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较少甚至没有,且参与合作学习讨论、思考的积极性不高。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在课堂中创设情景、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关注度,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学生在问题意识活动的过程中,会在探索心理驱使下,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鉴于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靠直接兴趣而引发,因此,教师可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定生活情境來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从学生周围熟悉的环境和教学内容入手,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在进行九年级上册第23章《旋转》这一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举例关于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不断转动的电风扇叶片、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每时每刻均绕着钟表的中心转动、自行车轮子(前轮和后轮)均绕着中轴转动等。然后,引出“电风扇正常工作时,叶片在作旋转运动,指出它的旋转中心”“当时针转到指定的时刻时,它转了多少度”“在自行车轮子转动时,前轮和后轮的大小和形状有无发生变化”等问题。并以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和电风扇叶片的旋转以例,激励学生提出存在和有价值的问题,如两者的旋转有什么相同之处?并引导学生找出图形中其对应的线段并用三角板来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变化。学生在观察、发现、探究到教师验证的过程中可完成对旋转这一图像变化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的转变。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体验的兴趣,增大了课堂容量,还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能使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二、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传播媒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多媒体正逐渐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为我国学校课程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第13章《轴对称》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轴对称图形的动画资料,如随风飘落的树叶、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国粹之一的戏曲脸谱和剪纸艺术作品、有着对称理念的建筑设计、各种银行标志等,重点展示以上图形的折叠和重合过程。学生通过观看并分析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后,能轻松地总结出轴对称的概念及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应该是探讨“折叠问题”,为培养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意识,以“折叠问题”中的典型题为例。

如图,△ABC的中线是AD,∠ADC=45°,BC=2cm。将△ACD沿AD对折,使点C落在E的位置上,那么BE=?

分析:引导学生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判定△A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求BE。

解:根据折叠的性质得知,CD=ED,∠CDA=∠ADE=45°

∴∠CDE=∠BDE=90°

∵BD=ED

即△ED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本题利用了折叠的性质,即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的图形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教师利用多媒体静中求动,并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直观的形象将种种轴对称现象展现出来,使学生的思维由模糊变得清晰,从而能快速理解“完全重合”这一词的含义。

三、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由于初中生的思维水平有限,部分学生不能在高密度和快节奏的课堂教学中完全掌握新知识,即使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不一定能做到灵活运用。而探究性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独特地位,是学生掌握新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新潜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探究性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完成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其对某种现象进行质疑,并通过亲身经历概念和过程的相互作用后真正理解数学。以《三角形》为例,在进行活动前提出“三角形真的具有稳定性吗”“三角形的高和底是什么关系”等问题。活动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室内或教室外一定的范围内寻找三角形,并通过观察、摸一摸、量一量、记一记等实际操作来观察、感知、猜测、探究、验证、交流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和方法,体会每类三角形的特征,并能够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在进行问题回答环节时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特别是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的学生,注意捕捉其在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在完成活动后,要指导学生及时反馈信息,不断对自身的提问方式、学习方法及计划等进行积极、自觉的评价、控制和调整,以帮助学生逐渐培养随时监控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的习惯。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要想改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师生互动不强、教学效率不高的尴尬现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提高学生提问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来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对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行科学引导,并注重改善课堂教学常态,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最终达成学校、教师及学生三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政.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课程教育究,2015,(10).

[2]魏丽华.谈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南北桥,2015,(06).

[3]蔡维.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5,(18).

[4]孙先通.对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探索[J].高考,2015,(07).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