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梅芳 Text by Wang Meifang
《林壑苍雪》
姜立的名字,在认识他的人们心中,是一个完美的“概念”。人的一生,把一件事做好不容易。姜立的非凡之处,是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出彩。先看看他的头衔:辽宁传媒学院的创始人、首任校长;辽宁省政协常委;辽宁省民革中山画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老校长靳尚谊先生的博士;世界绘画大师尼古拉·菲钦研究专家;艺术品收藏家——这些角色,每一个拿出来,可能都够许多人忙活一辈子的,但是,姜立将它们一一收归在自己名下,游刃有余。我想起了胡兰成赞美张爱玲的句子:“她的每一步都踩在钢琴上”。除了大众所认可的事业与地位的成功标准,我认为姜立的最大成功,是能够一辈子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与姜立认识多年,我发现他最显著的做事风格,或者说他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不从众。
姜立喜欢挑战所有人都认为很难完成的事情,恰恰是这样的事情,一旦完成,就会是巨变,就是人生的大逆转。比如当初创办学校。为筹集资金,他举全家之力,甚至卖掉了自己的住房——最终,学校慢慢地发展成了辽宁省最大的民办二本大学——辽宁传媒学院,现拥有了八千多名在校生。而今,姜立在学校的发展上又在朝着百年名校的目标飞奔。为了这所学校能够做到与众不同,姜立一年跑几趟欧美国家,引进先进的学科和先进的办学理念,由此,姜立也成为了中国民办大学的“带头大哥”。姜立好像有先知,他在巨变之前潜身,不知不觉地布局,等他露出庐山真面目的时候,他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能和实力,达到呼风唤雨的效果。
学校发展壮大了,姜立开始回头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并不是说办学校他不喜欢,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千千万万的学子培养成社会栋梁,他当然乐此不疲。但是,在这项事业背后,他还有另一个更自我的喜好,绘画。事业上的成功,也让他有条件实现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于是,姜立开始刻苦练功。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靳尚谊先生的博士。靳尚谊先生是新写实画派的泰斗,但是,姜立没有局限于师门在屋下架屋,而是求学于经典,愈见其大。在靳尚谊先生的引导下,姜立选择了他喜欢的题材去创作,并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绘画风格:一种清冷、洁净、雄厚、无人的东北雪景,充满了力量感。雪景系列在他的创作中是规模最大的一个部分。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王义胜先生,对姜立的雪景系列画作赞不绝口,认为姜立在这里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感觉和表达。另一种题材是姜立对现世世界的思考与反观的现实主义绘画。《考场内外》是此类创作的典范。《考场内外》展现中国高考制度下的众生相,传达了尖锐的讽刺,作品取考场内的角度向外看,一排被拦在栏杆外的家长:有暴发户的膨胀;有知识分子的苦闷;有灰色小官僚的得意;有基层老百姓的无奈——这人间浮世绘,苦闷、膨胀、得意、无奈的世俗细节,被他调剂在一起,既复杂又深刻。这种关注心灵和精神内核的手法,应该来自菲钦。这幅作品一经推出就获得一片赞誉之声。
两种画题材和风格都相去甚远,不了解的人很难相信它们出自一人之手。事实上,这正是姜立人生的真实写照:在干净得似无尘埃的雪景系列作品中,表达出世的理想,以及独钓寒江雪的知识分子秉性;在色彩艳丽明快的现实主义系列作品中,表达他的思考和建设,以及在滚滚红尘中搏击的本领和技能。除此,姜立在稳定了绘画风格后又有多元化的趋向。
《俄罗斯女孩》
《隆冬》
姜立在绘画上经常挑战自己,在题材上不断突破。比如,他在2014年秋天率领民革中山画院的画家访问台湾,他就画了一匹昂扬的马头,送给马英九做见面礼;2014年,他到西藏的阿里地区与当地的一所中专学校结对子,支援藏区教育,他在阿里呆了半个月。在这个世界上最高的地方,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执着而虔诚的信仰,感染了姜立。在高原上,他反思生命,审视灵魂,回到沈阳就抑制不住创作的冲动,创作了一幅名为《朝圣》的作品。这里,他塑造了一个坚强、丰满、有韧性的高原青年,走在朝圣的路上——他在给生命确立意义。
姜立绘画之余也进行艺术理论研究。他熟悉古今中外的很多艺术家,但是他的研究只专注于一个人——尼古拉·菲钦。提起尼古拉·菲钦,很多人不太熟,但是提到菲钦的老师,俄罗斯绘画大师列宾,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菲钦是深深植根于人类心灵的歌手型画家,他通过描绘不同种族人的眼睛而呈现心灵,这探求心灵之旅的通道,更接近艺术的本质。所以,菲钦留给世界的是许多源头性的画面,足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有一天,我跟王义胜先生求证菲钦,没想到,王老师不但知道,而且还领学生临摹过菲钦的素描。他说:“菲钦太伟大了,他的那些素描作品不但影响了我国油画界,对我国的国画界、雕塑界,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素描消灭了光源,跟中国画有接近的的地方,这是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首屈一指的大艺术家。以往别人研究菲钦,都是研究他的一部分,有研究菲钦素描的,有研究菲钦油画的,没有人全面系统地研究过菲钦。”这就是姜立的贡献,他把菲钦的艺术全方位地带到中国。我不止一次地想,为什么姜立能够做到?因为姜立为此付出了别人难以做到的坚持和努力:他多次飞往菲钦的出生地——俄罗斯的喀山,菲钦求学地——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菲钦后半生生活和绘画地——美国纽约、洛杉矶、新墨西哥州的圣达菲。寻访菲钦的学生、后人——对于中国人来说来,痴迷一个自己热爱的人是容易的,热情也是有的,专一的劲头也够,但是能跑这么多地方的经济实力,恐怕非人人能够具备!姜立就是在追逐菲钦的过程中获得了艺术的高度和深度。
《岁月》
姜立的《尼古拉·菲钦研究》,马上要在唯一一个国家级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重点图书出版。我国艺术评论家邵大箴先生、鲁迅美术学院老院长宋惠民先生为这本书作序,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菲钦的重量,以及姜立这本书的意义。
姜立在画坛上不是枪挑一线的成功,他走的是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道路。他曾经辍学后到建筑工地搬砖,累着了又跑回学校学习,然后考上大学,工作之后又辞职办教育,获得成功后又全身投入绘画之中。现在的姜立,可以说饱看人生,又经过了美术最高学府名师的指教,再研究尼古拉·菲钦,熟读艺术史,可以说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因此,他是以综合实力叩开了画坛的大门。而他的综合实力则像葡萄酒一样,放够了一定的年头才够得上品级。
姜立说:“是青年时期的坎坷,让我沉淀下来,能够把握长大之后迎面而来的机遇”。在成长的过程中,风吹雨打历练了他,成全了他。但是姜立的坦然、自然、真诚、真实,着实让人佩服。这是姜立的人生态度,也是姜立的绘画态度,因此,他每干一件事儿,走一步路,都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不装腔作势,只力求完美,这种做事风格正是承靳尚谊先生的衣钵,唯如此,姜立的每一步才能发出钢琴一样美妙的琴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