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红
(山西省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046000)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炎性疾病。西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与遗传、免疫失调有关,遗传基因缺陷,肠黏膜屏障的破坏,免疫反应的异常导致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临床特点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病情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不愈,属中医“泄泻”“久痢”“血便”“肠风”等范畴。为了进一步探索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规律,提高中医中药疗效,我们根据中医传统理论,提出了从脾肺肾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新思路、新方法。运用健脾调肺、温补肾阳法轻至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本组病例均来源于2006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门诊和病房住院患者,60例患者中门诊患者45例,住院患者15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口服,每次1g,每日4次,6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采用健脾调肺、温补肾阳法。药物组成:黄芪、白术、党参、半夏、陈皮、桔梗、补骨脂等。口服,每日1剂。
两组症状前后总积分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症状分布及治疗前后积分情况比较(x¯±s)
表1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乏力、腹泻、脓血便积分均显著高于其他症状积分(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积分及其他各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总积分及黏液便、里急后重、纳差、乏力积分亦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腹泻、腹痛、脓血便、腹胀、乏力及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情况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药新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前症状总积分(尼莫地平计算公式)。治愈: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显效: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但<95%。有效: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但<70%。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或反而恶化者,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如表2所示,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73.33%,经检验,P<0.05,可知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有差别。
表2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溃疡性结肠炎(UC)一般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血性黏液便为主要表现,多归属中医“泄泻”“痢疾”等病范畴。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泻痢之证与脾虚不运关系最为密切。UC病理是正虚邪恋、本虚标实,尤以脾虚为内在条件。盖脾为卫,主运化升清、统血摄血;脾虚失运,则水湿内生,蕴久化热而下注大肠,腑气受损;清气不升则泄泻;血失统摄,脉络受损则血溢络外而便血。而对于肺气失调,痰蕴大肠的致病机制则被医家忽视。肺是调节人体气机的主要器官,在维持免疫功能的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且肺与大肠相表里,在生理上,两者经络相属相关,在病理上,肺气的宣肃失常,影响大肠的传导,肺之痰犯下流大肠,致其内生溃疡;或脾虚则土不生金,肺气失调,津液不得输布,聚而为湿,凝而为痰,痰湿内贮于肺,既影响肺之宣肃,又下流大肠,蕴于肠腑,致大肠不固,而作泻痢,正如《医学入门》所云:“痰泄,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此因痰留肺中,以至大肠不固”。故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也与肺密切相关。治疗上不仅应重视脾运不健、痰湿留滞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决定作用,也应注重肺气不调,大肠失约对本病发生的影响,兼顾肺与大肠的关系。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尤重脾肺,脾虚不运、肺气失调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具有决定意义,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基础。
肾为先天,脾为后天,肾阳助脾阳腐熟水谷,促进肠胃之消化吸收。若久病或久泻,脾阳不足,可损伤肾阳;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脾阳更虚,虚寒内生,运化无能,便泄不固,或五更作泻。本病导致脾肾阳虚之机,多由脾阳不足,便泄日久,伤及肾阳所致。脾虚所致之湿盛亦与肾关系密切。“肾为胃之关,关门不利,故水聚而从其类也”。再者,肾为先天之本,后天资先天,脾之运化有赖于肾阳的温煦,小肠的分清别浊,大肠对水液的吸收及传导受肾气化之主宰。肾气充盛,气化功能正常则二便正常;肾阳虚衰,关门不利,可致久泄滑脱。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增高,治愈难度大,疗程长,病情迁延,复发率高。西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不明原因的慢性炎性反应病变,免疫因素在本病起重要作用,治疗多以免疫抑制剂、激素、抗生素、生物制剂为主,但服药时间长、副作用大、容易产生耐药性,往往使患者难以坚持。中医学以往多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以本虚为主,兼有痰湿。通过健脾调肺、温补肾阳法即可补虚,兼可化痰湿。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据以上中医脏腑相关理论及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我们提出了肺脾肾三脏同时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