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建议※

2015-04-05 13:09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胶东威海烟台

柳 敏

(山东工商学院管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1 相关概念

在郭泮溪等著《胶东半岛海洋文明简史》一书中有明确的界定:胶东半岛是指胶莱河以东的山东半岛的一部分,亦可称为小山东半岛。从行政区域看包括青岛市、烟台市和威海市。胶东半岛海洋文明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年前的渔猎文化,是中国甚至世界海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1]

曲金良教授《海洋文化概论》中对海洋文化的描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和体系,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2]。而高怡、袁书琪对海洋文化旅游的界定是:人们对海洋或海洋文化的求知和憧憬引发的,离开内陆生活环境,观察、感受、体验海洋文化,满足海洋文化介入或参与需求冲动的过程[3]。

2 胶东半岛发展海洋文化旅游的优势

2.1 自然条件优越

胶东半岛在气候上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其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长达1 800多公里,占山东省海岸线的3/5,拥有众多优质海滩和港湾,近海岛屿星罗棋布,独具特色。青岛、烟台、威海均为著名沿海旅游城市,是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其中,烟台、青岛被列入全国十大避暑城市,而烟台、威海则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天然优越的地理条件赋予了胶东半岛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使其在山东省海洋旅游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2.2 社会经济基础雄厚

胶东半岛所辖三市均为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是全省经济最发达、发展最快的区域,经济基础雄厚,为海洋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2012年,胶东半岛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4 920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110%,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 40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万元以上,是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的近1.6倍[4]。同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胶东半岛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旅游业方面,胶东半岛形成了以青岛为中心,以威海和烟台为两翼的大范围蓝色旅游经济区。2012年,三市共接待入境游客225万人次,占全省入境游客接待量的48%;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5.6亿美元,占全省的 53.3%,较 2011年增长了 13%[4]。

2.3 区位与交通优势明显

胶东半岛位于山东半岛的东部,北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南接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与日本、韩国相距最近的区域。公路、铁路、海路、航空等交通设施完备,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为国内外游客的进入提供了多种选择。有青岛、烟台、龙口、威海新港、石岛等几大港口,烟大轮渡、中韩铁路轮渡连通东北和韩国,大莱龙、德龙烟、兰烟、胶济铁路贯穿境内。高速公路网发达,滨海公路海阳至即墨跨海大桥串联胶东半岛黄金海岸通道,形成胶东旅游观光圈。即将建成的青(烟威)荣城际铁路贯通胶东半岛,将真正实现1小时半岛生活圈。烟台蓬莱、青岛流亭、威海大水泊三大机场,为游客的进入带来更多便利。

3 胶东半岛海洋文化旅游资源

胶东半岛的海洋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从类型上可以将其分为海洋旅游文化资源、海洋历史文化资源、海洋信仰文化资源、海洋民俗文化资源和现代海洋文化资源。[5]

3.1 海洋旅游文化资源

胶东半岛海岸蜿蜒曲折,港湾岬角交错,形成了海、岛、岸、山、城融为一体的海洋文化为特色的黄金海岸旅游区;有蓬莱阁三仙山·八仙过海、龙口南山、青岛崂山、威海刘公岛4个5A级景区,有石老人、海阳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及养马岛、大乳山、薛家岛、灵山湾、琅琊台、田横岛等省级旅游度假区;还有烟台山、张裕葡萄酒博物馆、五四广场、成山头、天鹅湖滨海湿地以及海阳万米海滩浴场、黄岛金沙滩等近二十处优质海滩。另外,胶东半岛温泉资源丰富,有烟台艾山、磁山、养马岛温泉,威海天沐、汤泊温泉,即墨温泉等多处温泉旅游资源。

3.2 海洋历史文化资源

长岛北庄原始村落遗址、烟台市区白石村贝丘遗址的发现证实了胶东半岛自旧石器时代就产生了渔猎文明,而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经熟练掌握了航海技术。封建时期,以寻找仙山仙药的神仙文化、汉魏六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隋唐时期的海上贸易、明朝胶莱运河的兴衰及清代的禁海和开海,无一不说明了胶东半岛开放、悠久的海洋历史文化[1]。有秦始皇东巡时登临的琅琊台、田横将士殉义的田横岛、春秋时期的齐长城遗址、即墨熊牙所古城遗址、烟台东炮台等多处文化遗址;有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群、基督教堂、烟台山西方建筑群、威海英式建筑等建筑遗址;有戚继光故里、徐福故里等名人故居;有蓬莱水城、威海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馆、北洋海军提督署等军事遗迹。

3.3 海洋信仰文化资源

先秦时期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关于“仙山”“仙人”“仙药”的神仙文化对胶东半岛乃至全国影响深远。秦始皇、汉武帝东巡祠神求药以及登州海市、三仙山、八仙过海等传说长盛不衰。龙王信仰和天后信仰也是胶东海洋文化的独特体现,烟台、威海、青岛都有龙王庙和天后宫,龙王庙多见于村庄,体现广大农民对风调雨顺的祈求,天后宫则是渔民祈求出海平安归来的精神寄托。长岛显应宫有880多年的历史,是北方最早、最大、影响最广的妈祖庙,也是世界重要的妈祖官庙之一。另外,史称“仙山之祖”的昆嵛山是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丘处机在此创全真教龙门派;青岛崂山是道教名山,体现出海洋文化与传统宗教文化的融合贯通。海阳丛麻禅院始建于隋末唐初,历经千余年,成为胶东著名的佛教圣地;日本高僧圆仁法师入唐求法期间,曾客居于威海石岛赤山法华寺,使其成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见证。

3.4 海洋民俗文化资源

勤劳的胶东渔民在长期与海洋接触的过程中,总结了大量的生产生活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和智慧,包括庙会、饮食、祭祀、禁忌、建筑等方面。庙会活动普遍开展,有青岛的天后宫新正民俗文化庙会、萝卜元宵糖球会、胶州秧歌节等,烟台的毓璜顶庙会、塔山庙会、蓬莱天后宫庙会、龙口南山庙会,威海赤山庙会、仙姑顶庙会等。祭海在胶东各地自古有之,从官祭到民祭,其时间、形式、习俗虽有不同,但都表达了沿海人民祭祀海神、预祝渔业丰收的美好愿望。如青岛上网节、田横岛忌海节、沙子口忌海节、蓬莱的渔灯节、荣成的谷雨节等。

除定期的祭海仪式外,胶东渔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禁忌习俗延续了千百年,也是胶东海洋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言上,最忌讳说“翻”字,称“帆船”为“风船”,称“船帆”为“篷”,吃鱼时,忌说“翻过来”,而说“划过来”。行为上,吃完饭不可将筷子横放在碗上,更不能将碗倒扣。饮食文化方面,胶东人喜食鱼虾海鲜,注重原汁原味;面塑艺术传承千年,过年要蒸大枣饽饽,清明做小面燕互相赠送,七夕节做巧果等。

3.5 现代海洋文化资源

现代海洋文化资源包括现代海洋节庆、海洋文化景观、海洋博物馆、滨海休闲娱乐等。现代海洋节庆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内容和形式,有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国际海洋节、崂山旅游文化节、红岛蛤蜊节、金沙滩文化旅游节、烟台国际葡萄酒节、长岛渔家乐民俗文化旅游节、长岛中华妈祖文化节、长岛海鲜节、荣成国际渔民节、威海国际钓鱼节等。海洋文化景观有青岛五四广场、栈桥、奥帆中心等。海洋博物馆有青岛海军博物馆、胶东民俗文化博物馆。滨海休闲娱乐资源有烟台鲸鲨馆、37°梦幻海、青岛唐岛湾海上嘉年华、极地海洋世界、威海西霞口野生动物园等。

4 胶东半岛海洋文化旅游发展建议

4.1 建立区域合作机制

烟台、青岛、威海具有相似的地理环境和海洋文化,旅游者对其认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三市又在独特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资源。因此,三市应寻求区域合作、突出特色的共同发展之路。首先,建立胶东半岛内部合作机制。要打破行政边界的壁垒,通过政府间的磋商建立合作机制,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将胶东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与开发,又充分考虑各市的资源特色,明确各自的形象定位,实现特色文化错位发展,从而避免恶性竞争和同质化问题的发生。三市可联手举办海洋文化艺术节、共同规划胶东半岛海洋文化旅游线路、举办海洋文化的展览展会、联合促销产品,从而提高海洋文化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其次,胶东半岛应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其他区域通力合作,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寻求发展空间。

4.2 打造海洋文化旅游精品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规划中,海洋文化资源将形成“一区三带”的发展格局。胶东半岛是其中重要的“一带”,即要着力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可以将邮轮旅游作为一个突破口,积极建设和完善邮轮港,打造邮轮旅游精品。目前,青岛已建成唐岛湾游艇会,即将建成的烟台龙湖游艇码头将成为烟台首家、山东档次最高的游艇码头。今年8月16日,中国首艘自主经营和管理的国际豪华游轮“中华泰山号”从烟台港起航,实现烟台—仁川—首尔—济州—烟台的首航。未来三市可以联合开发更多的邮轮旅游线路,开辟海上休闲度假旅游之路。根据游客需求,配备不同大小、不同服务档次、不同目的地的游轮,开辟日韩游、东南亚游甚至欧洲游、美洲游的线路。游客吃住玩在船上,除了体验异国餐饮、演出外,还可以参观胶东民俗展和传统技艺表演,购买海洋旅游纪念品、潜水商品,到达港口后经过许可甚至可以向当地居民展示。

另外,胶东半岛海岛资源丰富,极具特色,应将原生态的自然条件与海岛文化相结合,打造岛屿旅游精品。如长岛的渔家乐旅游、刘公岛的甲午海权文化旅游、以祭海文化为主的田横岛度假旅游、养马岛秦汉文化和马文化旅游、灵山岛民俗风情游、竹岔岛垂钓旅游等。在开展岛屿专项旅游的同时,还应开辟多条海上旅游航线,形成岛与岛之间、岛与陆之间的海上旅游网络,将资源更好地整合以实现品牌效益最大化。

4.3 对海洋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

目前,胶东半岛的旅游项目还是以滨海一带的观光、娱乐旅游为主,而对海洋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不足,导致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和项目相对较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因此,必须加大对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力度,根据文化资源优势和民俗文化特色打造能够代表胶东形象的富有吸引力的海洋文化旅游品牌,从而给游客带来视觉的享受和内心的愉悦。可以将胶东的民俗信仰、生活习俗、民间技艺、古街古巷、历史人物等进行充分挖掘,使其成为胶东海洋旅游的文化符号,积淀为地方特色文化。如将海洋历史典故和传说,开发成旅游纪念品、书籍、画册等;开发贝雕、船模、海洋生物画等有海洋特色的工艺美术品;长岛的“渔家乐”品牌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仍须加强文化内涵,除了吃住渔家之外,出海前可以举行传统的祭海仪式,出海时可以将长岛渔号、渔家秧歌、木帆船制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游客展示。

4.4 注重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在开发海洋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对资源条件和市场分析不足,开发模式不合理,从而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破坏优质资源的问题。如威海的银滩旅游度假区,由于规划不够合理,大量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使之与周围环境极不和谐,破坏了人文旅游资源和环境[6]。再如,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胶东大鼓正面临着失传的困境,石岛沿海特色民居海草房也面临着失修倒塌的危险。因此,为使海洋文化能够永续传承并造福一方,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必须将资源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为形成全社会参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氛围,提高人们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可以在景区设立专门的展示牌,或者在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烟台海洋研究所等海洋科研机构中设立海洋文化资源、海洋遗产的保护机构,并在学校开展海洋论坛、蓝色文化课堂等文化资源保护的相关活动。

5 结语

胶东半岛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应抓住有利条件加强区域合作,充分挖掘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力,注重海洋历史、海洋民俗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打造海洋文化旅游精品,从而使胶东半岛的旅游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1]郭泮溪.胶东半岛海洋文明简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

[3]高怡,袁书琪.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特征、含义及分类体系[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4):61-66.

[4]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省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5]韩明杰,牟艳芳.基于海洋文化产业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9-14.

[6]江志全.山东半岛海洋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以威海为例[C]∥刘德龙,周忠高.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1947-1954.

猜你喜欢
胶东威海烟台
《威海港口》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胶东面塑——花饽饽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威海达明新材料科技有限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胶东徐福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研究
胶东沿海的“妈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