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富元
(三亚学院国际酒店管理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酒店管理是我国旅游管理学科最早设置的专业之一,作为实践性、应用性强的专业,本科层次的酒店专业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意识及专业技能,并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促进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的提升,酒店专业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习教学。实习是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训练、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1]。实习教学的成效与学生的评价和感知有较大的关联,并对学生的职业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实习满意度作为衡量实习成效的关键指标,值得院校与酒店引起重视。
国内外关于酒店实习满意度的研究已有相关成果,但也存有一定差异,笔者选取所在单位酒店专业本科生课程实习满意度作为研究选题。期望通过研究掌握酒店专业本科生在酒店的实习满意度情况,把握关键的影响因素,并为提高实习满意度提供建议。
国外关于酒店实习生满意度的研究资料并不多,这是因为国外旅游教育研究没有单独探讨实习环节方面的文章,而是把它融入到国外旅游院校教育模式进行分析[2]。通过在中国知网检索,发现关于酒店实习满意度研究的文献主要反映为实习满意度现状调查研究、实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满意度与就业意向的关系研究等。
郑昭彦(2011)研究表明实习预期和满意度偏差存在的原因在于组织奖励的缺失,构建专业实习过程激励机制的关键在于学院和企业的共同努力[3]。张昌贵、袁晋峰(2012)认为酒店应加强改善住宿条件、福利水平、工作强度与工作时间长度,消除实习生对工作的不满情绪,提升对实习生的人生与职业发展的引导与培训[4]。苏建军等(2011)发现显著影响酒店实习生满意度的心理环境因素主要有:酒店制度与工资福利待遇、教学与培养、实习价值与重要性[5]。王兴琼(2008)则发现显著影响酒店实习生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工作报酬、领导水平和培训机会,而人际关系对实习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6]。刘凤莲等(2010)研究发现实习生感知的影响因素满意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薪酬待遇、工作满足感、工作条件、领导管理、学习与锻炼、人际关系[7]。何立萍、许晶(2009)提出学生最满意因素前三名是酒店伙食、人际关系和培训与指导,最不满意因素前三名是老员工的指导帮助、实习成就感和实习津贴[8]。
也有国内外学者提出实习满意度对职业意向有影响。LaLopa(1997)[9]与 Mok,Finley(1986)研究表明,工作满意感可很好预测在职旅游从业人员的离职或跳槽意向。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越满意,离职或跳槽的可能性就越小[10]。闪媛媛等(2010)[11]分析得出实习满意度与学生在酒店业择业的意向呈显著正相关。杨效忠等(2008)[12]发现实习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对酒店行业的好感有所下降。宋子斌(2006)的研究证明工作满意度会影响实习生对所实习行业的预期,工作满意度和行业发展预期显著正相关[13]。
对上述研究总结发现,影响酒店实习满意度的因素涉及工作报酬、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工作本身、管理水平、实习时间、酒店类型等方面,但这些并不能涵盖所有因素。
相关的研究重点体现在满意度的具体指标确定上,结论既有类似,又有不同。为增强研究的专业性,本文选取的调研样本均为酒店专业本科生,并未将旅游专业学生和高职高专的学生纳入;实习阶段选择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地位的课程实习;充分利用访谈资料,从酒店、学校、个人三个方面,创新设计调查问卷和开展研究。
问卷整体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统计变量。第二部分为影响实习生满意度的酒店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第三部分为实习生对实习的总体评价和分类评价。调查对象为作者所在单位的酒店专业本科生,共发270份问卷,收回209份,回收率77.41%,有效问卷20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6.67%。数据分析的运行软件是SPSS20.0,分析影响实习满意度的关键因子。
对样本数据分析后,得出人口变量的统计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人口统计变量描述分析
信度分析得到实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的39个自变量的Cronbacha系数为0.93,说明问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很好。满意度量表的效度主要从内容效度与结构效度来分析。问卷是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访谈以及对学生的试测修订而来,因此可认为该量表架构及题项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统计得出问卷的KMO值为0.869,接近于1;Bartlett球形检验的自由度为741,置信度大于0.95,通过Bartlett检验,适合做因子分析。
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变量进行公因子提取,得出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共9个,具体如表2所示。9个公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65.122%,公因子具有代表初始影响因素的优良性。
表2 因子分析结果
以实习整体满意度F1为因变量,以影响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决定系数R2=0.514,置信度大于 0.95,F=23.185,DW=2.058。可知回归方程显著,影响因子可以解释实习满意度51.40%的变异,说明影响因素量表对实习满意度具有较好的解释性。同时,得出影响因子 S1(Beta=0.302,p=0.000),S2(Beta=0.315,p=0.000),S3(Beta=0.295,p=0.000),S4(Beta=0.215,p=0.000),S5(Beta=0.179,p=0.000),S6(Beta=0.277,p=0.000),S7(Beta=0.218,p=0.000),S9(Beta=0.177,p=0.000)与实习满意度有显著正相关。而S8(Beta=0.055,p=0.273)与实习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偏小,且不显著。根据回归系数的大小,得出实习满意度影响因子按重要度从高到低依次是S2酒店实习管理及劳动强度、S1学校实习激励及教育、S3实习准备与沟通能力、S6实习待遇及福利、S7实习环境和条件、S4酒店职业培养与关怀、S5人际关系、S9英语水平。
综上分析,为提升酒店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满意度,建议从以下方面改进。
首先,酒店需完善实习管理制度和综合条件。进行合理的任务分工,针对实习生遭遇的不公平对待,做好及时引导和沟通控制;提高本地酒店实习生的待遇和福利,优化酒店的实习环境和条件,减少实习生的抱怨;以实际行动增强酒店对学生的职业培养和关怀,体现品牌酒店的文化魅力。
其次,学校应积极改进实习的管理与组织方式。做好实习的过程指导以增强学生在实习受挫时的心理归属感和信心,并明确实习考核机制,保障学生的实习价值感知;在酒店行业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继续推进国外实习,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而在我国的国际品牌酒店,其自身的品牌优势和文化魅力被逐渐弱化乃至出现异化的问题[14],造成实习生的发展预期受挫,满意度不高;根据综合评价,选择部分国际品牌酒店作为学校组织实习的重点合作伙伴,开展深度合作。
再次,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自身需做好实习的心态调整及多方面的准备,包括体能素质和沟通能力;提高对英语学习的重视度,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条件,提升自己的英语综合水平;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积累,为个人的职业持续发展创造坚实基础。
实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本身具有复杂性,而本研究的样本选择在单个院校,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受影响,同时个人对研究方法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后续将在研究深度和研究范围方面继续加强。
[1]李岫,王平,陈丽英.关于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旅游学刊,2006,21(S1):120-123.
[2]朱丽.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习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6.
[3]郑昭彦.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过程性激励机制的构建——兼论实习预期与实习满意度的偏差[J].华中人文论丛,2011,2(2):180-183.
[4]张昌贵,袁晋峰.基于双因素理论的高职学生酒店实习满意度研究——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管理系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5(9):115-117.
[5]苏建军,刘卫梅,屈学书,黄解宇.酒店实习生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与实习价值感知的关联性分析[J].旅游论坛,2011,4(1):113.
[6]王兴琼.酒店实习生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旅游学刊,2008,23(7):48-55.
[7]刘凤莲,宋勇,贺耀勇.新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工作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1(3):74-77.
[8]何立萍,许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实习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6(12):109-111.
[9]LaLopa J.Commitment and turnover in resorts jobs[J].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1997(21):11-26.
[10]Mok C,Finley D.Job satisfac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demographics and turnover of hotel food-service workers in Hong Ko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1986,5(2):71-78.
[11]闪媛媛,胡焱,俞益武,方躬勇.旅游专业学生酒店实习状况对其在酒店择业意向的影响分析[J].旅游论坛,2010,3(1):121-126.
[12]杨效忠,汪淑敏,叶舒娟,陶晨晨.酒店实习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倾向的影响[J].高等农业教育,2008,25(11):82-87.
[13]宋子斌,陈朝阳.旅游专业本科毕业实习生的工作满意感及其在旅游业择业意向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6,21(Sl):104-121.
[14]鲍富元.国际品牌酒店本土化发展中的异化问题探究[J].饭店现代化,2013,11(3):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