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婷婷 仝警安
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 712046)
浅谈活血化瘀法治疗眼底出血的体会
郝婷婷仝警安
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 712046)
目的:探索活血化瘀法在眼底出血治疗过程中重要性,以拓宽眼底出血的治疗思路。方法:从中医角度去认识其病因病机,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运用中医的理论从活血化瘀角度对眼底出血进行系统辨证论治。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眼底出血,体现中医诊疗特色,发挥了辨证论治的优势。
眼底出血是眼科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并以患眼外观良好,起病迅速,视力骤降,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为特点[1]。因其发病率、致盲率、复发率高,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西医对于本病多采用抗凝、纤溶、激光治疗,疗效欠稳定且花费较大。中医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眼底出血有独特优势,并可有效防止病情反复发作。
1眼底出血的病因病机眼底出血归属中医“血证”范畴,是各种眼科疾病引起眼络瘀阻,血溢脉外,从而引发眼底出血。《内经》云:“目得血而能视”,即眼络通畅,目视正常,然眼络微细,易于阻塞,故治疗眼病出血者,以通为主。现代中医学眼科界认为,眼底出血的主要病机在于气滞血瘀,气机不畅,血液运行无力缓慢而成瘀滞,溢于脉外而成血瘀,而气血的正常循行赖于脏腑功能活动的正常。因此其根本病机在于,一方面在于五脏六腑功能失常,气血运行障碍,“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病则血病,另一方面在于,气血之病亦可影响脏腑功能,互为因果,加重病情。又有“离经之血皆为瘀血”“出血必有瘀,有瘀必出血,瘀滞损三光,瘀化则目明”之说,眼为密闭器官,若内部出血,血出无路,吸收困难,故而成瘀,因此,瘀血是贯穿疾病过程中重要病理因素。因此在治疗上,行气活血化瘀的同时,兼顾调理脏腑功能,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活血化瘀法在眼底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常说“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各类血瘀证的基本大法,由于眼底出血与内外科出血性疾病症候与治疗都有所不同,眼底出血即使出血停止,瘀血阻塞目络,视力仍受影响[2-3]。因此,在眼底出血的不同时期,活血化瘀法始终都是治疗方法中重要组成部分。在《血证论》中对于血瘀证的治疗提出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虚”之法。根据眼的生理及病理特点,临床上可采用此法治疗出血性疾病。在出血早期,以止血为主,辅以消瘀,使脉中妄动之气血平息达到止血目的,同时离经之血成瘀阻塞目络,故佐以消瘀,及达止血目的,又能消散瘀滞;在出血的中后期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兼以补虚,调整脏腑功能,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脏腑功能异常,标实是脏腑功能失调后形成的一系列病理产物,如痰、瘀、湿、热等。在治疗过程中针对不同个体辨证施治,既要消除病理产物,又要兼顾平衡脏腑功能,恢复机体生理平衡,达到阴阳平衡状态。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清肝泻火、活血化瘀;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益气健脾、活血化瘀;健脾清肺,活血化瘀;补脾益肾、活血化瘀;清热化痰、祛湿化瘀等,以脏腑辨证为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为目,协调脏腑组织功能,达到“止血、补虚、消瘀”的目的,可选方龙胆泻肝汤加减、丹栀逍遥散加减、三仁汤加减、归脾汤加减、真武汤加减、二陈汤加减等,加入桃仁、红花、地龙、丹参、香附、郁金、枳壳、赤芍、川芎、丹皮等活血化瘀,后期可加入软坚散结之品,如水蛭、土鳖虫、三棱、莪术、鸡内金、半夏、海藻、昆布、贝母等舒畅气机、通利脉道,使眼络通畅,恢复视觉功能,当涉及到脏腑功能失调同时产生的痰、湿等病理产物,日久痰湿互结而加重病情,选药时根据病性寒热,给予健脾益肾,清肺化痰,泄热祛湿之药,如:桂枝、茯苓、泽泻、陈皮、白术、薏苡仁、砂仁、半夏等。
3案例分析陈某,男,64岁。2014年8月30日就诊,主诉“左眼视物模糊半个月”。专科检查: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0.4,屈光间质清,眼前节(-)。网膜静脉迂曲扩张,成弥散放射状出血。黄斑出血少量,中心凹反光消失,伴有舌红,苔黄,脉弦数。西医诊断:左眼中央静脉阻塞。中医诊断:络损暴盲。证属火邪伤络。治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方药:水牛角30g(先煎),生地、白茅根、白术、仙鹤草、牛膝各15g,赤芍、郁金、荆芥炭各10g,丹皮12g,15剂煎服。2014年9月15日复诊,查视力同前,眼底未见新鲜出血,颜色趋于暗红,此时,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方药: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枳壳、地龙各10g,郁金、牛膝各15g,丹参30g,15剂煎服。2014年10月1日复诊:左眼视力0.6,眼底无新鲜出血,瘀血少量吸收,方药在二诊基础之上加三棱、莪术、浙贝母各10g,全蝎5g(冲服),半夏12g,20剂煎服。2014年10月22日复诊:左眼视力0.8,眼底出血吸收大部分,视网膜上数块陈旧性出血灶,伴有食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软坚散结、益睛明目,方药:菟丝子、楮实子、焦山楂、浙贝母各10g,枸杞子20g,鸡内金15g,丹参25g,半夏12g,地龙、决明子各10g(包煎),服用20剂后,查视力左眼0.8,眼底出血基本全部吸收,余证消失,随访半年,病未复发。
眼底出血为眼科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病因复杂,病程绵长,有着较高的致盲率。《内经》中曾提到“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这与五脏相对应,故眼科疾病与五脏关系尤为密切,所以从脏腑辨证入手,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达到阴阳平衡状态,疾病自愈,而五脏失调产生痰、湿、热等病理产物亦会加重病情,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疾病发生过程当中,无论是脏腑失调,血失统摄,血溢脉外之瘀或者实邪搏结阻滞血行而成瘀,瘀血是贯穿疾病始终的主要因素,在血证论中也提出,治疗血证的基本大法就是活血化瘀法,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桃仁、当归等中药含有的丹参酮、当归多糖以及阿魏酸等可有效的改善血液流变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故在治疗此类疾病时,以活血化瘀法为主,佐以补益、清利之法,临床上定会收到不错的效果[4]。
[1]萧佐桃,邹高祈.中医杂病集成[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72.
[2]刘瑞斌.中医辨证施治眼底出血临床分析[J].光明中医,2012,27(2): 2.
[3]孙丽平.中医治疗眼底出血疾病的拟方用药特点[J].云南中医杂志,2015:36(5):36.
[4]冉亚军,陈继红,谢晓柳,等.活血祛瘀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干预效果分析[J].陕西中医,2015,36(7):807.
(收稿2015-07-29;修回2015-09-06)
眼底出血/中医药疗法@活血化瘀法
R743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1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