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张鹏举(武警8645部队卫生队,石家庄 050080;河北省儿童医院)
新生儿消化道穿孔36例临床分析
张哲1,张鹏举2(1武警8645部队卫生队,石家庄 050080;2河北省儿童医院)
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新生儿消化道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儿的原发病依次为坏死性、出血性小肠结肠炎、胎粪性腹膜炎、特发性胃穿孔、特发性肠穿孔、先天性巨结肠及先天性肠闭锁。36例患儿中早产儿9例、低出生体重儿15例;临床表现为拒乳30例,反复呕吐33例,进行性腹胀32例,精神反应差29例;胃穿孔8例,肠穿孔28例。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治疗后存活17例,死亡19例。其中早产儿存活2例,足月儿存活15例;体重正常患儿存活13例,低出生体重儿存活4例;胃穿孔存活3例,肠穿孔存活14例;坏死性、出血性小肠结肠炎存活2例,胎粪性腹膜炎存活3例,特发性胃穿孔存活3例,特发性肠穿孔存活3例,先天性巨结肠存活4例,先天性肠闭锁存活2例。结论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主要病因为坏死性、出血性小肠结肠炎、胎粪性腹膜炎、特发性胃穿孔等,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发,治疗以手术为主;患儿预后较差。
关键词:消化道穿孔;新生儿;急腹症;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胃肠道穿孔并不罕见。由于穿孔的原因与部位在手术前不易明确,且患儿的临床表现特别是早期表现与其他疾病表现极为相似,诊断困难。新生儿胃肠道穿孔进展急速,病情严重,而且继发细菌性腹膜炎致感染性休克和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很快陷入垂危状态。新生儿胃肠道穿孔是治疗棘手的急腹症之一,病死率高[1,2]。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们采用手术治疗消化道穿孔患儿36例。现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分析
消化道穿孔患儿36例,男24例、女12例,日龄1~24 d。早产儿9例、体质量(2 049±425)g,足月儿27例、体质量(2 971±603)g;低出生体重儿(体质量<2 500 g)15例。临床表现为拒乳30例,反复呕吐33例,进行性腹胀32例,精神反应差29例。立位X线腹部平片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和(或)气液平。新生儿消化道穿孔部位:胃穿孔8例;肠穿孔28例,其中小肠穿孔19例(回肠穿孔6例、空肠穿孔8例、十二指肠穿孔5例)、结肠穿孔5例、直肠穿孔4例。原发病:坏死性、出血性小肠结肠炎12例,胎粪性腹膜炎6例,特发性胃穿孔8例,特发性肠穿孔4例,先天性巨结肠4例,先天性肠闭锁2例。
36例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患儿术前禁食,腹腔穿刺抽气缓解呼吸困难,必要时局麻下放置腹腔引流管,同时给予吸氧、保暖、抗感染、抗休克、改善微循环、恢复并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治疗。呼吸衰竭者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具体情况及不同穿孔的部位、性质、程度、面积和原因等,选择不同的术式,手术主要采用胃穿孔修补术、胃穿孔修补结合胃造瘘术、肠穿孔修补术、肠穿孔修补结合肠造瘘术等。术中均先予大量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彻底清除腹腔内的食物残渣、腹水、坏死组织等,行腹腔引流。术后继续禁食,严密监护,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均予持续胃肠减压、加强抗感染、补液、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待病情好转后,从进食糖水过渡到正常喂养。
36例患儿经手术治疗存活17例,死亡19例。其中男存活11例,女存活6例;早产儿存活2例,足月儿存活15例;体重正常患儿存活13例,低出生体重儿存活4例;胃穿孔存活3例,肠穿孔存活14例;坏死性、出血性小肠结肠炎存活2例,胎粪性腹膜炎存活3例,特发性胃穿孔存活3例,特发性肠穿孔存活3例,先天性巨结肠存活4例,先天性肠闭锁存活2例。
2讨论
新生儿消化道穿孔是各种胃肠道疾病的一类严重并发症。多发生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男婴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婴。由于新生儿神经体液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刺激反应差,未消化道穿孔前,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作出诊断较困难,一旦发生,病情迅速恶化,病死率较高。另外,对拒乳、呕吐、腹胀并伴有呼吸困难、发绀者,经常误诊为新生儿肺炎以及新生儿败血症,因而延误治疗,这也是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新生儿消化道穿孔为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虽有些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但终有因可查。研究[3~5]认为,新生儿消化道穿孔可能的机制:先天性胃壁肌层发育不良或缺如;胃、肠壁缺血性坏死;无任何诱因的特发性穿孔;胃肠道先天畸形;局部感染损伤引起的消化性溃疡穿孔等。据报道[6],导致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主要原发性疾病依次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先天性巨结肠、胃、肠壁肌层缺失、先天性肠闭锁等。早产儿更易合并多器官发育缺陷,若同时存在消化道畸形,穿孔概率相应增加。
新生儿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诊断主要依靠体检和辅助检查,我们认为在临床上应高度重视早期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表现:患儿一般情况差,体温升高或不升,烦躁或淡漠;出生后不明原因的腹胀、呕吐;脉率加快,呼吸困难;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男婴阴囊红肿。但早产儿由于发育不完善、能力差,早期可无呕吐的典型表现,而是表现为胃潴留。同时,X线检查可协助诊断。可发现具有特征性意义的X线征象:如发现胃囊异常增大,X线腹部平片见液气平面,膈下游离气体,则提示有胃穿孔可能;若发现肠管明显扩张积气,有液气平面,则提示有肠穿孔可能[7]。
目前,手术是消化道穿孔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应立即着手术前准备。给予腹腔穿刺、持续胃肠减压,改善患儿呼吸及循环功能;深静脉输注全肠外营养液、白蛋白、血浆,以加强支持治疗、纠正酸碱失衡、减轻炎症反应;加强护理,积极抗感染治疗等。一般在2~3 h内完成术前准备,争取尽早手术[8]。新生儿消化道穿孔治疗的目的是修补穿孔挽救患儿生命。手术方法的选择视患儿病情而定,采取有效、简便的术式和方法、术中操作尽量轻柔、麻醉尽可能采用简单快捷方法。胃壁肌层缺损微小时,原则上均行修补术;胃壁肌层大面积缺损时,彻底切除病变组织,缝合胃壁并做造口;肠单一穿孔,周围炎症水肿轻,仅作修补,腹腔引流;多处穿孔或穿孔周围组织坏死者,行肠切除吻合;对腹腔污染严重,远端有梗阻者行肠造口。术后应注意继续保暖,持续胃肠减压,肠内、外营养支持,选用强力抗生素抗感染。一般术后5~7 d开始进食,由少量进乳逐渐过渡到正常哺乳。
对本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影响患儿预后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①胎龄和体质量。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易有先天性发育缺陷,机体调节功能和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本研究中早产儿9例,仅存活2例;低出生体重儿15例,仅存活4例。②穿孔部位。有文献[2]报道,存活率与穿孔部位无关,但本研究结果显示近端消化道穿孔存活率低于远端消化道穿孔,以胃穿孔存活率最低。③原发性疾病。新生儿消化道穿孔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尽管其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但手术存活率却有较大差异。原发性疾病越重,存活率越底。本研究中坏死性、出血性小肠结肠炎患儿12例,仅有2例存活,多因多发性节段性肠坏死、败血症等死亡,存活率最低。
总之,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主要病因为坏死性、出血性小肠结肠炎、胎粪性腹膜炎、特发性胃穿孔等;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发;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患儿预后较差。临床需重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以及有高危围产因素的患儿,早诊断、早手术、有效术后管理是提高新生儿胃肠穿孔治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Maheshwari A, Corbin L, Schelonka R.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J]. Res Rep Neonatol, 2011,(1):39-53.
[2] Asabe K, Oka Y, Kai H, et al. Neonatal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J]. Turk J Pediatr, 2009,51(3):264-270.
[3] Terui K, Iwai J, Yamada S, et al. Etiology of neonatal gastric perforation: a review of 20 years' experience[J]. Pediatr Surg Int, 2012,28(1):9-14.
[4] Duran R, Inan M, Vatansever U, et al. Etiology of neonatal gastric perforations: review of 10 years' experience[J]. Pediatr Int, 2007,49(5):626-630.
[5] Lin CM, Lee HC, Kao HA, et al. Neonatal gastric perforation: report of 15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Pediatr Neonatol, 2008,49(3):65-70.
[6] 马力,钟微,余家康,等.新生儿肠穿孔危重评分及预后分析[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7,6(4):18-20.
[7] 王丽娅.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X线影像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 4746-4747.
[8] 陈智华,汪健.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早期诊断与治疗[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9,19(3):456-457.
(收稿日期:2014-05-23)
通信作者:张鹏举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5)03-0082-02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0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