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病
——鼻疽

2015-04-05 03:43
兽医导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菌素开放性鼻腔

郭 静

(河南省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济源 459000)

人畜共患病
——鼻疽

郭 静

(河南省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济源 459000)

本病是由鼻疽假单胞菌引起马属动物多发的二种传染病。通常在马多为慢性经过,驴骡常呈急性,人也可感染。病的特征是在鼻腔和皮肤形成特异性鼻息结节、溃疡和瘢痕,在肺脏、淋巴结和其他实质脏器内发生鼻疽性结节。人鼻疽的特征为急性发热,局部皮肤或淋巴管等处发生肿胀、坏死、溃疡或结节性脓肿,有时呈慢性经过。

传染病;鼻疽性结节;人鼻疽

1 病原

鼻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allei)是中等大小的杆菌,不形成芽胞、荚膜,无运动性。菌体着色不均,浓淡相间,呈颗粒状,革兰氏染色阴性。本菌为需氧菌,在马铃薯培养基上能形成棕色黏性菌苔。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不强,能被一般消毒药杀灭。一种为特异性抗原,另一种与类鼻疽假单胞菌可出现交叉反应。

2 流行病学

鼻疽病马是本病的传染源,尤其是开放性鼻疽病马更为危险。本病主要是由于病马与健马同槽饲喂、同桶饮水而经消化道传染;或经损伤的皮肤、黏膜而传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个别可经胎盘和交配传染。马、骡、驴对本病易感,骡、驴感染后常呈急性经过。骆驼、狗、猫等家畜以及虎、狮、狼等野兽有感染本病的报道。人在饲养、诊治、屠宰病畜和处理病尸时,病菌可经损伤的皮肤、黏膜(消化道或呼吸道)而感染。人类感染多与职业有关,多发生于与病畜有密切接触的饲养员、屠宰工人、兽医和接触病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

3 症状

3.1 急性鼻疽

多见于骡和驴。表现体温升高(39~41℃左右),呈不整热。颌下淋巴结肿胀。重症病马由于心脏衰弱,在胸腹下、四肢下部和阴筒处呈现浮肿。部分病马还可发生滑液囊炎、关节炎、睾丸炎及胸膜肺炎等,并呈现相应的症状。病马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血沉加快,白细胞增多,核左移,淋巴细胞减少。

根据临诊症状分为肺鼻疽、鼻腔鼻疽和皮肤鼻疽。这三种鼻疽可以相互转化:一般常以肺鼻疽开始,后继发鼻腔鼻疽或皮肤鼻疽。

(1)腔鼻疽。除了具有上述全身症状之外,主要以肺部患病为特点。常可突然发生鼻衄血,或咳出带血黏液,同时常发生干性无力短咳,呼吸次数增加,肺部可听到干性或湿性罗音。

(2)鼻腔鼻疽。病初鼻黏膜潮红,呈泛发性鼻炎。一侧或两侧鼻孔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汁,其后鼻黏膜上有小米粒至高梁米粒大的小结节,突出于黏膜面,呈黄白色,其周围绕以红晕。结节迅速坏死崩解,形成溃疡,边缘不整(如被虫蛀)而稍隆起,底部凹陷,溃疡面呈承白色或黄白色(如猪脂样)。溃疡愈合后可形成放射状或冰花状疤痕。在鼻腔发病的同时,同侧颉下淋巴结肿胀。初期有痛感而能移动,以后变硬无痛,表面凹凸不平,若与周围组织愈着,则不能移动,其大小可达核桃到鸡蛋大,一般很少化脓或破溃。鼻腔鼻疽发生较多。据20世纪50年代初期报道,在某些地区的鼻疽病马中占38.5%~50.3%。

(3)皮肤鼻疽。主要发生于四肢、胸侧及腹下,尤以后肢较多见。病初,在病畜局部皮肤突然发生有热有痛的炎性肿胀,经3~4d后,在肿胀中心部出现结节,或一开始就在病畜的皮肤或皮下组织发生结节。结节破溃后,形成深陷的溃疡,边缘不整,如火山口状,底部呈黄白色肥肉样,不易愈合。结节常沿淋巴管径路向附近蔓延,形成串珠样索肿。病肢常在发生结节的同时出现浮肿,使后肢变粗形成所谓“象皮腿”。皮肤鼻疽比较少见,在鼻疽病马中约占2~3%。

3.2 慢性鼻疽

最为常见,约占90%。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至数年,症状不明显。本型由急性或开放性鼻疽转来,但也有的病马一开始就取慢性经过。由开放性鼻疽转来的病马常在鼻腔遗留鼻疽性瘢痕或慢性溃疡,不断流出少量黏脓性鼻汁。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又可转为急性或开放性鼻疽。

4 病变

鼻疽的特异病变,多见于肺脏,约占95%以上;其次是鼻腔、皮肤、淋巴结、肝及脾等处。在鼻腔、喉头、气管等黏膜及皮肤上可见到鼻疽结节、溃疡及疤痕;有时见到鼻中隔穿孔。肺脏的鼻疽病变主要是鼻疽结节和鼻疽性肺炎。新发生的结节为渗出性鼻疽结节,随着病程的发展,或者吸收自愈,或者变为增生性鼻疽结节。

5 诊断

5.1 临床诊断

开放性鼻疽具有特异的鼻疽症状,一般通过临诊检查即可确诊,尤其对一些变态反应消失的开放性鼻疽马和不出现变态反应的开放性鼻疽驴、骡,更有十分重要的诊断意义。但对慢性鼻疽病马的诊断价值不大。

5.2 变态反应诊断

鼻疽菌素点眼反应操作简便易行,特异性及检出率均较高,无论对急性、开放性或慢性鼻疽气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适合于大批马、骡的检疫,尤其是以5~6d的间隔反复点眼时,检出率更高。据费恩阁、王殿瀛等试验,对110匹鼻疽马进行4次点眼时,其阳性累计率为:第二次点眼阳性率为76.36%,第二次为90.91%,第三次为98.18%,第四次99.09%。反复点眼不仅能提高检出率,而且反应出现的时间也随之加快,反应持续的时间随之延长,反应的程度随之加剧。因此,我国规定初次鼻疽检疫和感染率较高的地区,每次点眼2~3回,每回间隔5~6d。但应注意骡、驴对鼻疽菌素点眼反应敏感性较低。

5.3 补体结合试验诊断

凡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的马匹,剖检时有鼻疽病变的达95~99%,是鼻疽菌素点眼反应极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但补体结合试验只能检出大多数活动型鼻疽病马(包括急性鼻疽及开放性鼻疽),很少能检出慢性型鼻疽病马(静止型鼻疽)。因此,它的检出率不高,只是为了在点眼阳性反应马中,检出有无急性型鼻疽时使用。据报道,曾患马腺疫、马流行性感冒、重症化脓性疾病的马匹,有时可能出现类属反应,应予注意。

5.4 对鼻疽病人常可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诊断

(1)了解病人的职业和接触史。

(2)察看局部皮肤、黏膜的病变及全身症状。

(3)采取患者脓汁、疱疹液或发热期的血液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和分离培养。也可取病料接种于体重250g雄性豚鼠腹腔,2~3d后发生睾丸炎和睾丸鞘膜炎者为Strauss氏试验阳性反应。

(4)鼻疽菌素皮内试验:将鼻疽菌素作1:1000稀释,皮内注射0.lml,大部分病人于病后4 周左右呈阳性反应,并可持续数年。

(5)血清学检查(补体结合试验):发病2~3周后,血液中可测出补体结合抗体,效价在1:20以上。

[1] 吴思前,刘兴发,白俊英.马鼻疽防制的研讨报告[J].中国兽医科技,1991,(1):35-36.

猜你喜欢
菌素开放性鼻腔
鼻腔需要冲洗吗?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伊维菌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清洗鼻腔治感冒
硫酸黏菌素促生长作用将被禁
多黏菌素E和多黏菌素B:一模一样,还是截然不同?
寻求开放性道路
维生素E拮抗绿脓菌素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