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香 郭 召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200)
诸城市特种毛皮经济动物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王锡香 郭 召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200)
诸城市是全国特种毛皮经济动物产出大市,年出栏特种毛皮经济动物总量约占全国的1/4,特种毛皮经济动物产业是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地位,目前处于由大到强、由传统向现代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特种毛皮经济动物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的产业发展体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特种毛皮经济动物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1.1 特种毛皮经济动物产业基础优势明显 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本市特种毛皮经济动物产业呈现出产业规模大、饲养数量多、比较效益优等特点。2014年全市存栏特种毛皮经济动物达443万只,出栏达1790万只,实现销售收入20多亿元。全市特种毛皮经济动物规模养殖(场)户约8000个,全市已发展特种毛皮经济动物养殖园区120处,占地面积约2万亩,接纳“退村入园”养殖场(户)6000多户,存栏特种毛皮经济动物300多万只;产业分布面广集中,形成了已密州、龙都、舜王、昌城等镇街为主,其它镇街融合发展的格局。
1.2 特养良种繁育工程加快建设 特种毛皮经济动物种苗产业发展,是加快产业转型的基础保障。按照“引进、繁育相结合”的原则,加快特种毛皮经济动物良种引进和扩繁步伐,投资4500万元,引进丹麦水貂4.5万只,形成了年存栏良种水貂6万只的大森林特种动物专业合作社东山良种繁育基地。同时加大特种毛皮经济动物良种繁育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诸城市普润农业开发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标准化兽舍15栋,建筑面积6000m2,目前存栏良种水貂2万只。
1.3 特养饲料工业快速成长 养殖规模的扩大迅速带动了特养饲料市场的需求,2014年全市特种毛皮经济动物饲料消费量30余万t,产值高达20亿元。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了特种毛皮经济动物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市已发展规模以上特养饲料加工企业2家,投入资金6000万元,建成了年加工特种毛皮经济动物配合饲料20万t的能力,年加工特种毛皮经济动物配合鲜料5万t,占全市特种毛皮经济动物饲料消费量的16%左右。特种毛皮经济动物饲料工业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本市特种毛皮经济动物饲料供应结构。
1.4 裘皮加工制造业发展迅速 大力发展裘皮服装制造业,利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积极引进裘皮服装加工企业。目前,全市已有裘皮服装加工企业30家,其中密州街道20家,龙都街道5家,皇华镇3家,相州镇1家,舜王1家,主要以中小规模加工为主,年加工裘皮300万张,年产值6亿元,转移农村劳动力700多人。同时,积极发展毛皮硝染加工业,全市年硝染加工毛皮能力150万张,预计今年实际硝染特种毛皮经济动物毛皮50万张。
1.5 裘皮流通贸易服务稳步推进 按照“补链、建链、强链”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发展特种毛皮经济动物裘皮流通贸易服务,加快建设特种毛皮经济动物交易市场。投资2000万元建成诸城市毛皮动物市场一处,占地面积98亩,建设交易大厅7000m2和加工车间5000m2,配套建设了万吨级冷库2个和200套刮皮机等设施设备。加快推进裘皮产业园建设,完成了国际裘皮物流园一期工程建设,建成了标准化厂房10栋,建筑面积32200m2,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目前厂房正进行内部装修收尾工作。
2.1 饲养品种单一,生产效率较低 本市特种毛皮经济动物品种存在近亲繁殖、品种单一、生产性能下降等问题。由于养殖户养殖观念落后,小农意识较浓,专注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不注重良种的更新和品种的多元化。据了解本市养殖普通黑貂比例占95%以上,当遭遇市场低迷,单一品种养殖亏损较重。
2.2 规模过度扩张,风险意识较弱 近几年来,在特种毛皮经济动物养殖高收益的刺激下,农民急功近利的思想逐渐显现,养殖规模小的增数量扩规模,养殖规模大的数量翻番,盲目的追求数量优势,造成本市特种毛皮经济动物养殖规模、投资强度持续快速增加。据统计,2013年新上全市特种毛皮经济动物养殖项目68个,土地备案面积4500余亩,达到畜禽养殖用地备案的峰值。
2.3 体系建设较慢,产业链不完善 养殖环节作为产业链的基础,已经形成产业规模,但本市在皮张加工、成衣制造等环节发展缓慢,产业链条延伸较短,成为制约我市毛皮动物产业提升的瓶颈和发展的短板。据调查,水貂皮经过鞣制加工拍卖后,产品增加70~80元利润,支持产业链延伸的空间和利润较大。
2.4 缺乏有序市场,交易方式较落后 长期以来,特种交易市场无统一标准和正规渠道,缺少固定的交易市场,逐渐形成了自发式的特种毛皮经济动物违规交易集散地。这些违规的交易场所主要以路边、村口、养殖密集区为主,给市容、交通、卫生等带来严重影响。同时,由于缺乏规范交易市场价格不透明,导致皮张买卖无序竞争,养殖户利益受到损害。
2.5 相关制度不全,行业缺乏标准 水貂、狐狸等特种毛皮经济动物的用途有别于其它畜禽,其主要以生产裘皮为目的。国家林业局出台的《毛皮野生动物(兽类)驯养繁育利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林护发[2005]91号),主要针对貂、狐等特种毛皮经济动物养殖、皮张加工做出相应规定,而生产过程中的标准执行、产品检验检疫及副产品的利用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造成了特种毛皮经济动物生产的不标准、不规范,基层执法人员执法尴尬的境遇。
3.1 出台技术标准和制度 针对水貂、狐狸等野生动物的养殖、屠宰管理方面的标准及规章较少,作为基层指导特种毛皮经济动物生产的技术部门经常遇到“无章可循、无标可用”的尴尬境遇。希望从国家层面上加快出台相关的特种毛皮经济动物养殖标准、屠宰检疫标准以及处理特种毛皮经济动物尸体的技术规范,促进行业向“绿色养殖、文明加工、规范利用”方向发展,确保在基层生产实践中能够有章可循。
3.2 促进国际间技术交流 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的特种毛皮经济动物养殖理念和技术,要在国家层面加强与丹麦、美国等特种毛皮经济动物养殖先进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要大力借鉴国外好的产业管理标准、技术规范等先进经验。通过国际间技术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提高本市特种毛皮经济动物产业的科技含量,缩小与国际先进国家差距。
3.3 加快相关技术的研究 加大特种毛皮经济动物养殖技术研究与探索的力度,充分发挥特种毛皮经济动物的规模优势和资源,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开展涉及特种毛皮经济动物生产的相关技术研究和试验。重点以特种毛皮经济动物饲料营养研究与开发、粪污无害处理技术应用、健康养殖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技术为主攻方向。同时,也希望国家层面倾斜部分涉及特种毛皮经济动物的项目和课题,在政策上给予帮助与扶持,提高本市在特种毛皮经济动物养殖技术方面的研发能力。
3.4 引进国际裘皮交易市场 拓展延伸产业链条,走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道路。大力发展裘皮产品的流通和服务贸易,积极借鉴国际裘皮拍卖交易经验,建设辐射全国乃至世界的裘皮拍卖市场。加大招商引资步伐,采取内引外联方式,展开国际与国内双向招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本向裘皮贸易领域聚集,推动诸城市特种毛皮经济动物产业发展。在此,也诚恳的希望,上级部门能够给予诸城这方面的帮助,在决策部署和规划布局上予以考虑。
3.5 控制养殖数量提高质量 立足产业科学规划,控制养殖数量过快增长。要按照“数量上做减法,质量上做加法”的思路,推动毛皮动物产业内涵式发展。实施特种毛皮经济动物“育繁推一体化”建设。通过引进良种资源,开展特种毛皮经济动物优良品种的杂交选育工作,努力培育出既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环境状态,又具有优良遗传基因的毛皮动物,全面提升特种毛皮经济动物的毛皮品质。
S829..9+9
A
1007-1733(2015)11-0061-02
20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