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平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91)
近年来,就业问题已引起社会广大关注,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201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继续加大,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面临的繁重而又艰巨的任务[1]。
据人社部统计,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70% ~75%,半年后的就业率达到90%。高职高专毕业生略高于本科毕业生,但初次就业率仍然处在75%~80%之间。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高职高专院校2011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5%。其中高职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4.5%。如四川商务职业学院2011届毕业生初次性就业率在95%以上,2012届毕业生达到97.76%,2012年学院还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工作先进单位”。据2013年麦可思《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工作一年后其就业率在95.5%以上,其年收入平均在4~5万之间,专业对口率在79%以上[2]。本课题组对四川商务职业学院艺术类毕业生和在校生求职行为和就业观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便更好地开展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求职方向。
此次主要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艺术类专业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和已经毕业工作一两年艺术类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参与调查的学生分别来自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展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影视动画等专业。
本次调查问卷设置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共设计出38个选择题。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日常就业服务指导情况。主要有就业政策、指导机构、指导教师组成情况;指导的内容、方式;指导满意度;就业政策了解。二是毕业生择业就业状况。包括毕业生的择业心态、就业前的准备工作和已经就业情况。具体包括就业渠道、求职形式、工资水平、就业地区、对口率、分专业就业率、五险一金、就业心态、就业信息掌握等。
本次调查采取书面调查问卷与访谈两种方式结合的形式。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参照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理论”中人的发展首要是就业的观点[3],从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的心理、期望、选择、社会适应性、就业技巧、态度、所需信息及就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确定了调查的内容和文本。
我们分别调研走访了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已工作一两年的艺术类毕业生以及艺术系当年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通过实地到十几家单位以及QQ形式发放问卷150份,有120人认真填写问卷,有效问卷101份,有效率67%。对艺术系大三在校生发放问卷370份,回收有效问卷351份,有效率为94.8%。
根据调查数据,从就业率、就业地区、单位所属性质、求职路径、薪金待遇、择业心态、就业考虑的首要因素和毕业去向8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就业率:2013年,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整体就业率为97.7%。其中环境艺术专业为98.5%,视觉传达专业为100%,艺术设计展示设计为97.1%,影视动画为95.5%。
就业地区:艺术类专业学生中有41人选择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占9%;有337人在成都大地区就业,占74.6%;有61人选择四川省内二线城市(主要是绵阳、泸州、乐山、宜宾等)就业,占13.5%;有13人回到自己家乡在县级城市就业,占2.9%。从统计数据看,艺术专业学生主要还是集中在成都以及周边城市就业,盆地意识强,成都地区就业占首位,学生存在不愿出川的思想,这无形中增大了成都地区就业压力,也给自己减少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单位性质:调查显示,有19人选择机关事业单位,占4.2%;有12人选择国有单位,占2.6%;有403人选择在私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就业,占89.1%;有18人勇于闯荡,选择了自己开公司,占4.1%。因艺术专业的特点,毕业生集中在装潢装饰、广告设计、展示制作、动漫等行业,多为非公企业组成。艺术类学生自主创业的机会相对较多,所以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每年在攀升,说明国家政策支持的力度有所增大。
就业途径:有206人是通过学院组织的招聘会走向就业工作岗位,占45.6%;有83人是先在校企合作单位实习而通过考核留在该合作单位就业,占18.4%;通过专业教师提供岗位的26份,占5.8%;有43人是靠父母、亲朋好友帮助就业,占9.5%;有72人是通过自行参加校外社会招聘就业,占15.9%;有17人是通过互联网招聘信息而就业,占3.7%;有5人是通过职业介绍所就业,占1.1%。从数据看,毕业生主要就业渠道还是通过学校校园招聘和校企合作单位这两个主要路径。学院和用人单位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用人单位减少招聘成本,学院也减少了就业压力,达到双赢。
就业报酬期望值:截至2014年11月26日,课题组通过电话和实地考察方式对企业进行了沟通交流,并对已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跟踪。目前,有一部分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中坚力量,有些已晋升为项目小组长,这些学生的收入都在4 000元以上,现2013届毕业生的薪金收入平均在3 000元左右。
从就业报酬期望值来看,有16人的期望工资是在1 000~1 500元,占3.5%;有40人的期望工资是在1 500~2 000元,占8.9%;有133人的期望工资是在2 000~3 000元,占29.4%;有263人的期望工资是在3 000元以上,占58.2%。数据显示,有一部分学生自我评估较高,过高评价自己,心态较为浮躁。另外大部分学生给自己定位较为理性,无过高的期望值,比较接近现实水平。
求职心理:有166人做好了就业准备,对就业有信心,占36.7%;有127人担心并伴有过分焦虑,占28.1%;有98人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而迷茫,占21.7%;有28人缺乏信心而产生了自卑心理,占6.2%;有16人完全依赖父母,占3.5%;有17人是对就业无所谓而不积极的,占3.8%。多数学生面对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时感到压力大。但学生干部和专业能力强的学生自信心强,无太大的压力;具有自卑心理和依赖心理的毕业生是因为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都较差,自身的职业素养不够造成的,还有少部分没有职业目标的学生出现焦虑情况。
就业考虑的首要因素:有199人首先考虑薪金情况,占44%;有41人是先考虑企业发展前景因素,占9%;有77人是先考虑个人职业发展因素,占17%;有122人是首先考虑专业对口因素,占27.1%;有13人首先没有考虑以上因素而考虑其他因素,占2.9%。数据显示,毕业生在就业之前首先考虑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薪金待遇,二是专业是否对口。
毕业去向:有 391人选择直接就业,占86.5%;有18人选择自主创业,占3.9%;有25人直接参加专升本考试,占5.5%;有4位男生选择应征入伍当兵,占1%;有14人暂时没有打算也暂不就业,占3.1%。数据显示,艺术类学生创业比例还有待提高。一半以上人数选择直接就业,其中专升本和应征入伍还应加强引导和鼓励。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在招生就业处设立有就业指导中心和职业指导教研室,学院实行二级管理,一级是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二级是各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并且还专设有就业干事岗位。
就业指导服务:有85人关注和了解当前就业政策,占18.9%;有274人只关注了当前就业政策但没有具体了解,占60.6%;有93人没有关注和了解当前就业政策,占20.5%。
就业形势认知:有338人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较严峻,不容易顺利就业,占74.8%;有61人认为就业形势可以,容易就业,占13.5%;有53人对就业形势不了解,比较盲目,占11.7%。
企业需求认知:有81人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占17.9%;有247人对企业的用人标准只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是很了解,占54.6%;有124人对企业需求基本不了解,也不明确,占27.5%。
参与职业指导选项(多选):452人选择了职业指导课,占100%;133人选择了专业化个别职业指导,占29.4%;342人选择了职业讲座,占75.6%。
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可以多选):405人对学院提供的招聘信息感到满意,占89.6%;288人对创业导师指导的创新创业感到满意,占63.7%;426人对职业指导师辅导的生涯规划感到满意,占94.2%;323人对心理咨询师帮助自己端正择业心态感到满意,占71.4%;389人对求职简历制作指导感到满意,占86%;427人对面试技巧指导感到满意,占94.4%。
就业平台服务:希望学院提供就业平台(多选),从调研结果看,有439人希望学院提供专场招聘会,占97.1%;有152人希望由教师带队去企业参加招聘会,占33.6%;有245人是希望就业网站,占54.2%;有397人希望QQ群及电话提供就业信息,占87.8%;有408人也希望通过顶岗实习实现就业的,占90.2%。
特别是艺术类毕业生专业技术强,加之艺术行业市场机会很多,所以艺术类专业学生更容易创业,在国家教育部对创新创业政策逐年放开的形势下,学院层面应该提供创业平台,设立创业基金,建立创业园区、实体店和网店等。各系部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组织学生在校期间从事创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创业比赛,支持毕业学生自主创业,引领毕业生在创业初期步入正轨。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制定有效措施,探索新途径,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一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加强校企合作。二是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或实训工厂,实行项目教学,直接与市场对接,使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增强毕业生们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三是鼓励学生多参加由企业组织的CG协会,参加企业举办的各种专业技能大赛,并请企业里的知名校友向毕业生讲解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这样可以近距离地了解设计行业文化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是建立健全专业化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就业指导工作是从学生入校开始,全过程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职业心态和职业素养。学院应当建立由职业指导师、心理学教师、知名校友、社会成功人士、职业专家学者、职业顾问、人力资源部门人士等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专业化师资队伍,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二是就业指导全程化和指导内容全面化。全程化指导就是从纵向指导着眼,从大学生入校那天就开始做起,一直到学生工作后的两三年,重点是大学期间的指导;横向指导是在就业指导内容上不仅包括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生涯规划、单位信息等,更应该给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人生价值取向、社交技能、心理素质、综合能力等全方位、阶段化的指导与培养。
三是建立政府、学校、企业、家庭、学生五方联动机制。学校在五方中首要承担整合资源,把政府的主导政策落实到实处,积极联络企业,开拓就业渠道,打开市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面试过程,帮助和服务学生顺利就业。
企业在选拔人才时非常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两个因素,一是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二是其自身精神、行为的磨练和修养的提高。通过课外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拓展知识视野,开拓创新能力等,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要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文娱活动、社会公益服务以及校外实践、人物访谈等,在组织活动中尽量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让学生们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学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作为长期战斗在就业指导工作一线的教师,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应有的放矢地探索艺术类学生就业特点和就业模式,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并服务于学生。要做好此项工作,任务艰巨,任重道远。
[1]温家宝.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R].2012.
[2]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Z].2013.
[3]方桂荣,李超.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下的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