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军 王世峰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会展业是会议、奖励旅游、大型企业会议、展览活动和节事活动的统称(即 Meetings、Incentives、Conferencing/Conventions、Exhibitions/Exposition and Event,简称MICE)。对于中国而言,会展业是一个新兴的现代服务业,有着影响面广、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高的特点。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来说,会展业是必不可少的经济组成部分。会展经济通过各种大型会议、展览活动为地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一直以来,各级政府对会展业的发展高度重视,甚至越过政府应有的管理职能,直接参与会展的投资与举办。
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3月首次提出“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概念。其重点是推动工业化、信息化高度融合,加快信息等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高起点上做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位置。要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建设创新政府,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让市场发挥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进一步向社会、企业放权,释放社会的活力,让改革的红利更多地惠及广大百姓。要进一步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当前重点是挖掘城镇化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通过对包括户籍、土地、财税在内的制度进行改革、加大公共服务提供能力的建设、加速进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让城镇化真正成为中国最大的内需所在[1]。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强调了政府的服务职能、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将对中国会展业的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迫使学界和业界联手研究会展业的市场之路。
因此,本研究的目标就是研究城市化进程中,会展业发展与城市相关产业发展的关联关系,研究会展业与城市相关产业如何在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活动中互动发展。
国外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会展业的发展展开研究,主要关注会展业对经济的影响、会展地点的选择、会展旅游者的决策行为和会展目的地的营销等方面,如Mistilis等(1999)进行了会展业对其他产业影响评价模型研究[2],近来对某一特定地区会展业的研究逐步增多。国内对会展业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末,但发展较快,主要集中在会展教育、会展业与区域发展以及会展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方面,于世宏(2008)结合钻石模型理论,提出了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3];陈锋仪(2008)分析了国外政府主导发展模式类型、条件与优缺点,提出了政府主导下的会展产业垂直管理业态模型[4];欧阳宇飞(2009)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化与政府市场相结合的三种会展模式[5]。近年来国内对于某一特定区域的会展业研究逐步增多,如黎春红(2011)对北部湾经济区会展业市场进行了SWOT分析并构建了发展战略模型[6];王晓宇(2012)对青岛会展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在打造国际会展品牌,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市场化运作等方面提出了对策[7];雷鹏等(2012)对上海会展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等[8]。
随着国内研究数量的增多以及经济转型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将会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经济转型与会展业发展的相互关系,也将会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问题,其中就包括西部会展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以后类似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和参考作用。
2.1.1 交通运输
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是会展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会展业的发展将对城市的交通运输规划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会展业的发展将带来更多的商流、物流和人流,这将促使城市建设符合会展业发展的航空、铁路枢纽节点,优化城市内路网结构,优化城市内交通组织方式。同时,由于会展业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对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的交通运输方式(如地铁、轻轨、公共交通)进行科学的规划和重点发展,不仅对城市交通发展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也有利于城市应对会展业可能带来的短期高度交通拥堵。
2.1.2 会展专业基础设施
会展专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城市规划和建设息息相关,因为会展场馆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内部设施和服务机制,更取决于周边相关设施的完善程度,同时与行政区、商业区和城市居民区要形成一定的区隔和层次,避免一个时期大量聚集的物流和人流给城市正常运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离开了城市行政、商业中心,就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因此在城市规划的时候就应该更多地考虑会展专业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会展场馆等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将促进城市品牌的建立,并使城市内部更多产业投入到会展专业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中。
会展业发展与城市商业环境高度关联。城市商业环境一般是指以商业为主,功能、设施相对集约化的物质环境,是城市生活环境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9]。会展业时刻走在时代的前沿,会展业的发展将为城市商业环境带来最新的信息和趋势,使城市商业保持活力;会展业的人流聚集效应也可以使城市商业最基本的人流量得到保证,使城市商业拥有较丰富的利润来源;会展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将为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方向,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明确指出要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传统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高度体现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特点。围绕会展业开展的商业服务、电讯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以及旅游服务,将为极大的改善城市商业环境,使得城市商业环境体现集群性特征。同时,商业环境的改善也能提升城市发展水平,进而进一步促进城市会展业的发展。
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表现为三种状态:结合型融合、绑定型融合和延伸型融合。首先,城市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就是生产的高度信息化,随着企业对顾客满意度关注的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企业开始关注产品从调研、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报废到回收的全过程,而会展业已经渗透到了整个过程中,各种专业展和综合展能够为制造企业提供足够的信息技术和顾客需求趋势预测。会展业与所在城市制造业的融合趋势明显。其次,产品的内涵已经从单一的产品到满足顾客同时产生的多种需求,因此会展业的发展正在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制造业将从不同类型的展会中获取与自身相关的信息,开发和生产更贴近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会展业与先进制造业的绑定型融合。第三,以体育文化产业、娱乐产业为代表的会展核心产业正在带动所在城市相关制造业共同发展,如服装、食品、玩具、纪念品等,从而形成以会展相关产业为核心的庞大的产业链,为所在城市相关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凸显会展业和所在城市制造业的延伸型融合。
房地产业在过去的若干年内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中国房地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也突飞猛进。房地产的发展的确有利于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当前高企的房价以及各大产业与房地产业已形成的千丝万缕的畸形关系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严重问题。因此,房地产行业已经到了不改革就无法继续健康发展的状态,会展业的发展契合了房地产业寻求变革的内生需求。首先,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支点就是改变以钢筋混凝土为代表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取而代之的将是信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会展业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十分重视的发展方向。会展业的发展将改变中国城市过去对房地产业的过分依赖态势,汇聚更多的人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到城市中的现代会展业将更多的倡导以创新为基础的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的重点由房地产转型到以创新为基础的新兴产业中,会展业将起到中介和先导的作用。其次,会展业将带动商业地产发展。过去若干年中国房地产的高速发展主要是由住宅地产带动。从过去几年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可以看出,中国住宅市场已经不可能再持续之前无限制发展的美景,长期调控将成为住宅市场的主旋律。房地产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以商业地产为重点的开发,会展业将改善城市的商业环境,同时为城市商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城市零售、批发、餐饮、娱乐、休闲健身等行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将极大地刺激商业地产的发展。而商业地产的发展也将为会展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基础设施,二者之间的紧密发展关系将在未来的几年内确立。
会展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会展业本身就涉及到旅游、餐饮、酒店、广告等多个行业。会展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就对城市教育体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中国的会展人才培养已经滞后于会展业本身的发展,仅有沿海一些综合类高等院校有会展本科教育,并且这些学校的学生除了供给东部沿海的高层级会展企业后就所剩无几,东部地区较低层次会展企业以及西部地区会展企业对于会展专业学生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各地区、各城市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会同高等院校增设一定层次的会展类高等教育。同时,会展学科属于旅游类学科的范畴,应该由一些有旅游背景的高等院校(如新建旅游类本科院校)发挥其学科优势和应用型优势开展会展学科的教育,并在该学科内开展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等各个层次教育。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金融服务这一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会必不可少的服务于会展经济。首先,政府开始逐步退出对于会展业的直接投资,会展业面临着短期的资金短缺问题。此时,会展集团或会展企业联盟会求助于金融系统获取资金支持。而金融行业进行资金支持的条件不仅会考虑受支持方的规模、财力,更重要的是衡量受支持方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同时是否拥有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展会等内容。这就促使会展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办出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展会,这将极大提高城市会展行业在业界的知名度,提升所在城市的档次,引导更多的金融服务机构服务于该城市。其次,知名会展的云集必定会带来知名参展企业的聚集,这种聚集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企业派出机构或分公司常驻展会所在地)。大量的参展企业必然会需要大量的金融服务,如参展费托管、服务费托管、参展企业网银、支付承兑等,这将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利润来源,金融机构将开展更多的金融创新服务来服务于会展企业。第三,会展企业及大型的展会都需要大量的保险服务。参展企业或组展企业一般都会为参展产品、参展人员进行投保,最大限度地降低自身所面临的风险。这对于会展业较为发达的城市保险业来说,将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保险企业为了争取这部分商业价值必然开发更多与会展业相关的保险产品。
与会展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城市酒店餐饮行业。会展业的旅游、会议属性必将带来大量的与会人员。与会人员不仅要在会展所在地住宿、接受餐饮服务,还可能参与更多的相关旅游活动,这就给城市酒店餐饮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据调查,每次广交会期间广州的住宿都会出现房价高、住宿难的情况。广州这样一个每年都会承担两次广交会任务的特大型城市都会遇到如此的难题,更不要说其他一些大中城市了。因此,会展业的发展不仅会给所在城市的酒店餐饮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会带来巨大的承载压力。会展业的发展将促使城市酒店餐饮业从两个方面进行变革,一是扩充接待能力,二是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但扩充接待能力可能导致非展会期间房间和服务的大量空闲,导致资源浪费,这就需要城市酒店餐饮行业根据所在城市以及企业周边的会展业发展水平进行适度的改进。更多的是提高酒店餐饮行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即提高其应变能力,同时结成酒店餐饮联盟,在展会期间能够达成互补。拥有高层次的酒店餐饮接待能力是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的标志,会展业的发展促使城市酒店餐饮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容纳能力将有大幅度的提升,进而吸引更多具有国际国内知名的展会,达到酒店餐饮行业与会展业的双赢。
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相关企业都十分看好会展业的发展前景。会展业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大中型城市,研究会展业与城市相关产业的关联关系就是研究会展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因为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诸如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商业服务、现代金融、教育、房地产、酒店餐饮的发展。厘清以上城市发展节点与会展业发展的关联关系有助于进一步进行数据统计和数理分析,用相关数据和统计软件对其相关程度进行研究,使研究成果可以成为政府和相关企业决策的依据。
[1]李克强:用勇气和智慧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EB/OL].[2013-03-2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3/29/c_115215183.htm.
[2]Mistilis N,Dwyer L.Tourism gateways and regional economies:The distributional impacts of MI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1999,1(6):441-457.
[3]于世宏.基于钻石模型的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经济,2008(4):58-58.
[4]陈锋仪.政府主导型会展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8,23(1):124-128.
[5]欧阳宇飞.会展模式的比较: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J].商场现代化,2009(16):95-96.
[6]黎春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会展发展战略模型构建[J].特区经济,2011(8):203-204.
[7]王晓宇.青岛市会展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对外贸易,2012(1):76-77.
[8]雷鹏.上海会展经济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2(1):37-39.
[9]印晓晴.商业环境构成简析[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2(4):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