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39例

2015-04-05 06:39:45刘文郁
中医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针灸

刘文郁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白银 730900)

针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39例

刘文郁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白银 73090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78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针灸治疗(迎香、上迎香、印堂、上星、通天、足三里,并于足三里、肺俞、大椎、风门加减),30 min/次,1次/d,治疗10 d后休息10 d继续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埋线治疗(肺俞、风门、中脘、脾俞、肾俞、气海),2周/次。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69.23%;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31%。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穴位埋线对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安全性。

变应性鼻炎/治疗;针灸;穴位埋线;临床观察

变应性鼻炎(anaphylactic rhinitis,AR)即过敏性鼻炎,属临床常见疾病,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1]。AR发生的必要条件有特异性抗原、特应性个体、特异性抗原与特应型个体二者相遇[2]。另外,AR是一种由基因与环境互相作用而诱发的多因素疾病,其危险因素可能存在于所有年龄段[3]。AR已经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可导致许多疾病和劳动力丧失。2010年6月—2014年9月,笔者采用针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39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的AR患者78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例

2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2004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制订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4]中AR的诊断标准;②近期无影响疗效的药物治疗;③无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免疫缺陷、恶性肿瘤、鼻窦疾病等;④依从性好,签署知情同意书,积极配合本研究。⑤顺利完成整个研究。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取穴:迎香、上迎香、印堂、上星、通天、足三里。足三里、肺俞、大椎、风门加灸法。加减:鼻流清涕量多者,加丰隆、阴陵泉;头痛者,加风池、太阳;眼痒、流泪者,加太阳、阳白、四白;咽痒不适者,加天突、人迎。操作方法:选取上述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华佗牌针灸针进行操作,快速进行提插或者捻转,得气。30 min/次,1次/d,治疗10 d后休息10 d继续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埋线疗法,取穴:肺俞、风门、中脘、脾俞、肾俞、气海。操作方法:取肺俞、风门、脾俞、肾俞俯的卧位,取气海、中脘的仰卧位,将3-0号铬制羊肠线剪短,长度保持0.6 cm,装入一次性无菌7号注射针头前端内,后端入0.32 mm×40 mm针灸针,刺入穴位,深度视具体穴位而定,然后边推针灸针边退注射针头,使羊肠线埋入穴位后出针,线头不得外露,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外敷无菌敷料,胶布固定4 h。2周/次。

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后判定疗效。

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4]中有关AR的标准。根据AR症状及体征评分治疗前后差值进行评价疗效。显效为减分率不小于66%;有效为减分率在25%~66%之间;无效为减分率小于或等于25%。

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按照参考文献 [6]的标准。根据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中7个方面来评价,主要包括日常活动、实际问题、睡眠、鼻部症状、非鼻/眼症状、眼部症状及情感。RQLQ评分得分越高,AR越严重。

6 统计学方法

7 结 果

7.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2。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60,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疗效对比

7.2 治疗前后两组RQLQ评分对比

见表3。

组 别例数时间活动睡眠非鼻/眼症状实际问题治疗组39治疗前6.23±2.677.04±3.7515.62±5.9310.73±4.01治疗后2.49±1.78**##3.34±2.68**##7.05±4.21**#3.41±1.95**##对照组39治疗前6.46±2.126.89±2.4614.83±6.379.52±3.76治疗后4.19±1.945.24±2.039.33±3.615.92±2.69组 别例数时间鼻部症状眼部症状情感总分治疗组39治疗前12.76±4.338.07±4.1110.41±4.2570.85±28.53治疗后3.82±2.15**##3.37±1.94**3.29±1.85**##26.77±15.27**##对照组39治疗前12.59±4.148.11±3.8710.29±4.8368.67±23.74治疗后7.24±2.633.16±2.015.65±2.1139.22±18.26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P<0.01。

7.3 不良反应

治疗后,研究组有3例出现全身疲劳感,2例穴位埋线处异物感;对照组有6例出现全身疲劳感,两组均未见局部感染、流脓等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8 讨 论

AR的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部分伴有嗅觉减退,且AR症状反反复复发作,迁延难愈,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的精力、整体健康状态和能动力[7]。但传统评价AR治疗效果并不能有效地、准确地评价。目前,临床治疗效果评价体系是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预后、生命质量来进行评价。从生存质量改善角度研究疾病的防治,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中医学是从整体上对机体状态进行调节,从而改善病人的症状、体征等外在表现,所以中医学对疾病症状、体征,尤其是对人体心理、生理各种功能状态等生存质量层次指标的改善很可能优于西医学。而目前中医药临床试验极少采用生存质量指标的分析,这对于发扬中医优势,正确评价中医药疗效是不利的。因此,纳入生存质量的评估可以更全面地评估针灸及穴位埋线的疗效优势。

在本研究中,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灸治疗AR的效果得到临床的验证肯定,但是AR通常反复发作,这就会造成治疗疗程太长。穴位埋线利用医用羊肠线的异体蛋白在体内经软化、分解、液化、吸收的作用,对穴位产生生理、物理及化学刺激而获得一种“长效针感”效应,使机体免疫、抗过敏能力得以提高[8-9]。有学者指出[10],羊肠线刺激平和,对大脑皮层中急性疾病较强的病理信息干扰和抑制力量不足,因而不能迅速产生作用,但对慢性疾病却显示了良好的效果。从本研究来看,两组的疗效均较好,两组对比,治疗组在临床治疗疗效上更有优势。治疗前,两组的RQL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RQL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的活动、睡眠、非鼻/眼症状、实际问题、鼻部症状、情感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提示针灸联合穴位埋线能从生活质量方面对AR患者进行改善性治疗,且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针灸。在安全性考察中,治疗后,两组均未见局部感染、流脓等严重不良反应,只是出现少量全身疲劳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发生不良事件相当。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穴位埋线对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安全性。

[1]Zhou K, Liu L, Shi S.Qu Feng Xuan Bi Formula attenuates anaphylactic rhinitis-asthma symptoms via reducing EOS count and regulating T cell function in rat ARA models[J].J Ethnopharmacol,2014,152(3):568-74.

[2]麦凤香.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82例[J].中国针灸,2013,33(10):949-950.

[3]邹昆.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7):599-600.

[4]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 [J].中 华 耳 鼻 咽 喉 头 颈 外 科 杂 志,2005,40(3):166-167.

[5]Agache I, Deleanu D, Khaltaev N, et al.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upon asthma——update (ARIA 2008).Romanian perspective[J].Pneumologia,2009,58(4):255-8.

[6]张念武,董曦文,王利霞,等.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J].山东医药,2014,(13):78-79.

[7]白宇乾,谢英,冯正果,等.针刀配合手法及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1例[J].河北中医,2012,34(11):1684.

[8]刘欢兴,张勤修,贾德蓉,等.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发作期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2,20(2):118-119.

[9]黄艳霞.穴位埋线法治疗变应性鼻炎230例[J].广西医学,2006,28(12):2009.

[10]李珍,李文喜.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78例[J].中国针灸,2013,33(3):211-212.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5)07-0041-04 ·针灸经络·

R2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7.22

2014-12-18

猜你喜欢
变应性鼻炎针灸
支气管镜下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基层中医药(2020年9期)2020-11-27 01:55:10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18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葱汁治鼻炎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20 00:24:54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