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工艺对现代饲料加工及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2015-04-04 14:25程宗佳王勇生邹三元
饲料工业 2015年21期
关键词:消化率粒度断奶

■刘 宇 程宗佳 王勇生 雷 恒 邹三元

(1.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动物营养与饲料中心,北京 102209;2.江苏宜兴市天石饲料有限公司,江苏宜兴 214200)

粉碎是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粉碎工艺的动力消耗大约占饲料厂总动力消耗的30%~70%(部分特种水产饲料生产线粉碎工艺的动力消耗最高超过60%)[1]。粉碎工艺不仅涉及动物的日粮营养价值、动物的生产性能、动物保健及环境卫生影响,还对后续的混合、制粒、膨胀等工艺的生产效率和理化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此外,饲料的粉碎粒度对能耗及成本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对饲料进行粉碎处理的目的是增加饲料的表面积,增加消化道内消化酶与饲料的接触面,提高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促进动物生长,降低动物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2],减少混合后自动分级和混合不匀的问题,同样也是膨化或制粒工序能顺利进行的保证。此外,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畜禽养殖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研究人员用饲料加工方法的改变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探索粉碎粒度对营养消化的影响,使饲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提高,降低排泄物的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研究表明[3]:谷物的粉碎粒度减小,饲料的干物质和氮废弃物排出量降低,有利于保护环境。

当然,过度的粉碎需要更多能耗,降低粉碎机生产效率,容易造成物料流动不畅甚至形成结拱,影响饲料的正常生产。同时过细的粉碎粒度还会引起畜禽呼吸道疾病,影响动物的正常生产。之前有许多科研人员探究粉碎粒度与生产成本、加工物料的物理特征及动物营养和生产性能的关系。本文就粉碎工艺对现代饲料加工过程及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作一综述,为饲料加工工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1 粉碎工艺对饲料生产及成本的影响

1.1 粉碎工艺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饲料中需粉碎的原料大约占配方比例的50%~80%,粉碎工序的电耗占饲料厂生产车间总电耗的50%左右。物料的粉碎粒度越细,越有利于消化酶的消化,但过度粉碎会增加更多的能耗,提高饲料的生产成本[4]。物料在粉碎过程中,随着粉碎粒度下降,其粉碎能耗增加,但粉碎能耗增加的幅度大于原料表面能增加的幅度。这说明粉碎能耗增加并不按照表面积定律变化,粉碎能耗除了用于原料表面能增加之外,还有额外的能量损耗,这部分能量损耗在粉碎过程中物料温度的上升[5]。因为粉碎过细时,原料不能及时排出粉碎室而相互间发生摩擦导致温度上升,这部分能耗是浪费的。Wondra等[6]对玉米不同的粉碎粒度进行了测试,其粉碎粒度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 000、800、600 μm和400 μm,测定其粉碎电耗及生产效率。结果显示,随着粉碎粒度的减小,粉碎机耗能呈几何倍数递增,从1 000 μm到400 μm,粉碎机的耗能增加了200%,同时玉米的粉碎粒度在600 μm以上时,粉碎机的生产量并无显著性差异,而当谷物粉碎粒度为400 μm时,粉碎机的产量却下降了50%。因此,在饲料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原料粉碎不能过细,应从生产成本和营养性能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目前我国的饲料厂粉碎工艺均是采用的锤片式粉碎机,近年来,对锤片式粉碎机的改进已取得了一定成效,能耗有所降低,如立式锤片粉碎机与同等生产效率的传统锤片粉碎机相比,能耗最多降低25%[1]。

1.2 粉碎工艺对原料利用率的影响

有些原粮类原料,如大豆、玉米、小麦、稻谷等,有层坚硬而致密的外皮,如果直接饲喂,消化液很难浸入其内部。原料经粉碎后,谷物的种皮被撕裂,暴露出内部的营养物质,具有了更大的接触面积,便于畜禽动物的消化液更好地浸润,提高了对饲料的消化率。有研究[7]显示,用直径3.0 mm筛孔加工的饲料在仔猪的体增重、料肉比、饲料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消化率上均表现出最好的效果。此外,物料经过粉碎后,改善了适口性,减少了动物采食的时间,避免了因咀嚼造成的采食时间长而影响动物休息和消化吸收,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当然,并非物料粉碎得越细越好,除了加工成本外,过细的饲料对动物的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物料粉碎过细,饲料易粘在动物口腔中而不便吞咽。反而会使畜禽的适口性变差,同时,过细的粉末也容易引起畜禽胃溃疡和呼吸道疾病[8]。

1.3 粉碎工艺对混合的影响

混合工艺是饲料生产中的关键的工艺之一,而饲料的粉碎粒度是影响饲料混合均匀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混合物料的平均粒径越小,颗粒大小越均匀,其混合速度越慢,而混合所能达到的均匀度则越高,在输送、贮存过程中也越不容易产生分级的现象。相反,饲料粉碎粒度相差越大,混合所能达到的均匀度也就越差。因而粒度的均一性越好则自动分级越少。

此外,粉碎粒度的大小对物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流动性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粉碎粒度越小,物料的流动性则越差,同时由于表面积的增大,物料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引起粘滞,这就更加降低了物料的流动性,给加工生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9]。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物料的溜管和料仓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尽量减少物料在料仓贮存的时间。

1.4 粉碎工艺对制粒的影响

粉碎工艺对制粒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一种物料的粒径及粒度组成不同,制出的颗粒质量会有所不同。原料经粉碎后,由于粒度的减小,有利于混合均匀,颗粒饲料不会因大粒子的存在而使颗粒出现裂缝和破裂;同时,谷类粉碎的越细,蒸汽越能穿透颗粒直至其核心,使粉料充分调质,淀粉的糊化度提高,可以产生良好的粘结效果,且水分含量更均匀;此外,细的物料可减少压模的磨损,制出更光滑且无裂纹的颗粒,其颗粒结构紧凑,粉化率低。但过细的粉碎会增加粉碎能耗,降低粉碎机产量,粉料温度升高,导致物料易在料仓中结拱。有学者[10]认为,待制粒物料最大颗粒的粒径不大于环模孔径的1/2,粒径1 mm以上物料所占比例不大于20%,可制得较为理想的颗粒,且可有效避免因粉碎过细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1.5 粉碎工艺的设计

粉碎工艺的选择是由粉碎粒度、加工成本、产品等因素确定的。根据粉碎的先后可分为先配料后粉碎工艺和先粉碎后配料工艺;根据粉碎的次数可以分为一次粉碎工艺和二次粉碎工艺。先配料后粉碎工艺因电耗较高,在我国应用的较少,但这种工艺有利于控制饲料粒度的均匀性和某些油性、粘性物料的粉碎;先粉碎后配料工艺可根据原料的特性配备相应的粉碎机,可使粉碎机一直处在高效运行阶段,针对性强,经济效益较好,但对于多品种物料粉碎会有所不便;对较粗的物料进行先粉碎,然后与配料混合后再进行粉碎,是先粉工艺与后粉工艺的综合应用,有利于物料粉碎粒度的降低及后续均匀的混合,该工艺适合于特种水产饲料的生产。

一次粉碎工艺设备投资较少,但电耗较高。二次粉碎工艺或单一循环粉碎工艺可取得理想的粉碎粒度,且电耗比一次粉碎工艺减少约22%,产量提高25%以上,但设备投资较大。大型的畜禽饲料厂可采用二次粉碎或单一循环粉碎工艺,前粉碎可采用筛孔较大的筛片,以提高粉碎机的产量和节约粉碎电耗;小型饲料厂可采用一次粉碎工艺,以节省设备的投资。

2 粉碎工艺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原料的粉碎工艺对猪的生产性能、饲料消化率和身体健康均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的饲养对象和不同的饲养阶段对粒度均有不同的要求。虽然粉碎具有很多优点,但如果粉碎粒度过小,不仅会增加饲料的生产成本,降低饲料厂的生产效率,还会造成物料流动不畅,尘土飞扬,损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引发猪的胃溃疡和呼吸道疾病。因此,选择适宜的粉碎粒度在生猪饲养方面具有现实意义,粉碎粒度过大或过小都不能使猪的生产性能达到最理想状态。

2.1 粉碎粒度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随着我国养殖规模化的推进,仔猪断奶日龄提前,但早期断奶仔猪体质弱小,极易发生腹泻等疾病导致生长不良。仔猪刚出生时唾液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胃蛋白酶活性都很低,神经、体液调节还没完全建立,胃酸分泌迟,食物经胃的排空速度也较快,由于以上原因,仔猪的消化功能很不完善,应有优质乳猪料与之相适应,否则较容易造成仔猪消化不良。在配方原料趋于同化的今天,能否从工艺上寻求突破点成为众多饲料厂的研究重点。

饲料原料粉碎粒度的降低,增加了颗粒的比表面积,提高了与消化酶接触的几率,进而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Healy等[11]研究表明,降低谷物粉碎粒度可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Lawrence等[12]也报道,对饲料原料进行适当粉碎能使猪获得最佳生长性能,且饲料利用效率提高。沈长山等[13]研究表明尽管粉碎粒度并未显著影响仔猪平均日增重,但是影响了饲料转化率。郭广伦等[14]的研究表明,在仔猪在断奶后2周内,随着原料粉碎粒度的降低,猪的饲料增重比降低,表明其利用饲料的效率提高。王卫国等[4]研究表明随粉碎粒度的减小,仔猪粪便排出量降低,饲料中干物质、蛋白质消化率以及增重、料肉比均有所改善。豆粕是饲料工业中的优质蛋白原料,占畜禽蛋白质总用量的60%以上,但其所含的抗营养因子会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通过适度加工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营养价值。任守国等[15]研究表明,粉碎粒度低于30 μm的超微粉碎豆粕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日粮蛋白质的消化效率,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改善豆粕作为蛋白质营养源的生物适应性。断奶前期仔猪日龄较小,胃及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各种消化酶分泌量不足,在各种消化酶活性比较低的情况下,粒度降低提高了饲料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食糜与消化酶的混合度,从而使消化率提高。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其消化器官趋于成熟,各种消化酶分泌逐渐增加,粒度对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趋于弱化。李霞[16]研究表明,随着仔猪年龄的增长,断奶仔猪各项生产性能指标之间的差异减弱。但是,饲料粒度越小,饲料在胃中停留的时间越短,胃的排空速度越快,胃中胃蛋白酶和盐酸的浓度越高,胃内壁靠近食管的部位越容易长时间受胃酸的影响,逐渐使胃壁角质化,随着范围不断扩大,会进一步发展成为胃溃疡[17-18]。

2.2 粉碎粒度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降低饲料颗粒大小可以提高断奶仔猪饲料转化率和营养成分消化率[19-20]。随着猪日龄的增长,其肠道消化吸收能力逐渐成熟,Kim等[19]研究表明,猪肠道消化能力同时受日龄和日粮颗粒大小的影响。与断奶仔猪类似,生长育肥猪饲料颗粒过低同样容易导致胃溃疡、胃黏膜角质化等疾病发生;粉碎粒度过大则降低养分消化率,降低生产性能[21]。Millet等[22]研究了饲料粉碎粒度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度较小的饲料能显著提高育肥猪的料肉比,并提高瘦肉率。Giesemann[3]曾报道,谷物粒度减小会改善体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研究结果表明降低玉米粒度会提高5%的体增重及9%的饲料转化率。Laurin⁃en等[23]的研究也表明,与2.0 mm和4.0 mm粉碎粒度的饲料相比,从生长至出栏阶段饲喂1.0 mm粒度的麸皮的猪,其干物质、能量、蛋白和纤维采食量均显著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也显著提高。程宗佳[24]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结果。生长肥育猪生长速度随饲料粒度的改变而改变,减小饲料粉碎粒度促进肥育猪生长,饲料利用率得以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5%~12%[25]。因此,适当粉碎是提高肥育猪生长性能的有效途径。

2.3 粉碎粒度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关于不同饲料粉碎粒度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较少。Wondra等[25]早先做了一些相关的试验。试验选用的是玉米-豆粕型日粮,玉米的粉碎粒度分为1 200、900、600 μm和400 μm 4个规格。从母猪怀孕后10 d开始喂给试验料直至仔猪断奶结束。试验结果表明:饲料粒度对母猪体重和背膘厚度无显著影响,但母猪的平均采食量随玉米粒度的减小而呈线性提高,饲料的干物质、氮和总能的消化率也随饲料粒度的减小而提高5%~7%。当粉碎粒度从1 200 μm减小到400 μm时,干物质和氮的排出量分别减少了22%和31%。然而,随着粉碎粒度的减小,母猪胃溃疡的程度会逐渐增加。蔡景义[26]报道,饲料粒度的减小可提高泌乳母猪和高产仔猪的日增重。适宜的粉碎粒度同样可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和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减少母猪粪便的排出量。

3 结语

粉碎工艺对颗粒饲料的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物料的粉碎粒度越小,生产出的饲料质量越好,各阶段猪的生长性能也越好。其原因是细小的颗粒在调质过程中与蒸气有更大的接触面积,熟化程度高,更容易被动物消化吸收。此外,原料粉碎粒度小可减少饲料颗粒的裂纹,使其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饲料的粉碎粒度要根据动物种类、生长阶段、谷物种类、加工能耗来进行综合评定。目前研究的饲料种类少,主要集中在玉米等能量饲料上,今后应加强对植物蛋白原料粉碎粒度的研究;同时,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畜禽饲料,对水产饲料的研究较少,应加强对水产饵料粉碎粒度的研究,使得能生产出适合水产动物生理特点和生态环境的颗粒饲料;此外,还应研究粉碎粒度对饲料营养价值、生产性能、生产效果、节约电耗、环保等因素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的粉碎工艺参数。

猜你喜欢
消化率粒度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粉末粒度对纯Re坯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不同复合酶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基于粒度矩阵的程度多粒度粗糙集粒度约简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双粒度混合烧结矿颗粒填充床压降实验
不同锌源及锌水平对冬毛生长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的研究
半胱胺对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