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倩倩,刘 斌,史雪萍,王述柏(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司倩倩,刘斌,史雪萍,王述柏*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摘要: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一系列构象和位置异构体的总称。研究表明,CLA具有抗癌、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作用。随着对共轭亚油酸的深入研究,其在畜牧生产中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文章就其生理功能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生理功能;动物生产
近年来,随着脂肪营养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活性物质共轭亚油酸的研究倍受瞩目。共轭亚油酸(CLA)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发现的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脂肪酸。CLA是必需脂肪酸中亚油酸的异构体,是一类含有共轭双键的18碳脂肪酸的总称。共轭双键通常位于C9和C11位或C10和C12位,每个双键可以呈顺式或反式构型存在,普遍存在于反刍动物性食品中,如牛奶、奶酪、牛肉、羊肉及脂肪。近20年来,人们对共轭亚油酸的免疫作用、抗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营养再分配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过敏、抗糖尿病、降低脂肪、促进生长、增加瘦肉率以及影响骨骼形成等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广泛研究,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共轭亚油酸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CLA几乎存在于所有食物中,但其含量和生物活性存在巨大差异,CLA天然来源主要是反刍动物的乳脂和肉制品。CLA产生的途径包括天然来源和人工合成两种。
1.1 CLA的天然来源
CLA作为食物中的天然成分,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Pariza从研磨的牛肉中最早发现,具有抗突变作用,之后相继发现奶及奶制品中也含有CLA,家禽和蛋类中也含有少量的CLA[1]。一般来说,CLA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牛、羊等的乳脂及其肉制品中,在一些植物中也发现了CLA的存在,但是含量非常少。动物产品中所含的CLA较植物油中多,反刍动物组织中CLA的含量较非反刍动物组织中的含量要高。
乳制品是人们日常摄入CLA的主要来源,反刍动物(牛、羊)及其乳制品中,乳脂中CLA含量为2~25 mg·g-1,有的甚至高达30 mg·g-1[2]。乳中CLA含量较高的是羊乳,其次是牛乳、猪乳和马乳。至于肉类,牛肉中的CLA最早被研究,其脂肪中含有CLA 2.5~4.5 mg·g-1,而羊肉约含有CLA 5.6 mg·g-1,鸡肉约含有CLA 0.9 mg·g-1,鱼及虾含有CLA 0.1~ 0.8 mg·g-1[3]。热加工的乳制品如奶酪、酸乳酪等均含有一定量的CLA,植物油脂及果蔬等CLA含量则很少。此外,在人体血液、乳汁、胆汁中也发现有少量CLA。
1.2 CLA的人工合成
人工合成有化学合成法和生物转化法。合成CLA的主要化学方法包括油酸烯丙醇脱水法、蓖麻油合成法、亚油酸碱性异构化和酶催化亚油酸异构化。最初人工合成的CLA是多种异构体的混合物。最早是以亚油酸或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为底物,通过碱催化的异构化反应而合成。最新的合成工艺可使CLA更加纯化,c9, t11-CLA(即顺9,反11-CLA)和t10, c12-CLA(即反10,顺12-CLA)异构体含量>50%,非CLA成分<1%[4]。叶凯贞等认为,目前人工合成CLA仍然是多种异构体的混合物,大量分离纯化得到单个异构体的技术尚未解决[5]。
2.1抗癌作用
CLA是动物性食品中的天然成分,是一种安全且有抑癌活性的脂肪酸。CLA能降低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和肿瘤发生率,具有抗癌作用,这种功能在大量的活体试验或细胞体外培养试验中都得到了证实。一般认为,异构体c9, t11-CLA构型起主要抗癌作用。有研究表明,CLA可抑制雌激素阳性MCF- 7细胞中原癌基因c-myc和雌激素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扩散,从而对肿瘤细胞起抑制作用。有研究者研究了CLA在诱导小鼠前胃癌模型中对肿瘤启动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CLA在增加鸟氨酸脱梭酶活性的能力低于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CLA能够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可能通过前列腺素依赖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的启动能力。刘家仁等研究了c9, t11-CLA诱导人体胃癌细胞SGC- 790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表明,c9, t11-CLA对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并可诱导SGC-790细胞的凋亡[6]。
CLA的抗癌作用机理尚无定论,CLA的抑制癌症作用主要有抑制化学致癌剂与DNA的附加体形成;抑制细胞毒素(LTB4)以及内毒素等的产生;增强免疫效果;抑制持有雌激素受体的癌细胞增殖作用等[7]。尽管这些机理尚不明确,但CLA有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还是得到了普遍认同,并且有关CLA的抗癌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2免疫调节作用
CLA是一种能提高动物体免疫机能、减少炎症反应的物质,其主要是通过增强畜禽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影响某些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免疫应激的异化效应来实现其免疫调节作用。Ymasaki等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CLA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促进脾脏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的增加,当CLA含量<0.5%时,在生物体内可以促使脾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因子,但对血清中免疫因子的含量没有影响(P>0.05)[8]。Bassaganya等给哺乳仔猪日粮中添加CLA 0、0.67%、1.33%、2.0%,结果表明,42 d后与洁净环境中生长的仔猪相比,生长于肮脏环境中的仔猪体内对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力的CD8+和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分别为21.7%、22.3%、28.0%、32.7%[9]。王璇琳等试验证明,CLA能够从增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单核-巨噬细胞功能3个方面对机体的免疫能力进行有效调节[10]。赖长华等试验结果表明,CLA能缓解免疫应激引起的仔猪生长抑制,可能与CLA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11]。张培松等也报道,在滩羊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CLA,结果表明,添加CLA 2%的滩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比添加CLA 1%的滩羊高,添加CLA 1%的滩羊血清中IgG含量比不添加CLA的滩羊显著升高(P< 0.05),滩羊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随CLA剂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12]。
CLA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这对于机体的抗病应急和生长发育具有非重要的意义。另外,CLA可通过减少前列腺素E2(PGE2)合成量,促进白细胞介素-2(IL-2)的合成和T细胞的增殖,调节免疫功能。
2.3降低动物体脂肪,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Brandebourg等研究发现,饲料日粮添加t10, c12-CLA能以剂量依赖型抑制猪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降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 (PPAR γ)水平,但CLA混合物仅能抑制分化,对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无显著影响(P>0.05)[13]。曹瑞等饲喂成年雌性SD大鼠基础饲料和高脂高糖饲料,5周后灌胃CLA,灌胃1个月后处死动物,结果表明,与肥胖对照组相比,CLA的低、中、高剂量组体重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分别降低5.28%、5.67%、7.16%和18.6%、34.8%、49.1%[14]。薛秀恒等研究CLA对小鼠体脂及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的体增重、腹脂重及体脂含量均随CLA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且CLA可降低小鼠血浆中甘油三酯(TG)与总胆固醇(TC)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HDL)与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动脉硬化指数(TC-HDL/HDL)[15]。张广民等研究了CLA对北京油鸡脂类代谢和肉质性状的长期影响,试验期18周,结果表明,饲粮添加CLA显著提高了饲料利用率(P<0.05),显著降低了北京油鸡腹脂率和血清中脂蛋白脂酶(P<0.05),同时显著增加了肌内脂肪的含量(P<0.05)[16]。
CLA对脂质代谢的作用机理目前处于研究中,可能的机理有CLA可显著增加脂肪组织以及肌肉中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CTP)的活性(P<0.05),而线粒体中的脂肪酸氧化的指标可提高脂肪酸燃烧的活性;CLA进入脂肪细胞可以使其脂质蛋白脂酶活性下降,细胞内三酰基甘油和甘油的浓度下降,使游离出来的脂肪酸进入脂肪组织;CLA是一个很好的过氧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PPAR)的配位体和催化剂,可促进脂类代谢[17]。
2.4改善骨组织代谢
有研究发现,在胫骨及大腿骨细胞培养介质中加入CLA,可显著降低PGE2的合成(P<0.05),并且正向调节胰岛素类生长因子促进骨骼形成,这可能是PGE2浓度调节的结果,低浓度的PGE2可促进骨骼的形成,CLA能调节环氧化酶-2 (Cox-2)的活性,有效降低PGE2的浓度,因而能促进骨质的形成。
3.1家禽
3.1.1肉鸡
Szymczyk等研究表明,在肉鸡日粮中添加CLA可使鸡肝脏、胸部、腹部脂肪显著减少(P<0.05),使蛋白质含量、大腿肌肉含量增加[18]。舒相华等研究报道,在肉鸡日粮中添加CLA 0(对照组)、0.25%、0.5%和1%,饲喂60 d后,结果发现,豆寇酸、棕榈酸、硬脂酸的含量升高,棕榈油酸、油酸的含量降低[19]。张海军等研究表明,在肉鸡日粮中添加CLA可显著提高肉鸡肌肉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P<0.05)[20-21]。郗艳菊等研究了在肉鸡日粮中分别添加CLA 0、0.3%、0.6%、0.9%、1.2%、1.5%、1.8%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肉鸡日粮中添加CLA 1.2%、1.5%显著降低耗料增重比(P<0.05),添加量为1.2%时显著提高免疫器官指数(P<0.05),增加血清中IgG和IgM的水平,但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和尿素氮等无显著影响(P>0.05)[22]。
3.1.2蛋鸡
Suksombat等报道,蛋黄中CLA含量随日粮中CL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CLA还可改变蛋黄中脂肪酸的组成,使蛋黄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而使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23]。郑洲等和刘雪兰等研究表明,在蛋鸡日粮中添加CLA,蛋黄中的胆固醇、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蛋黄中饱和脂肪酸和CLA含量上升[24-25]。宾石玉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日粮中CLA添加水平的提高,蛋黄中胆固醇、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蛋黄中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CLA含量均有显著增加(P<0.05)[26]。蛋黄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变化不同,这可能与蛋鸡日粮组成等因素有关。
3.1.3鸭
陈智辉等研究了CLA对靖西大麻鸭生产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靖西大麻鸭日粮中添加CLA 1%可提高肌肉营养价值,降低腹脂率,减少脂肪沉积,改善肉质,显著增加鸭肉中CLA含量(P<0.05)[27]。刘光芒等研究表明,肉鸭的生长期内,适量添加CLA能提高肉鸭的平均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在CLA添加水平达2%时,促进肉鸭生长,而当CLA添加水平为3.5%时,却抑制了肉鸭的增重。CLA具有一定营养重分配作用,能提高肉鸭的胸肌率、腿肌率,降低腹脂率[28]。陈智辉等研究报道,樱桃谷肉鸭日粮添加CLA 1%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肌肉嫩度、水分及营养价值,降低腹脂率,减少脂肪沉积,改善肉质,显著增加鸭肉中CLA含量(P<0.05)[29]。
3.2猪
Meadus等对去势母猪连续45 d饲喂含CLA 11 g·kg-1的日粮,结果表明,皮下脂肪减少18%,而瘦肉组织增长15%,肌内脂肪含量也提高14%[30]。何欣等研究发现,添加CLA对猪的日增重虽无显著影响(P>0.05),但0.75%组的生长猪在整个试验期生产性能效果良好;0.5%组的猪背膘厚最佳,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添加CLA组的血液总胆固醇含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添加CLA 0.50%和0.75%的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1]。高树朋等研究表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CLA 0.5%、1.0%、1.5%,日增重分别提高3.5%、5.79%和7.03%;料肉比分别降低1.94%、2.58%和2.58%;腹泻率分别降低21.56%、46.65%和16.32%[32]。王菊花等在断奶仔猪日粮中分别添加CLA 0、0.5%、1.0%和2.0%,结果表明,当日粮中CLA的添加量为1.0%和2.0%时,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试验末重、日增重、饲料利用率、IgM水平、T淋巴细胞转化率、CD4+及CD4+/ CD8+、降低仔猪采食量及腹泻率(P<0.05)。而对IgG、IgA水平及CD8+无显著影响(P>0.05)[33]。
3.3牛
Rowe等研究发现,含有CLA日粮的试验组所得到的牛肉中CLA含量有所增加,大理石花纹有所提高,并且肉品质更加鲜嫩[34]。陈艳珍等研究发现,在荷斯坦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CLA 50 g·头-1·d-1,结果表明,CLA可使奶牛产奶量提高9.19%(P<0.01);乳脂率降低14.08%(P<0.01)[35]。肖健康研究表明,在皮埃蒙特肉牛日粮中添加低蛋白质和CLA对肉牛腿部和身体健康状况有一定积极作用,且可显著改善饲料效率(P<0.05)[36]。王佳丽等饲喂健康泌乳奶牛CLA含量分别为15、30、45 g·头-1·d-1日粮,结果表明,在日粮中CLA可使奶牛产奶量提高,添加量为30和45 g·头-1·d-1时分别比对照组产奶量提高18.9%和17.1%(P<0.05);在日粮中添加CLA可使牛奶乳脂率下降,添加量为30和45 g·头-1·d-1时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12.3%、10.5%(P< 0.05)[3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因此食品的安全和营养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CLA是一种安全、无毒、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CLA作为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具有抗癌、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降脂等功能,而且CLA在畜产品中的富集可满足人类对CLA的需求,添加CLA不仅能极大改善畜产品质量,增加瘦肉率,同时还可使肉蛋奶中富含CLA。CLA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方面表现在降低体脂沉积、促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等方面,这对于生产中避免使用瘦肉精和抗生素有重要意义,CLA在畜牧业中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CLA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时间还不长,有很多机制尚不明确,还应注意CLA影响动物生长和脂肪代谢途径的详细机制尚不明确;不同动物所需CLA的最适添加量和最佳补饲时间的确定尚无切实可行的试验报道;CLA单体和混介物的作用效果及单体之间作用关系尚不明确;如何通过更有效的营养调控手段来提高乳制品和肉制品中的CLA含量;如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分子水平揭示不同的CLA异构体各自的营养作用和代谢规律及与其他营养素的关系;如何有效降低人工合成CLA的成本等。因此,对CLA的进一步研究将会给人类和畜牧业生产带来更多的益处。
[参考文献]
[1]易昌华,贺建华,戴求仲.共轭亚油酸对畜禽营养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湖南畜牧兽医, 2004(1): 1-4.
[2]李坤,翁新楚,吴侯.共轭亚油酸的氧化稳定性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7(6): 547-549, 554.
[3]常磊,韩立强,孙娅莉,等.共轭亚油酸在畜牧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 2010(1): 108-110, 118.
[4]郭天芬,王欣荣,王玲.共轭亚油酸在畜牧业方面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 2007, 34(12): 9-13.
[5]叶凯贞,周家华,黎碧娜,等.功能性油脂共轭亚油酸的研究进展[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3(11): 37-39.
[6]刘家仁,陈炳卿,邓皓,等.共轭亚油酸诱导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作用[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1, 27(3): 129-133.
[7]任仲丽,徐尔尼,刘薇.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及微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 2008(15): 4-8.
[8] Yamasaki M, Mansho K, Oginio Y, et al. Acute reduction of serum leptin level by dietary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in Sprague-Daw⁃ley rats[J]. J Nutr Biochem, 2000, 11(9): 467-471.
[9] Bassaganya-Riera J, Hontecillas-Magarzo R, Bregendahl K,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conjuated linoleic acid in nursery pigs of dirty and clean environments on growth, empty body composition, and immune competence[J]. J Anim Sci, 2001, 79(3): 714-721.
[10]王璇琳,檀英霞,郁成雨,等.自制酸奶乳脂中c9, t11-共轭亚油酸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J].食品科学, 2010, 31(5): 288-292.
[11]赖长华,尹靖东,李德发,等.共轭亚油酸对免疫应激仔猪生长抑制的缓解作用[J].中国畜牧杂志, 2005, 41(2): 6-9.
[12]张培松,周玉香,牛彦强,等.共轭亚油酸对滩羊免疫应激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3): 1 505-1 506.
[13] Brandebourg T D, Hu C Y. Isomer- specific regulation of differen⁃tiating pig preadipocytes by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s[J]. J Anim Sci, 2005, 83(9): 2 096-2 105.
[14]曹瑞,季爱玲,张文斌,等.共轭亚油酸对肥胖大鼠肝脏脂质代谢酶及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007, 31(1): 42-45, 49.
[15]薛秀恒,王志耕,王菊花,等.共轭亚油酸强化乳对小鼠体脂及血脂的影响[J].营养学报, 2006, 28(2): 120-123.
[16]张广民,文杰,陈继兰,等.共轭亚油酸对北京油鸡肉品质及血清leptin和脂蛋白脂酶的影响[J].中国饲料, 2006(15): 17-20. [17]张云琦,周安国.共扼亚油酸降低动物体脂的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 2003, 24(2): 19-22.
[18] Szymczyk B, Pisulewski P M, Szczurek W, et al. Effects of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on growth performance, feed conversation effi⁃ciency, and subsequent carcass quality in broiler chickens[J]. Br J Nutr, 2001, 85(4): 465-473.
[19]舒相华,刘勇,宋春莲,等.添加共轭亚油酸对肉鸡肌肉脂肪酸影响的研究中国畜牧兽医[J]. 2008, 35(10): 27-28.
[20]张海军,呙于明,袁建敏.共轭亚油酸对肉仔鸡体组成和肉品品质的影响[J].中国饲料, 2006(18): 21-24.
[21]舒相华,李琦华,刘勇,等.添加共轭亚油酸对肉鸡胴体品质和肌肉成分影响的研究[J].饲料工业, 2008, 29(9): 36-37.
[22]郗艳菊,臧素敏,元娜,等.共轭亚油酸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免疫指标影响的研究[J].中国家禽, 2009, 31(1): 19-21, 26.
[23] Suksombat W, Samitayotin S, Lounglawan P. Effects of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supplementation in layer diet on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of egg yolk and layer performances[J]. Poult Sci, 2006, 85 (9): 1 603-1 609.
[24]郑洲,缪锦来.共轭亚油酸对蛋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 2008(12): 248-250, 252.
[25]刘雪兰,艾武,井庆川,等.日粮添加CLA对蛋黄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家禽科学, 2010(4): 13-16.
[26]宾石玉,李洁荣,贾金生.共轭亚油酸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黄脂肪酸含量的影响[J].中国饲料, 2009(7): 26-28.
[27]陈智辉,李萍,夏中生,等.日粮共轭亚油酸对靖西大麻鸭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J].中国饲料, 2013(15): 14-18.
[28]刘光芒,吴德,何祖锋.共轭亚油酸对肉鸭生产性能与屠体性状的影响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 2005, 32(11): 3-5.
[29]陈智辉,夏中生,陈林,等.共轭亚油酸对樱桃谷肉鸭生产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J].饲料研究, 2013(12): 49-53.
[30] Meadus W J, MacInnis R, Dugan M E. Prolonged dietary treat⁃ment with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stimulates porcine muscle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and glutaminefructose aminotransferase gene expression in vivo[J]. J Mol Endo⁃crinol, 2002, 28(2): 79- 86.
[31]何欣,滑静,张淑萍,等.共轭亚油酸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血脂含量的影响[J].中国饲料, 2008(7): 21-23.
[32]高树朋,程茂基.共轭亚油酸对断奶仔猪生产性的影响[J].中国饲料, 2013(7): 23-24.
[33]王菊花,薛秀恒,刘光林,等.共轭亚油酸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免疫的影响[J].中国饲料, 2006(2): 22-24, 27.
[34] Rowe C W, Pohlman F W, Brown AH Jr, et al. Effects of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salt, and sodium tripolyphosphate on physical, sensory, and instrumental color characteristics of beef striploins [J]. J Food Sci, 2009, 74(1): 36-43.
[35]陈艳珍,梁成山,张鹰.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影响的研究[J].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1(4): 19-20.
[36]肖健康.日粮中蛋白质和共轭亚油酸在皮埃蒙特公牛生产上的应用研究[J].饲料广角, 2012(2): 42-45.
[37]王佳丽,杨松.共轭亚油酸对于奶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J].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7(3): 153-154.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and Application in Animal Production
SI Qianqian, LIU Bin, SHI Xueping, WANG Shubo*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 266109, Shandong China)
Abstract: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 is the general name of a series of conformational and positional iso⁃mers of linoleic acid.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CLA had a lot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such as anti-carcinogene⁃sis, decreasing the level of cholesterol, restraining atherosclerosis and so on. With in-depth study of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its application in animal production will play a positive role. Their physiological effects and application of animal production were reviewed.
Key words: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imal production
*通讯作者: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 wshubai@163.com
作者简介:司倩倩(1990-),女,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单胃动物营养。
基金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家禽产业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收稿日期:2014-12-02
中图分类号:S81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084(2015)01-00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