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22例观察

2015-04-04 08:19:25苗林艳于泽年张晓晶车筱琪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山东威海26420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基底膜尿蛋白肾小球

苗林艳,于泽年,张晓晶,张 凤,车筱琪(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山东 威海 264200)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22例观察

苗林艳,于泽年,张晓晶,张凤,车筱琪
(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山东威海264200)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Dialetes Nephropathy,DN)22例,获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2例均为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门诊收治的DN(4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5~68岁,平均(62.0±5.2)岁;24h尿蛋白定量(0.5~3.3)g/d,平均(1.8±0.5)g/d。治疗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58~70岁,平均(64.4±3.3)岁;24h尿蛋白定量(0.7~3.4)g/d,平均(1.9±0.6)g/d。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24h尿蛋白定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①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FPG)≥7.0mmol/L;②随机血糖≥11.1mmol/L;③糖耐量试验(OGTT)中餐后2h血糖(2hPG)≥11.1mmol/L,凡符合以上3项中的任何1项,次日再次验证仍符合者即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①糖尿病病史;②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24h尿或白天短期收集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大于等于(30~300)mg/d,为早期糖尿病肾病;③如果常规方法测定尿蛋白持续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d,尿中白蛋白排出量大于300mg/d,或白蛋白的排泄率大于200μg/min,排除其他可能的肾脏疾病后,可确定为临床显性糖尿病肾病。④疑难病例应进行肾穿刺病理检查,光镜下可见具有特征性的K-W结节样病变,电镜下细膜细胞增殖,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糖尿病肾病诊断即可确立[1,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消渴病)分会制定的辨证标准,以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3],证属气阴两虚型。临床症状为神疲乏力,咽干口燥,腰膝酸软,舌质淡红,脉沉细无力,或手足畏寒,夜尿频多,或颜面肢体水肿,尿多浊沫,或小便量少。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症候诊断标准;②确定各期试验目的及本病特点,年龄范围小于70岁;③血清肌酐(Scr)<442μmol/L;④知情同意;⑤临床有气阴两虚表现。

排除标准:①排除各类肾炎或尿路感染、梗阻病史;②排除明显心力衰竭、2级以上的高血压等心脑疾;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可能对本药过敏;④近1个月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紊乱;⑤糖尿病肾病晚期不愿合作。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0~7.0mmol/L,餐后2h血糖在7.8~10.0mmol/L,血压控制在120/70~130/80mmHg;口服福辛普利片10mg/d;控制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在0.6~0.8g/(kg·d)。

治疗组加用参芪降糖颗粒(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0950075)。人参(茎叶)皂甙、五味子、黄芪、山药、地黄、覆盆子、麦冬、茯苓、天花粉、泽泻、枸杞子。每次1g,每天3次。治疗1个月。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显效:24h尿蛋白定量减少40%以上。有效:24h尿蛋白定量减少20%以上。无效:24h尿蛋白定量减少20%以下。

4 治疗结果

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55.0%;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 论

DN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晚期出现肾小球硬化;肾小管基底膜增厚、间质增多,晚期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管壁透明样物质沉积。根据肾功能、肾脏病理变化的进展及临床表现将DN分为5期:1期为肾脏肥大和肾小球高滤过;2期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3期为隐性期或称微量白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200μg/min;4期为临床期或称持续蛋白尿期,UAER>200μg/min,此期特点是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有高血压、水肿、肾功能损害;5期为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期。

糖尿病肾病属中医“消渴”、“水肿”、“尿浊”、“虚劳”、“溺毒”等范畴,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可诱发变证。中医认为DN的病因病机为消渴日久不愈,使肝、脾、肾功能失调,阴虚内热,阴阳气血虚损,并产生痰、瘀、水等病理产物。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治疗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滋脾补肾,使热去津生,虚火自灭,血脉通畅。参芪降糖颗粒方中人参味甘能守,微苦,补阴,温则助阳,能益脾气,为扶阳益阴之良品;黄芪升清阳,补肺气,布精微,为补气升阳之要药。人参、黄芪共为君药,可大补元气,能使气旺而得以化生津液。臣以地黄、麦冬、天花粉清热养阴、生津润燥而止渴,佐以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补肾摄精,益肝肾。君臣协同,扶土摄精。使以山药、茯苓、泽泻等,养胃固肾,三焦并理,能助诸药,上补肺金生津止渴;中健脾胃,输津布液;下补肾元而缩尿益精。诸药合用,兼顾先天(肾)和后天(脾),标本兼治,补元气,且生津液,具有益气养阴、健脾益肾之功能。现代研究[5]表明黄芪能降低血脂和血小板粘附率,减少血栓形成,能促进血液流动,增加肾血流量,改善因高凝状态所致的肾小球损害,促进肾功能恢复。生地黄、山药、麦冬、枸杞子等有降糖、降脂、降低血黏度,扩张血管,改善肾微循环,保护肾功能的作用。研究表明,中医药益气养阴法能有效地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参考文献]

[1]廖二元.内分泌学(糖尿病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48.

[2]陈以平.肾病辨证与辨病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3-14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004:156-16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4-235.

[5]林兰.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394-409.

[收稿日期]2015-06-12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5)10-0931-02

猜你喜欢
基底膜尿蛋白肾小球
新生小鼠耳蜗基底膜的取材培养技术*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豚鼠耳蜗基底膜响应特性的实验测试与分析
振动与冲击(2018年4期)2018-03-05 00:34:24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1:26
Fibulin-2在诊断乳腺基底膜连续性的准确性研究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52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考虑蜗孔尺寸的人耳耳蜗有限元模型研究
多种不同指标评估肾小球滤过率价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