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龙,王洪,方川(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0)
小儿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报告
徐江龙,王洪,方川(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患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3岁,因无明显诱因头痛1月余入院。经查体及MRI检查诊断为左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择期行脑室内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中枢神经细胞瘤,免疫组化结果示突触素(Sy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均为阳性,抗神经元核抗体(NeuN)阴性。最终诊断为左侧脑室体及三角区中枢神经细胞瘤。结论小儿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易误诊。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病理学诊断要点是特征性的无核神经原纤维基质岛结构、较为一致的圆形或卵圆形瘤细胞、芽枝样毛细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关键词:中枢神经细胞瘤;儿童;病理;磁共振成像;突触素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一类由分化较好的小神经元细胞所构成的肿瘤,1993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将中枢神经细胞瘤归入神经元和混合神经元—胶质细胞肿瘤一类,2007年新分类将其描述为在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上具有神经元分化、原纤维区域类似于神经纤维网的肿瘤组织[1]。中枢神经细胞瘤好发于青年人,儿童发病少见,临床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我院确诊的中枢神经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小儿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特点。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岁。因无明显诱因头痛1月余于2012年8月7日入院。入院前25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查体不合作,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存在。颅神经查体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MRI示:左侧脑室体及三角区内见一不规则囊实性占位,呈混杂T1混杂T2信号,周边见稍长T2水肿信号,左侧脑实质受压,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强化,中线结构右偏。入院诊断为左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择期行脑室内肿瘤切除术,手术全切肿瘤组织,大小约7.0 cm×6.5 cm×5.0 cm,肉眼见肿瘤组织呈红褐色,供血较丰富,质脆软,与周围脑组织界限不清。术后病理检查示肿瘤大部分区域细胞大小均匀一致,少突胶质细胞样透明细胞区域细胞核呈圆形,染色质细小呈斑点状,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易见,呈蜂窝状结构,富含沙砾体样钙化,局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显著,芽枝样血管,毛细血管壁薄扩张,伴有局灶性坏死区。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突触素(Sy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巢蛋白(Nestin)、Ki67均呈阳性,抗神经元核抗体(NeuN)阴性。以Ki67表达的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为MIB-1标记指数,MIB-1标记指数为5%~13%。病理诊断为左侧脑室体及三角区中枢神经细胞瘤。本例患儿行脑室内肿瘤切除术,术后患儿恢复良好,四肢运动正常,未行放疗和化疗,随访24个月未见复发。
2讨论
2.1临床特点中枢神经细胞瘤好发于侧脑室内,绝大多数位于脑室内中线幕上的位置,病变横跨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最常见的部位是靠近透明隔和Monro氏孔区,少数发生在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2]。本例中枢神经细胞瘤位于左侧脑室及三角区,为中枢神经细胞瘤好发部位。中枢神经细胞瘤发病率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25%~0.5%[3]。中枢神经细胞瘤发病年龄多为5~76岁,好发青壮年,约70%发生于20~40岁的年轻人,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4]。本例为3岁男性,非常罕见。低龄患儿因无法向家长准确表述临床表现或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导致中枢神经细胞瘤误诊或治疗的延误,临床应引起重视。头颅MRI检查有助于诊断,及早治疗可改善患儿预后。
2.2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细胞瘤多位于幕上侧脑室内,常与透明膈、侧脑室壁附着,生长缓慢,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患者症状与发病部位和肿瘤大小密切相关,并且与患者的耐受程度有一定关系。早期症状多比较轻微,主要为头晕不适,很容易被误诊。肿瘤体积增大后,可通过室间孔累及第三脑室或中脑导水管,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出现非交通性脑积水及颅内压增高的一系列临床表现[5]。肿瘤累及额叶产生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意识障碍、站立不稳、摸索现象、共济失调、精神异常、强握反射阳性等额叶症状[6]。肿瘤位于脑实质内者可引起癫痫,可有嗅觉异常或嗅觉丧失和幻嗅等。肿瘤位于侧脑室体部三角区时,患者可出现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本例患儿无明显脑积水,临床症状及体征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头痛,与肿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有关。
2.3影像学表现中枢神经细胞瘤CT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类圆形等或稍高密度肿块,增强后呈不均匀轻到中等强化,常有钙化、囊性变及坏死。MRI检查可见瘤体呈蜂窝状或丝瓜瓤样囊变,此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7]。中枢神经细胞瘤多呈囊实性,实性部分T1WI、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呈与脑脊液相等或略高的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瘤边缘丝网状改变、脑室内的信号不一及匍行性流空均是中枢神经细胞瘤特征性MRI表现[8]。本例呈囊实性,体积较大,病变信号不均,呈混杂T1混杂T2信号,这与肿瘤的囊变、坏死及钙化有关。
2.4病理学特点中枢神经细胞瘤肉眼观察呈灰白色或灰红色,质韧或软,圆形多为分叶状,可见囊变、钙化、坏死。中枢神经细胞瘤的镜下组织学与少突胶质细胞瘤相似,由形态较为一致的小至中等大小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构成,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可呈细颗粒状、点彩状[9]。细胞质少嗜酸性,浅染或透亮,核周围可见透明空晕,呈蜂窝状或盒状结构。中枢神经细胞瘤特征性改变为无细胞核的基质岛网状结构,是由纤细的神经原纤维构成的网状结构,这一特点可与少突胶质细胞瘤鉴别,而少突胶质细胞瘤缺少无核纤细原纤维区。本例符合中枢神经细胞瘤组织学的特点,且不同部位瘤组织学具有异质性,部分区域显示无细胞核的基质岛和致密细胞区交替分布,伴有钙化。大部分中枢神经细胞瘤是分化好的肿瘤,偶见核仁,罕见核分裂像。间质中血管可为纤细的毛细血管至中等大血管,血管内皮细胞一般不增生[10]。本例核分裂象易见,局灶血管内皮增生显著,伴有局灶性坏死区,提示此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有间变。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鉴别中枢神经细胞瘤简单而有效的一种方法,Syn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免疫反应可证实该肿瘤的神经元属性,Syn阳性表达是中枢神经细胞瘤确诊依据[11]。神经元标记物Syn阳性率在中枢神经细胞瘤中达100%,被认为是最适合且最可靠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特征性的诊断标记物。本例Syn在核周基质无细胞区神经纤维网表现为强阳性,而室管膜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Syn表达均为阴性。NSE阳性可辅助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但不具有特征性。中枢神经细胞瘤GFAP的阳性表达与预后不良有关,本例GFAP阳性,提示肿瘤细胞向星形细胞分化,支持中枢神经细胞瘤双向分化的观点。
2.5治疗及预后手术切除全部肿瘤是中枢神经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可辅助行放疗和化疗。大多数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组织学及生物学行为为良性或低度恶性,预后良好,部分预后较差。细胞增殖指数的增加、核分裂象、局部坏死、血管内皮增生及GFAP的阳性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12]。大多数报道的中枢神经细胞瘤分化好,一般少有间变。虽然部分中枢神经细胞瘤有间变,但是对预后的影响仍然不确切。MIB-1指数可反映肿瘤的增殖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预示复发和预后。有学者认为可将MBI-1指数>2%作为中枢神经细胞瘤复发的标准,当MIB-1>2%时提示有中枢神经细胞瘤侵袭性倾向,术后复发率高,预后不良[13]。Ades等[14]研究表明MBI-1指数在预示预后方面比间变的组织学特点更有价值,认为以3%为MIB-1的标记指数是一个界点,尤其对肿瘤全切或部分切除行辅助放疗后的患者预后价值更大。
综上所述,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病理学诊断要点是特征性的无核神经原纤维基质岛结构、形态较为一致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蜂窝状结构、芽枝样毛细血管,免疫组织化学Syn阳性表达是中枢神经细胞瘤确诊依据,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手术治疗是中枢神经细胞瘤首选治疗方法,可辅助行放疗和化疗。
参考文献:
[1] Lou is DN, Ohgak IH, Wiestler OD, et al. The 2007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J]. Acta Neuropathol, 2007,114(2):97-109.
[2] Daniel J, Brat C, Bernd W, et al. Extraventricular neurocytomas pathologic features and clinical outcome[J]. AmJ Surg Pathol, 2002,25(10):1252-1260.
[3] Chuang MT, Lin WC, Tsai HY, et al. 3T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of central neurocytoma: 3 case repor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 Comput Assist Tomogr, 2005,29(5):683-688.
[4] Kapoor N, Gandhi A, Chaurasia AK. Central neurocytoma in the vermis of the cerebellum[J]. Indian J Pathol Microbiol, 2009,52(1):108-109.
[5] Jaiswal S, Vij M, Rajput D, et al. A clinicopathological,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neuroradiological study of eight patients with central neurocytoma[J]. J Clin Neurosci, 2010,18(3):334-339.
[6] 魏梁锋,王如密,刘峥.中枢神经细胞瘤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7,6(2):157-160.
[7] 顾青,杨桂芬,田伟.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8):1306-1307.
[8] 桂国华,郑晓林,方学文.中枢神经细胞瘤(CNC)1 例[J].中国CT 和MRI杂志,2011,9(1):74-76.
[9] 李昱,叶秀峰,李伟.15 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 (7):1101-1103.
[10] 李晓梅,侯刚,李道胜.中枢神经细胞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1):54-56.
[11] Chen CL, Shen CC, Wang J, et al. Central neurocytoma: a clinical , rad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study of nine cases[J]. Clin Neurol Neurosurg, 2008,110(2):129-136.
[12] 桂秋萍,钟定荣,马林.中枢性神经细胞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5,3(2):92-98.
[13] Tran H, Medina FR, Cerilli LA, et al. Primary disseminated central neurocytoma:cytological and MRI evidence of tumor spread prior t o surgery[J]. J Neurooncol, 2010,100(2):291-298.
[14] Rades D, Schild SE, Fehlauer F. Prognostic value of the MIB-1 labeling index for central neurocytomas[J]. Neurology, 2004,23,62(6):987-989.
(收稿日期:2014-11-20)
通信作者:方川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资助项目(13277785D)。
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5)10-0090-03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1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