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春,罗熙林
(1.四川省蓬安县人民医院,南充 637800;2.南充市中医医院,南充 637800)
灸法为中医学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其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历数20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施灸形式和手法,如隔姜灸、隔盐灸、直接灸、回旋灸等,在疾病的治疗与养身保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对乌龟灸的理论来源、临床应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浅述如下,以期同道斧正。
乌龟灸因所选穴位为督脉上陶道、身柱2穴,足太阳膀胱经上大杼、风门、肺俞6穴,共8个穴位,同时施灸,形似乌龟之甲,故名“乌龟灸”。张燕华等[1]认为“针灸治疗疾病,大多不是直接针对致病因子或病变组织,而是通过对体内失衡的免疫功能从整体上进行双向性调节而得以实现的,这种对免疫机能的良性调节是针灸治疗各系统疾病的重要作用之一。”又据现代研究证实,人体经络是一条高温线,为传热性较好的通道。艾灸治疗时,热量沿着经络传导的距离更远,而人体组织受热后,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温度也随之升高,血液粘度减少,流速增大[2]。且据常小荣等[3]证实艾灸的温热刺激能通过作用于穴位转化为与疗效密切相关的生物信息,并经过多条途径激发机体自身保护潜能,增强机体的适应性及抗损伤能力,最终实现对机体的温通与温补效应。并提出艾灸是通过“以温促通、以温达补,以通促补、以补促通,通中有补、补中有通、通补互用”的作用机制。《灵枢·官能》:“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灵枢·禁服》:“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著(着)血,血寒,故宜灸之。”提示无论是阴阳虚衰还是气血的亏虚,或者是寒凝血瘀的陷下之证,都可使用艾灸治疗,意味着艾灸可通过扶阳补气、阳生阴长的作用,以达到温经行血、消瘀散结、疏通气机的效果。
一般采用精艾绒。将少许精艾绒置于左手食、中指之间,用拇、食、中3指将艾绒揉匀,形成适当大小的艾团,然后将艾团置于拇、食2指之间,3指前后用力将艾团搓紧,艾团即成橄榄球形,两头尖而中间圆凸,形似麦粒大,一般麦粒高于1.5 cm,中肚直径约为0.5 cm。在制作麦粒时,也可根据患者体质强弱及承受能力调整麦粒的大小,如《黄帝明堂灸经》:“下火炷如枣核大,炷如小麦大,炷如雀屎大,炷如半枣核大。”精艾绒,可以是一般清艾条,或自己采集生长良好、叶片肥厚的艾叶,用木棒杵、手搓或药碾等工具将艾叶碾碎成绒,拣出艾叶梗后再晒、再杵、再搓碾除梗后即可成精绒。
主要选穴为督脉陶道、身柱穴和足太阳膀胱经大杼、风门、肺俞穴。陶,金玉之属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之性的温热之气;道,通行的道路也。陶道之名即是指督脉阳气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为督脉足太阳之会,又因陶道亦承受来自膀胱经外散而至的寒湿之气,故又称为督脉膀胱经之会,因而本穴有温阳补气、节疟安神之效。身柱穴中,身,身体也;柱,支柱也。身柱之名即是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本穴主要有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之功。大杼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脊柱左右两旁各一,为八会穴的骨会,又为督脉别络及手足少阳太阳之会,本穴有泄热疗骨止痛之功。风门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脊柱左右两旁各一,别名热府,为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主要承受膀胱经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化风上行,《会元针灸学》:“风门者,风所出入之门也。” 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风疾,因此本穴有疏风泄热之能。肺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脊柱左右两旁各一,为肺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传于膀胱经,故有宣散肺热之功。因此,以上8穴能共奏温经行血、消瘀散结、疏通气机之功。
一般每日施灸6~8壮,亦而可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及体质强弱而定,《针灸大全·论壮数多少》:“《千金》云:凡言壮数者,若丁壮病根深笃,可倍于方数。老少羸弱,可减半……腹背宜灸五百壮……斯所谓五百壮、千壮,岂可一日而尽,必待三、五、七日,以至三年、五年,以尽其数乃可得也。”施灸一般以7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暂停4~5 d,再进行下个疗程的治疗,即《太平圣惠方》:“日灸七壮,过七七讫,停四五日后,灸七七。”
第一步,放置麦粒,先将凡士林(用凡士林作麦粒灸的粘附材料,其粘附效果较好,不易使麦粒从穴位脱落而烫伤皮肤)涂敷于上述所选穴位,然后右手用无齿镊尖端紧紧夹住已经做好的麦粒放置在穴位之上,将艾炷粘于皮肤上时镊子要用力平压,以确保艾炷稳稳地粘于皮肤上,如果艾炷掉落,容易引起意外。第二步,点燃麦粒,事先准备好乙醇灯、檀香,点燃檀香后,分别用檀香引燃麦粒,注意观察有无燃烧的艾炷掉落。第三步,移除麦粒,患者会先感到温和的热力渗透到穴位深处,然后会感到烫,甚至痛(即使患者感到痛,也不一定会起泡),此时可立即移除艾炷,并放置在收纳缸中。如果给患者轻的偏补的刺激,当患者有温热感时即可移去艾炷;如要加大刺激量,可以待患者呼痛时数1、2、3,再准确无误地移去艾炷[4]。然后开始第2轮的施灸,一般施灸7壮。施灸操作中,最好由2~3人配合完成。
乌龟灸是着肤灸,只是采用麦粒灸的形式表现出来,患者体质不同,承受能力各异,因此在麦粒的制作,施灸的时间与数量上需要特别注意。
制作麦粒时,艾炷不能松散,否则不易粘于皮肤上,容易掉落,发生烫伤;反之,如果艾炷紧实,则燃烧缓慢,热力可徐缓透入穴位深部,治疗效果较好。
选用好的粘附材料,以便麦粒能够较好地粘附于背部穴位之上,从而达到施灸的效果。
临床上乌龟灸主要用于治疗瘿瘤(一般认为瘿瘤是虚寒内结、血瘀痰阻结于颈项,即是现代医学中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病,乌龟灸通过其温、消、通的功效,既能抑制甲状腺功能亢进,亦可促使甲状腺功能低下者恢复至正常。
患者,女,39岁,因“心悸心慌,乏力多汗l年余,加重6个月”入院。入院查体见甲状腺肿大,不对称,右侧Ⅱ度,左侧I度,可闻及血管杂音,触及可疑震颤。实验室检查T3为315 mg/dL,T4为20 mg/dL,甲状腺吸碘率增加,峰值前移。诊断为瘿气病(阴虚阳亢,气滞痰凝)。取穴分两组,①风府、大椎、身柱、肩井(双)、翳风(双);②双侧大杼、风门、肺俞、天宗。两组穴位交替,每日1组。因患者不能耐受麦粒灸,遂每穴均改用艾卷实按灸至局部潮红,热力内透为度。经灸治24次后,诸症显著好转,甲状腺恢复正常。出院后继续灸治,随访两年半,未见复发[5-7]。
综上所述,乌龟灸因其操作精细、流程复杂而造成临床实际操作较困难,然其有材料节省、定位准确、疗效显著等特点,故本文通过对其理论来源、临床应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介绍,希望能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张燕华,樊莉,骆永珍.针灸双向调节作用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J].华西医学,1998,13(2):173-174.
[2] 施勇前.试谈灸法治病的适应症[J].福建中医药,1992,23(5):53-54.
[3] 常小荣,刘密,严洁,等.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8(8):875-878.
[4] 罗荣,金荣疆,韩哲林,等.黄迪君教授麦粒灸的制作、操作及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5,25(12):865-866.
[5] 蔡定均.灸法应用的研究进展及廖方正教授灸法临证经验辑要[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20.
[6] 明·徐凤.针灸大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57.
[7] 傅贞亮.内经讲义[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4.
上海针灸杂志2015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