禚 波
(四川省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61)
介入专科护理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禚波
(四川省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61)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专科护理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3例在本院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专科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精心专科护理, 73例患者共置入143个支架,全部置入成功,成功率为100%。心电图ST段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一段时间后均恢复正常。经过6个月随访,患者均未突发心脏疾病,且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高风险、高难度的支架置入术中,介入专科护理能够提高置入术的成功率,并且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专科护理; 支架置入术; 急性冠状动脉;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从而引发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猝死等一系列临床病症,常好发于老年人[1-3]。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CASI) 目前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成功率高、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4-5]。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与医生的熟练技术以及护士的精心护理关系密切。本研究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73例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73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53例,女20例,年龄43~87岁,平均(63.9±4.4)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病变18例,前降支病变51例,前降支联合后降支病变4例。73例患者均在本院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其中,28例植入1个支架,20例植入2个支架,25例植入3个支架。
首先进行局麻,随后医生经皮左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将球囊推送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处,用压力泵加压使球囊膨胀,挤压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斑块,解除狭窄,打开血管,取出球囊,选用合适的冠脉支架,将带有支架的球囊导管送至病变部位,释放支架,取出球囊。支架置入成功后,取出指引导管及导丝,从而完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2护理
患者对支架置入术普遍存在着顾虑和担心,极易出现焦虑情绪。因此,术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地介绍应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目的及意义,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优点、并发症以及注意事项。另外,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主诉,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减轻患者的疑虑和不安,使其保持良好的自控能力,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这对术后患者的恢复以及防止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6]。
术前医护人员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① 术前2 d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时间,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② 建立心电图、吸氧监护和静脉通道,各种介入器材、抢救药物和仪器都要处于完好、充足的状态; ③ 为防止支架血栓的形成,术前4~6 h嘱咐患者服用氯吡格雷600 mg或阿司匹林300 mg; ④ 做碘过敏、普鲁卡因及青霉素过敏试验。如果碘过敏试验阴性中仍有过敏现象,则应及时给予抗过敏药物,必要时换用外离子型造影剂[7]; ⑤ 术前3 d训练床上排便。术前 1 d双侧腹股沟备皮并清洁。术前4 h,患者应禁食禁水,以便排空膀胱。此外,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安定10 mg, 以防止术中紧张。
术中医护人员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 将患者患者取平卧位安置于手术台上,连接心电监护仪以及电生理仪,术前记录好心电及压力监测参数[7]; ② 建立静脉通道,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消毒、穿刺、插管等工作,一般会选择左下肢并连接三通,以便随时抢救; ③ 术中医护人员要密切监测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出汗、心慌等症状,如有上述症状,应当及时处理。
2.4.1加强病房巡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患者术后应在重症监护病房监护24 h, 严密观察心电图、血压、心率、体温及尿量变化,并给予持续吸氧。由于血栓的出现首先表现为足背动脉减弱或消失,因此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双下肢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术后切口感染或渗血。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给予处理,防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此外,为避免出现因交感神经加快而诱发的冠状动脉痉挛,医护人员应随时注重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8]。
2.4.2生活护理:术后患者应在24~48 h内绝对卧床,48 h后可根据患者情况,如果状态良好则可在床上坐起, 72 h后才可下床活动。术后嘱咐患者多饮水,手术当天补液1 500~2 000 mL,次日2 000~3 000 mL, 以便于有足够的尿液促使造影剂尽快排出,还可以补充术前禁食禁水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指导患者戒烟、戒酒,避免紧张激动情绪。给予易消化、低盐、低胆固醇食物。
2.4.3合理应用肝素药物:严格地、合理地使用抗凝治疗可以进一步预防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均在术前给予患者,用以口服抗凝。术中给予患者静脉滴注肝素注射液,使血液肝素化。术后继续给予抗凝药治疗。静脉滴注肝素需通过输液泵严格控制点滴,微泵静脉推注肝素盐水(0.9%氯化钠50 mL+肝素12 500 U)2~3 mL/h, 注射后要压迫穿刺部位10 min左右,并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皮下淤血、尿血、消化道出血、皮肤血肿现象,如有出血现象及时通知医生[9]。
2.4.4穿刺的护理:首先应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排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如采用股动脉穿刺,患者应取仰卧位,局部沙袋压6~8 h, 绝对卧床24 h, 平卧时禁止抬头,尽量少说话,不要弯曲和移动该侧大腿,以免穿刺处出血。如采用桡动脉穿刺,术后应将前臂抬高,一般6 h后可解除绷带。注意观察穿刺口的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是否出现渗血等现象。另外,为警惕右下肢股动脉血栓形成,要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询问患者有无右下肢疼痛,观察温度、颜色等情况[10]。
2.5.1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拔鞘时出现的低血压反应是支架置入术中遇到的最多的并发症[11], 其发生率为4.83%, 主要由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使回心血量减少所导致。另外,血容量不足以及在血容量不足的状态下使用血管扩张剂也是导致低血压的重要原因。因此,术后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伤口是否出现出血等现象。术后叮嘱患者及时进食,及时补充血容量。
2.5.2出血的预防及护理:进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的出血多为腹股沟穿刺部位出血[12]。仔细观察患者的伤口是否有出血、渗血等现象。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皮肤的颜色、温度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此外,及时处理腹膜后出血、血肿,防止出现假性动脉瘤等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现腹膜后出血或颅内出血等现象,应立即用止血药替换抗凝剂,若颅内出血还需进行脱水治疗。
2.5.3支架内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支架置入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就是支架血栓的形成,包括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对支架置入术后的近期预后有重要影响[13]。术后急性支架血栓一般发生在置入术后 24 h内。亚急性血栓多发生于术后2~14 d,主要是由患者情绪紧张、抗凝治疗不合理、支架的种类、血管病变等因素引起。术后应注意患者情绪变化,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术后严格按医嘱使用抗凝血和抗血小板的药物。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的情况,尤其是观察是否出现心绞痛及S-T、T变化,经常询问患者的感觉。一旦出现血栓,应立刻抢救,做好溶栓治疗的准备工作。
3结果
73例患者共置入143个支架,并全部置入成功,成功率为100%。心电图ST段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术后一段时间均恢复正常。经过6个月随访,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未再次发生心脏疾病。73例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
4小结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CASI)是一项高风险、高难度的手术,因而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支架置入术的成功有赖于医生的熟练技术以及护理人员配合医生的精心护理。术前和术中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术后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辅助医生处理各种并发症,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本研究中73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共植入143个支架,手术成功率为100%, 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和心功能明显得到了改善。6个月随访中心脏事件发生次数均为零。因此,进一步证明了CASI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在护理和随访73例CASI患者的过程中,由于术前医护人员制定了全面可行的医护计划, 术中默契地配合医生手术,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加之术后护理人员实施了专业护理技术, 73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均已痊愈出院。
参考文献
[1]王涛, 刘强, 蒲艳华, 等. 心外膜脂肪组织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4, 22(1): 61.
[2]熊琴梅, 周琼琼, 刘勇, 等. 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4, 30(1): 27.
[3]李田昌.冠心病介入治疗现状[J]. 中国全科医学, 2007, 10(16): 1317.
[4]吴婕, 顾晔, 成忠, 等.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的影响[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1, 27(5): 338.
[5]钟勇, 江时森, 郭华.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 2 年生活质量评价[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9, 22(7): 725.
[6]陈晓平. 护理干预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J]. 现代医学, 2014, 42(6): 697.
[7]杨晓帆, 宫剑滨, 江时森, 等.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4, 17(5): 433.
[8]朱鸿斌, 靳立军. 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住院死亡 33 例分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6, 25(11): 997.
[9]钟勇, 江时森.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长期随访[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7, 20(11): 1219.
[10]马生山, 刘同库. 冠状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内镜杂志, 2009 (10): 1117.
[11]王祥, 冯义柏.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2, 18(5): 202.
[12]唐振旺, 邓孟球, 谭小进, 等. 566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9, 16(12): 977.
[13]韩雅玲, 梁明, 荆全民, 等. 52例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4(11): 975.
Application effect of specialized nursing in
coronary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
ZHUO Bo
(Chengdu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Chengdu,Sichuan, 610061)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effect of specialized nursing in coronary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 MethodsClinical data of 73 coronary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 patients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specialized nursing effects were evaluated. ResultsAfter careful nursing, a total of 143 stenting were implanted in 73 patients, and the success rate was 100%. ST segment of electrocardiogram deceased in varying degrees after operation and returned to normal after a period of time. After six months follow-up, neither cardiac events nor ser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ConclusionSpecialized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surgery, prevent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promote early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WORDS:specialized nursing; stenting; acute coronary arter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收稿日期:2014-10-07
中图分类号:R 4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04-004-03DOI: 10.7619/jcmp.2015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