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吴俊, 韦秀祥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姜堰医院 泰州市姜堰中医院 影像科, 江苏 姜堰, 225500)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多层螺旋CT; 诊断
甲状腺结节样病变(TNL)是颈部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达23%~67%[1]。不同性质的甲状腺结节间的CT表现互有重叠而缺乏特异性,在实际工作中常引起诊断的困惑,文献[2]报道误诊率达12.3%~50%。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已作为甲状腺结节样病变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不仅可清晰显示甲状腺结节的病灶部位、数量、形态以及强化方式等,结合多平面重建还可显示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是否有肿大淋巴结等,对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1-5]。本研究收集了本院65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对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65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样病变,其中女61例,男4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51.3岁。发现颈部肿块时间为4 d~10年,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纳入患者中1例有气喘及进食阻塞感,2例有颈部疼痛,4例有声音嘶哑,6例有咽喉部异物感。
使用德国Siemens 64排128层CT机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头尽量后仰,扫描范围从颅底水平至T2椎体水平,部分巨大者根据病灶大小适当延长扫描范围,扫描时嘱患者屏住呼吸不要做吞咽动作。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螺距1.0,层厚5 mm,层距5 mm,重建1 mm。全部病例均先平扫,再行双期增强扫描,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75~90 mL造影剂碘海醇,注射速率为2.5 mL/s。注射对比剂后延迟25 s及65 s分别进行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将采集的原始数据传至Siemens工作站进行矢状位、冠状位多平面重建观察。
使用原始的容积数据进行多方位的重建观察。由2名经验丰富的CT诊断医师对65例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的CT图像进行观察包括:病变的数量、边缘、钙化、强化方式、有无对周围组织浸润及有无淋巴结的肿大。
2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45例,单侧30例(66.7%), 双侧15例(33.3%)。43例(95.6%)病变边缘清晰,2例(4.4%)例边缘不清。18例(40%)密度均匀,27(60%)例病变密度不均,其中18例(40%)伴囊变坏死,9例(20%)伴有弧形或斑片状钙化。CT双期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轻至中度强化,囊变坏死部分无强化,周围可见完整的强化环。结合多平面重建,7例病变较大者伴有气管、食管及颈血管鞘受压移位,未见明确浸润征象。所有45例病变颈部均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
甲状腺腺瘤10例,均为单侧,边缘均清晰,8例(80%)密度均匀,2例(20%)见斑片状钙化。CT双期增强扫描病变呈轻度强化,周围可见完整的强化环。结合多平面重建,2例病变较大者伴有气管、食管及颈血管鞘受压移位,未见明确浸润征象。所有10例病变颈部均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
甲状腺癌10例,单侧8例(80%),双侧1例,单侧病变侵及对侧1例。乳头状癌6例(60%),髓样癌2例(20%),滤泡状腺癌1例(10%),未分化癌1例(10%)。10例病变边缘均不清晰,密度不均匀,3例(30%)伴有囊变坏死,6例(60%)伴有钙化。CT双期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边界不清,边缘强化环不完整。结合多平面重建,4例(40%)病变突破包膜侵入周围组织,其中1例包绕气管,1例同时浸润气管和食管。5例(50%)颈部出现肿大淋巴结,呈中度强化。
3讨论
甲状腺的血运较为丰富,同时接受颈外动脉的分支甲状腺上、下动脉的双重供血,且含碘量高,CT平扫中呈高密度,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当甲状腺发生病变时,贮碘细胞遭受破坏,造成局部甲状腺组织碘含量减低,CT图像上则会出现低密度区,进而使病变容易被发现[4]。结节性甲状腺肿多为多发结节,形态欠规则,可以有完整的包膜,但厚薄不一致,在CT平扫上常表现为多发密度不均匀的低密度影,局部可有宽大的壁结节[6-7]。甲状腺瘤多为单发结节,CT平扫上常表现为均匀的低密度影,境界清楚[8-9]。甲状腺癌多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多数边缘不清,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10]。CT双期增强扫描结节性甲状腺肿实性部分呈轻至中度强化,低密度区无强化,边缘可见厚薄不均强化环,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晰;甲状腺腺瘤呈轻度强化,具有完整的纤维包膜。甲状腺癌呈明显强化,囊变坏死无强化。本组65例病变的强化特点与有关文献[6-10]所述一致。由于甲状腺癌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突破甲状腺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CT双期增强扫描可见节段缺损征及强化残圈征[10],本组10例甲状腺癌病变具有以上特征。
颈部是否存在转移肿大的淋巴结,对于甲状腺结节样病变良恶性的鉴别具有意义。文献报道甲状腺癌好发颈部的淋巴结转移,以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转移为多见。本组10例甲状腺癌病变中有5例颈部出现肿大的淋巴结,病理证实皆为转移性淋巴结,其中4例为乳头状腺癌,1例为未分化癌,基本与之吻合。本组结节性甲状腺肿与腺瘤均未见明确肿大的淋巴结。
多层螺旋CT对于钙化的显示要优于其他设备,钙化征对于甲状腺结节样病变良恶性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作用,恶性病变的钙化率要高于良性病变,且恶性病变的钙化多位于病变的中央、良性病变的钙化多位于病变的边缘,本组病变钙化率及位置与文献[11]报道大致相似。文献[12-13]认为甲状腺病变内出现细颗粒状钙化应考虑甲状腺癌的可能,本组10例甲状腺癌中有4例出现细颗粒状钙化,符合上述特征。而结节性甲状腺肿与腺瘤多呈弧形或斑片状钙化,本组良性病变中有11例出现。
参考文献
[1]周荣华, 姚尉, 李成杰.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四川医学, 2014, 35(3): 394.
[2]李中华, 杨艳, 石新霞, 等. 螺旋CT动态增强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评价[J]. 海南医学, 2013, 24(11): 1617.
[3]陈富星, 肖维华, 胡燕标, 等. 甲状腺结节105例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4, 25(10): 696.
[4]黄昌辉, 马丽华, 李洁.甲状腺肿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1, 17(10): 968.
[5]Xia S, Ma G L, Li R L,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papillary structure of thyroidal lesions on multiple-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the diagnosis of thyroidal diseases[J]. Zhonghua Yi Xue Za Zhi, 2011, 49(1): 16.
[6]罗实, 刘兆玉.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19(2): 958.
[7]詹松华, 赵喜, 谭文莉, 等.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螺旋CT表现与病理学对照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9, 25(12): 1720.
[8]赵菁.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CT诊断[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14, 4(1): 286.
[9]赵伟, 赵洋. 甲状腺腺瘤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病理分析[J]. 安徽医学, 2015, 36(3): 324.
[10]顾浩玉, 洪建斌, 伍阳. 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CT鉴别诊断[J]. 海南医学, 2013, 24(19): 2858.
[11]刘伟, 杨军, 张毅, 等. 钙化征CT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0, 44(2): 147.
[12]郝儒田, 张筱骅, 潘贻飞.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结节钙化的关系探讨[J]. 中国肿瘤临床, 2007, 34(20): 1178.
[13]Yao X S, Luo D H, Li L, et al. Value of multi-slice helical CT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yroid lesions[J]. Zhonghua Zhong Liu Za Zhi, 2006, 28(9): 697.
收稿日期:2015-06-21
中图分类号:R 5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24-163-02
DOI:10.7619/jcmp.201524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