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药新药毒理学研究及一般毒理学研究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2015-04-03 23:00:01薄永恒高迎春杨志昆冯涛张传津章安源
兽医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毒理学新药兽药

薄永恒高迎春杨志昆冯 涛张传津章安源

(1.山东省兽药质量检验所,山东济南 250022;

2.山东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 250022)

中兽药新药毒理学研究及一般毒理学研究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薄永恒1,2*高迎春1,2杨志昆1,2冯 涛1,2张传津1,2章安源1,2

(1.山东省兽药质量检验所,山东济南 250022;

2.山东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 250022)

本文在对中兽药新药的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的综述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一般毒理学研究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中兽药新药毒理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中兽药;毒理学;注意事项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的安全性是不言而喻的,也是其他商品不可相比的。我们对新兽药进行临床前毒理学研究与评价的目的,就是为研究新药对机体的损害及损害程度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一种新兽药的毒理学研究工作做得细致、深入,配合药效学的有效剂量,临床应用时方法得当,可以起到拯救生命,避免经济损失的作用;否则,影响动物疾病发展,结果可能是动物的死亡,病情的蔓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1]。

1 中兽药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分类

我国中药的发展历史悠久,文献中记载的中药已达8000多种,中药在祖国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中兽药因其有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广谱抗病毒、扶正祛邪等方面的作用,许多兽用纯中药制剂在兽医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随之而来的是中兽药的毒性和药物残留问题。有些人认为中兽药比西药安全,无毒副作用,无残留,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的中兽药也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可长期以来被视为无毒的中兽药,用法不当也可产生毒性。而且中兽药成分复杂,有些成分的潜在毒性尚无充分了解,可出现意想不到的不良反应。例如,夏枯草、土鳖虫、牛蒡子等可引起过敏[2];款冬花、花椒的挥发油有致癌作用;石菖蒲和水菖蒲挥发油可以致畸;广防已、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能引起染色体损害并对啮齿动物有较强的致癌作用[3]。新中兽药能否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而上市销售和临床使用,首先要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综合评价。因此,作为中兽药安全性评价中的中药毒理学也越来越重要,毒理学逐渐从药理学中分离出来而初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

中兽药毒理学研究与西药毒理学研究相比,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有较大的差距。有关中兽药毒副作用的研究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兽药毒理学。广义的中兽药毒理学应当包括基础理论性和应用性两部分。中兽药理论中所涉及的“18反”和“19畏”药性理论、重金属的毒性、古代文献中中兽药毒性(大毒、有毒、小毒)的分类依据以及中药毒代动力学的方法学等内容属于基础理论性的中兽药毒理学;而以临床应用和新药注册为目的的药物安全性评价则是应用性的中兽药毒理学。事实上二者也难以截然分开。

2 一般毒性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般毒性实验是中兽药毒理学实验的首要实验,也是初步确定毒性大小的实验,因此,一般毒性实验做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后续毒理实验的结果。中兽药新药审批中注册资料要求中毒理学方面对一般毒性即:急性和长期毒性试验要求比较多,下面就是一般毒理学试验研究中需要注意问题的详述。

2.1 注意相关法规的研究

首先要认真研究《新兽药审批》避免对新兽药审批办法及相关法规认识上的误区,理解错位等。在新药研制中,对法规研究不够深透,轻易定方、开发新药而造成资金和时间浪费的例子不少。比如某中药的传统复方制剂在其毒理学研究中做了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不错,没有毒性;但在《中兽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中,有关三类1中的新中兽药——传统中兽药复方制剂的规定:“传统中兽药复方制剂,处方中药材必须具有兽药国家标准,并且该制剂的主治病证在国家中成药标准中没有收载,可免做药效、毒理研究。但是,如果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要做毒理试验:①含有兽药国家标准中标示有毒性(剧毒或有毒)及现代毒理学证明有毒性的药材;②含有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而此中兽药复方中没有国家规定的毒性单方,也没有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因此,此复方的药效、毒理试验可以免去,避免资金和时间浪费。所以对相关法规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2 对中药新药的全面了解

在进行一般毒理学试验之前要对中药进行充分的了解:①中药复方或单方成分组成;②他们各自一般毒性大小;③理化性质:熔沸点,水溶性或脂溶性,在常见溶剂中的溶解度、乳化性或混悬性、储存稳定性等;④了解中药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方式,使用范围,给药途径,给药剂量。这些资料都是为毒性试验的设计和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等提供了参考。

2.3 严格全面地进行动物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关系到试验的各个方面,因此要仔细周全地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3.1 试验动物的选择

(1)物种与品系的选择 对于中兽药来说,一般选择昆明鼠,其他品系的小白鼠也有选择,大白鼠也可选择,也可以直接选择靶动物。具体还要看实际情况和药物的特性而定,比如豚鼠对组织胺极敏感,所以很适合作平喘药和抗组织胺药的毒性研究。

(2)个体的选择 一定要严格选择健康、生理状况、营养状况良好的试验动物,年龄、体重、性别要按标准严格控制,同一批试验动物体重变异范围不得超过所用动物平均体重的10%,否则会影响试验结果。试验动物的体重是在进行试验时称重,如果购买小白鼠时体重是18-20g,但是为了适应实验室环境,饲养了3天,反而动物的体重增加的过多,不再适合做试验了。生理状态一定要求是没交配,没受孕的动物。

(3)动物的数量及标记 动物数量一般急性要求每组十只,雌雄各半,而且要注意雌雄分笼喂养。动物要进行标记,也有很多方法,不再赘述。

2.3.2 饲养环境及条件 动物的饲养一定要在标准环境下饲养。例如,大白鼠对环境因素特别敏感,强烈的阳光,噪音都可以引起大白鼠的生化指标的变化,影响了试验数据。

2.3.3 给药途径 经口的灌胃,饲喂,吞胶囊;经皮肤染毒的;其他的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等。一般中药用于灌胃的比较多,其中要注意灌胃体积,小白鼠每只最多一次灌胃0.8ml,可多次灌胃,但是容易灌呛,从而引起肺部的炎症,所以要注意灌胃针的制作和灌胃的手法,尽量避免灌呛。大白鼠一般不会出现灌呛现象,主要因为大白鼠胃的特殊解剖构造没有逆呕现象。中药一般毒性较小,灌胃条件下多测不到LD50,所以要测最大耐受量实验,此时要注意中药最大浓度,以及最大灌胃量的关系,避免试验的失败,一般中药水提物的最大浓度可达到3~5g/ml,但需要注意中药水溶性不一致。

2.3.4 剂量的选择 首先做急性毒性试验前了解中药的成分,从而大体了解中药的毒性,必要时,可先做预试验,根据预试验来确定LD50的大体剂量,或根据预试验确定中药无毒来做最大耐受量试验。在做慢性毒性实验时,一般确定高、中、低三个剂量和一个空白对照组。三个剂量的确定都都有相关的规定。

2.3.5 给药的时间 急性毒性试验时间为7d,慢性毒性试验根据实际临床用药时间的不同而不同,临床用药期为1~3d,慢性毒性试验时间为14d;临床用药期为7d,临床用药期为28d;临床用药期为30d,慢性毒性试验时间为90d;临床用药期为30d以上的慢性毒性试验时间为6个月。

2.3.6 试验结果的观察和试验指标的测定 这里要观察的现象和指标的测定在相关资料上都有具体介绍,注意各种病理现象的观察,及大体解剖的观察,慢性试验后的各种指标都要认真测定,不可遗漏。

3 毒理学实验中的几点思考

笔者在大量毒理学实验基础上,获得了一些启发和思考。从毒理学研究的实验角度来分析,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与评价,其作用又是有一定局限性,并不是做了一些毒理学研究工作,尚未发现明显毒性,就确定该药上临床就一定安全。进一步分析,发现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注意。

(1)实验动物与靶动物对药物的反应有种属差异性。有的反应只对靶动物出现,有的只对实验动物出现,而对实验动物和靶动物共同出现的反应仅占较小的比率。因此,以动物实验结果直接推论到靶动物的一致性,也只能是一个较小的比率。

(2)毒性实验所用的动物多是在严格管理的条件下繁育出来的,是健康的。而临床用药的是靶动物,其病情轻重不同,病的种类不同,个体体质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实验动物与病畜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3)在动物毒性试验中所用药物剂量较大,它与临床的用药量相差悬殊,故两者的反应难得一致。

(4)实验室设备条件、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等,都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这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由此可见,干扰一般毒理学研究的因素很多。因此,一般毒理学研究结果能反应出药物的毒性,但其反映新药临床上的安全性有一定局限;另外提高实验人员的实验素质也是影响毒理学实验结果的非常重要的一点。

(5)目前兽药的毒理学技术要求就本身来讲可以参考的资料也比较多,比如沈建忠主编的《动物毒理学》,农业部1991年颁布的《新兽药一般毒性试验技术要求》和《新兽药特殊毒性试验技术要求》,但是很多还是参考人药的各个法规和技术规范。在《新药审批办法》以及卫生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补充规定”、“技术参考资料”,如《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药学、药理学、毒理学),《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理学)。1984 年国家科委颁布并实施《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定(试行)》即我国的 GLP 法规,继续指导并推动中药新药的开发研究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毒理学试验结果真实可靠受到前面介绍的各种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研究工作应规范化、科学化,做到有法可依,实验结果用数据说话。中兽药的毒理试验不仅要规范操作,试验结果的报告一定要实事求是,弄虚作假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是严重的。要杜绝这类行为,不仅要提高科研人员的素质,还要有相应的法规进行惩处。

[1] 赵雅灵.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与评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2):48-49.

[2] 张晓玲.浅谈中药毒副作用[J].河南中药,2002,22(2):10-71.

[3] 袁何永.由马兜铃酸致肾病谈中药对肾的毒副作用[J].广东药学,2003,13(3):59-61.

[4] 沈建忠.动物毒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83-113.

[5] 张均田.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810-1826.

项目来源:山东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技术推广。

薄永恒(1980-),男,兽医师,博士,专业:兽药药理与毒理学,研究方向:兽药质量检验与兽药残留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毒理学新药兽药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PM2.5毒理学实验染毒方法及毒理学效应
中兽药在家禽养殖中的作用与应用
灾害毒理学理论研究初探
火灾毒理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兽药
兽医导刊(2015年7期)2016-01-04 11:59:54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
创业家(2015年9期)2015-02-27 07:54:33
新药来自何方
创业家(2015年9期)2015-02-27 07:54:27
兽药GSP认证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