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恩全 (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局 252300)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赵恩全(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局252300)
免疫预防接种是诸多预防动物疫病手段中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关键的技术措施。但在生产实践中。动物经过免疫预防接种后常会出现免疫失败而导致发病。究其原因,主要是易感动物经免疫后抗体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不能获得坚强的免疫力,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能力大大降低。免疫接种后的机体免疫应答时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可影响机体免疫力的产生、维持和终止。从广义上说,免疫失败是机体免疫过程中,由于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因造成接种疫苗后群体或个体未达到预期免疫效果,而呈现的一种不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从狭义上说,疫苗接种过的动物机体不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或显著减弱,并由此造成不能预防相应疫病的现象称为免疫失败。根据形成的原因,免疫失败又可分为真性免疫失败和假性免疫失败,前者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机体的不反应性而产生的免疫失败,后者是由某种原因造成机体的暂时性未反应而形成的免疫失败。
临床上免疫失败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种:(1)疫苗接种动物后仍发生相应的疾病。(2)动物接种后虽不发生相应的疾病,但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使其发生混合感染的疾病增多。(3)群体接种疫苗后虽未发生明显的疾病,但引起群体生产性能降低,如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鸡群产蛋率下降猪群生长缓慢等现象。(4)注射接种后动物很快发生相应疾病死亡,或虽不死亡,也不表现临床症状,但体内检测不到抗体。(5)隐性感染、持续感染和带毒动物及垂直感染现象。
(1)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的刺激下发生免疫反应,其过程可分为感应、反应和效应三个阶段。抗原进入机体后,在感应阶段主要有4种方式处理和识别抗原,一是先由巨噬细胞识别和处理抗原,巨噬细胞内溶酶体的各种酶类将抗原消化降解,其有效成份(抗原决定簇)与巨噬细胞mRNA结合成抗原-mRNA复合物,然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传递给B细胞;二是抗原只吸附于巨噬细胞表面,不经过巨噬细胞内溶酶处理而直接传给T细胞,再由T细胞传递给B细胞;三是抗原虽然经过巨噬细胞处理后,并不将信息传递给B细胞,即不激活B细胞,而只能激活T细胞。上述3种抗原均为颗粒性抗原,在刺激B细胞形成抗体过程中均需T细胞的辅助,故这类抗原称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四是少数抗原(非颗粒性抗原,如细胞的荚膜多糖、脂多糖,鞭毛素等)可直接激活B细胞,不需T细胞的辅助,这类抗原称为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2)当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或B细胞后机体便进入免疫过程的第二阶段—反应阶段,此阶段是T和B细胞分化增殖阶段,T和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迅速地分化增殖为淋巴母细胞(T细胞)和浆母细胞(B细胞),其中少数细胞可中途停止分化而成为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内可存活数月至数年或更长,当再次受到同样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大量分化增殖成浆细胞和淋巴母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和淋巴因子。(3)免疫效应阶段是产生抗体、发生免疫功能的阶段,此阶段浆细胞合并分泌抗体,淋巴母细胞产生致敏T细胞,抗体和致敏T细胞进入淋巴液、血液、组织液或黏膜表面,中和进入机体的相应病原或在巨噬细胞及补体等物质协同下,杀灭或破坏病原的抗原性物质,形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由此产生机体的免疫保护性反应。
3.1疫苗选择与保存不当(1)疫苗保存运输不当:疫苗在运输或保管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过低或反复冻融而使疫苗效价降低甚至失效,油佐剂疫苗被冻结或疫苗已超过有效期等。若不对疫苗进行认真检查,全部作为合格疫苗使用,就可能导致免疫失败。(2)疫苗选择不当:疫苗所含毒株与本地区流行毒株的血清型不一致,免疫接种后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如果疫苗的血清型与动物感染的病毒或细菌血清型不同,接种后就起不到保护作用,导致免疫失败。
3.2疫苗使用、操作不规范(1)疫苗稀释不当:冻干疫苗要使用专用的稀释液或灭菌的生理盐水稀释。从冰箱中取出的冻干苗应放置一段时间,尽可能缩小与稀释剂的温差,以免疫苗失效。稀释后的疫苗应尽快用完,一般不应超过2~3h。养殖户不按规程操作,不用稀释液稀释或者稀释后使用的时间过长,导致免疫失败。(2)接种剂量不准确:在一定范围内,抗体量与疫苗量呈正相关。但是,疫苗用量过大,会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抗体形成反而减少。用量过小,则不足以引起免疫应答。(3)免疫接种前没有认真检查畜禽健康状况:给体质弱、感染疾病、怀孕后期以及处于应激状态下的畜禽接种,接种后不仅没有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反而因接种产生的新刺激诱导发病,或引起流产、形成死胎等。(4)接种操作不规范:每种疫苗均有其最佳免疫途径(注射、饮水、点眼、滴鼻),如随意变动就会影响免疫效果。
3.3免疫程序不科学(1)初免时间过早或过迟,加强免疫过迟:初免时间过早,部分疫苗抗原被母源抗体中和,使抗原量减少,不足以刺激机体产生足量的抗体。若接种过迟,母源抗体已消失,形成免疫空档,容易受野毒侵袭。目前广大养殖户基本上是按照程序化进行免疫接种,但是对每个养殖场没有专门的合理免疫程序,都是按照兽医和自己经验制定免疫程序有时不合理、不科学。(2)多种疫苗同时使用或间隔时间不够:同一猪群或个体往往要接种几种疫苗,有些养殖户为了省工夫两种疫苗一块接种、还有的是接种的间隔时间不够,疫苗进入机体后,疫苗抗原之间可能产生竞争性抑制,从而影响抗体形成。
3.4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目前已经证实可造成猪免疫抑制的病毒和细菌都能导致疫苗免疫失败。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蓝耳)、猪圆环病毒Ⅱ型、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等。其他病原微生物有支原体、附红细胞体等。
3.5隐性感染的影响动物在免疫接种前或接种疫苗后未形成抗体之前,已经感染了某种病毒,处于潜伏阶段。若这时给这类动物接种疫苗,会出现严重应激反应,呈现临床症状,继而发生死亡。
3.6药物及饲料添加剂的影响有的因饲料营养不足造成动物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A和锌、铁等微量元素,影响机体抗体的产生而降低免疫力,导致免疫失败。
3.7有毒物质或毒素的影响规模化养殖场所用饲料中常含有一些霉菌毒素,而这些毒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不良影响却很少被注意。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有许多种霉菌毒素会引起免疫抑制。
4.1正确合理选择疫苗选用疫苗时,要根据当地流行的传染病毒株选择血清型或亚型一致的疫苗。选购时注意查看产品的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物理性状等内容,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贮藏、运输疫苗 。
4.2科学制定免疫程序根据母源抗体的水平确定畜禽的初免时间。合理安排加强免疫的时间,要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来确定加强免疫时间。
4.3规范免疫操作使用疫苗前,要仔细查阅使用说明书,要详细了解接种畜禽的健康状况。对注射器械、注射部位等要严格消毒,要做到家畜一针一畜、部位准确、深度适宜,接种剂量足。
4.4慎用消毒药和抗生素在实施接种前后10d左右,要慎用消毒药和抗生素,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4.5加强饲养管理,确保饲料安全免疫接种期间,多喂些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饲料及添加剂,保证畜禽的营养需要,同时添加一些促进免疫的药物。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4.6做好环境卫生和防寒、防暑等工作保持环境安静,减少畜禽的应激。定期对圈舍、环境、饲养管理用具等进行消毒,做好粪便、尸体的无害化处理。有计划地开展疫病净化工作。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7-1733(2015)03-0039-02
收稿日期:(201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