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炳华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 545003)
新进肉牛饲养管理技术
朱炳华(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5450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牛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形成了牛肉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促进了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同时肉牛异地育肥的形式逐渐增多。但是,部分异地育肥肉牛养殖户缺乏对新引进牛饲养管理的知识,造成新引进肉牛发病率、死亡率高的现象,本文对新进肉牛的饲养管理提出了具体措施。
1.1场地、圈舍准备检查排除牛舍安全隐患,搞好清洁卫生,干燥后用2%氢氧化钠溶液消毒牛舍,6h后冲洗清洁,干燥待用。
1.2药物准备进场前准备抗应激药物(黄芪多糖、维生素C、鱼腥草等)、疫苗(巴氏杆菌、口蹄疫)、电解质(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等)、葡萄糖、多维等保健药物。
1.3饲料准备抗应激精饲料(用抗应激预混剂配制,如优维素)、粗料(优质干草、稻草)、麦麸。
1.4了解引进牛只情况来源地的疫情、免疫注射情况、饲料饲养情况、起运地点、路途运输时间、路途运输状况等。
1.5人员、物资设备的准备保证牛只到场及时卸牛。
2.1牛只、车辆入场的消毒凡入场牛只、车辆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后方可入场,消毒可用0.2%~0.5%过氧乙酸连牛带车喷洒均匀。
2.2查证验物无检疫证明、消毒证明、牛只调运单的一律拒收。对证物不符的,证件不齐全的必须查明原因,视情况酌情处理。
2.3临床检查牛只称重过磅后,仔细核对牛只数,由兽医人员对每头牛只进行临床检查。发现可疑传染病、寄生虫病的,该批牛只退回拒收。个别普通病的牛只进行入场隔离观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处理,并与供牛商交接清楚。对伤残牛和问题牛只退回拒收。
2.4重点检查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传染病主要检查有无口蹄疫、水泡病、呼吸道传染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寄生虫病主要检查体表皮肤病。
(1)牛只经入场临床检查无异常后,由管理人员给每头牛编耳号,佩戴耳标,作好标识记录。(2)注射抗应激药物针。根据牛只运输距离远近、运输时间长短、牛只整体状况、季节不同等因素确定药物配方、剂量大小。参考处方:①鱼腥草或黄芪多糖10ml/支×3~4支,青霉素400~800万IU,肌肉注射。 ②安痛定10ml/支×3~4支,青霉素400~800万IU,肌肉注射。(3)接牛要做到三快,即下牛快、戴耳标快、预防注射抗应激药物快。
(1)夏季牛只入场进圈休息2h后必须饮水,冬季可延长至4h。饮水量控制在平时一次饮水量的1/2~2/3。严禁牛只入圈后即大量饮水,特别是夏季。第一次饮水用口服补液盐溶液:氯化钠7g、氯化钾3g、碳酸氢钠5g、葡萄糖40g,按说明书添加多维,加凉开水至2000ml,然后限量饮水10~15L,连用3d。(2)饲料调节。第1天牛只入圈5~6h后开始饲喂草料(最好是优质干草、稻草),青草要与干草料搭配使用,不能只喂青草,喂6成饱即可;第2天继续喂草料,不限饲;第3~6天每天饲喂麦麸抗应激精饲料0.5~1.5kg,草料不限饲;第7天开始添加精饲料1kg,以后逐日添加0.25 kg至正常精料采食量。
(1)牛只入场后要拴系喂养3d,才可以放开运动。(2)兽医每天进行临床检查,测量体温,发现体温升高、咳嗽、拉稀等病况时应及时治疗处理。(3)对病牛要进行隔离跟踪治疗,连续用药,疗程足够,不能一针了事,跟踪检查治疗直至牛群应激反应结束。
6.1日常消毒新进牛只入场一周内0.3%过氧乙酸带牛消毒,1次/d,一周后视牛群状况隔天消毒1次,应激期结束后转为每周消毒2次。
6.2驱虫工作在精料饲喂转为正常采食量时进行第1次驱虫,5~7d后作第2次驱虫。驱虫最好是丙硫咪唑和伊维菌素同时使用。具体用法:内服丙硫咪唑15mg/kg体重,同时用0.1%伊维菌素肌注0.2ml/kg体重。观察驱虫效果。
6.3健胃工作驱虫3d后,为增加食欲,改善消化机能,应进行一次健胃。可应选用健胃散、人工盐、胃蛋白酶、胰蛋白酶、龙胆酊等。如口服人工盐60~100g/头或灌服健胃散350~450g/头,1次/d,连服2d。对个别食欲不好的瘦弱牛灌服健胃散后再投喂酵母片50~100片,1次/d。
(1)结合引进前免疫情况,牛只进场后第3天注射巴氏杆菌灭活苗6ml/头。(2)接种巴氏杆菌灭活苗21d后,接种口蹄疫疫苗,接种前做好体温测量工作。
(1)对每批购回牛只注射疫苗21d后采血作抗体保护率测定,要求牛出败、牛口蹄疫抗体保护率达到70%以上。(2)达不到70%必须进行加强免疫注射。
中图分类号:S823.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5)03-0010-01
收稿日期:(201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