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美霞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大同 037008)
在分管的辖区中随机抽取居住3个月以上、12~18个月龄的108名儿童的家长,夫妻双方均是流动人口、收入和文化程度不均等的三口以上之家为调查对象。
在城区分管辖区流动人口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增加对母亲现有科学育儿常识水平以及母亲养育子女最需要掌握和最渴望给予指导的预防保健知识等项目的调查;医院经过专业培训的防保科人员入户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有专业人员进行质量监控。
从4个方面对流动儿童家长预防保健知识进行调查:a)家庭成员中父母文化程度和收入;b)家长对预防保健的态度;c)家长对小儿保健的需求;d)家长获得预防保健知识的途径。
本次入户面对面调查的108名儿童家长,文化程度高中或以上6 人(5.56%),初中58 人(53.7%),小学及以下44人(40.7%)。家庭收入情况,多数为个体商贩,其中家庭月均收入2 000元以上的68户(62.96%),家庭月均收入2 000元以下的40户(37.03%)。
在调查对象中,计划免疫五苗完成者105人(97.22%);七苗完成者92人(85.19%);接受产后访视者 29人(26.85%);系统健康体检者 59人(54.62%)。家长了解预防保健服务信息的途径:80.55%来自医疗机构,14.81%来自电视、广播、报刊和杂志,4.63%来自亲戚朋友。
在108名家长中,认为预防接种工作很重要者占100%,但认为做基本的体检者占59.26%(64人),认为只要没病不必要体检者占19.44%(21人),还有21.30%(23人)不知道要进行体检。
有51.85%(占56人)的家长希望得到更多的科学育儿知识。其中47.22%(51人)的母亲最需要得到儿童营养、计划免疫、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但是对儿童心理保健、口腔、眼保健、常见病的防治等需求只占8.93%。在获得预防保健知识的形式上,家长最愿意接受的是电视和保健医生的咨询,其次是宣传或书籍。
调查显示12月龄计划免疫五苗完成率达97.22%,七苗接种率达85%以上,反映了家长对计划免疫的认可,也证明了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国计划免疫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1]。而新生儿的产后访视率和婴儿健康体检率根本达不到要求,其主要原因:a)家长文化水平偏低,自我保健意识差;b)家庭经济状况差,无经济能力;c)居无定所,换一处住所后,很难找到可以保健的服务门诊,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更难找到管辖自己的社区服务门诊。因此,提高社区流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应采取以下措施:
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各医院预防保健科的工作人员应立足社区,每人每周抽半天时间到自己的辖区摸底调查,经常与办事处、派出所联系,及时全面掌握本辖区流动人口及孕产妇的基本情况,核实流动儿童人数,对适龄儿童及时建立系统的预防保健档案[2],对孕妇跟踪服务,建立孕产妇保健卡,婴儿一出生即为其提供办卡、建档服务,随后根据《儿童预防接种程序》为在册者提供相应的服务,特别是城乡接壤地带更需要预防保健工作人员予以关注并加大工作力度。
根据《母婴保健实施办法》和卫生部《关于城乡儿童保健工作的要求》,在为流动儿童办理接种证时,同时为其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出于维护健康的愿望受种者愿意通过利用卫生服务来改善健康状况[3],借助预防接种群众易接受和接种门诊儿童集中的优势,积极宣传儿童保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每次接种儿童不同月龄,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的测量及评价[4],对儿童的营养情况、疾病情况、神经心理发育状况予以指导,及时发现营养偏离、疾病状况、发育落后等潜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指导家长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还可以为儿童提供智力开发、婴幼儿游泳、健康促进等综合性、系统性、高质量、全方位的儿童系列保健服务,保护和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儿童的预防接种率、婴儿健康体检率及产后访视率随母亲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呈现增高的趋势[1],母亲具有的儿童保健知识对于提高儿童生存质量,促进儿童早日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妇幼保健机构应把社区育龄妇女的孕期和产期的健康教育做为重要任务,各预防服务门诊对管辖的社区应有专人管理,应经常开展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宣传,如成立父母学校讲座、发放一些宣传资料和书籍、医生个别咨询等形式,增加儿童家长的卫生防病知识,使流动儿童家长了解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和更新流动儿童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属公益性的公共卫生需求,需求取决于社会政府的投入[5],这就要求全社会动员起来,各部门积极参与,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监护人应互相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各项预防保健服务,预防保健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以便为儿童提供更多的保健服务需求。
[1]郭 飚.预防接种服务的需要和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2):182-185.
[2]刘晓军,郭润芬,刘同利.以社区为基础抓好流动儿童保健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7(1):87-88.
[3]程晓明.卫生经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杨锡强.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王禄生,马 进,邢玉英.农村卫生服务需求及需求变化趋势[J].中国卫生经济,2004,23(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