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凯玲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人民医院口腔科,广州 511447)
下颌第一磨牙根管口分型对根管充填的影响和疗效评价
梁凯玲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人民医院口腔科,广州 511447)
摘要:目的探讨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管的根管口分型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7颗进行根管治疗的下颌第一磨牙,观察并记录近中根管的根管口形态,采用机用镍钛器械及超声器械进行根管预备,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根据治疗前后临床检查及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的效果。结果67颗牙中,双根管口发生概率最高,为61颗,占91.0%;三根管口次之,为4颗,占6.0%;单根管口出现率最低,为2颗(3.0%)。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评价根管治疗预后:痊愈35颗,有效25颗,无效7颗,治疗有效率为89.6%。结论下颌第一磨牙根管形态复杂,有必要更加详尽地了解牙根、根管的数目及其形态,超声冲洗和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充填根管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下颌第一磨牙; 根管; 形态
下颌第一恒磨牙承担咀嚼功能大,颌面窝沟多,容易发生龋齿、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等病变,因此比其他牙位更频繁接受根管治疗,但由于其额外牙根存在等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的复杂性,又决定了其根管治疗的效果存在着很多不可控性。此外,下颌第一磨牙的远中根管和近中根管接受根管治疗的效果也明显不同,主要原因在于粗大的远中根管的根管成形和充填效果更好,而形态复杂的近中根管治疗难度较大[1]。因此,了解根管的数目、形态及根管口的分型有助于根管治疗的成功。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笔者对进行根管治疗的下颌第一磨牙探查并记录根管口形态,并进行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充填根管,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诊断为下颌第一恒磨牙急、慢性牙髓炎或急、慢性根尖周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且患者须符合以下纳入标准:1)年龄>18岁,患牙根尖孔已发育完全;2)患牙有保留和进行根管治疗的指征;3)均为单侧下颌第一恒磨牙病变;4)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张口受限者;2)重度牙周炎;3)有严重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治疗者;4)位于龈下的残根。
按标准共纳入研究对象67例(67颗患牙),其中男31例,女36例,年龄18~69岁,平均(41.6±13.8)岁。
1.2治疗方法
患者术前均拍摄患牙X线片,了解髓腔及根管情况。常规麻醉后开髓,髓腔清理,球钻磨除牙本质近中悬突。拔髓器常规拔髓,用探针沿近中探查根管,用探针清理干净髓室底部的碎屑。用超声清理近舌根管口和近颊根管口间的峡区。根据探查结果详细记录根管形态及数目,并对根管系统进行分类(采用Vertucci[2]分类法)。
根据根管类型探查结果进行后续的根管充填步骤。逐步扩大根管上段,使用根尖定位仪测量工作长度。预备根管,用超声工作仪进行根管超声荡洗3 min。根管充填前用EDTA和次氯酸钠交替冲洗去除牙本质玷污层。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充填根管。根管中、上部用注射式热牙胶充填,分段注射,每次约3~4 mm。完成根管治疗后患牙予全冠修复。
1.3疗效评价
术后拍摄X线片,对根管充填效果进行评价,对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进行记录,如术中有无器械折断、根尖偏移、根管侧壁穿孔等发生,术后有无疼痛或感染等发生。
根管充填的评价标准:1)根管封闭严密,材料距根尖≤2 mm为适充;2)根管封闭不严密,材料距根尖≥2 mm以上为欠充;3)材料超出根尖为超充。
根管治疗预后效果: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以根尖情况评价根管治疗效果。以根尖周指数(PAI)[3]为预后标准进行评价:PAI 1~2级评价为健康根尖周组织,PAI 3~5级评价为根尖周病变存在。根据PAI判断治疗效果:1)PAI为1~2级即根尖周组织健康者为痊愈。2)术后的PAI评级较术前降低1级或以上,但未达到根尖周组织健康标准为有效。3)术后较术前的根尖周组织病变无明显改善,PAI评级无变化或升高视为无效。治疗有效率=(痊愈+有效)牙数/总牙数×100%。
2结果
2.1根管口分型情况
67颗牙中,双根管口发生概率最高,为61颗,占91.0%;三根管口次之,为4颗,占6.0%;单根管口出现率最低,为2颗(3.0%)。在存在双根管口的患牙中,两个根管口之间有峡区的为36颗,占59.0%,无峡区的为25颗,占41.0%。
2.2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术后发生患牙疼痛2例,拍X线片怀疑与超充有关,无根尖偏移、侧壁穿孔、台阶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根管充填效果评级:3例欠充,2个根管牙胶尖约1 mm超充,9个根管超充少量糊剂。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评价根管治疗预后:痊愈35颗,有效25颗,无效7颗,治疗有效率为89.6%。
3讨论
控制感染是决定根管治疗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做好彻底清理、成型和三维充填根管三个环节的处理工作,且在治疗过程中,要对牙根、根管的数目以及形态有详尽的了解和把握,以保证不遗漏根管,提高恒磨牙的牙髓治疗成功率。
临床上,医生进行根管治疗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来源于下颌第一磨牙复杂的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相关研究结果指出,有三根管的磨牙近中根占比达到2.6%,近中第三根管在根尖1/3区并入近颊根管和在牙尖区并入近舌根管的比例分别为1.7%和0.8%,独立的根管仅有1例[4]。
有学者[5]将下颌磨牙近中副根管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鳍状区域,处于主根管和副根管之间;第二类是独立副根管,其根管入口和根尖止点皆是分离的;第三类是较为复杂的副根管,其根管入口是分离的,但在根尖区内,其并入了近中颊或近中舌根中,这一类也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其中,在本次研究中的4例近中三根管都属于此类情况。
本研究发现,61例近中双根管口的病例中有36例存在峡区。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扁根根管解剖系统复杂,双根管及峡部出现率高。感染的峡部是根管治疗中清创的盲区,也是根管充填不严密的隐患,导致感染滞留,甚至造成根管治疗失败。另外,在根尖手术中,根尖断面根管峡部的暴露或遗漏可能会影响根尖部的封闭,导致手术失败[6]。
影响根管治疗疗效有4个关键因素:治疗前有无根尖病变、冠修复质量、根充长度与密度。当治疗前已有根尖病变、根管治疗质量不佳或有超填或欠填、根充不密合、冠修复质量不合格时,则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明显较低。临床上,根管系统的预备及充填存在着不少困难,主要跟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管复杂的解剖情况有关,其中又以副根管和大量峡区最为常见[7]。峡区不规则的形状,以及大量坏死组织和牙本质碎屑存于其间,导致了常规的镍钛器械不易对其彻底成型,且不能彻底清除峡区内的感染物质。辅以超声器械预备,则有助于除去峡区内的牙本质肩领等不规则硬组织,达到较好的根管成形效果。
根管治疗的最后环节是根管充填,器械预备接近根尖孔并最大限度清除根管系统内的感染非常重要,已形成的共识是预备和充填不应超出根尖孔,故准确定位根尖孔非常重要。根管长度测量仪受临床多因素影响,临床医师仍习惯使用根尖X线片对工作长度进行最后的校正。由于根尖X线片无法揭示根尖孔的位置,通常以距X线片上根尖0~2 mm作为理想的工作长度止点。
目前,根管充填主要是采用传统的不加热侧向加压充填法,但由于峡区、副根管等区域呈不规则性,使得常温下不能变形的牙胶难以进入,导致峡区充填不彻底,而热牙胶充填法恰恰可较好解决这一难题。做好良好的根管预备工作后再进行热牙胶充填,可使加热软化后的牙胶能根据峡区的不规则形状进行严密充填,效果良好[8]。在本次研究中,下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的充填,采用了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法,牙胶随着分段加热和垂直加压逐渐软化,并顺利充填根管内的不规则区域,让牙胶跟根管壁的结合更加紧密,临床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高燕.细节决定根管治疗的成败[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2,6(2):200.
[2]Vertucci F J.Root canal anatomy of the human permanent teeth[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1984,58(5):589-599.
[3]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根管治疗技术指南[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4,49(5):272-274.
[4]何捷,郭家平,董青山.超声冲洗应用于老年人隐裂牙牙髓炎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术的临床评价[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3,11(1):11-14.
[5]韦曦.镍钛机动根管预备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4,49(5):263-267.
[6]吴民凯,梁宇红.根管治疗的疗效及思考[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4,49(5):257-262.
[7]黄香,陈俊敏,何升腾.老年人死髓牙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4,12(4):208-210.
[8]谢瑜,李健.根管超声冲洗应用根尖周病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4):109.
(责任编辑:刘大仁)
收稿日期:2014-11-03
作者简介:梁凯玲(1979—),女,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口腔临床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R78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194(2015)07-0073-03
DOI:10.13764/j.cnki.lcsy.2015.07.027
Effect of Root Canal Orifice Typing of Mandibular
First Molar on Root Canal Filling and Its Clinical Efficacy
LIANG Kai-ling
(DepartmentofStomatology,PanyuDistrictShilouPeople’sHospitalof
Guangzhou,Guangzhou511447,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oot canal orifice typing of mesial canal of mandibular first molar and its clinical efficacy.MethodsThe morphology of root canal orifices of mesial canal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in 67 mandibular first molars.Root canals were prepared with nickel-titanium instruments and ultrasonic instruments,and were obturated with warm gutta-percha using vertical condensation technique.Efficacies of root canal preparation and obturation were evaluated by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X-radiographs.ResultsAmong the 67 molars,61(91.0%) contained 2 orifices,4(6.0%) contained 3 orifices,and 2(3.0%) contained 1 orifice.At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X-radiographs showed that healing was achieved in 35 teeth,effective outcome in 25 teeth and ineffective outcome in 7 teeth.The rate of response to treatment was 89.6%.ConclusionThe root canal of mandibular first molar shows complex morphology.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number and morphology of tooth root and root canal.Ultrasonic irrigation and vertical condensation of warm gutta-percha can produce a good outcome.
KEY WORDS:mandihular first molar; root canal; morp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