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县农业经济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

2015-04-02 13:25刘润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制约因素现状

刘润平

摘要 结合清水河县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促进清水河县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清水河县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经济;现状;制约因素;对策;内蒙古清水河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1-0306-02

1 清水河县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清水河县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部,距离市区约100 km,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东南以明长城为界,与山西省平鲁区、偏关县接壤;西濒黄河,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北临古勒半几河与和林格尔县毗邻;西北方与托克托县相傍,全县总面积2 859 km2,总人口1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3万人,占总人口的83.7%。有汉、蒙、回、满等12个民族,辖5个乡,3个镇,1个工业园区。岩石平缓,黄土覆盖较厚,地势由东南向西渐次低下,平均海拔高度1 373.6 m。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清水河县以种植业为主,也是自治区级贫困县。据统计,在该县域经济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力约占80%以上,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63.5亿元,同比增长10%。一、二、三产增加值预计分别完成6.75亿、30.05亿、2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6.2%、16.3%。财政收入完成6.1亿元,同比增长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24 000元和6 880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12.8%。农业是县域主要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之一,其他部门的经济活动也或多或少的都与农业生产有联系。然而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各方面的原因,与呼和浩特市各区(新城区、玉泉区、回民区、赛罕区)相比,全县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财政收入水平也不高,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较差、自然条件恶劣、人口文化素质比较低、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并且这种差距呈进一步拉大的趋势[1-2]。

2 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农村基础设施较差,自然条件恶劣

2.1.1 农村道路交通不完善。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清水河县基本实现了农村道路“村村通”。但是农村公路技术存在等级标准低、质量差、安全系数低、养护绿化少、道路标识缺失等不足,农村道路交通建设还不够完善。

2.1.2 水、电、通信网络不健全。全县仅约20%的农户能用上自来水,80%的农户用水依靠水窖。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农村电网薄弱,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手机信号差,约90%的家庭没有固定电话,网络建设还未普及[3-4]。

2.1.3 自然条件恶劣。全县耕地面积6.67万hm2,95%以上的耕地为山区旱地、陡坡地,“靠天吃饭”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2.2 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年龄结构偏大

全县12.3万农业人口中,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很少,约占10%,而且劳动的主力军是50~70岁人员,甚至有80岁高龄的老人也仍然在劳动,并且农村教育水平落后。清水河县农村基础教育薄弱,资源供给不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地区至今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一些边远的贫困村,教育条件差,设备不齐全,校舍破旧,师资队伍落后。同时,由于受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农民对一些农技培训抱有厌学的情绪,认为学技能既费时又花钱,对于一些没有经过亲自实践证实的经验和技术,往往保持怀疑态度。又加之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的种植技术比较慢,传统价值观念对他们的束缚严重阻碍着清水河县农业经济的发展。

2.3 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2.3.1 农村经济发展中激励机制不健全。农业土地保护政策不健全,耕地面积大量流失;农业市场流通体制不健全,农民盲目生产,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农业投入保障制度不完善,真正落实到农业上的财政支出还不够,农民得到的实惠还不够多;农业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农业生产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仍然存在。

2.3.2 农村金融体制不健全。一是商业银行对农业资金供给不足,支农力度减弱。二是农村信用社所有权不清晰,管理制度不完善,合作金融支农后劲不足。三是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弱化,农业开发、农业技术进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不到应有的政策金融支持。例如,农户贷款时,需要具有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来担保,这对大多数农民来说很难做到,最后只能放弃贷款。

2.3.3 乡镇、村委两级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一些乡镇、村干部没有真正起到在经济中的带头作用。村干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决策等监督制度不健全,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不完善,乡镇、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不公开、不透明;村干部政绩考核评议机制不健全。“五三二”工作法尚未推开。

3 清水河县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3.1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条件,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缺乏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便很难进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便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农业现代化便不可能实现。因此,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势在必行。

3.1.1 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各级政府应积极启动财政政策,落实对农业的预算支出,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整合各项支农资金,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突出重点,有计划、有规模地建设和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3.1.2 完善各种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通讯网络建设,完善农村电网,深入实施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快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节水改造,解决偏僻地区人畜饮水问题;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3.1.3 大力发展节水滴灌旱作农业技术。一是在有水源、交通便利的地方,如浑河滩、三十一号新农村大力发展节水滴灌种植技术。二是在“靠天吃饭”的地区,引进推广耐旱、耐寒、成熟期早、产量高的新品种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2 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3.2.1 加强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积极有效地发展农村教育,对农民进行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努力把广大农民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生产技能和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民经营者,使农民能够通过网络了解农业发展的新动态,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水平。

3.2.2 走农业现代化之路。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安全的农业,实现农业全面稳定发展。

3.3 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

3.3.1 建立健全农村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制度,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使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严格涉农收费管理,禁止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

3.3.2 改革农村金融制度。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功能完善,产权明晰,分工合理,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拓宽融资渠道,拓展支农领域,加快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3.3.3 加强基层干部在经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加强基层干部在经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制定符合清水河县经济发展的规划,并组织动员群众力量保证规划实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 结语

总之,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已成为最棘手的问题,要使清水河县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必须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科学分析,进一步挖掘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真正原因。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清水河县农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5 参考文献

[1] 赵立苹.试论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14(6):255,257.

[2] 张万爱.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3(10):68-69.

[3] 孙皆.试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建议[J].农业经济,2013(1):23-25.

[4] 李莉震.关于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3):88.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制约因素现状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