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职语文教学应重视文体意识

2015-04-02 21:31赵晋枝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

□赵晋枝

(山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7)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存在忽视或不重视文体的问题。每一种文体都有它的特点,不同文体表达主旨有着不同的方式,各种文体对质料的要求也不同,不同文体的结构也有多种形式来安排内容,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也不同。[1]因此,教师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设定的教学目标就会不同,教师如果不重视文体的特点,就会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和分析产生错误的理解。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文体意识被忽视

大多数语文教师对课文的教学程序为: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解释词语、学生默读或大声朗读。教师分段分析每部分的大意、小结,解答课后习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从语言文字上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能从文体上讲解它的特点,导致教学和阅读效果不理想,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和阅读兴趣越来越减退,对语文学习产生反感情绪。

忽视或淡化文体,学生的自主阅读就体现不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就摆脱不掉教师精讲的传统模式,阅读教学就永远无法进入不同文体、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质疑,学生也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针对语文教师和学生文体意识的问题,应该进行理性的回归。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应该有所侧重,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上,加强学习文体知识,重视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二)从认识上重视文体,培养文体意识

1.文体概念和文体意识

所谓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是构成文章的一种形式方面的要素。文体意识是对不同文体有自觉的理解、感受能力,根据不同的文体自觉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和姿态,根据表达的需要自觉选择合适的话语体式和结构方式来成文。文体是一种知识,文体意识是一种经验,一种积淀,一种能力素养。

2.过分强调文体

有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文体讲的比课文内容多,就削减了课文的文学魅力。把一篇课文的文体讲解的越详细,觉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没有让学生在课文内容中体悟到文本的内涵,对学生文体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影响。如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属于人生感悟和道德修养类的文章,它也是篇议论文。作者的观点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认知经验相差甚远,对于学生来讲最难理解的是作者的论点,“灵魂”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关键所在。作者运用伟人、名人的事例,还有普通人的事例作为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学生还是可以理解。学生要是从议论文的三要素角度来阅读和研读,对论证只是表层的理解,并不能从深层次上理解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内涵;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法国著名的小说,教师只是按照小说的特点来教学,重点从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的三要素上讲解,教学任务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就难以体现其艺术鉴赏价值和对人们的警示作用。

二、教师利用教材文本教学文体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文体应有正确的教学方法:

(一)备课时,教师要从不同文体特点来探究文本内容。

教师要反复阅读文本内容、研读文本的内涵、领悟作者的主旨,才能在课堂上分析和理解得透彻,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握文本的关键点和重难点。不同文体的作品体现不同文本所要表现的社会价值,教师要想使课堂表现出更佳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注重文体特点,挖掘文本的深刻含义。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它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是我国文学史上立意深远、文笔清新、结构自然的优美散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序是古代文章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赠别性的文章,相当于现在的抒情散文,同时作为古今著名的书法作品,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文辞优美,脍炙人口,语言流畅,清丽动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篇课文作为散文讲解,根据散文文体的特点:形散神聚,语言优美,行文简练。让学生找到写景言情的关键词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它还是篇文言文,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头疼的事,要解读课文首先要学生“言”释“文”;逐字逐句的译成现代文本,让学生在理解兰亭宴会盛况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情感,对人类生死的感叹,悲伤感慨中也表露出对生活的热爱,这就是因“文”悟“言”。[2]

教师不仅要从文言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教学,而且从序的特定文体组织教学。《兰亭集序》与一般序文不同,叙事写景,抒怀写情,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教师引导学生由“言”到“文”,再由“文”到“言”地解读和理解作者从欢乐到痛苦又转化为悲凄的不同情感,就会产生极佳的学习效果。

(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明确文体,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主体部分。

记叙文是用形象感染读者;议论文是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说服读者;说明文是把说明对象介绍给读者;诗歌是通过意象和想象传达情感给读者。教师要教会学生,不同文体的主体部分是在哪里?如毕淑敏《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一篇对人类与自然关系进行深刻反思的散文。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茫茫戈壁沙漠中的红柳,用它的绿色为人类增添了风景和亮色,但是人们却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挥舞砍刀毁灭了它。表达了作者对红柳命运的痛惜,给人们展示了红柳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的生命力,从中也揭示了人们的无知和愚昧,野蛮和冷酷。告诫人们红柳也是地球上的一个成员,它有权利生长在这个地球上。这篇课文的文体是运用散文的文体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思,给人心灵的巨大震撼。让人掩卷深思自己生存的环境,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自然。

位梦华的《伯格曼法则在北极》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介绍科学知识、原理,内容会比较深奥。作者要是运用专业术语,能读懂的人就不会多。这篇文本学生之所以读起来趣味盎然、饶有兴趣,就是作者先从故事讲起,再引入科学知识和原理,以实例解释、验证,还采用了分类、做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并且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在准确、自然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文学性,这样内容就变得通俗易懂。教师要根据文体特点,学生要熟悉说明文的写法特点,掌握说明文文体的特征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三)在训练实践中,将文体知识和阅读、写作结合起来。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以一定的文体形式表现出来。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同文体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注重文体,有助于认识各种文体对内容和写作的基本要求,对于提高我们写作和阅读的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文体的特点,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为表达内容服务。如写作记叙文,主要是运用记叙手法,还可以运用描写、抒情,有时还要画龙点睛,使用议论手法,总之,表达方式的运用一定要与文体特点相适应。这种文体意识要在阅读和写作中逐步成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训练写作,学生就会自觉灵活的加以运用。

文章学家施畸认为:“文贵有体、文贵独创。创作文章如不论体裁,其势犹如无轨之火车,失僵之骏马,虽在天才,不免危殆。”[3]他强调在写作过程中掌握文体知识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的必要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求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语文运用能力。教学中注重文体格式,将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组织上,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来证明是否掌握了文体知识。三类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描述生活中所见所闻,这就是记叙文;解释说明各种事物,这就是说明文;对别人提出意见或建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这就是议论文。

改变学生文体意识薄弱的出路是要加强学生的读写意识,当然也要在文体类型上有所拓展,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和文体类型,最根本的还是应加强与真实生活的联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写作,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各种不同的文体,散文要抓住“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叙事性文章要按照时间顺序或事件顺序,说明文结构要清晰缜密,语言要准确简练,议论文围绕论点展开论证,用论据来论证观点的正确。写作必须符合文体要求,学生选定了文体,就不能随意写作。

为了训练学生对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笔者布置了拓展训练作业,让学生把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长沙》进行不同文体写作,要求学生写出两篇不同文体的作文。一篇写成记叙文,运用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写景状物,描绘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刻画人物形象。另一篇改写成散文,根据散文文体的特征“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来写。要求学生不能改变诗词的原意。

如: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地转凉了,毛泽东又一次来到湘江,站在橘子洲头,低头看着湘江的水缓缓地向北流去,远处望见满山都变成了红色,枫树叶像染过一样;湘江的水清澈碧绿,江面上的大船来来往往,雄鹰在辽阔的天空中飞翔,鱼儿在明净的水里游动,自然界的万物享受着幽美雅致的秋景,过着没有烦恼,没有约束的生活。

毛泽东面对湘江水,思绪万千,感慨万分,问到:这人世间的强盛兴废,由谁主宰呢?

毛泽东回忆过去的岁月,想到了他的同学和战友,曾经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探讨国家大事,过去的日子,使他难以忘怀,历历在目,同学情、战友情一下子涌上了他的心头。

当时毛泽东的同学和战友们,胸怀大志,才华横溢;为祖国的前途担忧,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写出扬善抑恶的文章,抨击当时臭不可闻的官僚、贵族、军阀。

毛泽东对同学和战友们说:你们还记得否,当年我们在湍急的湘江水里游泳激起的浪花曾阻止了疾驶而来的船吗?

若写成散文可以这样写:秋高气爽,毛泽东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山被红叶覆盖,江水清澈,江面上的船有序的航行。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面对着辽阔而奇特的宇宙,万般思绪涌上心头。毛泽东看到祖国山河要问:江山河流由谁来改造?国家的盛衰兴废由谁来主宰呢?

回忆往事,岁月如山,令人神往。毛泽东再次站在这里,如同回到了青春年少时,同学们朝气蓬勃,强健有力,聚首讨论国家大事,写出除恶扬善的文章。痛斥军阀和官僚。抒发自己为国担忧的情怀。同学们还记得在湍急的湘江水里游泳被风浪激起的浪花,曾阻止行驶的小船吗?

通过比较,学生对不同文体的基本模式有了清楚的认识。让学生全方位感受语文,从不同角度审视不同类别文章的文体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影响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1]张寿康.文章学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2]励珍英.文体教学论[J].职业技术教育,2015(1).

[3]施畸.中国文体论[M].北京:北京立达书局,2012.

猜你喜欢
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议论文阅读专练
记叙文阅读专练
说明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如何写好记叙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