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晓敏/苍溪县唤马镇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
玉米是苍溪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超过1.67万hm2。近年来,苍溪县连年遭遇夏旱连伏旱,如果采取常规的种植方式,玉米在幼穗分化期至灌浆期会遇到缺水气候,严重制约玉米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导致玉米绝收。苍溪县提出了以改制旱扩面积、以早制旱躲夏旱、以科技制旱提产量的思路,发展避灾农业大力推广种植早玉米,不仅有效地避开夏旱伏旱,还提高了玉米产量,使农民实现增产增收。为此,笔者总结了苍溪县开展早玉米种植的经验,以供参考。
可选用近几年的主推品种,如川单428、众望玉18、正红311、华选7号、神珠7号、荣玉2003、1丰113等品种。
海拔700 m以下地区在2月10~20日育完苗,700 m以上地区在2月15~25日育完苗;直播相应顺延15 d。
首先建好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地作苗床地,根据需要设定苗床的长宽,挖深30 cm的地坑,内填牛圈粪草20 cm,压实整平,并回填表层肥土5 cm,后用清粪水浇透,整平抹光厢面。然后划格播种。待厢面收汗后用小刀划格成5 cm大小的方格,每格中心播1粒种,盖1.5 cm厚细土。最后起拱盖膜。采取双膜覆盖,内膜平铺坑面,外膜起拱盖实压紧,以利于保温、保湿、早出苗。待苗出土现青时将内膜抽出,1叶时白天将外膜的两头揭开降温,夜间盖膜保温,移栽前3~5 d揭膜炼苗,并进行病虫害防治。
移栽覆膜种植。为确保早玉米高产稳产,应抢时带土带药移栽,早栽栽小苗,不栽大苗老苗,做到1叶1心开始移栽,2叶1心前移栽结束。净作玉米移栽,实行双行单株,错窝打孔,分级定向移栽。株距根据品种而定,一般株距0.2~0.23 m,窄行行距0.33~0.4 m,移栽密度5.25万株/hm2左右。套作玉米移栽,在预留行(宽0.83~1 m)或春菜播幅中心种植2行玉米,根据土壤情况和种子品种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苍溪县一般移栽株距为0.23~0.26 m,栽植密度为4.2万~4.95万株/hm2。玉米移栽后需灌水,并覆盖地膜,地膜要覆盖严密,不露苗,膜边用土扎紧压实,以充分发挥其保温保湿作用,也可采用秸秆覆盖栽培。移栽应选择在土壤墒情较好的晴天进行,大、小苗实行分栽,不能混栽;玉米窝的挖掘一般需要保证深度在10 cm左右,窝面面积保证在25 cm2以上。
覆膜直播。在膜面正中或两侧,按种植规格,牵绳定距,撬窝直播玉米。在膜面用直径为1 cm的小木棒打孔,种子入土2~3 cm,用细土盖严播种孔,如窝内缺乏水分,可补适量清粪水后再用细土将破膜处盖严。
1)查苗补缺。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缺。播种时应在行间增播10%的种子,或按10%的比例人工育苗。玉米缺苗在2叶后不宜补种,否则造成苗龄悬殊,株穗不整齐。补缺应在苗龄2.5~4叶时,选阴天或傍晚带土移栽,栽后及时浇水,并覆土保墒。成活后追施速效化肥,促苗生长,提高大田整齐度。
2)间苗定株。一般播种时按超过种植密度l~2倍播种,在出苗后3~4叶期时要及时间苗定株。间苗应间密留稀,间弱留强。为避免早间苗造成缺苗或晚间苗形成老苗、弱苗,可分次间苗,第一次在幼苗3~4叶时将过多密集的幼苗间去。第二次在4~5叶时结合定株间苗,定株要保证留苗大小相等、整齐一致、株距均匀。
3)肥水管理。玉米对N的需求量最高,吸收P较N和K少。一般每生产100 kg籽粒,需N 2.2~4.2 kg、P 0.5~1.5 kg、K 1.5~4 kg。重施底肥,每公顷施农家肥15~22.5 t,三元复合肥1.125~1.5 t,锌肥30 kg。在幼苗4~5叶期时重施苗肥和浇水,每公顷用尿素120 kg兑稀粪水灌根提苗。在大喇叭口期集中重施穗肥,每公顷用尿素270~330 kg。
1)虫害。翻耕整地时结合施底肥每公顷用10%辛硫·甲拌磷22.5~30 kg撒施提早防治地老虎。每公顷用10%辛硫·甲拌磷800~1 000倍或29%杀虫双水剂300 g兑水675 L喷雾结合抗旱根灌防治玉米螟、粘虫、蚜虫。或每公顷用生物导弹75枚,在玉米螟虫孵化期分五点式挂放防治玉米螟。
2)病害。每公顷用2.5%的井冈枯芽菌4.5 kg兑水675 L,在拔节期、抽穗前期各喷1次或每公顷用50%多菌灵2.25 kg兑水675 L,在拔节期、抽穗前期各喷1次。
玉米的收获,应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市场需求尽量在完熟期进行采收,以保证其品质最佳、经济产量最大化,获取最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