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重组视阈下中国开放大学学报集团的构建(下)*

2015-04-02 13:03杨荣星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集团化办刊学报

杨荣星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远程教育】

资源重组视阈下中国开放大学学报集团的构建(下)*

杨荣星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续上期)

三、中国开大学报集团对开大学报转型跨越的巨大优势

上述国内外同行的艰辛探索和各种不同的集团化办刊模式的实践,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模式借鉴。其实,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学报界和学术界对高校学报的改革路径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探讨,并展开了激烈争论和积极尝试,取得了显著效果。仲伟民、朱剑(2012)的研究成果应该最具代表性。他们从历史、传统与现实的角度,解析了高校学报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认为,“合理的高校学报体系是不可或缺的,这个体系当主要由高度专业(专题) 化的学报构成。目前高校学报之所以没能如学术界要求的那样完成其使命而多遭诟病,是因为它们深陷在结构性和体制性的矛盾之中,远未完成开放体系的构建,这是问题的关键。所以,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建立起符合学术发展规律和需要的合理的、开放的高校学报体系”[13]。

可见,从长远来看,为实现开大学报的转型繁荣,由国开牵头、各省开配合,以成立中国开大学报集团为切入点,以《广播电视大学学报》⑦为基础,创办《中国开大学报》期刊群,彻底解决全国开大系统学报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冲破地域束缚,资源重组,协调运作,形成专业性集约化学报模式。所以,成立中国开大学报集团是开大系统学报转型跨域的最佳选择。其优势表现为以下八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面向市场。融媒体时代的髙校学报的作者、读者已经逐步步入市场,学报自身不可能游离于市场之外。况且髙校学报惟有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刊才能有所发展,惟有通过市场的交换才能体现价值。中国开大学报集团可以直接介入成果的研究、开发、推介和应用,甚至按照市场需要招标项目建立自己的学术攻关团队,把开大学报出版过程变为对信息和知识经营、管理的过程,以巩固自己的品牌优势,拓展自己的服务范围,确立自己的市场地位,进入以刊养刊、刊研并举的良性循环。

二是有利于管理上逐步与国际接轨。融媒体时代已将每个国家、行业、每个人,都置于世界范围竞争的概念之中。学报集团有条件适应这种竞争, 可以激活学报的市场竞争力,为开大学报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开大学报就可能进一步提高学术质量,增强在国内外的竞争力。特别是面向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我国文化的仰慕渴求,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国际上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学报的集团化经营,需要在管理上与国际接轨,中国开大学报集团可以逐步成为有经费权、人事权、经营权和决策权的法人单位。但它仍隶属于开大,也不会改变服务教学、展示学术成果、促进科研水平提升的办刊宗旨。

三是有利于面向现代化。在融媒体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大力推动着学科、专业走向高、精、尖、专,急需充实组建实用、先进的专业信息库 ,为高效办刊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学报集团完全有实力、有条件满足这方面要求。[3]

四是有利于“双效”的提升。专业化办刊避免了重复选题、雷同研究、一般性探讨等弊病,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期刊快捷、信息量大、前沿、新颖的需求,专业化促进了品牌学报的形成。一旦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学报集团就可以开展多种经营,由此打开国内外市场,使开大学报的“双效”最大化。据杜文涛对全国高校学报的调查,较为成功的学报都是专业性期刊,影响因子> 0. 4的大学学报中,大部分为专业性期刊,而SCI收录的大学学报也多为专业性期刊。例如,《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0]。

五是有利于办成品牌学报。学报集团化可将各级开大同一学科的科研人员吸引在同一专业学报的周围,形成生机勃勃、实力雄厚的学科作者团队,从而使充足的稿源通过自由竞争达到最佳分流,最终形成阵容可观的读者群,促进各专业学科的交流与渗透,同时也提升了学报影响力,使开大学报进入品牌化、权威化的良性循环[14]。

六是有利于规模化经营,产生集聚效应。学报集团化可充分发挥各级开大的科研优势,有效配置学报资源,促进专业化分工,集中编辑力量,减少重复办刊,形成一定程度的规模经营,为中国开大学报国际化奠定基础[15]。

七是有利于期刊分类。目前,包括全国开大系统的各种《XX开大学报》(全国高校学报也如此),只能算是明显直观的行政式、单位式、报纸式的分类。这种综合性、“大杂烩”式学报,确实无法反映学术研究特有的规律,而忽略了其表象掩盖下的、作为开大学报应有的本质属性。全国开大系统所产生的论文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发表这些量大质高的论文,确实需要按专业性质分类,以满足期刊传媒的类别区分要求。至于所刊论文来自那个单位并不重要,至少也不值得作为办刊的分类标准[16][17]。

八是有利于读者阅读。我国是个泱泱大国,从事每一专业的人员在总量上都很多,学报只要能分门别类地很好地满足某一专业人员的需要,让他们省时省力、轻松获取所需的信息,发行量就会相当可观。专业化以后的开大学报,表面上看读者面窄了,但却能最大限度地吸引本专业的读者,比“大杂烩”式的综合性学报只有理论上潜在的读者数量要强得多[16]。这样,学报的发行量也就大大增加了,经济效益自然上升;读者多了,社会效益也就跟着增大。

总之,通过构建中国开大学报集团,可以优化全国开大系统的刊号资源、作者资源、论文资源、制作技术资源、营销渠道资源、读者资源等方面的目前比较分散的资源;可以优化全国开大系统学报的学科分布结构;可以破解目前全国开大系统学报存在的主体趋同、重复办刊、同质竞争等难题,从而提升中国开大学报的核心竞争力[18]。

四、结语

通过对构建中国开放大学学报集团的理论依据——资源重组、双赢理论在国内外的实践经验与成功案例的梳理、探索,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集团化经营是高校学报发展的国际性趋势

荷兰的 Elsever、德国的Springer、英国的Blackwell,三个世界著名的巨型出版公司,出版的期刊分别达到1800、700、600多种。而美、俄、日的专科集约性办刊模式,使其许多髙校学报成为核心期刊,学术质量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公认和著名学者、专家的青睐。其经营模式,可以让我们看到集团化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国际性趋势。

2、专业化办刊是高校学报的发展方向

专业化既是高校学报、专业学科的共同路向(诚然,并非所有学报都适合走专业化道路),也是人们接受信息时必要的前提之一。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建中国期刊方阵时的战略思想就是以“双高” “双效”期刊为龙头,按照专业学术内容分类,通过同类期刊的兼并联合,打破部门和地域界限,把学术期刊做大做强,培养出优势品牌。[6][19]从目前的条件看,开大学报专业化道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资源整合。

美国的《新闻周刊》在国内有 97 种地区版本,同时还专为收入在25000美元以上的读者推出“黄金版”,为大学师生出“大学版”,读者对象准确具体。即便是综合性期刊,也界定了专业范围,如《自然》、《科学》只发表科技领域的论文,其影响也是非常大的[6]。

从美国《科学引文索引》 (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历年选用我国科技期刊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被引证的期刊几乎全是专业性期刊,综合性期刊极少。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融媒体时代必将加速高校学报的专业化、集团化和规模化,那种单纯以编辑出版一本综合性学报为目的的编辑部(期刊社),被淘汰是迟早的事情。

3,组建中国开放大学学报集团是开大学报的最佳抉择

我们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看,集团化有利于集中利用人力、财力和物力,节约成本,提升“双效”。开大学报势必像其他行业那样,迟早选择走资源重组、优化结构的道路。虽然不可能走社会性学术期刊的发展道路(二者平行独立而又有所交叉),但这并不意味着某一开大学报就可以置发展潮流而不顾,自成一体,永远在计划经济的羽翼下养尊处优[6]。

总之,从国外先进的办刊经验及我国学术期刊集团化的成功探索可以看出,开大系统学报走出困境、转型跨越的最佳选择,是从体制改革入手,重组学报资源,达到优化配置。当然,组建中国开大学报集团牵涉到开大系统内外方方面面的政策因素和利益纠葛(如在机构设置、资源调配、经费支持、用稿比例等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难度之大、矛盾之复杂,都是可想而知的。争取得到各级党政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是组建学报集团的关键。各级开大也要转变观念,舍弃条块分割的利益和相对封闭的办刊模式。但,无论如何,组建中国开大学报集团都是开大学报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包括开大学报在内的我国学术期刊经历专业化、现代化、集团化的过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适合我国国情的髙校学报发展之路的中国开大学报集团的组建,也应该是或早或迟的事。随着其组建,一些目前无法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充满生机的学报集团,将会托起中国开大学报辉煌的明天[20]。

①经教育部批准,2012年,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组建了国家开放大学之后,京、沪、粤、苏、云等省市的广播电视大学也在原有基础上先后分别组建了北京、上海、广东、江苏、云南等开放大学。其他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加挂国家开放大学分部牌子,比如:国家开放大学(河南)。当前,广播电视大学正在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本文为了便于表述,一律将各级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分别简称为国开、省开、市开、县开,也交叉使用了这些概念,以及开大、开大系统、全国开大、全国开大系统;中国开大学报集团、开大学报集团、学报集团等概念。

②以主办单位区分,学报大致可以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学会、协会、研究会等行业性、学术性群体组织主办的三种学报。本文如无特别说明,学报是指高校学报。高校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教学、教辅类刊物和不具有国际标准刊号、国内统一刊号的内部刊物,均不属于本文研究范围。

③早在13年前,月人先生就提出了包括全国电大系统报纸在内的报刊资源整合设想。参见月人《整合全国电大系统报刊 彰显中国电大学术优势》,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综合版),2003,(2).

④对于开大学报资源重组中面临的系统环境、自身环境、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等,参见拙作《开放大学学报资源重组面临的环境因素》,《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对于开大学报集团的运行等问题,参见拙作《关于中国开放大学学报集团运行的思考》,《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⑤早在2002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袁贵仁,就把学报困境概括为“全、散、小、弱”。笔者认为,国家对高校的办学定位,导致了高校千校一面,而千校一面的大学主办的学报也必然是学科齐全,面面俱到,继而导致学报千刊一面。所以,行政化的办学定位是学报困境的源头性、间接性原因,一成不变的办刊定位是学报困境的直接原因。二者共同导致学报陷入结构性、体制性重围。参见拙作《试论高校学报的困境与出路——光明日报“高校学报出路何在”系列报道述评》,山西师大学报,2012年第6期。

⑥参见臧莉娟《在困境中寻求崛起的途径——谈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学报的发展》,红河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⑦1998年,受国开委托,内蒙古开大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创办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倾注了历届校领导、主编和编辑的心血,凝聚了全校教职员工的集体智慧。经过国开、内蒙古开大,近20年的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积累了各方面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在学报界、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创办《中国开大学报》期刊群奠定了坚实基础。

申明:组建中国开大学报集团,创办《中国开大学报》期刊群,是一件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不易理顺的隶属关系、利益关系、人事关系等的实际问题,会遇到机制、体制方面的瓶颈。本文只是宏观肤浅的理论探索,是一种不成熟的设想,其中需要探讨的各种具体问题很多。惟愿能为以后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文中存在诸多疏漏,有待于继续完善和深入。因此,笔者不想参与任何论争。

[1]张园.构建图书馆信息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访长安大学图书馆信息部主任刘壮生[J].今传媒, 2014(5).

[2]习近平.要建成几家有强大公信力的新型媒体集团[EB/OL].新华网,2014-08-19.

[3]傅恒.展望未来的高校学报[J].学报编辑论丛,1999.

[4]纪剑明.对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有关问题的探讨[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论文,2000.

[5]吴赟,杨闯.中国出版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现实与趋向[J].大学出版,2005(3).

[6]汤菲.论学报出版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选择[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4).

[7]朱德培.高校学报改革的一些思路[J].编辑学报,2001(2).

[8]朱德培.高校学报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策略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9]张小可,李力.高校学报创建名刊名栏工程可行性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6).

[10]缪小绚.高校学报专业化、集团化发展的设想[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11]王胜,魏强.高校学报的现状及发展思路探微[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3(4).

[12]刘伟侠.大数据时代高校学报的整合与发展[J].嘉兴学院学报,2013(5).

[13]仲伟民,朱剑.中国高校学报传统析论——兼论高校学报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14]游星雅.提升高校学报国际影响力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

[15]游星雅.关于高校学报集团化发展模式的思考[J].编辑之友, 2010(4).

[16]彭志雄.改革高校学报之构想[C].北京: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 2008.

[17]顾坤华.论高职院校学报的个性特色[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3).

[18]陈景春.高校科技学术期刊科学发展的3个维度[J].编辑学报,2015(1).

[19]陈燕,沈剑虹.加入WTO后学术期刊培养品牌的根本策略[J].编辑之友,2003(2).

[20]杨荣.建立出版业最佳运行机制──集团化道路浅探[J].中国出版,1996.

[责任编辑 张君宽]

2015—01—18

杨荣星(1961— ),男,山西省万荣县人,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编审。

本文系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七届编辑学研究基金一般资助课题(课题号2013YBO14)、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学报编辑学热点问题研究”(课题号SSKLZDKT2009108)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集团化办刊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致敬学报40年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