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康一,蒋漪涟,宋 凯
(1.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2.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系,陕西 西安 710119)
【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邓康一1,蒋漪涟2,宋 凯2
(1.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2.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系,陕西 西安 710119)
远程教育和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服务、培养方式、办学特征、就业导向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共同点和相似性。两者虽然在学习主体、学习能动性、学制形式、学习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节监管等多个方面目前仍存在一定特色和差异,但是这种特色和差异在本质上不具备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相反恰恰成为远程教育和高职教育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学习融合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高职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共性与各自的特色为切入点,分析探讨了资源共享面临的困境及资源整合共享的途径。
远程教育;高职教育;资源共享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市场需求和学生生源的巨变,迫切需要我们适应当前时代发展趋势,改变传统的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泾渭分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变革思路,倡导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资源共享,并深入研究两者融合发展的基础、理念、路径、模式和制度,从而形成高等教育在新的经济常态下发展的新模式。
通过对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的特色与共性研究,我们可以分析出两者在资源共享和融合发展方面具有较高的共享条件和前提基础。
(一)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各自的特色
1.学习主体的差异:
远程教育的学习主体大多数是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在职职业人”,他们有的是受家庭经济条件所限没机会上大学的,有的是上了中专、大专后直接就业的,有的是专业不对口,重新学习新专业的,有的是“金不换”的浪子,在经历挫折和磨难之后重新回到学校学习的。
高职学生多数毕业于普通高中,他们接受的是全日制在校学习,同一批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受教育层次、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相对较为集中,只有少部分学生有过兼职体验,是“未来的职业人”。
2.学习能动性的差异:
远程教育学生通常是在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选择继续学习来“投资”自己,学习费用、时间、精力必须依靠“自己来挣”、“牙缝里挤”、“业余后专”。因此他们为学习付出了一定的机会成本,也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其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自主性强,学习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更大。
高职教育的学生通常从一个学校(高中、中专或技校)毕业,又跨入另一个学校,他们相对缺乏社会经验,对所学专业认识模糊,对人生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没有长远的考虑,学费通常是父母给的。因此学习主动性相对欠缺,学习不是源自自身的动力,更多的是迫于考试的压力。[1]
3.学习形式和学习手段的差异:
远程教育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地域所限,通常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面授课时间,取而代之的是网络课程、网上学习指导和网上学习讨论,甚至缴费和提交作业也是通过网络完成。
高职教育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全日制教学,包括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完善的实验实训设备,充足的面授课,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与网络课程、远程学习指导和学习论坛相比,面授课的沟通反馈效果最佳,教师可随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效率最高。
4.教学组织与监管的差异:
远程教育是成人学历教育中的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在校住宿的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学生不需要到特定地点上课,可以随时随地上课的特殊需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远程教育的学习手段也随时代的发展而变迁,从单向的传播精品课程,到双向的交互学习,先后经历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阶段,教学组织与监管相对较为宽松。职业教育是指培养技术工人类人才的特定教育类型,即培养那些不需太多理论知识而主要依靠动作技能和经验技艺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现场工作的直接操作者的教育,教学组织与监管相对较为严格。
(二)传统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共性
1. 培养目标和服务对象上有共性:
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从培养目标和服务对象上看,都是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培养人才,两者都是一种大众教育, 办学“重心”低置, 长期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 以培养“留得住, 用得上”的一线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2]
2. 人才培养方式上有共性:
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从人才培养方式看,都坚持按需办学, 无论是专业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模式设计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坚持“以销定产”、“订单教育”和“终生教育”。
3.办学特征上有共性:
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从办学特征看,都倡导“以岗定学”和 “校企合作”,在许多行业或大、中型企业开展联合办学,这种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 结合了学校和企业的优势, 形成了互补, 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也解决了学生的实践训练与就业等问题。
4. 就业导向上有共性:
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从就业导向看,在专业证书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等方面开展了许多职业化的实践探索, 实行“双证制”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综上所诉,远程教育和高职教育虽然在学习主体、学习能动性、学制形式、学习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节监管等多个方面目前仍存在一定特色和差异,但是这种特色和差异在本质上不具备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相反恰恰成为远程教育和高职教育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学习融合的重要基础。
(一)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远程教育和高职教育资源共享需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把机制创建、机制优化和机制完善放在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位置。通过建立与资源共享配套的动力机制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建立与资源共享配套的协调机制来保障统筹管理、科学配置、运行顺畅;通过建立与资源共享配套的考核机制来落实责任、评价质量、奖优罚劣。[3]
(二)形成公共的教学资源
首先要形成人的共享,包括与远程教育和高职教育相关的各级领导、部门负责人、广大教师职工、学生、实践单位各级人员、招生就业渠道和后勤保障相关人员的资源共享。
其次要形成硬件和软件的共享,包括利用已有的硬件和网络优势, 开发数字化实验室、虚拟实验系统、多媒体课件开发中心、音像教材制作中心, 共享优质课程教育资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教学光盘、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图书资源等。发挥高职教育优势,共享实践教学设备、场地和教学设计等资源,全面提高“职业人”和“未来职业人”的专业水平。
再次要形成学生活动和就业择业信息的交流共享。通过学生活动的交流,使高职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学习和校园内的交流,认识和体验一个职业人的工作和生活,对专业学习有更加感性的了解和体会,重新认识时间和财富的价值,视野更加开阔,更加珍惜学习机会,提高学习效率。
(三)推动数字化校园和数据平台建设
将教学中都能使用的一些优秀教学资源、课程设置、辅导数据、学生信息、就业岗位、市场动态上传至公共数据平台,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根据权限登录网站下载和使用这些数据资源,也可将这些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自学资料,对于课堂上没有掌握或掌握不好的内容,可以通过这些资料进一步学习、巩固、沟通、互动。
(四)建立学分互认制度
建立学分互认制度,为学生开设网上选修课程。网络选修课程可以使学生自由灵活地运用学习时间,缓解学校师资力量紧张、教学场所和教学时间安排紧张等问题,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1]邓康一.开放教育与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
[2]周终东,郑金胜.关于电大教育和高职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7(10).
[3]杨善江.动力机制:高职园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运行的“发动机”[J].职教论坛,2012(12).
[责任编辑 王爱萍]
Resources sharing research of distance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ng Kangyi1,Jiang Yilian2,Song Kai2
(1. Shaanxi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Xi’an, 710068;2. Shaanxi Business College,Xi’an,710119)
There are a lot of similarities for distance education(D.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H.V.E) on training target, service, training ways,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employment guidance,etc .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learner's lever and initiative,learning program and methods, organizing study and superintendence;but all differences are not be opposed to each other. It set up a base for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and cross adoption between D.E and H.V.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dilemma of education resource sharing and way of educ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for sharing in these paper.
distance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 sharing
2015—02—28
邓康一(1979— ),女,陕西省华阴县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副教授。2.蒋漪涟(1970— ),女,西安市人,陕西工商职业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宋凯(1979— ),西安市人,陕西工商职业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
本文为2013年陕西工商职业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共建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3G-04-A02,项目负责人:蒋漪涟。
G728
A
1008-4649(2015)03-00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