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逢超
(山东理工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山东 淄博 255049)
媒介融合视阈下编辑职能拓展研究
李逢超
(山东理工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山东 淄博 255049)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媒介间的固有界限化为乌有,媒介间的内容得以轻而易举地实现共享。编辑职能的演变经历了从比较封闭的信息加工,向逐渐开放的信息整合转变,当前迅猛发展的媒介融合使演变加速,对编辑职能提出了新挑战,需要找准编辑职能的新定位,实现编辑职能的全方位拓展。编辑职能的拓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编辑不仅是提供者,更是选择者;不仅是把关者,更是推广者;不仅是加工者,更是策划者;不仅是发现者,更是创新者;不仅是单向主导者,更是多向互动者。
媒介融合;编辑职能;传统出版;数字出版
①参见:新媒体百科全书·新兴概念.媒介融合[EB/OL].http://www.techcn.com.cn/index.php?doc-view-141553.
“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意指把原来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美国著名学者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印刷、音频、视频和互动的数字媒体组织间的战略、操作和文化联盟。后者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的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在传统媒体阶段,各种媒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切实打破了以往泾渭分明的电信、广电、信息三大领域,使得媒介融合脱离其早期阶段的局限性,开始了狂飙突进的历程,媒介间的固有界限化为乌有,媒介间的内容得以轻而易举地实现共享,在数字技术的平台上,各种媒体都将原本各自独立的技术融为一体。现在一般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将报刊、电视台、电台、网站和移动终端的采编作业结合起来,生产出多样化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1]媒介融合主要体现为媒介内容的融合、传播渠道的融合、媒体终端的融合。
近年来,惠及新闻出版行业的政策连续出台,变革与融合构成了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主旋律,2014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对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做出了具体指导。同年8月中央发布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传统出版与新型出版融合指明了方向。传统出版与新型出版的融合正在显现成效。2014年传统出版开展新媒体业务有三大亮点,一是通过众筹网络平台实现众筹出版,通过互联网筹集出版资金;二是利用自媒体进行粉丝营销,挖掘粉丝价值;三是在微信平台上开图书微店。[2]这些新兴的出版营销模式使出版人对于未来的出版营销充满了想象。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2014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为3387.7亿元,其中,电子书(含网络原创出版物)收入45亿元;互联网期刊收入14.3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收入10.5亿元。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互联网期刊收入从2006年的5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14.3亿元,8年增加近2倍。电子图书(e-book)收入,2006年为1.5亿元,2014年为45亿元,8年间增加了29倍。虽然其与纸版图书销售收入相比依然很少,但从2012年开始,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年平均增长幅度达20.5%。这也直接影响了国人的阅读方式。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首次超过了图书阅读率。[3]
当下的媒介融合呈现出许多全新特质,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研究者普遍认为,无论媒介融合的影响力多么巨大,出版业依然需要编辑,编辑的职能始终无法被取代。美国著名编辑格罗斯指出,面临出版业的种种变革,“许多编辑人的特质是无法被取代的……没有任何人或物能取代编辑的地位”。[4]35-41面对出版业发生的机制性巨大变化,编辑职能必然产生重大变革,为了应对媒介融合给传统出版带来的挑战,在编辑职能方面必须有所突破。
我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编辑职能比较固定,主要体现为校雠和编纂功能。近10年来,我国编辑学界对于编辑职能也多有讨论,其中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董中锋(2007)指出,编辑的职能不断扩展,由出版的前端延伸到出版的整个过程。[5]但是他没有分析编辑在出版后端的具体职能。郝捷(2009)认为,编辑是文化选择者—文化创新者—文化把关者—文化推广者。[6]他也把视角指向了编辑活动的全部环节,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四种职能在编辑工作各个环节的具体指向。贺圣遂(2010)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需要有发现的能力、组合文化的能力、创新呈现方式的能力。[7]他主要针对传统出版来讨论编辑职能。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2010)认为,编辑是选择者、策划者、加工者和推荐者,编辑群体是出版单位文化责任的主要承载者和担当者。[8]桂晓风对编辑职能的描述与传统的编辑职能定位理念不同,增加了编辑在前端进行产品开发、在后端进行产品推广的观点,这完全颠覆了人们对编辑职能的固有看法。[9]这一观点值得在讨论媒体融合时代编辑职能的拓展时加以借鉴。
可见,编辑职能的演变经历了从比较封闭的信息加工,向逐渐开放的信息整合的转变,当前迅猛发展的媒介融合使演变加速,进而对编辑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编辑职能也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迫切需要对编辑职能重新定位。
现今的媒介融合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相互融合,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消除时间和空间等的局限性;另一方面随着技术手段的多样化,人们也有了全新的体验,更利于信息的获取。[10]过去媒体都采用单一流程进行信息传播,体现为“一”型媒介;而媒介融合时代则体现为“一”型媒介交错,并向“X”型媒介转变,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进行传播,而且交错贯穿于全部环节。[11]如此复杂的媒介融合生态环境给传统出版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因此需要找准编辑职能的新定位,全方位拓展编辑职能。当然这种拓展应该是渐进的,通过逐步变革使编辑在媒介融合的生态环境中实现全面转型。
传统的编辑工作,主要是以作者为中心,对文稿进行加工、打磨、润色等,最终把成品提供给社会。在这个意义上,作者是内容的提供者,同时编辑也是提供者——最终成品的提供者。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激烈竞争,编辑在提供信息时应依据媒介特性,选择与媒介相应合的内容,准确定位,为受众提供最前沿、最科学的信息。网络时代新媒体传递信息的速度特别快捷,同时也让信息变得碎片化,无法保障信源的可靠性,这让受众很难把握信息的全貌,而借助于编辑的筛选、过滤,能对信息做出更真实、更全面、更可靠、更深刻的分析。[12]
信息的权威性依靠优质的内容。在媒体融合的生态环境中,形成了无限激增的信息与受众有限的注意力间的矛盾。受众要利用信息进行创新,必然要求编辑对信息进行不断筛选、过滤。编辑要控制信息传播的总量和速度,通过优选、优化等措施,使受众与信息之间保持协调、稳定的关系。编辑的信息“过滤”功能古已有之,在新一轮媒介融合浪潮的冲击下,受众面对无限增长的碎片化信息时,常常感觉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虽然受众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信息进行筛选和鉴别,但结果往往不如人意。这时受众就需要非常专业、值得信任的媒介管理者的帮助。编辑对信息的“过滤”功能己经成为其众多职能中的首要任务,消解无限增长的信息与极其有限的受众注意力之间的矛盾,对编辑来说责任重大。面对大量无序信息,编辑在信息—编辑—用户这条信息传播链中,应当承担起信息“过滤器”“筛选机”的责任,编辑在接受、处理、利用信息时,应首先判断信息的质量问题。编辑是信息与受众间的中介者,信息传播质量的高低与编辑选择职能的发挥程度密切相关,编辑要尽量立于学术前沿,维护学术的严肃性和科学性,消除不良的信息垃圾,净化社会的信息环境,协调受众与信息的关系,使信息传播沿着良性的轨道前进。
比如,新媒介环境下各种形式的新媒体不断兴起,各种不确定信息此起彼伏,使得受众无法快速、准确地识别信息,这就需要编辑对海量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以利于受众快速、准确地获取和利用新闻内容。这时就需要承担“过滤器”“筛选机”职责的编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加工、整合,便于受众接收和利用。[13]编辑通过对信息的加工、整理,提高信息传播的品质,使工作逐渐迁延到服务领域,通过裂变、聚合,形成新的内容产品。
“把关人”(gatekeeper)理论认为,在大众传播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作为社会文化信息的传播者、出版活动的调节者,他们必须在信息进入传播渠道之前进行必要的取舍,保证最终提供给受众的是有效信息。[14]长期以来,编辑一直是信息流转中的重要把关者,其把关过程及其结果,直接影响信息传播的质量。编辑要把政治关、法律关、道德关、质量关和文字关等。作为把关者,编辑要优化、净化传播内容,认真核实信息真伪、虚实,通过选择、整合,确保信息真实、可靠。编辑要避免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决不允许在没有落实消息来源的情况下发布不确定的信息。[15]
编辑通过一系列环节,将文稿转化为成品,在推向社会、推向受众时,还要考虑其社会传播影响力。编辑在传播内容的产生过程中,不仅仅是一个把关者、守门人,而且还是一个信息推广者,编辑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赋予原始信息新的视角,以更新颖的理念、更广泛的内容、更有效的表述、更精致的创意来传播信息,以提高传播信息的强度和深度。
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革命,都会给媒体产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在媒介加速融合的生态环境中,传统媒体的存在和发展空间越来越狭小,迫切需要媒体及其从业者另辟蹊径,勇于创新,力争冲出重围。为实现从把关者到推广者的转变,编辑要善于宣传,积极沟通。比如,2012年,《创业家》杂志与其总编牛文文利用官方微博开展“集团订阅”活动,短短几天的时间,就订出五千套杂志,[16]可见拥有媒体大号对于开展市场活动何等重要。事实证明,如果传统媒体及其从业者能够转变思路,积极抢滩新媒体平台,同样能够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中如鱼得水,做大做强。善于运用新媒体是编辑推广社会化运营的第一步,也是提高其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渠道。
传统意义上的编辑是各类文稿的加工者,编辑工作主要是对文稿润色加工、修改整补,编辑处于被动地位。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则要求编辑不仅是加工者,更应该成为策划者。
激烈竞争下的媒介生态环境要求编辑必须重新审视其职能职责,编辑并不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并不只是整理、加工、润色信息的,在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媒介高度融合的时代,从一定意义上看,编辑处于信息传播的中心环节,占据主动地位。在美国,编辑必须与技术开发人员共同设计在线产品,宏观上包括明确提出网站用户需求,创建网站框架模型;微观上包括设计用户使用情景,测试软件的终极版本,等等。在这个开发过程中,始终参与策划和实现所有环节的人被称为网页设计(web designer)。这些专业人士有的来自技术部门,有的来自编辑团队。[17]这就要求从业者应该是既有编辑技能又有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此,一些传统媒体设立了“编辑型技术人员”的岗位来应对这种媒介融合的新形势。[18]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受众获得了更为广泛、方便、快捷的信息途径,同样,编辑获取、整合信息的途径也相应增多,这些成为编辑进行策划的抓手和源泉。编辑只有准确判断社会发展趋势,紧跟媒介融合的时代步伐,才能策划出具有创新意义的选题。
传统的编辑工作,主要是以作者为中心,经过选题、组稿、审稿、加工等环节,实现出版的全过程。其中,善于挖掘、发现好稿是编辑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编辑不仅是发现者,还要成为创新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9]创新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创新不仅是发展方式、方法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思想创新。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首次提出“编辑工作是创造性劳动”。[20]编辑创新是出版物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源泉。编辑从事的是精神产品的生产,是人类最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创新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编辑创新职能体现在编辑出版的全部过程中,包括选题创新、内容创新、策划创新、装帧创新、推广创新等。比如要实现内容创新,编辑应该善于从文稿中发现创新点,积极与作者沟通,共同丰富和完善创意,或者帮助作者把隐藏在文稿中的创意挖掘出来,或者从看似毫无创意的文稿中提炼出创意。
编辑不能拘泥于传统出版的局限,在选题策划时,要从媒体融合的视角进行审视,在思维和操作上勇于接受数字出版,积极学习新媒体的优点,不断开发思维,更新资源。编辑必须培育创新能力,打破思维定势,激发超前思维、发散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与众不同的传播效果。
在追求创新的时代,传媒业永远是发现机会、创造奇迹的事业。媒介融合下的传媒业发展充满无限生机和变数,也给编辑、作者和受众创造了无限的发挥空间。特别是现代传媒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编辑找到了能够充分自由发挥的平台和交流的管道,促进了传媒业的良性竞争发展。编辑的创造性体现在能够优化处理大量数据和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性催生了高品质的出版物,也提升了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
传统的编辑职能,主要体现为选题、组稿、审稿和加工等,即编辑主要在出版的前端起主导作用,更多的是单向传播,而很少参与出版的后端。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受众掌握了许多信息的选择权、主导权,成为可供选择的买方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出版以编辑为主导的局面,编辑与受众形成了互动关系,而且双方的角色可以相互转化。因此编辑要改变传统的一次性单向传播意识,形成长期性的双向乃至多向互动观念。编辑的互动职能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内涵不断丰富,包括编辑与作者的互动、编辑与编辑的互动、编辑与用户的互动等。用户从被动接收的受众变成参与传播的参众,极大地改变了信源结构和传播主体结构。当媒介组织之外的个人能够称为传播者的时候,媒体不仅将更加“分众化”而且将越来越多地扮演“公共交流平台”的角色。[21]139-140媒介融合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生态环境和媒介的生存环境,改变了媒体之间的关系和传媒工作者的从业方式,更重要的是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信息渠道和平台,这一平台不仅能够向公众传播信息,同时用户还可以在这样一个具有公共领域特质的平台进行交流、讨论,媒体对此进行即时互动和反馈,从而使信息呈现出裂变式传播。[22]
因此,编辑应该有全新的角色认知,努力提高互动能力,推进与作者和受众等的常态化互动,通过邮件、采编系统的信息渠道、作者QQ群和微信群、读者论坛等做好沟通工作,这样一方面借助公共交流平台,更好地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能够保持公信力,坚持主流意识,从而正确引导舆论,确保正确方向。
[1]徐冠英.媒体融合时代编辑互动能力的提升[J].传媒观察,2014,(5).
[2]黄维.2014年度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变革与融合成主旋律[EB/OL].http://book.people.com.cn/n/2015/0213/c69360-26563617.html.
[3]魏玉山.2014~2015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EB/OL].http://www.chuban.cc/cbsd/201507/t20150715_168554.html.
[4][美]格罗斯主编.编辑人的世界[M].齐若兰译.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5]董中锋.新形势下编辑工作职能与出版文化创新[J].中国出版,2007,(2).
[6]郝捷.从文化分工看编辑职能的增强与演变——兼谈当今编辑的价值创新地位[J].出版科学,2009,(1).
[7]贺圣遂.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编辑——谈编辑的职业修养[J].现代出版,2010,(5).
[8]桂晓风.编辑要树立“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理念[J].中国出版,2010,(13).
[9]刘春荣.出版产业化时代,编辑是不是必须万能?——对出版机构中编辑职能分拆的思考[J].出版科学,2013,(5).
[10]赵晓杰.刍议媒介融合下新闻编辑职能的转变[J].新闻研究导刊,2015,(13).
[11]宫承波主编.现代报刊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219
[12]蒋丰.日本传统媒体如何突破新媒体重围?[EB/OL].http://www.chinanews.com/hb/2014/06-18/6295071.shtml.2014-06-18.
[13]刘锦宏,朱嘉蕊,毛江良.新媒介环境下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J].出版科学,2013,(3).
[14]黄馨茹.移动互联时代纸质媒体编辑职能的再认识[J].新闻世界,2014,(9).
[15]吴燕.数字出版时代编辑职能的变与不变[J].中国出版,2011,(9).
[16]张俊良.新媒体崛起时,传统媒体如何破局?[EB/OL].http://www.huxiu.com/article/7816/1.html?f=article_related_article.
[17][美]约瑟夫·加拉尼奥.美国报刊业数字化进程中编辑职能的变化[J].耿丽萍译.中国编辑,2007,(6).
[18]Mark Glaser.Web Focus Leads Newspapers to Hire Programmers for Editorial Staff[EB/OL].http://mediashift.org/2007/03/web-focus-leads-newspapers-to-hire-programmers-for-editorial-staff066/.
[1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0/29/c_1116983078.htm.
[20]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3,(13).
[21]蔡雯.新闻编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2]卢鑫.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编辑职能的消解与重构[J].东南传播,2013,(5).
A Study of the Editor Function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a Fusion
Li Fengchao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255049,China)
The widespread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y has made it possible for different media to share the resources,thus the innate boundaries among the media have vanished.Fro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a relatively closed manner to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in a more open manner,the function of editors has undergone dramatic change,which is speeded up by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media fusion.And all these have challenged the function of editors,and to achiev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editor function,new positioning of editor function has become urgent.The editor function development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editors are not only supplier but also selector of information;they do not only check but also promote the information;they do not only process information but are also involved in planning;they are the finders but also the creators;they are no longer the one-way dominance,but initiators in multi-way interactions.
media fusion;editor function;traditional publishing;digital publishing
G23
A
1672-0040(2015)06-0058-05
2015-09-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西方学术期刊出版机制比较研究”(10BWX011)。
李逢超,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副编审。
(责任编辑 杨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