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研究

2015-04-02 10:51:52赵培芳李玉萍姚晓磊
关键词:人居农民环境

赵培芳,李玉萍,姚晓磊

(1.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太谷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研究

赵培芳1,李玉萍1,姚晓磊2

(1.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太谷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在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安全环境等方面均呈现出一系列问题。主要存在着农业化学投入不合理、乡镇企业污染问题加剧、缺乏有效的排污设施、农村文化建设滞后以及治安混乱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政府应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统筹城乡人居环境一体化发展、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等建议,从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居民在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的综合体,既包括农村住房条件、公共基础设施条件等有形环境,同时也涵盖农村文化服务水平、教育医疗水平等无形环境。农村人居环境是衡量农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城市人居环境相比,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更具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农民缺乏参与意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不足、资金投入有限等方面。因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是任重道远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关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

一、农村人居环境的问题分析

(一)农村生产环境

1.农业生产污染加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导致农村潜在的技术型和知识型劳动力大量流失。农业从业者呈现年龄结构老龄化、性别结构妇女化的特征,[1]劳动力整体素质下滑,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推广和运用。农民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农作物产量的持续增加,只能依靠在农田中投入过量的化肥和农药。[2]据统计,我国每年化肥使用量超过4000万吨,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使用量上限的2倍。[3]农药每年使用量超过120万吨,平均每公顷农地将消耗15公斤左右农药,其中10%~20%将附着在农作物上。在农药和化肥大量投入的条件下,其实际利用率却达不到40%,剩余的60%以上都散落在环境中,不仅对农田土壤、水体、大气环境等造成严重污染,甚至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4]

2.工业 “三废”污染问题凸出

乡镇企业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实体。改革开放30年来,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乡镇企业多为水泥、造纸、印染、化工等对污染较重的领域,普遍存在着布局不合理、工艺技术含量低、粗放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占到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且污染物处理率远远低于工业污染物的平均处理率。

(二)农村生活环境

1.生活垃圾种类数量急剧增加

与城市相比,国家为农村提供的环保设施严重不足,部分农村的规划建设中甚至没有统一的下水道和垃圾处理等排污设施。[5]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种类和数量也在急剧增加。据统计,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约1.1亿吨的生活垃圾。这些生活垃圾中包括有难以降解的塑料制品、厨房垃圾、建筑垃圾、废旧电池等多种废弃物。[6]显然,庞大的生活垃圾已经超出了农村传统的自然分解能力,因此,提高农村环保设施迫在眉睫。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全国58.8万个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结果发现仅有21.8万个村庄对生活垃圾进行过有效处理,[7]所占比例仅为37%;有14个省份处理生活垃圾的比例还达不到30%,少数省份甚至不到10%。一些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的任意堆积、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甚至呈现出 “围村、塞河、堵门”的形势,严重困扰着农民群众的生活。

2.农村道路质量问题令人堪忧

农村道路是连接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场的重要纽带,[8]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农村道路在缓解农村贫困、[9]促进地区贸易、加强人员流动和信息交流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但在社会调查中发现某些村庄的道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道路建设标准和质量水平较低,承载能力有限,新路建成三四年后路面就遭受严重破损,道路质量问题令人堪忧;农村道路建设缺乏系统合理的规划,如在道路修建过程中没有预留出修理地下水管道的路径,地下水管一旦破损,修理的难度加大,影响农村饮用水质量。

(三)农村文化环境

1.农村文化队伍不断缩减

农村文化队伍的不断缩减主要指农村文化活动组织者的缺位以及带头者和文化继承者的不断减少。基层政府在文化组织职能上的缺位表现为基层干部对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农村文化活动组织的积极性不高。农村文化带头者的缺失主要表现为精通吹拉弹唱、能够熟练演艺传统文化的人年龄大且数量不断减少。农村文化建设者的缺乏主要表现为农村民间传统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其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处于社会转型期,农村精英大量外移导致本土文化建设主力军的流失,传统民间艺术找不到合适的文化继承人,引起传统文化出现断层现象;另一方面地方开展的文化活动主要以老年人活动项目为主,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忽略了农村青年人的文化需求,逐渐使他们对本土文化采取一种事不关己的漠视态度,缺乏对地方文化的建设热情。

2.文化庸俗现象存在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重经济轻文化的发展战略,导致农村文化事业投入严重不足。电视网络、扑克、麻将成为农民群众消遣时间的主要文化方式。而近年来农村地区麻将馆不断增多,为农民群众带来消遣娱乐的同时也助长了农村的赌博风气。[10]此外,求神拜佛、卜卦算命等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呈现出死灰复燃的态势,民间团体色情表演等低俗文化产品不断渗入到农村地区。而在对农民精神信仰的调查中,发现基督教文化在农村发展迅速,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农民信仰的主流宗教。尽管基督教所倡导的教义规则有一定的积极性,但部分宗教人士不正确的引导,使基督教变相地演变为一种迷信文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文化基础设施匮乏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农民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农村文化设施条件的不断完善,不仅能够丰富农民的文娱生活,同时也为农民开展文化项目提供了完备的活动场所。但现实中,仅有少数的村镇建设的文化大院能够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开办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而多数村镇修建的文化站、图书馆等活动场所因资金的后续投入不足导致配套设施不完善,农村文化场所形同虚设,最终沦落成为地方的政绩工程,没有发挥农村文化场所应有的作用。

(四)农村社会安全

农村社会稳定是农村全面发展的基础。当前,在农村留守的多以老人、妇女和孩童为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的自防自卫能力,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农村防范能力弱的情形为非作歹。于是,农村进屋行窃、飞车抢包等事件屡屡发生,农村原有的治安防控体系遭受到严重的破坏,警力水平和管理力度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农村治安工作的需求。[11]再加上农村的防盗措施略显不足,多重因素的叠加使农村治安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此外,农村潜在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加,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安全感。如农村消防体系的缺漏、农村的大型烈犬养殖管理过于松散等等,一旦发生意外,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二、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加重的原因分析

(一)地方政府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不重视

第一,在经济和环境建设上,偏重于经济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下,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通常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首当其冲地投资到经济建设上,从而实现地方经济的迅速增长。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仍以GDP的高低作为政绩考评机制。因此,将短期内能看到成效的经济项目作为开发的重点,而将人居环境建设看作是长期的、且成效不显著的工程。第二,在人居环境建设的问题上,多重城市而轻农村。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长期处于政府缺位阶段。如政府对农村资金、基础设施以及监管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难度。

(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

在特殊历史时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户籍制度,国家将投资的重点转向城市和工业,而对农村农业采取了挤压的政策,使农村农业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村人居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机制严重失衡。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大都被列入国家重点开发项目,有充足的专项资金。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如生活排污设施、农村道路修建、文化娱乐器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由农村集体和个人出资,资金投入有限,最终导致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匮乏;第二,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一方面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造成农村文化建设主力军的流失以及农村自卫防卫能力水平的降低;另一方面城市污染较重的企业和城市生活垃圾逐渐向农村转移,导致农村资源的流失和农村环境的恶化。

(三)农民主体地位缺失

农民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最终受益者,也是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主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离不开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行动。然而,在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的情形下,农民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治,而是依然选择默默“忍受”。这一方面与农民的经济实力有关。即使近几年农民的收入水平有很大提升,但限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以及教育医疗费用的上涨,农民需要不断存钱用于养老看病以及子女教育的支出,农民不敢消费的心理较为严重。[12]另一方面农民对政府的依赖心理和 “等靠要”思想严重。农民在农村人居建设方面完全寄希望于政府,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自己才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主体,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甚至还会为了个人经济利益故意破坏农村环境。

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重视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

第一,政府应转变发展观念,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将农村经济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构建多元化的政府考评机制,推进农村经济和农村人居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第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税收补贴、优惠政策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构建多元化的筹资体系,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资金充足。

(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特殊历史时期为恢复国民经济的发展而采取的特殊措施。在此结构体制下,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农村和农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这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善的制度因素。因此,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树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支持力度,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在农村生产环境方面,应积极研究和推广高效节能的农业生产技术,从资金、技术、政策等多方面支持和引导农户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环境负荷量小的可持续型农业,[13]积极防治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科学合理地进行农业化学投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同时引导乡镇企业优化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必要时取缔一些污染大、耗能多、治污费用高的企业,坚决不走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农村生活环境方面,推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农村的治污设施的建设。如在各村修建固定的垃圾堆放点,并以乡为单位设置统一的垃圾处理站,各村堆放点的垃圾集中运至垃圾处理站进行统一集中处理,村内居民应相互监督,对违规乱倒垃圾的村民予以一定的惩戒。同时加大对农村道路项目建设的投资力度,妥善解决道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难题,制定合理的道路修整规划;村集体在道路修建中应扮演监督者的角色,[14]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提高农村道路的修建标准,彻底改变农村居民 “行路难”的局面。

在农村文化环境方面,首先构建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引导和鼓励企业、团体、个人以多种形式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保证农村文化事业资金投入充足。其次充分发挥县乡镇文化部门的组织职能,[15]选拔培养一批农民文艺积极分子进行系统专业的教育培训,构建培养文化继承人的合理机制,对文化传承人予以优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最后在农村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开展具有地方风土人情特色的文艺活动,创新活动项目内容,调动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远离赌博迷信等低级庸俗活动。

在农村安全环境方面,加大对农村治安政策、资金、警力人员、技术装备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建立高标准、高覆盖率的农村动态监控系统,使农村的犯罪行为在 “天网”工程下,疏而不漏。派出所作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部门,应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和掌握威胁农村治安的显性和隐性因素,[16]制定出实际可行的防范方案。同时发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农村治安工作,增强农民的防卫意识,引导农民群体成为农村派出所机关的情报力量和辅助力量,共同维护农村的社会安全。

(三)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力军作用。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推进农村医疗、养老以及教育制度的深化改革和发展,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解除农民消费时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图书报刊等多种舆论手段,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改变传统以来对人居环境的不作为观念,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加大对农民群众的思想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引导农民群众逐渐改变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改善人居环境的能力。

[1]范和生,李三辉.论转型期的农村社会安全[J].长白学刊,2014(3):107-112.

[2]李书舒,陈锐.农村环境治理关键问题分析 [J].生态经济,2012(6):39.

[3]丁长发.农地超产权改革论[J].新疆农垦经济,2013(7):11-18.

[4]石燕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需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J].商,2014(29):46.

[5]乐波.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农村环境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11(10):227-231.

[6]刘兆征.当前农村环境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3):70-74.

[7]陆娅楠,农村垃圾数量猛增住建部未来5年破解“垃圾围村”[EB/OL](2014-11-19)[2015-03-05]http://news.eastday.com/c/20141119/u1a8450498.html.

[8]覃珊珊,李伯兴,宋义平,等.农村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8):84-86.

[9]李文.农村道路对减缓贫困的影响分析 [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10]吕世忠.中国传统文化与农村文化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0(15):56-58.

[11]曾伟.新时期农村维稳工作对策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1(6):54-57.

[12]蒋淑玲,王宏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 [J].农业经济,2010(5):30-32.

[13]陈润羊.新农村环境保护:国外经验借鉴和启示[J].世界农业,2011(12):21-26.

[14]罗仁福,张林秀,Wong A,等.我国农村道路投资质量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4(3):4-15.

[15]崔哲洙.白城市农村人居环境调查研究[J].品牌,2014(12):27.

[16]曾伟.新时期农村维稳工作对策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1(6):54-57.

(编辑:程俐萍)

Study on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Building

ZHAO Pei-fang1,LI Yu-ping1,YAO Xiao-lei2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Shanxi 030801,China;2.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Shanxi 030801,china)

Improving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ew ocialism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Currently,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n China is not so good.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building,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duction environment,living environment,cultural environment,safety environment and so on,which display in the unreasonable agricultural chemical inputs,pollution problems of township enterprises,lack of effective sewage disposal facilities,the underdeveloped infrastructure and insecure environment.Throug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olutions for government to invest more for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mprovement,balance the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living environment and strengthen the subject consciousness of the farmers,improving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ng the life quality of rural residents.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Rural human settlement;Improvement

F323.22

A

1671-816X(2015)08-0782-05

2015-03-15

赵培芳 (1989-),女 (汉),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与区域发展方面的研究。

李玉萍,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liyuping0927@sina.com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311);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J2012027)

猜你喜欢
人居农民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19
人居环境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2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