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喜保
(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思想政治教育在农村城镇化中的作用研究
彭喜保
(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实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在城镇化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城镇化的发展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环境、内容、观念、目标及方法等方面面临挑战,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已经不适应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因此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创新。
城镇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城镇化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城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的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关于城镇化的涵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一致的观点是,城镇化是指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伴随着的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城镇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的一种社会历史变迁过程。[1]
城镇化这种社会历史过程,不仅是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也是社会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2]而农村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城镇化建设的真正目标不只注重物质建设,还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城市文明和生活方式要不断向农村渗透,农村传统文明要向现代文明过渡,把“农村人”变成真正意义上的 “城里人”,实现农村整体精神风貌的转变。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农村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的物质文化、精神风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3]在农村发生巨大变化、广大农民角色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思想政治教育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环境在不断发展。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国家加强了农村水、电、路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住房、饮水、通讯网络等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4]随着农村物质环境的改善,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上日程,特别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指引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城镇化过程中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农村的社会风气有了很大的转变,打麻将、玩扑克等聚众赌博的现象少了,不讲文明卫生的人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文化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对法律民主意识的了解等等。
2.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不断完善。在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会给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挑战,[5]比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只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形式上的城市身份,实际上的农村生活,造成了农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错节的现象,农民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城市生活。因此为了适应农村多变的社会客观条件的要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也要不断地更新完善。只有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才能更好地为城镇化建设服务,促进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3.农民的素质在不断提高。随着农村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改变,必然要求作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农民素质不断地提升,要求农民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这为农村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新农村建设以及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农民素质提升方面,政府每年都有一部分资金用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由于农民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认为政府在这方面的投资不仅浪费农民时间,而且浪费国家人力、物力、财力,并不能给他们自身带来真正的实惠。这个时候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它能够纠正农民思想观念上的错误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素质的提升与获得实惠的关系,认识到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农民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发展。[6]
(二)城镇化的发展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农村物质文化的发展推动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交织于城镇。[7]先进文明与传统文明的相互融合对农民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农民素质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提高农民素质,就需要加强农村教育。城镇化初期目标是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或者从形式上把农村城镇化,即所谓的 “村容整洁”,这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还有很大的差距。城市先进文明与农村传统文明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给农民思想上带来巨大的影响,这就要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农村新形势新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8]
城市先进文明和城镇化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农村传统文明和原有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在与之进行交织的过程中会发生碰撞,最终达到某种融合,形成新的城镇文明。首先,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传统文明和原有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还有巨大影响。新型农民教育虽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却忽视了对农民的内化教育,缺乏对农民进行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教育,造成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跟不上城镇化发展的潮流,农民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还停留在农村时期,农民的综合素质也很难真正提高。其次,城市先进文明呼唤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城镇化后农民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积极的学习,对知识和科学技术掌握成为新时期农民发家致富的法宝。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现实需求。再次,新的城镇化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滞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要求大范围、大规模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要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进行创新。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任务、内容等也相应地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工作格局已经改变,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面临挑战
首先,城镇化突出结果就是农民失去了土地,暂时改善了物质生活条件。在大规模建设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占用大量的耕地,虽然农民能获得部分补助,但却失去了土地,失去了农民养家糊口的经济根源。突然失去土地使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农民的生活失去了依靠,农村中农民传统利益结构被打破。城镇化建设中涉及到利益的问题往往也变成了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也成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最难解决的问题。其次,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的交织和碰撞给农民的价值观带来巨大影响。城镇化之后农村由封闭走向开放,农民的思想、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由追求物质的满足转向追求物质、文化、精神等方面的满足,传统的农村文明与先进的城市文明交织和碰撞。这种情况下农民群体最容易出现价值观念偏差,信仰缺失的情况。再次,城镇化迫使农民身份发生改变,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传统农业中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时间和工作量上有了更多的自由。城镇化后,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传统观念及工作方式与实际生活期望有差别,农村教育和职业训练滞后于城镇化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农民素质的提升与劳动力需求不一致,农民就业难。这不仅影响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也给农民增加了巨大的压力。[9]
这些变化涉及到农村的各个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面临挑战
在农村传统文明向城市先进文明转变的过程中,农民的价值观念、社会行为等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强制性灌输的教育方式,重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忽视受教育者农民的需求,因此农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城镇化后的新型农民不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群体,他们的学习自主意识在增强,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意识也在增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需要树立起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生改变
城镇化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突出的特点就是农民物质生活条件有了巨大改变,精神生活也开始与城市接轨,因此传统的单一目标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按照城镇化的要求进行创新。
(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了新的内涵
提高人的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以提高农民的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10]城镇化的过程也就是农民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传统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而且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许多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内容。城镇化后,广大农民不再仅仅满足于科普知识和法制常识,他们更需要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以及如何做好国家的主人。这就迫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要做出调整。
(五)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更加多样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的手段。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难题。特别是城镇化后的农民在居住条件、教育条件、工作环境等方面趋同于城市,农村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需求,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城镇化是一件浩大的工程,也是我国长时期内的一件大事,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在此过程中,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要与时俱进,适时变革创新。
(一)优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环境对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着重要影响。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各种环境因素的良性互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11]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里进行的,因此优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在农村的环境下来进行。主要是:经济环境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引导农民深入了解国情和国家有关 “三农”方面的方针政策,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秩序的完善,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城镇化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政治环境方面,坚持和完善农村各项民主制度,保证农民依法享有各项民主权利,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文化环境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建设特色的乡镇文化,同时要严厉打击农村的恶劣文化,铲除农村文化垃圾。这样才能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城镇化发展。
(二)更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转变观念,由“灌输”向 “引导”转变,扭转农村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去那种被动的局面,充分尊重农民思想自主性,努力实现由被动适应到主动学习的转变。[10]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身份已经发生改变,自我意识在增强,他们渴望主动地接受教育,渴望学习到更多的农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认识到这这一实际情况,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性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树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农村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仅要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还要适应农村传统文明向城市先进文明转变的需要,这就需要对农民进行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提升农民综合素质。[12]要 建立和完善符合城镇化需要的各种农村教育体系,要加大农村支教的力度,开展教育下乡、科技下乡、文化下乡等活动,只有这样城镇化才能真正顺利的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中国共产党有关 “三农”方面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结合新时期农村经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等工作一起来做。解决农村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只有农村生产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有说服力和感召力。[10]
(五)革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服务的。[13]在城镇化过程中,要结合奔小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等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方式方法进行革新。农民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革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村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革新输入了新的动力;城市先进文明与农村传统文明的融合,农民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姜爱林.论城镇化的基本含义[J].唐山经济,2003(3):101-103.
[2]姜爱林.论城镇化的基本含义及其特征[J].决策导刊,2003(3):11-15.
[3]禄松.云南贫困县城镇化问题研究[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19-27.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收入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村基础设施现状:皖省例证与政策选择 [J].改革,2012(5):5-22.
[5]翟坤周,陈秋雨,杨莉.我国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探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55-156.
[6]章也微.现阶段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7]谢启标.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考 [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45-52.
[8]王惠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1):109-114.
[9]张齐学.农村城市化与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J].探索,2002(4):122-125.
[10]胡银华.农村城市化与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当代教育论坛 (宏观教育研究),2005(7):79-81.
[11]孙伟.论环境与人的关系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02-103.
[12]杜爽.加快培育高素质新型农民的现实途径探讨[J].学习论坛,2008(12):56-57.
[1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73.
(编辑:程俐萍)
On the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Rural Urbanization
PENG Xi-bao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 037009,China)
Raising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to realize the third strategic target of our country.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On the one hand,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On the other hand,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promotes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But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urbanization,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countryside,the ru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to face challenges in the environment,content,concepts,objectives and methods,etc.The old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needs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so innovations are needed in these areas.
Urbanization;Farmer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novation
F323.22
A
1671-816X(2015)08-0778-04
2015-03-15
彭喜保 (1979-),男 (汉),湖南祁东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2012年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