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民利益表达长效机制的构建路径

2015-04-02 10:51:52王燕
关键词:利益农民政治

王燕

(南京农业大学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论农民利益表达长效机制的构建路径

王燕

(南京农业大学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当前农村社会的利益分化不断加剧,农民作为利益主体,其利益表达的意识日趋强烈,利益行为的社会效应有所增强,但由于现阶段利益表达机制仍不健全,由利益问题引发的矛盾较为突出,因此,必须构建和完善农民利益表达的长效机制,从制度、经济、文化、载体等方面采取措施,为农民利益表达行为的良性健康发展奠定必要基础。

农民;利益表达;长效机制;路径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的利益分化不断加剧,原先的利益格局、利益体系被打破,新的利益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在这一进程中,农民已分化为农业劳动者、农民工、乡村私营企业主、乡村知识分子、村务管理者等五大阶层 ,[1]作为利益主体,农民表达利益诉求的意识和愿望更强烈,利益行为的社会效应有所增强,但由于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利益分化、重组导致的利益矛盾已成为现阶段农村政治生活中的突出现象。要解决好利益问题和矛盾,就必须着力构建农民利益表达长效机制,因为建立科学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公正合理地整合社会利益关系、建构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也是有效地维护社会民众合法利益的重要机制。[2]构建和完善农民利益表达的长效机制最终是为了引导农民利益行为实现健康良性发展,从而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完善制度设计与供给,积极探索和开辟新渠道,为农民充分有效地进行利益表达提供制度支撑与空间

没有健全、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就不会有高水平的利益行为。利益表达机制的功能正是在于为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社会群体提供充分反映自己利益要求的常规性途径,让各种不同意见和对立性情绪尽情地发泄出来,避免它们不断累积而造成不可收拾的社会后果。[3]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也主张对社会成员开放足够多的利益表达渠道,“在一个民主系统中,这就意味着,要求的通道网络必须足够广大,能够把要求提高到有关公众面前加以讨论,也能引起政治领导人或政府的注意。”[4]由此可见,要解决好利益问题,首先需要提供和建设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

由于现阶段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在加剧,不同阶层在政治认知、利益行为能力和方式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因而在农民的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利益的实践中必然呈现出不同主体利益行为态度的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能力的高低之分,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度设计和完善的过程中,结合不同阶层的不同要求,体现出政治体系的开放性、吸纳性,使不同阶层的合法诉求都能在制度范围内得到维护,从而为农民利益行为健康发展提供良性的制度环境。

就当前农村的现实来看,在充分发挥现有渠道作用的同时,需要对现行制度安排及运行中不利于农民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利益的内容进行调整,并尝试建立新渠道以缓解农民非制度化利益行为。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农民享有真正的、充分的代表权。就现实情况而言,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民身份代表尚不足5%,这一状况和农民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重有着明显的差距。有学者指出,农民作为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群体,其生存和政治状况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整个现代化发展的结构和功能 。[5]因此,要解决好农民的利益问题,就必须适当提高农民代表的比例,还应结合农民阶层分化的现实,保证不同阶层农民都有自己的代表,为其利益表达和维护提供制度保障。

(2)探索和尝试公共事务协商民主制度,保障农民自主表达并维护自身利益。基层协商民主的兴起是农村民主政治生活的新现象,为农民以讨论和协商的方式获得共识并协调行为、进而维护自身利益提供了更为便捷有效的制度通道。当前浙江温岭等地部分村庄的民主恳谈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类似的实践探索有助于增加农民与基层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农民的讨论权和决策权也得以体现 。[6]在本课题组的调研中,江苏省溧阳市埭头村的 “参事制”颇有新意。所谓参事,主要是以自我推荐、群众推荐等方式推选出四到六名村参事,其主要职责是了解民情民意、参与和监督公共决策及执行,一般任期二年。自设置以来,每年参事议事均在10次以上,多次提出意见和建议。如2013年参事议事共计14次,提出的建议被采纳10次。通过这一平台的设置,村民所关心的利益问题有了良好的载体,“有意见,找参事”成为共识,村民表达和维护利益诉求的意愿和效果得到明显增强,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实现利益格局的和谐,应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协商民主制度的具体形式和程序。

(3)健全和完善农村信访管理制度,解决农民信访问题。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和程序,探索建立信访问题处理的反馈机制,通过网络或者电话等手段向利益相关方反馈问题解决的进度,避免非制度化行为或极端行为发生;改进信访机构工作人员的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坚决杜绝推诿、阻挠农民反映问题的不良现象;建立信访工作人员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农民对信访机构的信心,并从制度上对越级上访、个别接触等政治行为加以规范。

此外,还应支持和鼓励探索新制度、新渠道,如参与补偿机制可以使农民在无法正常参与时仍然可以维护自身利益,专家指导机制能帮助农民找到合适的利益行为渠道和方式,对话、旁听、协调会等渠道也可以尝试。只要有充足的制度化表达渠道并且能够畅通,农民的非制度化利益行为必定会减少。从实际出发,以落实农民的合法利益为立足点,用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倡导制度创新,将为农民利益表达制度建设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为农民利益表达长效机制奠定牢固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曾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7]缺乏物质基础的支撑,必然难以建设真正的民主政治生活,换言之,当基本的温饱问题还未得到解决时,农民自然无法有效地表达利益诉求。而经济发展能够造就参与型农民,形成经济发展→国家意识→参与义务→扩大参与的运行机制 。[8]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切实提高,在温饱和生存问题完全解决的基础上,农民才能更为理性和高水平地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避免非制度化利益行为甚至极端行为的产生。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首先要保证党和政府的利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农民的 “减负”;因地制宜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消解因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所产生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国家层面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使农民能够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真正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从而降低农民在利益受损后的消极参与或制度外参与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还应大力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鼓励经济的多样化发展。因为农村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也是农民真正融入市场经济大潮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将有助于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平等、自由、竞争的现代观念,体现在其利益行为中就是独立平等的民主意识和公平竞争的参与意识;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鼓励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经济多样化发展必然会促进农民之间经济联系的增强,因此,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各种经济组织的建设,引导其发展成为农民经济联合体的合格平台,从而为分散和消除农村宗族势力和恶势力内部经济联系创造条件,这样就能减少其在非制度化利益行为和恶性群体性事件中对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破坏,并将有助于调动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农民利益行为良性发展和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充足持久的动力。

三、健全和完善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提升农民的政治认知水平与政治实践能力,打造参与型政治文化

政治文明建设对农民利益表达行为的基本要求应当是自主、理性的行为,这就要求农民的政治认知和公民意识能够达到相应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文化教育水平直接影响主体对政治生活的认知,也间接影响其表达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列宁曾有过论断,“只要在我国还存在文盲现象,那就很难谈得上政治教育。”[9]因此,提升农民利益行为能力和水平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较为薄弱的现状,亟需加大对文化的投入,一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完善农村文化服务机制和机构,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建设文化站、农家书屋等途径丰富农民日常文化生活,增强文化素质,提高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发展的认识水平,为提升农民的利益表达和利益行为能力奠定文化根基;另一方面,还应着力培育和增强农民的公民意识,如通过文化作品感染人,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实际,创作出贴近农民生活的文化作品,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普法宣传、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这将有助于农民在实践中积累参政经验和政治知识,从而为其主动、理性地表达和维护利益创造条件。

利益表达长效机制的构建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制度支撑,同时还需要参与型政治文化与之相适应。所谓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指 “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有强烈而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并对自己作为政治体系成员的权利、能力、责任及政治行为的效能具有积极的认识和较高的评价”,[10]这一类型的政治文化有利于调动公民利益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公民的有序利益表达实践,并可以起到促进政治整合与政治稳定的作用,因此,政治文化建设是尤为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就现阶段实际而言,要营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就需要加强处于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以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吸收和借鉴两者的有益成果,摒弃消极因素和糟粕,这样才能有助于建设适合中国国情和特点的参与型政治文化。营造参与型政治文化还需要加强农民的政治社会化建设,塑造参与型农民。就当前农村实际情况而言,较为可行的途径就是村民自治的实践。在村民自治这一政治社会化进程中,农民普遍接受基本的民主训练,逐渐养成摆脱保守、消极的依附观念,强化了自身的主体意识、权利和法治意识等,并且对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增进了认识,表达利益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方式和手段进一步符合制度、规范的要求,从而使自身利益行为和政治参与的能力达到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

四、探索和创新农民利益表达的载体建设,引导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新兴媒体良性发展,使其成为聚合、表达农民利益诉求的有效载体

由于独立的、分散的农民个体没有合法的利益代表和代言组织,在与经济组织或政府机构之间进行利益博弈时,往往不具备应有的主体地位,谈判或议价的能力较弱,这一状况在土地征用、拆迁等活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可以充当农民与经济组织或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农民利益诉求的表达建立缓冲机制。此外,表达和维护利益的行为需要一定成本,其收益很可能小于主体付出的成本,按照理性人、经济人的假设,个体就有可能选择不作为或不参与。而如果以团体或组织为中介来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的话,就可以将利益行为的成本平均分摊,又能比分散的个体行为更能接近或实现目标。因此,通过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的发展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自己的代言组织。对于农民来说,通过参加组织,能够在实践中探索如何有效地进行利益表达、如何合法维护自身利益、如何通过组织与政府进行对话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使农民得到政治社会化的训练,提升自身的利益行为能力,增强对组织的认同感,还能降低其行为成本,提高其行为的效果。

就农村组织发展的实际而言,加强规范和制度建设,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是现实要求,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社团组织的建设,依法登记和管理,建立健全规范的社团、组织活动机制,引导其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发挥协调农村社会关系、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还可以鼓励成立农民协会、农民监督委员会等自组织,引导农民通过组织活动学会协商、合作与妥协,增强利益行为能力,在维护自身利益、管理和监督公共事务的实践中成为自主的、积极的利益主体,进而形成群体力量,增强农民阶层在政策制定和实施时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构建良好的组织主体。

新媒体则是当前农民利益表达和维护的重要渠道,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博客等载体及时交互的优势明显改变了农民利益行为的方式,其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利益的行为更加便捷和迅速,但新媒体、自媒体空间言论表达随意性放大、舆论导向不确定性增强等失范现象也可能对农民的利益行为产生误导,因此,既要重视新媒体环境对农民利益表达的影响,又要规范并引导新媒体良性发展,使其能够真正成为农民利益行为的有效平台。具体来说,应从政府、新媒体自身、农民等角度,采取综合措施为农民的利益表达行为搭建良好载体。首先要加快并完善新媒体立法,对新媒体空间的信息传播、网络政治行为等进行规范管理,抑制虚假信息的泛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引导新媒体规范化、有序化发展,营造健康的舆论空间。其次,政府应适应新媒体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施政环境的变化,充分重视其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的作用,积极主动利用新媒体来加强政府与农民的沟通,为农民制度化利益行为拓宽渠道,如开设社区微信群、官方微信公众号、官员微博等互动平台,发展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类网站、监督类平台等,使新媒体成为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为更合理的政治决策提供必要条件。再次,通过宣传教育等形式的活动,尝试微信、微博、博客、微电影、微视频等途径,多形式整合资源,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 “微”语言传播和介绍政治体系相关知识,通过大家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提高农民的政治认知水平和利益行为能力,从而使农民能够理性辨别信息,提高政治鉴别力,通过新媒体平台有效表达和维护自身利益。

[1]霍海燕.现阶段中国农民阶层的政治态度与价值取向分析 [J].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8-22.

[2]孙立平.和谐就是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N].社会科学报,2005-03-10(01).[3]李尚旗.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的困境和出路 [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1):80-83.

[4][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 [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45.

[5]潘军、张兴杰.新时期农民教育与农民政治行为的关系研究——基于教育政治学的视角 [J].浙江社会科学,2012(5):94-98.

[6]陈鼎.民主恳谈:生成于参与困境下的协商民主 [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8(1):13-18.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8][日]蒲岛郁夫.政治参与 [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56.

[9]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00.

[10]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63.

(编辑:佘小宁)

Research On the Way of Building Long-term Mechanism for Chinese Farmers in Expressing Their Interest Request

WANG Yan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95,China)

Chinese farmers being the subject of interests,their awareness of expressing interests becomes creasingly intensified,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ducts lead to the enhancement of social effe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interest differentiation in the current rural society.Due to the unsound expression mechanism and the protruding conflicts of interests at the present stage,a realistic path needs to be found to set up and improve a long-term and effective expression mechanism;meanwhile,various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from system,economy,culture,carrier etc.to lay necessary foundation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armers'conducts of expressing their interests.

Chinese farmers;Expressing the interest request;Long-term mechanism;Path

D422.7

A

1671-816X(2015)08-0757-04

2015-04-21

王燕 (1979-),女 (汉),江苏盐城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研究。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 (2014SJD079);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SKPT2014049);南京农业大学“思·正”学术基金项目(SZJJ201402);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14SWC-136)

猜你喜欢
利益农民政治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研究生法学(2020年6期)2020-04-13 07:59:46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能源(2016年3期)2016-12-01 05:11:17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36
利益链与新垄断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