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燕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山东省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韩晓燕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质量工程”是教育部促进高校提高教学质量而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山东省高校通过开展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等“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初步构建起了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相适应、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工作新平台,其间存在的问题及取得的经验值得进一步反思与总结。
山东高校;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策略思考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实施以来,高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9月,为全面贯彻国家和山东省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落实《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鲁教高字〔2011〕1号)①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2011年2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财政厅、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联合制定了《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突出“分类指导、内涵发展、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主题,根据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借鉴其他省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进山东省高等学校内涵提升计划,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制定了《关于实施山东省高等学校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鲁教高字〔2011〕9号),提出了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教学改革研究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教学名师评选和教学团队建设等实施方案,这标志着山东省“质量工程”建设的全面实施,逐步构建起了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相适应、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工作新平台,其间存在的问题及取得的经验值得进一步反思与总结。
(一)山东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截至2013年,山东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40所,其中本科院校64所(含12所独立学院),高职高专院校76所,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33个,其中高校29所,科研机构4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38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31.13万人。全省高等教育在校生(包括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和成人本专科)总规模为223.13万人,比上年增加7.4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8.6%。高等教育规模适度扩大,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且逐步转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之路。
(二)山东省“质量工程”的主要内容及进展情况
1.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
山东省自2006年开始在高校开展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旨在进一步优化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提升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截至2013年,共建成107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和73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使这些专业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进一步优化了全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提升了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
2.精品课程建设
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山东省也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人力、物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截至2010年,山东省国家精品课程总数达到182门,覆盖学校已达到45所;截至2013年,共有3061门课程被评选为省级本科高校精品课程,初步形成了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干、兼顾学科与专业分布,以校级精品课程为基础、省级精品课程为骨干、国家精品课程为龙头,涵盖不同层次、不同学科门类、开放共享的精品课程体系。
3.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
山东省于2007年出台了《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意见》(鲁教高字〔2007〕2号),确定“‘十一五’期间,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中分批建立10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争建设20个左右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系。”截止目前,山东省已有12个高校的23个实验区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还建有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5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作为国家“质量工程”的重要建设项目,旨在引导高等学校办出特色,全面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截至2009年,山东省有7所高校的8个实验区成功入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年山东省教育厅提出五年内将建设100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截至目前共确定46个省级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4.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2005年,山东省教育厅提出建立教师教学业绩与职务晋升、收入分配等紧密衔接的机制,把教授、副教授为本专科学生授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每学年至少为本专科学生讲授一门课程。通过评选表彰“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等,鼓励优秀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截至目前,共有42个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501个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此外,“泰山学者”建设工程的实施,极大提升了山东省高校凝聚高水平学术领军人物的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5.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
山东自2009年启动省级双语教学师范课程建设,以不断提高高校的双语教学质量,逐步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接轨的、符合我国实际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截至2010年12月,共有14所高校的19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31所高校的61门课程被确定为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上榜课程都将获得一定额度的经费资助,以加大双语师资的培训与培养,并聘请国外教师和专家来讲学。
6.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
目前,山东省各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资源网站。2007年,山东省加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山东省中心建设,为省内高校图书馆安装配置了“校园网外电子资源访问系统”和“随书光盘管理系统”,以提高文献图书资料的利用率。2011年,又进一步在全省高等学校推广应用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根据山东省高校的地域布局、专业特色、服务能力等情况,设立济南、青岛、烟台、曲阜、泰安、淄博和聊城等7个地区服务中心,为本地区的高等学校提供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宣传培训和技术支持等服务。近年来,在省高校图工委的领导下,还积极建立了全省图书馆联盟,在全省高校图书馆初步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配置精良的文献收藏系统和数字化文献传递服务系统,并且逐步与CALLS接轨,成为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献信息保障系统的一部分。
通过以上“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山东省高等学校质量内涵进一步提升,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教学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初步构建起了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相适应、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工作新平台。
(一)高校品牌效应和专业特色明显加强
山东省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立项建设成效初见。如青岛大学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山东农业大学的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山东建筑大学的土木工程、原山东经济学院的会计学等专业,在教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已逐步树立品牌效应,凸现特色优势。一大批专业通过改革创新,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专业教学改革的示范基地、专业教师的进修与培训基地等。
(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格局初现
山东省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已覆盖十多个学科门类,加上各高校数千门的校级精品课程,涵盖不同学科专业、开放共享的精品课程体系已基本形成。如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都精心设计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课程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大量的图片资源成为网站一大特色。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精品课程《工程材料》、山东理工大学的精品课程《画法几何级工程制图》点击率都高达15000次以上。此外,许多高校课程网站还设立BBS等互动区,学生课堂讨论、教师辅导答疑和师生学术探讨等均可依托网站有效开展,成为校内外本科生、研究生学习课程的园地。山东省内各高校还尝试建立多种合作机制,搭建高校合作交流的公共平台,开展诸如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高教管理等多方面合作。
(三)高校实验教学条件显著改善
2006年,山东省属高校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现零的突破,青岛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及省内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覆盖理学、工学、农业、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近30个学科类别。通过各级示范中心建设,不仅山东高校实验教学条件得以较大改善,更重要的是,各高校以此为契机加大实验教学资源整合力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教学实验室以专业甚至教研室为基础,小而全、重复建设、利用率不高的情况。
(四)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广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课外科研活动,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近年来,山东省大学生优秀学生科研成果日趋增多,一批高水平的学生科研文章在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许多论文被SCI、EI、ISTP等收录,有的学生科技成果受到企业青睐并产生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2006年,山东大学作为全国第一批10所试点院校之一进入“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2007年又成为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正式实施60所高校之一,迄今获得经费230万元,资助项目266个。2010年,原山东经济学院参赛作品《山东润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终审决赛中荣获金奖,不仅实现了该校参加“挑战杯”竞赛的历史性重大突破,也是山东省属高校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十二年来首次获得金奖。
(五)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健全
截止到2007年,山东省共有31所本科院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专家组对山东省高校以评估为契机,加强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山东省不断完善评估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独立、自主的专门评估、认可机制,积极推进建立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统计、分析和定期发布制度。建立专业评估标准和办法,加强对学科专业的管理和评估,特别注重对新设专业和布点较多专业的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适度向社会公开。此外,高校教学质量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也逐步完善,省内高校纷纷建立和完善校内教学工作制度,成立督导组、巡视组等教学督导机构,其中以烟台大学成立的教学督导与评价中心颇具代表性,由此形成分析、评价、反馈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进一步加大“质量工程”的宣传力度和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总体来看,现在山东省高校优质教学资源总量远远不够,同时,也存在现有优质资源闲置、共享不力的现象。应当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等媒介,在一段时期内培养和建立起“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及信誉度,引起全校师生对于建设项目的高度关注。此外,还应积极创新山东高校优质资源共享模式,以“循序渐进、区域集约化、市场有偿化”原则为引导,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开放高效、机制健全分层次协作的共享平台,实现为教学、科研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下,促进优质资源的再造,实现优质资源快速扩充,使弱者变强,优者更优,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质量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质量工程”的主体在高校,但工作基础主要在于一线教师的广泛参与。为争取更多高层次项目,高校往往前期集中校内优势资源,组织少数高水平教师参与,以保证申报工作顺利完成。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与做法,无疑会挫伤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教学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质量工程”的实施,仅仅依靠少数教师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广泛发动教师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质量工程”建设中,才能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到实处。因此,各高校应积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支持、鼓励广大教师参与立项申报、建设实施和教学科研工作。
(三)进一步健全科学、合理的项目评价标准和考核要求
由于前期时间紧张、申报任务繁重,高校通常把做好申报立项视为首要工作,而项目申报成功后的建设工作往往随时间推移被淡化忽视。所以,在采取“专业申报、专家评审、学校确认、学院建设、定期督查”方式的同时,建立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是“质量工程”建设的有力保障。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建立主管部门——高校——院系——负责人的多层管理体制;其次,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价长效机制,制定切合实际的经费保证体制,避免出现“专业建设重申报轻建设”、“经费使用重审批轻监控”等问题。通过项目实施,真正发挥“质量工程”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将广大教师、学校领导的精力引导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来。
[1] 李斌.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达到预期目标[N]. 中国青年报,2010-7-10(1).
[2]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山东省高等学校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http://www.sdedu.gov.cn/sdedu_zxwj/201109/t20110930_97985.htm.2011-09-23.
[3]2013年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dedu.gov.cn/jyt/jygk/A0901index_1.htm. 2014-2-28.
[4]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推广应用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通知[EB/OL]. http://www.sdedu.gov.cn/sdedu_zxwj/201107/t20110707_93951.htm.2011-06-29.
[5]山东大学.山东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http://www.bkjx.sdu.edu.cn/ReadNews.asp?NewsID=3977[EB/OL].2011-09-20.
[6]吴良.关于“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践[J].纺织教育.2011,(04).
2014-09-23
* 本文系原山东经济学院教改课题“我校质量工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韩晓燕(1979-),女,山东济南人,山东财经大学讲师。
G642.0
A
1008—3340(2015)02—007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