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危机与对策

2015-04-02 00:24邵艳芬常庆伟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对策

邵艳芬, 常庆伟

(1. 沈阳大学 美术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1; 2. 鲁迅美术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4)



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危机与对策

邵艳芬1, 常庆伟2

(1. 沈阳大学 美术学院, 辽宁 沈阳110041; 2. 鲁迅美术学院, 辽宁 沈阳110004)

摘要:通过追踪近些年来用人单位对鲁迅美术学院、沈阳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与应用能力的调查,总结出现存就业危机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艺术设计; 本科毕业生; 就业危机; 对策

一、 危机之一 :学产研关系的脱节

1. 关于“学”

“学”主要是指学生在学校接受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操作学习,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有针对性的自学知识范畴。学校的教学设施、学术氛围,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课业考察措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的效果。单从学生的“学”来看,“在功利性的学习过程中,那些虽然是学生美好心灵和人格修养生成必不可少的人文教育课程,由于被学生视为无用而被冷落和忽视,从而造成有些大学生有学历没人格,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1]所以,没有文化的设计失去了设计的真正内涵。从学校的教学来看,很多高校没有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于经费或其他原因很少输送教师去更高层次的院校学习交流,更多的院校没有自己的生产工厂和实习车间。原有的学科体系已经难以适应社会新行业的发展,学科的僵化老化使大量毕业生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可见,学生功利性的“自学”与高校僵化陈旧的“教学”直接影响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未来就业。

此外,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学”的不够。我国率先进行毕业生创新、创业教育20世纪80年代末期始于清华大学,“创业教育”一经提出,即得到世界劳工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教育署等社会组织的大力倡导。20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声明“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只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大学生创业出现的问题,实际上暴露出的问题是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

2. 关于“产”

“产”是指艺术设计作品、艺术生产的产品为社会所用。由设计作品转化为产品,如何让设计进入市场并且和社会需求相吻合,这既涉及成本问题,也涉及技术能力问题,具体表现为对产品生产的材料、结构、节能、环保、市场的需求量以及对制造业动态的掌握等方面,这些因素应始终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当中。辽宁省乃至全国其他美术院校由于种种原因很少为学生建立自己的实习车间或工厂,目前辽宁省内各美术院校的工业造型设计专业学生的作品,一般到校外工厂代加工。学生很少做市场的具体调研,学生的设计作业更多关注产品的外观、空间环境的艺术风格以及视觉传达的审美性,等等,导致学生对材料、制作加工、产品价格以及市场需求了解的甚少。

目前的设计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链接的系统。由作品--产品--市场,首先应考虑的是产品是否具有可生产性和可推广性,并与工厂的批量生产相链接,同时又要关注艺术设计与工业生产结合问题。艺术生产的体系化对艺术院校设计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能力要求。

3. 关于“研”

“研”是指高校对设计学科的科学研究和设计产品的研发。 高校不能只传授知识给学生, 而是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将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作为核心任务。 要站在学术前沿,大力提倡科学研究, 鼓励教师、学生深入市场第一线, 充分了解、把握国内外科研的新动向、新信息, 不遗余力地进行科学研究, 加快设计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 缩短和国外的差距, 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学”“产”“研”三者本应该是相互依存、共生互补的关系,其中“学”是基础,“产”是目的,“研”是手段,三者只有密切联系、有机互补,才能相得益彰。但从调查材料分析来看,在众多高校这三者之间基本没有多大联系或联系不够紧密,甚至处于严重脱节的境况,这是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现状的首要危机。

二、 危机之二 :综合知识素养的匮乏与单一

1. 综合知识素养的匮乏与单一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艺术设计学科成为中国美术教育的热点,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都开办、扩办艺术设计专业,同时很多综合性院校新开设的美术专业也多为设计学科,就连以“纯美术”教学为主的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也重新增设了“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由此可见设计专业受到了诸多院校的格外重视。然而,问题相伴而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课的分数要求相对较低,因而报考美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对于文化课成绩较差的高中生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由于这些学生文化课基础不好,只是在美术高考班进行短时间的应急突击培训,导致他们文化课基础和美术设计基础两个方面都存在致命的弱点。这种由入学之时“胎生”带来的问题一直蔓延到高校学习阶段。

伴随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对2012年度沈阳大学部分在校生的调查问卷来看,“电子阅读成为主流,‘宅’文化盛行,学生的阅读和自学时间均有所下降,学生购买书籍的开支所占比重降低。”[2]传统的阅读习惯原本是学生获得丰富的文史哲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的纸质媒体却与人们的感情日益淡化。加上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不足和学生自身的“胎生”因素最终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单一和匮乏。这种知识“偏食症”造成绝大多数学生学术上的营养不良,难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就不足为怪了。

2. 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存在许多弊端

从近几年到高校面试和任教的艺术设计专业青年教师来看,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样存在许多弊端。凭关系进高校是其中弊端之一。很多青年教师技能技巧操作一般毫无疑问,但是综合理论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成为其授课时的瓶颈。一些老教师麻木了日常的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多年不加更新、扩展,导致知识的陈旧过时。大部分中年以上的教师对日益更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软件操作难以胜任,这必然影响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以上因素直接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知识素养的匮乏与单一,也是造成学生就业难的第二大危机。

三、 解决之道:有指向且可行的对策

1. 适时调整学科体系

就目前各美术高校来看,原有的学科体系难以适应社会新行业的发展。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必须改善陈腐的学院“教学”和学生功利性的“自学”,在设置专业和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把教学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学校应该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调整更新僵化老化的专业课程设置,每三到五年就应该修订一次教学大纲,依据人才市场的动向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各高校应向学生深入贯输强化专业理论和人文学科知识的重要性,调整脱离实践、陈腐闭塞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克服功利性的“自学”心理,积极为学生创造提供社会实践的参与机会,实现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向统一,为他们走向就业岗位提前铺设求职之路。

此外,为弥补学校的学科建设不足,有些专业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或定期授课,“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老一代教育家都是身兼几所学校的教授,第一学期在北京上课,第二学期有可能到杭州上课,教师的流动无疑能带来新的信息,国外的大学很多都采用这种聘请方式。教学效果好就聘用,不好就不聘,实现人才的社会化共享”[3]。

2. 协调改善“学”“产”“研”的关系,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是实现学生“学”的质量保障。各艺术设计专业院校应该加强高精尖人才的引进和教师轮流的培训、研修,打破行业垄断,强化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学术特长。当学校作为人才的加工厂向社会输送“学生产品”的时候,如果只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必然会导致毕业生就业率的下降。

由“设计作品”过渡到“工业产品”,可以邀请企业家、消费者到学校来,邀请工厂的工程师、设计师走入大学校园和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师生进行对话;反过来也可以让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提前到工厂去,深入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制作过程,以增强艺术设计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进而提升艺术设计产品的实用性和对产品价格的控制。设计人员、企业生产、消费市场应有机整合,实现设计产品和企业、消费群体实现直接接轨。尝试在艺术院校开设理工科知识课程,如把工业产品外观设计与工业机械原理知识结合,使产品的艺术性与科学性,审美性与实用性完美统一。

3. 通过各种手段培训提高教师,打造教学“强将”

整个教学中影响学生最直接的是美术教师。“当文化的气候缺乏精神的价值,有大量的作品一方面说明了视觉上的才华与技巧,一方面也令人叹息地说明思想的浅薄。艺术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对抗这种文化的干旱,而这一任务又基本上依赖于在艺术殿堂本身引领创作的那种精神。”[4]美术教师就是这种精神的引领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强化自己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

在技能操作方面,专业教师自身应重视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的统一,以及对最新设计动态信息的把握,到生产工厂、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各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输送教师去更高层次的美术院校交流深造,并且针对学科建设为教师提供提高技能技巧的实践机会,打造教学“强将”,培养学科带头人,力争使教师队伍站在设计的最前沿。

4. 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

随着就业环境与技术要求的不断变化,用人单位对高等美术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复合化、综合化。如果没有全面的知识素养和设计技能,必然难以被社会所接纳。为了应对就业难的问题,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必须调整思路和心态,在努力提升艺术设计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全面加强专业理论及人文知识素养。以鲁迅美术学院为例,用人单位对该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体现在:其一,重视美术创意渊源、理论依据和对作品的可行性报告分析;其二,重视综合理论素养以及与之相应的技能技巧表现。鲁迅美术学院近几年多次召开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见面会,通过这些见面会的历练,很多毕业生普遍认识到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对在校求学期间没有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从学校教学角度讲,学校相关部门也在逐渐调整本科教学当中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比重,增设比如艺术管理学、艺术交往学、设计创意学等学科内容,将公共外语课向专业外语课倾斜,加大计算机实践操作力度,强化艺术史、设计史等课程内容的教学。在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方面,把就业与创业指导规划到本科日常的教学范畴内,增加课时量,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就业与创业的相关知识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毕业前强化对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训,增强在校学生就业的紧迫感,为毕业生走向社会参与就业竞争扫清障碍。

5. 注重实践,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

早在20世纪初期,有的学校就已经建立了由担任技术教育的导师和担任艺术形式教育的导师两部分人员组成的教育教学体系,并建立了自己的工厂、车间,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同时也为学生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与空间。目前辽宁省只有鲁迅美术学院拥有学院的艺术工程总公司,承揽艺术馆、博物馆以及大规模的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以及大型壁画、雕塑等的设计制作任务,学院的各系部专业教师大多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很多优秀的毕业生由导师“传”“帮”“带”参与设计项目的实施并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沈阳建筑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院系教师也分别建立了部门或个人的工作室。但是,更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到社会上的一些小公司兼职。学校应加大对人才孵化基地的建设,带动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形成学校与企业共享、共赢的合作关系。

四、 结论

尽管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系Andrew Abbott教授“否定教育有未来的目的,否定了教育意味着学习一些特定的内容,推翻了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学某些具体的内容的看法”,认为“教育不在于内容,甚至不在于能力,它是一种心灵的习惯或者思维方式。受教育是培养一种给我们观察到的任何事件和现象找到新的和不同的意义的能力。”[5]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美术教育的办学方针必须是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应用型美术人才。落实这一方针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内容,强化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与专业综合知识素养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使学生实现顺利就业,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要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就业,那么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就没有尽到自身的责任,这样的培养模式必然没有前途。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它要求打破学科界限和行业壁垒,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向,因此,必须改变教育理念,将“学”“产”“研”三个环节有机整合,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知识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祖国设计事业的繁荣昌盛而高歌猛进!

参考文献:

[1] 王长乐. 我们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大学教育目的[J]. 高等教育研究, 2006(1):88.

[2] 王咏梅. 从大学生的阅读习惯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5):68.

[3] 程明太. 美术教育学[M]. 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0:280.

[4] 鲁道夫·阿恩海姆. 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 郭小平,翟灿,熊蕾,译.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8:431.

[5] Andrew Abbott. 大学教育的目的[J]. 开放时代, 2004(11):38.

【责任编辑张跃双】

——————————

Employment Cri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rt Design Major Graduates

ShaoYanfen1,ChangQingwei2

(1. College of Fine Arts,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1, China; 2. Luxun Academy of Fine Arts, Shenyang 110004, China)

Abstract:By tracing the employers’ survey in recent years on employment needs and application capabilities of art design graduates of Luxun Academy of Fine Arts,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and so on, the reasons for the employment crisis are summarized, and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Key words:art design; graduate students; employment crisis; countermeasure

文章编号:2095-5464(2015)01-0103-04

作者简介:彭小亮(1983-),男,湖南邵阳人,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教师。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资助项目(09K079)。

收稿日期:2014-10-30

中图分类号:G 646

文献标志码:A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Nirvana涅槃》
《星.云.海》
《花月夜》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