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巧宁
普通外科是医院内手术开展的最主要科室之一[1],其面临的疾病范围较为广泛,并且手术操作的各项环节均与病患健康程度存在密切关联[2]。普外科手术中主要以腹部手术最为常见,而腹部手术操作潜存的院内污染风险较高[3],使得病患发生术后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不但会降低临床手术疗效,甚至会加重患者病情程度[4],也使得住院时间与相关费用明显提高。本次研究旨在分析普外科手术的常见感染情况以及最佳的临床预防护理措施,通过对2组手术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感染预防护理,在统计学分析处理后判定相关感染预防护理的有效性,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684例手术治疗患者均为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普外科所收治,随机将样本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2例。试验组男229例,女113例;年龄4~78岁,平均年龄(46.21±10.22)岁;腹部手术183例,外伤性手术69例,颈部手术51例,其他39例。对照组男233例,女109例;年龄5~79岁,平均年龄(45.83 ±10.65)岁;腹部手术180例,外伤性手术66例,颈部手术58例,其他38例。组间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首先针对所有病例均开展术后感染调查分析,其术后感染的具体评判标准采用卫生部制定的《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5]。统计2组病例的手术切口类型,依据不同切口的感染发生率来评估手术切口与感染发生的相关性。记录2组病例术后感染发生的具体部位,通过不同部位的实际发生几率,评估普外科手术后最需关注的感染部位,并合理分析预防护理措施。
1.2.2 护理方法:对照组病例仅行围术期常规护理。实施手术前对病患与家属均需开展全面的健康宣教工作,将外科手术方法与过程完整交代,并注重加强术后效果的强调工作,为病患增加治愈信心。围术期均需给予正确的心理抚慰,全面消除患者面对手术与疾病的负性情绪状态。术前全面准备手术器械,术中辅助手术医师开展相关工作,术后完善病情监测与并发症观察。针对存在术后感染事件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给予对症干预措施。试验组病例的基础护理与对照组相同,并以此作为基础干预再增加感染预防护理内容,其主要实施方向如下。
1.2.2.1 切口感染预防干预:①术前准确评估病患机体状态,个人体质较差者需适量补充维生素与蛋白质,建立切口感染预防的基本措施,在提高病患机体状态的同时促进抗感染能力的提高。②保证良好的手术室消毒工作,定期开展室内消毒灭菌处理,针对手术相关器械给予正确的无菌管理措施,明确各器械的具体灭菌、消毒以及保存方式。在科室内设置无菌管理专人,并在手术开展前30 h增加1次消毒工作。③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制定感染预防责任制,开展手术时由责任护士实时观察护士工作的合理程度,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手术实施过程中确保手术野皮肤的干净与无菌,保证相关器械回收与血迹擦拭的及时性,最高程度避免切口感染事件。④所有手术物品务必在术前全面准备,术中对病患开展翻身等操作时需保证轻柔、缓慢。合理减少手术室内人数,避免发生两手术室的穿插走动。增加医护人员的清洁卫生意识,术前严格依据标准完成个人清洁处理。
1.2.2.2 引流管感染预防干预:①针对留置引流管患者需要给予定期观测,首先在术中留置过程中保证操作的无菌性,确保有效的固定措施避免发生引流管脱落情况。术后保证有效的引流管观察,将相关注意事项详细交代,避免发生局部扭曲与受压降低管内通常程度。护理人员需格外关注病患引流液的实际表现,如存在引流液增加、颜色偏红以及性质改变等情况及时遵医嘱给予处理。②严格宣教留置引流管时的床上与床下活动方法,要求患者尽量保证管体的稳定性,发生脱落状况立即进行置管。③术中给予止血填塞物患者则需要在术后3 d内完成纱布去除或更换措施,单纯留置引流管者也应在3 d内将导管去除,避免由于留置时间过长而引发的感染情况。如患者存在病情限制,无法按时去除导管,需要格外给予导管转动处理,防止压迫时间过长而继发局部感染与损伤。
1.2.2.3 肺部感染预防干预:①建立舒适安逸的病房环境,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中。同时,室内严禁鲜花摆放,抑制病患呼吸道的不良反应。手术实施前给予良好的保暖操作,指导多选择高蛋白的食物,进而提高机体抗体能力,避免出现感冒等不良事件。对患者讲解正确咳嗽方法,切勿出现大量痰液积存增加肺部感染细菌的几率。②手术实施前需综合病患机体状况来完成肺部感染的相关评估工作,如病患长期吸烟、存在呼吸道病史或抵抗能力较弱,需增加预防关注程度,并及时清洁呼吸道,要求戒烟,综合降低感染几率。③手术结束后充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依据情志表现与呼吸状况作为肺部感染的早期判定依据。同时开展肺部听诊,明确呼吸音状况,并取保良好的呼吸道畅通。特别针对全身麻醉病例,在去除口腔管道前应将分泌物质完全洗出。休息阶段保证患者处于侧卧位,避免分泌物质进入至肺部中。针对病患的呼吸与血压饱和度开展严密的监测,确保及时了解肺部感染状况。输液期间也需关注输注速度,避免由于速度不合理引发肺水肿。视患者的恢复状况合理开展早期活动,促进胸腔内残余气体与血液的排出,全面预防肺部感染情况。
1.3 感染事件诊断标准 (1)切口感染:患者术后表浅切口存在明显的红肿与疼痛,或伴随脓液分泌,皮肤分泌物实验室培养实验结果呈阳性则可明确诊断存在表浅切口感染;术后采用穿刺引流在切口深层皮肤获取脓液,或伴随明显发热表现,切口部位存在不适感,病理实验证实细菌感染可诊断为深层切口感染。(2)引流管感染:术后引流液颜色与性质均发生改变,实验室病理学检验存在病原菌,或引流管周边皮肤与软组织发生受损。(3)肺部感染:术后存在咳嗽与咳痰表现,肺部听诊明确表现出湿啰音,白细胞水平显著增高,痰液病理学实验证实存在病原菌。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术后感染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2.05%,腹腔感染率为0.29%,泌尿系统感染率为0.29%,肺部感染率为1.17%,总发生率为3.8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术后感染事件中主要以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最高。见表1。
表1 2组术后感染比较 n=342,例(%)
2.2 2组术后感染程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中轻度感染几率为2.92%,中度感染几率为0.88%,其感染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感染程度比较 n=342,例(%)
2.3 684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 2组样本中三种类型切口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几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Ⅲ类切口的感染发生率最高。见表3。
表3 不同切口类型的切口感染发生率
普外科为医院的主要组成科室之一[6],其治疗的主要方式为外科手术[7],所面临的疾病分布于胃肠、胆道、肝脏以及乳腺等多方面[8]。由于普外科收治患者的人数庞大,使得该科室的感染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9]。Fiorio等[10]的研究表示普外科手术病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最高,并且手术切口类型与开展时间均与感染发生存在密切关联[11]。而肺部感染、引流管感染等相关事件也均有发生[12],为进一步确保病患术后的安全程度,笔者针对本院普外科手术患者开展临床观察与研究。同时针对342例病患采用了感染预防护理干预,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把关护理质量,密切监控手术室的无菌操作流程、空气质量保障及术后伤口护理,有效防止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准确评估患者身体情况及病症程度,针对需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努力营造舒适温馨的病区环境,确保在院期间得到充分休息。针对外伤患者,护理人员给予更为细致的清理创伤部位,避免杂物残留诱发感染及其他后遗症。所有操作均需严格遵从无菌操作流程,提高伤口敷料的更换频率,避免细菌滋生造成感染[13]。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方式,分别对常规护理与感染预防护理患者开展临床比较。经试验结果表现2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均以切口感染最为常见,同时腹腔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与肺部感染也均有发生。2组患者不同感染几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而感染总发生率比较试验组同样具有显著优势。证实围术期开展感染预防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病患发生术后感染的几率,与孙慧博[14]的研究结果相同。同时,试验组中感染患者主要为轻度与中度,无重度感染患者,其感染严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感染预防护理措施在避免感染事件发生的同时,也能够大大降低院内感染的实际程度。本研究同时证实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术后最为常见的感染类型,经临床观察可见三种切口类型的感染发生几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Ⅲ类切口的发生率最高。殷陶[15]的研究中也存在相同结论,进而指导临床开展外科手术过程中需要对Ⅱ类与Ⅲ类切口给予更高的关注程度。
综上所述,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几率较高,针对患者开展感染预防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的几率与严重程度。
1 应学清,徐立新,吴方华,等.围术期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428-429.
2 唐叶秋,归莱,殷卫清.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对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影响.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13,23:6089-6090.
3 Marchant MH Jr,Viens NA,Cook C,et al.The impact of glycemic control and diabetes mellitus on perioperative outcomes after total joint arthroplasty.J Bone Joint Surg Am,2009,91:1621-1629.
4 Bernstein TE,Endreseth BH,Romundstad P,et al.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 as a prognostic factor in rectal cancer.Br J Surg,2009,96:1348-135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医学杂志,2001,81:314-320.
6 吴琛,冯薇,乔美珍,等.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808-2810.
7 Fullum TM,Ladapo JA,Borah BJ,et al.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and economic outcomes between open and minimally invasive appendectomy and colectomy:evidence from a large commercial payer database.Surg Endosc,2010,24:845-853.
8 宋静,王乐秋,朱秀丽,等.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22:137-138.
9 饶珠峰,马忠才,李兴艳,等.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645-647.
10 Fiorio M,Marvaso A,Vigano F,et al.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in an Italian surgical ward:a prospective study.Surg Infect(Larchmt),2009,10:533-538.
11 Kim ES,Kim HB,Song KH,et al.Prospective nationwide surveillance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after gastric surgery and risk factor analysis in the Korean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System(KONIS).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12,33:572-580.
12 马红秋,张韧,邵宜波,等.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干预的效果分析.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12,22:2642-2644.
13 周秀娟,高建萍.预防手术室相关感染因素的护理干预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426-427.
14 孙慧博.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效果分析.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8:747-749.
15 殷陶.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与处理.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