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伟 刘幸
摘 要:赫哲族是居住在三江流域的古老民族之一,古代时为了适应严酷的自然地理环境而创造出独特的鱼文化。随着人类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逐渐提升,赫哲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鱼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关键词:赫哲族;文化产业;鱼文化
中图分类号:F834.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045-02
赫哲族主要聚居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乡和八盆乡、佳木斯市郊区敖其镇,人口稀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民族文化多样。但其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文化传承受到威胁,开发层次低,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文化产业。开发赫哲族文化产业,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并进一步发挥民族文化的潜在价值和优势,使其在保持单一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融入新的时代元素,更具时代性,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
一、赫哲族鱼文化的起源及发展
赫哲族是一个不断迁移的民族,其迁移的足迹遍布黑龙江流域,南至松花江、乌苏里江上游,东至库页岛沿海的广大地区。在这片辽阔的三江流域,自然环境独特,气候寒冷,不适宜纺织作物和粮食作物的种植。而这里优越的水域环境提供丰富的水资源产品,使得赫哲人必然要“食鱼肉、穿鱼皮”,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别具一格的鱼文化。在赫哲族衣、食、住、行乃至精神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同鱼业生产密切相关,穿鱼皮服、用鱼皮制作工艺品、食鱼肉是赫哲族的一大特色[1]。任何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随着历史的推进,外来文化不断进入赫哲族社会,现在赫哲族的产业和当地的汉族一样,以农业为主,渔业反而成为了一种副业,一些赫哲人还同时经营旅游业和服务业。虽然现在赫哲人还保持爱吃鱼、能喝酒的饮食特点,但其衣食住行的习惯早已无异于汉族。主流文化的推动和所需环境的变化,使得赫哲人传统鱼业文化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2]。
二、赫哲族鱼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民族是存在的根本,文化是发展的灵魂,赫哲族的鱼文化就是赫哲族的灵魂,是赫哲族传统文化中不可遗失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赫哲族的传统鱼文化并不是将赫哲族过去的传统文化完整的保护和传承,而是提取其中积极的、精华的文化。赫哲族是鱼文化的创始者同时也应该是鱼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和发展者。在发展过程中,赫哲族实行了产业转型,打破了赫哲族古老渔猎生产,转变为以农业为主,以捕鱼和狩猎为辅的多种经营道路。产业转型并不意味着赫哲族传统鱼文化的完全灭绝,我们可以对转型后保存下的鱼文化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和传承,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保护文化,在保护和发展中实现赫哲族鱼文化的再创新。
三、赫哲族鱼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规划思路
(一)赫哲族鱼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产业发展在鱼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认识不足
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体现出了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发展赫哲族鱼类资源的文化产业并不只局限于经济利益的获取,同时要兼顾鱼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发展文化产业,将文化产品放到市场中进行交易,可以对赫哲族鱼类文化进行宣传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可是赫哲族聚居区的一些文化产业部门并没有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保护文化资源的一种工具,而是单纯依靠文化产品的销售获得经济利益。
2.缺乏对鱼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
关于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应包括产业发展的定位、目标、重点产业、发展步骤、相应措施等方面。目前赫哲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多数文化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层次低、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开发程度较浅、市场不够成熟等一系列问题正在困扰着赫哲族鱼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总结上述问题,赫哲族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正是因为缺少总体的规划,没有制定出具体的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和发展的重点产业,多数企业正处于自发、盲目的发展状态。
3.鱼文化传承人才断层
赫哲族人讲赫哲语,但没有文字,一切习俗和文化只能靠口口相传。而现如今赫哲语早已丧失了实际使用的功能,汉语成为了赫哲族人日常生活的主要语言,在赫哲族聚居区能流利讲赫哲语的人已经寥寥无几[3]。语言是文化的根本,赫哲族语的逐步消失必然会影响到鱼文化的传承,文化传承的链条正因为语言的逐步消失而日渐淡化,老一辈的文化传承人也终将逝去,新一代的文化传承人使命艰巨。
4.鱼文化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目前,赫哲族产业结构具有产业层次低、单一,产品结构趋同,民营经济不发达等特征。具体表现为:一是种植业所占比重过大,以大豆 、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为主。街津口乡政府一直本着以农业为基础,林业、牧业、渔业综合经营的经济发展模式,渔业已经成为了一种副业[4]。二是旅游业收入虽然有量的增加,但受行业的趋同性、季节性等因素限制,致使利润空间有限。赫哲族聚居区主要从事第一产业的生产,在街津口地区还没有专门从事鱼文化产业生产的公司或机构,其他聚居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还没有形成规模,这体现出鱼文化产业的滞后性。
(二)赫哲族鱼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1.赫哲族鱼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赫哲族鱼业文化是以捕鱼为基础,以捕鱼行为所派生出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等为支点,涵盖物质世界和精神生活的总和[5]。在日常生活方面,他们以鱼为食,开创了刹生鱼、全鱼宴等为代表的食鱼文化;以鱼皮为材料,制作了以鱼皮服饰和手工艺品为代表的装饰文化;以鱼骨为原料和工具,加工制作了各种生活用品。在精神生活方面,赫哲人从捕鱼生活中获得灵感,创作了多种体现捕鱼生活的歌舞、故事等民间文学作品,包括《依玛堪》和《嫁令阔》等。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展现了该民族鱼文化的独特魅力。
2.赫哲族鱼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十二五规划要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佳木斯市郊区敖其湾赫哲族文化产业园区已经被列入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同时该文化产业园区被命名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
(三)赫哲族鱼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完善产业发展规划
赫哲族的鱼文化包含着物质生活中的鱼文化、精神生活中的原始宗教信仰、艺术创作、生活实用等成分。包括以刹生鱼、全鱼宴为代表的食鱼文化;以鱼皮衣、鱼皮鱼骨饰品等为代表的装饰文化;以信仰鱼图腾和文学作品中赞美鱼为代表的精神层面文化。在众多的文化中,以鱼皮饰品和食鱼文化最具代表性,在社会上的认知度比较高,同时也最容易进行产业化发展。笔者认为,应重点发展鱼皮饰品的产业化发展,以鱼皮饰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基础,带动其他文化的发展。确立发展目标并制定发展步骤,先培育龙头企业的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品牌并开拓市场,一步步推动产业化的发展和文化产品的销售。
2.提升产业文化内涵
文化产业是通过产业化手段来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和自身发展,其中要协调好两者的位置关系,在保护和拯救文化的同时把赫哲族文化转变为经济价值,以经济手段实现文化的保护、继承、传播和发展,进而创造经济效益。文化产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内涵的竞争,是如何把一种文化所蕴含的精华部分附加于文化产品中的竞争,这就需要对文化内涵做深层次的分析,提升产业的文化内涵。赫哲族鱼文化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区别本民族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是企业竞争中所必须去比拼的一部分内容,同时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特殊优势。所以,在产业化过程中要注意文化内涵的发展,在产品中注意体现本民族的文化精华,在追求时尚的同时要注意民族特色的展现,决不能歪曲赫哲族文化淳朴自然的本质,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3.注重产业市场开发
赫哲族鱼文化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但实现其经济价值的市场却很小。考虑其聚居地的地域闭塞性因素,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把产品拿到市场中去,把产品放在购买者的市场中,产品要走出去,走出黑龙江、走出东三省、走出中国,而不是放在生产地等待购买者的购买。在发展横向市场的同时,也要注意纵向市场的开发,即产品要迎合不同的消费人群。鉴于现阶段“网购”热潮的兴起,可以开发面向青年的挂饰、首饰、着装、背包等的赫哲族鱼产品,满足青年消费人群追求“不同”文化的需求。
4.培育产业龙头企业
首先,培育一个对鱼文化产业发展有突出影响和能够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并对其他鱼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帮助和引导,起到号召、示范、引导的作用。作为龙头企业,首先要具有企业的职能。作为一个经济个体,是要参与市场竞争的,竞争的同时要摸索鱼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动作用。
5.保护培育文化人才
人才发展是关键,是产业化发展的永动机。培养大批通晓赫哲族历史文化以及民俗风情的人才以及懂得民族文化市场和进行少数民族文化商业策划、营销推广以及景区经营管理的现代化专业人才,将产业化发展的链条衔接好,实现规模化发展。首先,借助高校的资源优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院系、专业,培养产业化发展的优秀人才。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的民族高等教育机构,黑龙江省民族职业学院可尝试培养既能传承赫哲族宝贵文化遗产,又能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人才帮助[6]。其次,对现有赫哲族鱼文化产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科学的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文化产业知识、先进理念,使其成为鱼文化产业发展的骨干人才。最后是对赫哲族鱼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和培训,培养文化传承人文化产业的知识,再结合其自身的文化储备,会对赫哲族鱼文化产业化的实现产生巨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付水晶.赫哲族鱼文化[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2] 孟修,胡凡.江上船歌——街津口赫哲乡纪行[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67-68.
[3] 马玉霞.赫哲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93-95.
[4] 刘吾康.关于赫哲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探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6):39.
[5] 卢俊松.东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初探[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5):55.
[6] 左岫仙.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开发的现状与反思[J].满语研究,2012,(2).
[责任编辑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