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于2015-03-27 15∶42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50327.1542.006.html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探析*
——以理工科高校为视角
陈晓晖, 武一凡
(大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3)
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自身修养与外在引导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针对理工科高校学生的特点及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在培育和践行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当通过道德实践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通过方法创新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堂教育,通过氛围营造改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环境,通过师德提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引导。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 核心价值观; 道德实践; 文化环境
收稿日期:2014-11-23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JG14DB091); 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课题(GXDJ2014-C008); 辽宁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项项目(ZS2013002); 大连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项目(MS2014056)。
作者简介:陈晓晖(1967-),女,江苏沭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15.03.14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志码:A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要紧紧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坚持以生为本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自身修养与外在引导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针对理工科高校学生的特点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从而找到培育和践行理工科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原则
1. 以生为本原则
以生为本即以高校学生为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既要不断促进学生的思想成长,又要满足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需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学校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学生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使广大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12。
2.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既要坚持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根据时代特征不断开拓创新,即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创新性,一方面要批判继承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传统,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寻求有助于激发学生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促使青年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彰显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3. 自身修养与外在引导相结合原则
价值观教育是一定社会、阶级依据其价值目标和标准,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系统影响的过程[3]3。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加强内在的自身修养,更应该注重政策、舆论、法律等外在的引导与约束。改革开放以来,受社会结构、利益关系和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当代高校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也凸显出多样化的特征。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要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加强正面教育和灌输,使广大青年学生入脑入心,通过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自觉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注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管齐下,通过外在积极有效的引导切实加大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力度。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洁的24个字,分别包括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体现了国家发展方向、社会规范尺度、公民个人要求[4]。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对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多个层面、多个方位为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成长成才提供了正确导向,为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单纯的理论教育引导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把理论付诸于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自觉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二、理工科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1. 理工科高校学生的特点
理工科高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阵地。理工科高校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由于理工科高校在专业发展方向、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与文科院校和综合性院校不同,理工科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思维方式等也常常呈现出不同于其他类院校的特点。
(1) 理工科专业知识见长的同时人文知识吸取相对不足。在理工科高校中,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涉及中国国情、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内容的课程较少。由于理工科高校往往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致使理工科高校学生对人文学科知识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了解较少,对人文知识的学习相对不足。部分学生忙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注意文化素养的积累和道德修养的提升,个别学生由于法律意识淡薄,不知法懂法,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 逻辑思维缜密的同时思维方式趋于单向。与文科类、综合类院校学生相比,理工科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总体上较为单一。他们习惯于直接单向思维,思考问题常常客观理性地沿着因果推导、逻辑分析一个方向前进,缺乏双向全面的辩证思维以及灵活多样的发散思维,因此看问题往往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国家大政方针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理解和全面认识。
(3) 实践操作能力突出的同时忽视思想理论学习。理工科高校由于自身专业的特点,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往往需要通过实验、实习来巩固和掌握。因此,理工科高校学生非常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对思想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大部分理工科高校学生对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十分感兴趣,认为这类课程空洞、没有实践意义,部分学生甚至认为没有学习的必要[6]。
加强理工科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从理工科高校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因材施教,才能够真正取得实效,从而提高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 理工科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当前,理工科高校学生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他们积极进取,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严谨求实,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并努力践行,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然而,由于受社会利益结构调整和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等负面因素影响,加之理工科高校学生处在人文素养和文化氛围较弱的校园环境中,部分理工科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出现了模糊、困惑甚至扭曲现象,表现在三个方面:
(1) 受理工科学科思维的影响,加之对我国基本国情认识不足,部分理工科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只停留在抽象的文字表面,甚至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过于概括、空洞,距离现实较远。
(2) 少数理工科高校学生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表面的种种优势所迷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产生怀疑和偏见。
(3) 受西方等外来多元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部分理工科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主要表现为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突出:有些学生信奉实用主义价值观;有些学生过于看重物质利益,将物质收益作为择业和评判得失的标准;一些学生上大学不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而是为了自己找份满意的工作,为了将来个人的幸福生活等。
这些狭隘片面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不利于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也影响着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因此,针对理工科高校学生思想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理工科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教育十分必要。
三、培育和践行理工科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1. 通过道德实践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培育和践行理工科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学生自身抓起,使他们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首先,理工科学生要加强自身人文知识的学习。由于理工科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相对较为欠缺,因此,理工科高校学生要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尤其重视人文知识的学习。苏格拉底说过,知识就是美德。因此,知识是理工科高校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要通过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把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其次,理工科高校学生应注重道德实践。由于人文精神相对不足,部分理工科高校学生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缺乏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要让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学会用自己的双肩担起成功和失败,学会用豁达的心胸宽容谦让,学会感恩助人,学会自省自律[7]。
再次,理工科高校学生要善于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社会各种思潮的交融交锋、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以及学业、情感和择业等各方面的压力,理工科高校学生往往感到困惑和迷茫。因此,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理工科高校学生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最后,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理工科高校学生的信念。加强理工科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并将其内化为他们的精神追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让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实践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他们的日常行为准则,做到知行合一[8]。
2. 通过方法创新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堂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教育和引导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认识和了解世情、国情、党情以及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和思想引导是培育理工科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适当的理论灌输是必不可少的,正如列宁指出的:“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凭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9]247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教师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上下功夫。要针对理工科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的现实,用生活中具体鲜活的事例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互动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及时解答学生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关问题的困惑。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进课堂、融会贯通进头脑,实现理工科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认同,形成理论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思想基础。
3. 通过氛围营造改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环境
由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理工科高校普遍比较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工科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往往侧重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创新技能的训练,相对缺少人文素质的培养及人文环境的熏陶。加强理工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将社会主义社会主旋律、时代特征与校园特色相结合,重视人文环境的培育[10]。
理工科高校应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多种多样的社团组织为载体,大力开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社会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寓教于行、寓教于学、寓教于乐。要注重实践内容与学生专业知识的结合,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完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理工科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契合学生需求。要把握时代特征,不断探索有利于培养理工科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实践活动,并不断创新活动形式。
应注重校园文化的开放性,不仅包含反映社会主义主旋律的文化价值,还应该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实现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当今时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努力打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网络平台,以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总之,要引导理工科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环境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奠定思想基础。
4. 通过师德提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引导
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而且是道德的实践者和大学生人格的影响者、示范者。在理工科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则是教育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应当以治学过程中严谨求实、刻苦钻研、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为学生率先垂范,以日常生活中言行规范、举止儒雅、视野开阔、胸襟坦荡的作风对学生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使理工科高校学生在学习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以及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地感受教师高尚的人格力量,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部分高校教师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缺乏正确的认识,影响着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加强理工科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就要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首先,教师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它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其次,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巩固自己的理论功底。只有做好这两方面工作,才能让学生肯于接受教师的教育[11]。理工科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因此,尤其要重视提高思政课教师的道德素质和理论修养,从而对理工科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爱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欧阳军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J].山东社会科学,2013(3):11-14.
[3]李建华.多元文化时代的价值引领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陈亚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需把握好几个重要关系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6-7.
[5]朱燕.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文化建设的新进展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5.
[6]唐君.工科专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D].长沙:湖南大学,2012:7-8.
[7]田永静,陈树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途径探究 [J].思想教育研究,2010(5):22-24.
[8]新华网.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EB/OL].[2014-05-0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26463955.htm.
[9]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伍处文.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1-3.
[11]何森林.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探析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26-29.
Analysis on path of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Socialist Core Value Concept:
from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EN Xiao-hui, WU Yi-fan
(School of Marxism,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3, China)
Abstract:To lead the value concept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by Socialist Core Value Concept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student-oriented, combination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combination of self-cultivation and external guidance, and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atus quo of practicing Socialist Core Value Concept of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en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Socialist Core Value Concept, the cognitive identity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Concept should be enhanced by moral practice, the classroom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Concept should be improved by method innovation, the cultural circumsta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Concept should be improved by atmosphere construction, and the demonstration and guida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Concept should be enhanced by improvement of code of morality of teachers.
Key words:value concept education; core value concept; moral practice; cultural circumstance
(责任编辑:郭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