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杰
(大连市保税区青云湖学校,辽宁 大连116600)
“色彩”是绘画、设计艺术中,十分重要而富有渲染力的艺术语言。现行初中美术教材,明确以色彩知识为课节的有11节,约占总课节的五分之一。此外,还有很多的色彩知识渗透在美术“四个学习领域”的其他课节当中。这说明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
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是国家对某一门课的教学要求,而教材总是体现教学大纲。从美术教材上分析,初中三年的教材,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初一上册是色彩的入门学习,以大自然和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为载体阐释色彩理论知识,初一下册与初二、初三年级的课节则进入了色彩的表达学习,学习内容倾向于对色彩的应用,更侧重于学生的主观表现,培养学生运用色彩来美化生活。
因此,初中美术色彩教学应该密切联系实际生活,以生活中的色彩为源泉,内化为对色彩的感觉,外化为对色彩的表达,回归于美化装扮实际生活,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激发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从而美化自己的生活,使之成为“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教师可大量展现生活中的色彩现象,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色彩美、感受色彩美;可用自然界、生活中的色彩现象,使学生关注色彩,激发学习兴趣;可从感、观、触、味等各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感悟到生活与色彩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例如,在讲述色彩的三要素时,可以用橙汁和牛奶来举例,橙汁和牛奶的颜色即色彩的色相,橙汁加牛奶,观察橙汁的色相变化,由橙色变为亮橙色即色彩的明度,观察橙汁的纯度,由纯橙汁变为牛奶橙汁即色彩的纯度。通过这种现象演示,学生不仅明白了色彩的三要素,而且明白了色彩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将其中一个改变,其他两个要素也将随之改变。
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它不仅选材广泛、语言富有情趣,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它也来自于生活。将古诗运用到色彩教学中,有独到的作用。例如,春天的色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夏天的色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诗呈现出动人的色彩现象。不仅调动了学生对色彩的想象力、对生活中美好色彩的关注与感悟,还将为以后的色彩表达积累创作灵感。
在古今中外的诗人、画家的作品之中,很多的都通过色彩来体现诗情画意,如骆宾王在短短的一首《咏鹅》中,就描绘出“白、绿、红、青”四种颜色(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画作就更不用说了。而且,很多名人还对美术教育提出独到的见解,被后人誉为诗神的苏轼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应做到对教学内容“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今人学者南开大学研究生导师田蕴章教授,对如何做好一名书法教师又有新的标准,田教授认为好的书法教师还要再加一条“了然于手”。绘画和书法作为姊妹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绘画的色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诗情画意中体会色彩,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美术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完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任务,还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崇洋媚外。因此,色彩教学中,教师应多分析一些中国特色的作品中的色彩特色,从中学到色彩的知识,培养色彩感知能力。同时,还可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知道在色彩世界里,不仅有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毕加索、梵高、莫奈的光芒,更应有中国的顾闳中、张宣、周昉、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的绚烂;还要使学生惊叹于我们本民族文化经典,如敦煌莫高窟中的彩塑和壁画、中国彩陶、中国画、年画、漆器、木雕、唐装和旗袍、刺绣工艺、京剧脸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他们为自己的祖国拥有绚烂的传统文化经典,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开阔了色彩视野,而且达到“寓教育于教学之中”的育人目的。
总之,色彩感知能力培养,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必须对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